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养牛生产提高母牛繁殖率、增重率和商品率、是衡量养牛业发展水平的尺度。目前,有些单位的母牛繁殖仍停留于两年一个犊的低水平,增重慢,出栏慢,商品率低,造成养牛亏损。因此,提高母牛繁殖率是当前养牛生产上急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养牛生产的关键环节。本文仅就本场养牛单位的多年实践,对于提高母牛受胎率提出几点看法,供研究参考。一、提高母牛受胎率的各种因素: 1、牛群组成要合理。近几年农场为了用马换牛,壮大牛群,有时不认真挑选可繁殖母牛,把一些年老繁殖能力差以及失去繁殖能力的母牛也当做基础母牛。我场十三连的200头母牛中,就有这样的母牛50多头,因而在配种率受胎率方面都影响着正个牛群。同时,牛群规模也应合理。半牧区的农牧场一个连队的牛群,从  相似文献   

2.
如能使家畜、家禽、鱼类等动物的雌雄按人类所需进行繁殖,这不仅可提高这些动物的繁殖率,而且可提高整个产量。现根据有关资料,分述一些控制动物雌雄的方法,供有关养殖户参考。 1.输精前给母牛输精氨酸日本的里木长春在给发情的母牛输冷冻精液前20~30分钟,先在母牛子宫颈内3cm处输入5%的精氨酸1毫升,可使母牛多产母  相似文献   

3.
一、调整牛群结构,增加母牛比例。母牛是发展养牛业的基础。不仅可使役,还可产犊。要增加繁殖母牛的数量,淘汰老令母牛及丧失繁殖能力的母牛,使繁殖母牛比例达到40%以上,出栏率达到25%以上。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八师引进的奶牛陆续进入产奶的高峰期,但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卵巢疾病、子宫内膜炎以及繁殖技术失误都可使母牛发生繁殖障碍,致使母牛长期不发情,不排卵或屡配不孕,进而造成处于产奶高峰期的生产母牛被迫淘汰,给养牛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据调查统计,目前垦区规模化牛场大约有20%~40%的奶牛存在繁殖障碍,位居奶牛  相似文献   

5.
<正>由于饲养管理不当,卵巢疾病、子宫内膜炎以及繁殖技术失误都可使母牛发生繁殖障碍,致使母牛长期不发情,不排卵或屡配不孕。据调查统计,大约有20%~40%的奶牛存在繁殖障碍,位居奶牛三大常见病之首,给奶牛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6.
成都黑白花奶牛血液蛋白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成都市神仙树乳牛场103头一、二胎泌乳母牛血液中的血红蛋白(Hb)运铁蛋白(Tf)的遗传变异及其与生产性能,繁殖性状的关系作了初步分析,证明其血红蛋白型均为AA型(即慢带),Tf基因型频率AA型为19.4175%,AD型为33.0097%,DD型为42.7184%,AE型为1.9417%,DE型为2.9121%,未发现EE型。Tf基因频率Tf~A.Tf~D,和Tf~E分别为36.8932%,60.6796%;和2.4272%。305天平均产奶量DD型母牛比AA型母牛多769kg,差异极显著(P<0.01),AD型比AA型多406kg,差异显著(P<0.05),DD型与AD型之间差异不显著。对一、二胎产犊间隔期进行比较,AA、AD、DD间的差异均不显著。本试验对Hb的分析,证明成都黑白花奶牛为此种荷兰牛,Hb可作为鉴定品种的标记。从Tf的结果初步证明Tf~D基因对泌乳牛的产奶性能贡献很大,Tf类型可作为选种的辅助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7.
140枚利用完全体外化培养技术生产、经常规方法进行冷冻保存两年后的良种肉牛胚胎,通过非手术法移植到70头本地母牛,每头受体牛移入2枚胚胎以繁殖纯种后代。结果受体母牛2个情期不返情率为50%(35/70);120d后经直肠检查确诊怀孕率为27.1%(19/70);9头受体母牛足月产下犊牛10头,产犊率为12.9%(9/70),双胎率为11.1%(1/9)。受体母牛平均妊娠期为280.8天(266 ̄2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恒河猴在北京地区人工条件下,饲养、繁殖及疾病特点。采用大笼小群饲养或小笼单养,冬季采取防寒措施,室内温度在7~24℃。应用混合饲料及蔬菜喂饲。配种方式为1公多母“后宫式”繁殖。疾病防治,重点为细菌性传染病及创伤,经过1986~1990年间试验观察,平均繁殖率为67.7%,三年连产3胎及二年连产2胎占较高比例。常见疾病死亡率在5%以下。  相似文献   

