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探讨了渗稳剂种类、酶种类和浓度、酶解时间、酶解温度、菌龄等因素对黄伞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其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最佳条件是菌龄为7d,2%溶壁酶处理2.5h,酶解温度25℃,0.6mol/L KCl为制备时的渗稳剂及0.6mol/L甘露醇为再生时的渗稳剂,其原生质体的产率为2.16×10^7个/mL,再生率为0.52%.  相似文献   

2.
以截短侧耳素产生菌Clitopilus pinsitus为材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研究菌龄、酶系、酶浓度、酶解时间、温度及稳渗剂对C.pinsitus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制备原生质体的最佳条件为:5d菌龄,0.4mol/L甘露醇稳渗剂,2.0%蜗牛酶和2.0%纤维素酶混合酶,25℃酶解1.5h,原生质体产量5.9×107个/m L,其再生率为1.2‰。实验为截短侧耳素高产菌株原生质体诱变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探究菌龄、稳渗剂种类、溶壁酶质量浓度、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和再生培养基对齿毛菌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的影响,并利用PEG介导原生质体转化. 结果表明: 以0.6mol·L-1甘露醇为稳渗剂,20mg·mL-1溶壁酶于30℃酶解48h菌龄的菌丝3h,所得原生质体形成数最多,为1×108个·mL-1;所得原生质体在0.8mol·L-1蔗糖为稳渗剂的2号培养基中再生率最高,为0.1%;PEG介导原生质体转化,经潮霉素B抗性平板筛选获得2个转化子. 实验建立的齿毛菌原生质体制备及转化体系,为其遗传操作及分子生物学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米曲霉F16原生质体的制备和再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菌龄、酶液组成、酶解时间、酶解温度、渗透压稳定剂、培养基成分等因素对米曲霉F16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米曲霉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最佳条件是:菌龄15h,酶液为0.75%纤维素酶、0.75%蜗牛酶、0.5%溶菌酶的混合酶液,酶解时间2.5h,温度为28℃,最适原生质体再生培养基为含有0.6mol/LNaCl的PDA培养基。  相似文献   

5.
考察不同浓度、不同种类的稳渗剂及不同浓度的酶液对紫杉醇产生菌的原生质体产率的影响;不同种类的稳定渗剂对原生质体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5%的酶液浓度,0.5mol/L KC辚稳渗剂原生质体产率最佳,以0.8mol/L kcl为稳渗剂原生质体的再生率最佳。  相似文献   

6.
以β-胡萝卜素生产菌株Blakeslea trispora H1-为研究对象,对其原生质体形成及再生条件进行了研究.得知最佳形成与再生条件为:以摇瓶方式培养菌丝体,培养菌龄为56 h,酶解温度为30 ℃,酶质量分数2.0%,混合酶组成为m(蜗牛酶)∶m(纤维素酶)=6∶4,酶解时间为120 min,渗稳剂为0.6 mol/L MgSO4·7H2O.Blakeslea trispora H1-原生质体形成数为7.9×106 个/mL,再生率为3.9%.  相似文献   

7.
蒙古口蘑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影响蒙古口蘑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因素很多,重点探讨了酶浓度、酶解时间、菌龄、渗透压稳定剂和再生培养基对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蒙古口蘑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最佳条件是:菌龄为5 d,2.5% 溶壁酶处理4 h,酶解温度25℃,0.6 mol·L-1KCl为渗透压稳定剂,MB为再生培养基,再生率为8.4×10-4左右.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酶解时间、酶解温度、渗透压稳定剂和预处理剂对酿酒酵母A001与克鲁维酵母Y034原生质体形成时间与再生的综合效应.统计分析表明,在2%蜗牛酶,菌龄为对数生长期时,影响原生质体形成的主要因素是酶解时间、酶解温度,且两者存在交互作用.影响原生质体再生的主要因素是渗透压稳定剂.确立了实验菌株原生质体形成与再生的最佳匹配条件  相似文献   

