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富营养水体沉积物磷素释放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体中的磷素主要来自外源磷的输入和内源磷的释放,目前内源磷释放已经成为水体富营养化中磷的主要来源,因此研究内源磷释放机理及其控制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介绍了沉积物循环机理,简述了沉积物磷释放的影响因素,溶解氧、水温和pH等因素对沉积物磷释放有很大影响。综述了当前控制沉积物释磷的常用技术手段,认为低成本高效率的化学修复技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疏浚技术与生态修复相结合的技术手段有可能成为今后控制沉积物磷素释放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磷释放会引发水体富营养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通过现场采样、室内测试和模拟实验,研究分析了水体不同温度和pH值条件下底泥氮、磷释放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底泥中氮、磷释放的最佳水体温度是15℃,温度过高(≥30℃)或过低(≤5℃)都不利于底泥中氮、磷的释放;pH值对底泥释氮和释磷的影响机制不同,随着pH值的增加(pH=6,8,10)底泥释氮量减小,而释磷量增加.研究成果对采煤塌陷区水体富营养化防控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去除轻组有机质对湖泊沉积物磷释放速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重液(NaI)分离法去除了贡湖、五里湖和月湖沉积物中的轻组有机质(LF),研究了LF去除对沉积物磷释放动力学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沉积物LF的去除并没有影响溶解性磷酸盐(SRP)和溶解性有机磷(DOP)释放动力学曲线的基本趋势,在前12 h内,沉积物中磷的释放具有较大速率,12 h后基本达到平衡.去除LF前后湖泊沉积物释放动力学均符合抛物线扩散方程(P<0.001);LF去除提高了各沉积物磷的释放量、释放速率,特别是提高了0~1/12 h内的释放速率,其中SRP释放速率增加了8.09~24.2倍,DOP增加了1.15~2.01倍;去LF后,提高了沉积物的pH,促进了磷的释放.主要是通过OH-对沉积物铁/铝结合态磷的阴离子置换和破坏了轻组有机质的羧基(-COOH)及羟基(-OH)和沉积物中的无机物胶体形成的胶结物.沉积物磷的释放与有机质的氨基、羧基、羟基等官能团有关.  相似文献   

4.
东洞庭湖底泥的释磷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东洞庭湖底泥的释磷规律,考察了pH值、温度、溶解氧、扰动等环境因子对湖泊底泥中磷释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体pH值在7左右时,上覆水体中磷浓度最小,降低或升高pH值都能使磷浓度增加;环境温度越高,上覆水体中磷浓度也越高,但变化趋势不明显;在相同条件下,厌氧环境时上覆水体中磷浓度是好氧时的5.56倍;而扰动对磷释放的影响仅是有限的短期效应.各影响因素中以溶解氧对底泥释磷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多因子对斑节对虾氮磷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斑节对虾在不同温度、盐度、pH和摄食状态条件下的无机磷、亚硝酸氮、硝酸氮和氨氮的释放率.结果表明,温度、体重、盐度、pH和摄食状态对其代谢存在影响.随体重的增加,斑节对虾磷、硝酸氮的释放率下降,而亚硝酸氮、氨氮的释放率上升.在20~30℃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上升,斑节对虾磷的释放率降低,亚硝酸氮、氨氮的释放率有所提高,硝酸氮的释放率在25℃时最高.在10~31的盐度范围内,随着盐度的升高,斑节对虾(6.723±0.035g)磷、亚硝酸氮的释放率提高,而硝酸氮、氨氮的释放率均降低.在7.5~9.0的pH范围内,随着pH的升高,斑节对虾(6.730±0.032g)磷的释放率明显下降,亚硝酸氮、氨氮的释放率在pH为8.5时达到最大,硝酸氮的释放率在pH为8.0时达到最小.斑节对虾(6.719±0.033g)摄食配合饲料,饱食状态下磷、亚硝酸氮、硝酸氮、氨氮的释放率比饥饿状态下分别提高了143.07%、420.0%、78.55%、71.74%,表明摄食时蛋白质代谢增加显著.  相似文献   

6.
沉积物中磷的吸附和释放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内源磷的形态变化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对国内外的内源磷形态与吸附释放的研究进展作了简要的概述,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沉积物中磷的吸附和释放的研究多停留在单一因子的影响,而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综合作用的研究不多.而自然环境条件下,都是多因子的共同作用.因此,应对多因子对沉积物中磷吸附释放的影响进行线性和非线性的拟合,以便提出更有效的抑制沉积物磷释放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环境因素对长江口水域沉积物吸附磷酸盐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pH、盐度、沉积物浓度和温度等环境因素对长江口水域悬浮沉积物吸附磷酸盐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沉积物对磷酸盐的吸附都存在一个明显的“稳定pH范围”,而且该范围基本一致,均在6.5—9.5之间;几种沉积物的最大吸附盐度值均在6左右,范围为5—7;单位重量沉积物上的磷酸盐吸附量随沉积物浓度的增加呈明显下降趋势,而沉积物对磷酸盐的绝对吸附量则随着沉积物浓度的增加呈直线上升趋势;大部分沉积物样品对磷酸盐的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呈现出吸热反应的特征,但有的沉积物样品却呈现出放热吸附反应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杜塘水库春季沉积物内源磷的释放速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孔隙水扩散模型法和柱状样模拟法,研究了杜塘水库春季表层沉积物内源磷释放速率,两种方法计算出的PO43--P释放速率分别在0.67~1.30 mg.m-2.d-1和1.14~1.44 mg.m-2.d-1之间,表明沉积物有一定的内源磷释放能力.采用SMT法对表层沉积物的磷形态进行分级提取测定,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活性"较大的铝/铁结合态磷和有机磷是沉积物磷的主要赋存形态,占总磷含量的90%以上,因此表层沉积物具有较大的释放磷潜能.  相似文献   

