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滦河流域的人口变化为经,以土地垦辟和天然植被的变化为纬,对历史上这一地区人类活动对滦河下游河道变迁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得出了滦河下游在历史时期的变化与其上、中、下游人类活动的规模和程度密切相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考古发现和历史文献资料,复原湖南历史时期华南虎数量、分布的历史变化,勾勒不同时期的人虎关系。方法历史文献考证法、统计法、表格法、GIS制图法。结果虎记录随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展、人虎接触的几率增大而逐渐增多,其中明清(1368—1911)最多;湖南境内不仅山地和丘陵地区曾有虎分布,平原地区也曾有虎生存其间;湖南全境虎的数量在历史上某一时间断面都至少保持在数百只之多;虎患随时间逐渐增多、加剧。结论湖南全境历史上一直都曾生存有数量比较丰富的华南虎,其种群相对稳定,没有破坏性损失。人虎关系随着历史的发展越来越密切,人虎冲突有加剧的趋势,但并未达到威胁虎的种群生存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陕北的窑洞形成了陕北人特有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方式 ,也形成了以面花、剪纸和刺绣为代表的民间艺术表现方式。在现代化的发展中 ,这些优秀的民间艺术表现方式正因被视为落后而逐渐丢弃。这是一种真正与自然和谐的原生态的文化艺术表现方式 ,如果我们不懂得珍惜 ,其实所丢弃的是祖辈传给我们的最重要的智慧、经济和财富。  相似文献   

4.
城市公共空间是展现城市历史、文化和艺术特色的重要场所。传承和塑造城市公共空间历史文化氛围,要科学确定城市文化主题;明晰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方向;重视培育城市文化个性;加强公共审美载体建设,塑造城市文化视觉系统等。  相似文献   

5.
张华 《世界知识》2010,(4):50-53
<正>屡经磨难,融入外来文化因子,形成自己的特色;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始终是台湾最大的文化优势。前此笔者曾撰文论述台湾文化本质是中华文化中一个独具特色的分支。那么,这个特色分支的背景是什么?内涵又如何?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与资料分析法对哈尼族磨秋传统体育项目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介绍,并根据不同的风俗习惯、地域特征、社会生活形态等呈现出磨秋多姿多彩的局面.从发展的角度全面考察了哈尼族磨秋的历史变迁,并提出了传承保护哈尼族磨秋的一些措施:扩大宣传、通过学校体育教育推广磨秋传统体育,重视哈尼族磨秋运动的基础理论研究,建立哈尼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基地.  相似文献   

7.
百色作为桂西名城,除了自然景观资源和历史文化底蕴之外,还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百色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百色起义有关的革命历史遗迹也经历了剧烈的变迁。在文献考证结合实地调研的基础之上,文章首先对百色起义前夕的百色城厢整体面貌进行初步复原,继而对与百色起义相关的主要遗迹的变迁脉络作一历史与现状的考察。基于所得认识,作者认为,对百色市区革命历史遗迹的保护与开发,应该遵循四项原则:一是须保持革命历史遗迹的整体性和内在的关联性;二是在保护与开发过程中应该对现有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三是须重视文物本身的保护工作;四是须同时重视对其他人文、自然景观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相似文献   

8.
农村传统的连续性比那些明显的变化更基本。中共和基层政权是相互影响、融合乃至转换互动的关系,民间传统的运行方式、民众的传统心态、民众的行为也在相当程度上制约着共产党的政策,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极大地影响着中共政权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9.
汉字在中历史上起了重大的作用 :一、汉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 ,它蕴含着中华民族丰富的社会文化心理 ;记录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 ,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集体智慧。二、汉字在中国历史上起了极大的团结作用 :它是维系汉民族文化统一的纽带 ,它沟通古今不同时期 ,团结南北不同地方 ,起了政治统一的桥梁作用。三、汉字能不断适应中国历史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老街对于一座城市而言既是一种载体,也是一种历史文化的阐释。这种阐释可从三个方面来领略:一是格局的肇建与变迁;二是名称的起源与嬗替;三是所经历的人事沧桑。由此三条途径,大致可获一座城市历史文化的基本轮廓。  相似文献   