9.
树鼩规模化繁殖及繁殖群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野生来源树鼩的繁殖性能及仔树鼩的哺育方法进行了研究,探索出一套经济实用、规模化的繁殖方法,取代以往依靠人工喂养的方式。方法提供适合的饲养管理环境和条件,完全由母树鼩主动自然哺育新生树鼩,观察统计怀孕率、产仔数、成活率、仔树鼩生长情况。结果 2010年通过120对繁殖群,成功离乳354只F1代仔树鼩,自然繁殖成活率为90.76%。目前已建立野生来源树鼩繁殖群150对,F1代繁殖群40对,为建立达到标准要求的树鼩种群奠定了基础。结论该方法的树鼩繁殖率和成活率较高,成本低且操作简单,为树鼩实验动物化应提倡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
2004年至2006年,在进行"宁夏南部退耕还林(草)区鼠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项目期间,通过对宁夏固原市红庄林场甘肃鼢鼠分布密度、繁殖情况、危害情况及防治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得出:(1)退耕还林地和山间谷地鼢鼠密度最大;(2)4月份的繁殖率和平均胎仔数最高;(3)危害最严重的树种为落叶松.进而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第一,可以人为地决定繁殖品质最优秀的牛;第二,可以控制性别,如繁殖奶牛就克隆母牛,避免了繁殖经济价值不高的公牛犊,仅这一项就能使奶牛场经济效益翻一番;第三,高品质牛的克隆胚胎生产数量几乎不受限制,以往的胚胎生产技术要取决于母牛的超数排卵,一头母牛每年获得可用胚胎一般不超过20年;第四,取材方便,成本低,仅用牛耳朵和废弃的牛卵巢,一个牛耳朵可取成千上万个成纤维细胞,可以地限制地构建克隆牛胚胎。克隆技术的应用前景显而易见。 (摘自《走近科学》)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蚯蚓在不同生活污水污染土壤中的生长与繁殖情况,发现随着实验时间的延长,蚯蚓的存活率不断下降。洗涤灵污水污染土壤中蚯蚓的存活率整体上高于洗衣粉污水。洗涤灵污水对蚯蚓平均体重的影响低于洗衣粉污水。洗涤灵污水污染土壤中蚯蚓的繁殖率整体上比洗衣粉污水的要高。两种污水污染土壤中蚯蚓的存活率、增重和繁殖率都是随着污水浓度的增大而降低。本研究可为利用蚯蚓对生活污水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北方地区通过温室的高效配套技术进行曼地亚红豆杉的扦插繁殖,解决目前其繁殖率和成活率低的问题,为丰富北方城市园林绿化树种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牛胚胎移植是挖掘优良母牛繁殖潜力的新途径,是采用手术或非手术方法,将优良母牛(供体)的早期胚胎取出,移植到另一些母牛(受体)体内、使其“借腹怀胎”正常发育,产生出优良犊牛。胚胎移植技术在牛的繁殖技术上的利用价值比之其它家畜,最有实用前途,现将其实际应用意义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掌握肉牛繁殖规律,掌握肉牛人工授精、验胎等技术,是肉牛生产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肉牛受胎率的关键措施。通过对500头进口安格斯生产母牛人工授精,共配种次数为510头次。受胎率已经达到了60%以上。  相似文献   

16.
研究棘腹蛙在渝西地区的人工饲养及繁殖情况,通过对成蛙两年的饲养繁殖观察,发现其生长良好,能安全度夏和越冬;采用自然受精繁殖,获得棘腹蛙卵2 870粒(受精卵1 925粒,平均受精率为67.1%),孵化出蝌蚪1 700尾(孵化时间为12天左右,平均孵化率为88.3%),培育出变态幼蛙230只,越冬前未变态蝌蚪530尾(蝌蚪期为90天左右,平均变态率为39.6%,平均成活率为39.2%).结果表明,在海拔低、气温高的渝西地区进行棘腹蛙人工饲养和繁殖是切实可行的.该研究对棘腹蛙的规模化养殖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繁殖技术在奶牛饲养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将如何提高奶牛繁殖率的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97年对内蒙古鄂尔多斯沙地中的 3种优势啮齿动物 (小毛足鼠 Phodopusroborovskii、三趾跳鼠 Dipus sagitta和子午沙鼠 Meriones meridianus)及常见种 (黑线仓鼠Cricetulus barabensis)的种群生产量进行了研究 .这 4种鼠种群生产量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 ,其季节动态特点是由其季节性繁殖特性及各季节的种群数量所决定 .小毛足鼠、子午沙鼠和黑线仓鼠的繁殖生产量约占其种群生产量的一半 ( 44~ 4 7% ) ;而三趾跳鼠的繁殖生产量占其种群生产量的 1 4 % ,这与该鼠的低繁殖率有关  相似文献   

19.
裸小鼠的繁殖及在肿瘤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总结了八年实验动物裸小鼠繁殖和应用。方法 用随机抽取 2 0窝BALB/c裸小鼠繁殖生育情况分析和 5只BALB/c母鼠 (nu/ +)四胎生育情况比较。结果 BALB/c裸小鼠平均每胎产仔 9 35只 ,用nu/ +雌与nu/nu雄交配方法繁殖 ,平均每胎所得纯合子仔鼠能占仔数的 5 5 0 % ,离乳率 97% ,1~ 4胎生育恒定 ,一年存活率达10 0 % ,最长生存期可达 75 2d。微生物检测结果未发现致病菌 ,寄生虫等。结论 空气过滤十万级环境加上生物层流柜达一万级的条件 ,只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裸小鼠繁殖可基本达到SPF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为了了解湘西北地区奶牛繁殖状况与繁殖性能,对常德地区某大型奶牛场700余头奶牛2017~2019年间的整体繁殖状况以及繁殖相关疾病进行调查,分析比较年度、月份、季节等因素对受胎率、产犊率等繁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奶牛养殖场年平均受胎率、繁殖率分别为87.92%和83.26%;第一情期授胎率为47.37%,低于国内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