9.
河流内源磷释放环境影响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平原地区河流的富营养化已日益受到重视,当外源营养物质的输入得到控制时,河流内源污染物的释放规律研究是防治、修复和治理河流富营养化的重要决策工具.笔者分析了内源磷的赋存形态,总结了影响内源磷释放的环境因子,如pH、温度、溶解氧、微生物的活动、氧化还原电位、周期性的水淹、水生植物、硝酸盐以及河流水动力条件等,指出了当前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针对浅水河滨带有水生植物分布的特点,认为不同水动力条件和水生植物对内源磷释放及吸收的影响更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采用连续分级提取法研究了某新建人工湖沉积物磷的形态分布,并研究了环境因素(溶解氧、温度、pH值和光照)对人工湖中的沉积物磷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建人工湖沉积物中无机磷含量在总磷中占绝对优势,其中“活性磷”占总磷的12.0%~15.1%,其质量浓度分布为:缓流区>出湖口>湖心区>入湖口>滞流区;有机磷含量占总磷的3.4%~8.5%,其质量浓度分布为:出湖口>湖心区>滞流区>缓流区>入湖口。新建人工湖中的沉积物磷表现出先吸附后释放的规律;较高的温度和pH以及较低的溶解氧都会促进沉积物中磷的释放,且磷的释放量在无光照下明显高于有光照。  相似文献   

11.
图集的统一协调,对图集质量有很大影响。本文是作者在编制北京市农业区划地图集的实践基础上,根据地图信息传输论的观点,对农业区划地图集的统一协调的内容及方法进行了探讨。试图总结编制这类图集的统一协调模式,以供读者编图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认为西方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东方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存在实质的不同,原因在于思维方式、超验与经验传统、政治结构的差别。在现代法治理念下,传统民间法所代表的正义观将向混合正义观转型,西方法治所代表的国家法抽象正义观是其骨架。  相似文献   

13.
给出了一维非自治时滞系统点态退化的一个例子,拓宽了该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利用对位异构体的对称性由核磁共振氢谱测定了工业十二烷基苯在硝硫混酸中的硝化选择性,发现一硝化产物中对位异构体的比例为75% ̄80%。以月桂酸和苯为原料,经氯化、酰化和还原合成了正十二烷基苯。在同样条件下研究了正十二烷基苯的硝化,由核磁共振氢谱和气相色谱分析,发现一硝化产物中对位异构体的比例仅为60%。根据空间位阻效应,对结果进行了讨论,并与甲苯,乙苯,异丙苯等短链烷基苯的硝化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YBCO掺杂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YBCO掺杂的基础知识,总结了YBCO各个位置采用典型元素掺杂而导致的超导电性和结构的变化,阐述了掺杂对YBCO的重要影响,并简介了当前YBCO掺杂效应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6.
由于有限群的Lagrange定理的逆不成立,因此,n较大时要确定n次交代群An的所有子群或对An阶数的每一个正因数,确定是否存在这个阶数的子群是较困难的问题.文章通过对5-循环置换各次方幂的计算及其研究,构造出了A5的5个12阶子集,并证明了每一个子集都是A5的12阶子群,最后对A5的部分阶的子群做了总结.  相似文献   

17.
18.
许多科学家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都预言,真空是未来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十七世纪的伽利略时代人们曾讨论过"真空"是否存在的问题.当时的学术界分成两派,一派以帕斯卡为代表,认为真空存在,另一派以笛卡尔为代表,认为真空不存在,最后实验证明"真空存在派"正确.现代研究表明,真空并非一无所有,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排除了真空物质后的空间",即"真空的真空"是否存在.本文探讨了与"真真空"有关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观测实验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最终解答"真真空"的存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为了找出诱发高频机组基础不良振动的原因,从基础计算模型方面对基础激励与响应进行了分析,以两个高频机组基础为动测实例,经模态分析得出钢筋混凝土构架式基础竖向1阶振动与电机产生共振;应用功率谱法对动力机组及基础平台进行动测,得出平台异常响应频率66Hz为水泵工作频率,调整机器的工作频率可避开不良振源影响,达到明显的减振效果。由此而知,动力机器基础出现不良振动时,不可盲目改变结构的动力特性,应在机器不同工况比如:停机、起机及正常转速下,对机器及基础进行动测并对振动信号进行比较分析,以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减振方法。  相似文献   

20.
基于“前沿分支”的观点研究了圈幂补图的树宽,首先确定了它的树宽下界,又给出了达到此下界的标号,从而得到了它的树宽表达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