11.
分析民间信仰的时代特征和民间信仰变迁对传统剪纸艺术的民俗文化和审美意趣的影响,提出剪纸艺术在新时代环境下,应寻找适合现代民众的信仰需求,保留传统信仰文化的情感气质,将剪纸艺术融入现代艺术载体,进而推动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使剪纸艺术在新时代环境下依然绽放光彩。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中原地区历来是丝绸之路上的战略节点,对促进丝绸之路兴起、繁荣起到了重要作用。河南丝织、陶瓷等行业发展源远流长,区位条件得天独厚,为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繁荣奠定了重要基础。历史上洛阳、开封都曾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极大促进了丝绸之路的繁荣。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在丝绸之路上不断碰撞、融合、重塑,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新图景。在大力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当下,河南应以历史资源为依托,积极融入,统筹推进文化、金融、产业、农业等领域合作,将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推进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河南的开放程度,加强河南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能力,推动河南各项事业发展,为推动实现中原经济区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南诏晚期重大历史事件的分析,揭示唐与南诏在矛盾纠葛中走向灭亡的历史原因。表面看,是统治集团的腐败和穷兵黩武使南诏与大唐相继而亡,但其更深刻的历史原因,却是传统的儒家体制文化危机的周期性暴发。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的发展 ,文化与自然的冲突问题日益受到人们关注。本文以广西境内的一个汉族村落———新罗村为例 ,考察村子的形成、发展的历史变迁 ,关注变迁过程中的文化与自然的关系。新罗村的过去与现在告诉我们 :原生态的自然并不能自动满足农耕文化的要求 ,人们必然要改造自然 ,为文化的植入培养温床 ,从而才能有生存空间 ;现代文明的冲击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冲破了原有的文化与自然的平衡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而政府行为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传统文化中客观上维持了文化与自然平衡的神秘主义的内容必不可免地随之淡化。在当前发展趋势下 ,文化对自然的这种不自觉关系还将加深。  相似文献   

15.
面对现代文明与多元文化的猛烈冲击,东巴祭祀古歌及其文化生态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变迁,面临严峻的挑战,对其保护与传承迫在眉睫。本文以纳西族东巴文化为背景,从东巴祭祀古歌的巨大变迁,来探讨全球化语境下对东巴祭祀古歌的保护与传承问题。  相似文献   

16.
历史上的"中国"与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在内涵、层次上有所不同。在中国历史语境中,"华夏"既可指称古代族群或民族,也可表示一种文化或文明的载体。从历史上的"中国"、"华夏"到"中华"乃至现今"中华民族"的发展演变,"中华"一词与时俱进,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内涵。中华民族的民族过程比中国已经识别的56个民族实体发展缓慢,至今仍然属于"想象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17.
传统文化有着强烈的历史遗传性。中国共产党从诞生至今,对其认识和态度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由拒斥到肯定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逐步形成了成熟的观点。回顾这一过程,对于正确把握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羌族万余句古歌诗《羌族妮莎诗经》的发现、收集、出版,是近百年发掘羌族文化工程的又一个里程碑。从艺术人类学的审美视角透视,妮莎演示了藏羌彝走廊中社会成员在共同饮酒的各类集社活动。以男女社会文化性别作为不同声部与歌唱的藩篱制,以领头人为主体发声和导引和声者是群起应和,贯穿酒的刺激与游戏玩笑的乡土风俗,实现了羌族社会在审美中的合群凝聚机制,彰显了把多声部应和作为游戏与笑玩的最高价值的推升,圆合了羌族独特的社会价值观与美学观。妮莎诗经带着一个古老民族的狩猎、耕织、风俗生活的高原泥土芳香,增厚与光辉了中华民族审美文化宝库。  相似文献   

19.
刘涛 《世界知识》2017,(20):23-25
随着朝鲜半岛特别是朝核问题紧张局势的不断升级,俄罗斯的立场和作用开始受到人们更多关注。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东北亚地区重要国家,俄在朝鲜半岛有何传统和现实利益,在朝核问题日趋复杂、美国全球反导系统推进部署的情况下,会不会更加直接和深入地介入朝核问题的解决进程?让我们沿历史的基本线索做一简要梳理,看看能不能找出一些有助于判断趋势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作为五四与新时期文学代表人物的鲁迅与莫言在许多方面有相通之处,尽管两人关注中国文化“吃人”意象的立足点不同,创作风格不同,审美观点不同,但是他们在对人物深层文化心理的挖掘上,在作品所隐含的现代性思考上,在作品复调形式的运用上都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对中国封建文“化吃人”意象的精神阐释是百年人文精神重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