9.
分别以卡介苗菌株(BCG)及结核分枝杆菌国际标准无毒株H37Ra菌株(H37Ra)为受体菌,制备上述两种菌株的原生质体,同时通过优化细菌菌龄、酶解浓度、酶解温度以及酶解时间等影响因素,探索出制备原生质体形成及再生的最优条件。结果显示:摸索出制备BCG和H37Ra菌株的原生质体条件:在对数生长期的两亲本菌株,经0.01 mol/L EDTA,0.01%β-巯基乙醇溶液预处理;酶解浓度为12 mg/mL,酶解温度为37℃,酶解时间为5 h,可制备出活性较高的两种菌株的原生质体。由此可知,成功制备了BCG与H37Ra菌株的原生质体,并能在高渗固体培养基上再生。本实验为进一步研究该两种菌株原生质体融合试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河南科学》2017,(7):1079-1082
为进一步改善绣球菌栽培特性、提高栽培产量,对绣球菌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条件进行了初步探索.以绣球菌原生质体再生量为指标,对等渗剂、酶反应温度、pH和反应时间等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采用2%的溶壁酶溶解绣球菌菌丝细胞壁,制备原生质体的最佳条件是,以0.6 mol/L蔗糖为等渗剂,在30℃、pH值6.0环境下反应3 h.在此条件下,原生质体的再生量为11 850个/mL.  相似文献   

11.
担子菌LMPQ39和CSP菌丝原生质体分离和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蜗牛酶和纤维素酶的混和酶液作为脱壁酶,通过酶解试验比较了菌龄,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及酶液浓度等对担子菌LMPQ39和CSP菌丝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通过原生体再生试验,比较了渗透压稳定剂对LMPQ39和CSP菌丝原生质体再生的影响,获得了10^5-10^8数量级的原生质体再生菌落,同时,本文还对CSP原生质体再生过程的形态变化作了适当的描述。  相似文献   

12.
平菇新品种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单孢杂交、辐射诱变、原生质体融合几种生物技术,选育三个优良品系,产量较亲本及推广品种显著增产,经酶谱鉴定为杂交品系。同时进行了平茹与香茹属间原生质体融合。  相似文献   

13.
项目对低温草菇和高温草菇菌株进行了酶解制备原生质体及原生质体的融合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以融壁酶Novozym234对低温草菇和高温草菇酶解效果较好,酶解浓度为2.5%,稳渗剂以0.5Mol/L蔗糖为佳,pH值保持在8.5左右,以30%的助溶剂(PEG4000-6000)作为融合诱导剂进行草菇原生质体融合,并获得融...  相似文献   

14.
对灵芝的原生质体形成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合适的在生质体形成条件为酶组成蜗牛酶4g/L,溶壁酶5g/L;pH7.17的磷酸缓冲液;酶解温度30℃;酶解时间4h;菌龄72h;稳定剂0.6mol/L的KCl。原生质体最高产量为5.2×10^6个(g·L^-1)。灵芝菌丝释放原生质有顶端的边上二种方式。  相似文献   

15.
对影响柱状田头菇菌株原生质体制备的条件进行了研究,这些条件包括不同的培养基、不同的温度、不同的pH、不同的酶解时间、不同的菌龄以及不同的渗透压稳定剂.结果表明:液体摇瓶振荡培养5 d的菌丝,以0.6 mol/L的甘露醇或MgSO4作为渗透压稳定剂,采用2%的真菌溶壁酶,在pH为6、温度为31℃的条件下酶解2 h,柱状田头菇菌株的原生质体制备率最高,可达到2.31×106个/mL.  相似文献   

16.
以芥莱无菌苗下胚轴为材料游离获得原生质体,原生质体培养于含NAA1.5mg/l,6-BA0.6mg/l、和2.4-D0.5mg/l的DPD液体培养基中,约4—5周形成肉眼可见的小愈伤组织。转入MS固体培养基后,即可产生大量的愈伤组织,其中胚性愈伤组织约占50%以上。  相似文献   

17.
原生质体融合和转化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文献查阅,对原生质体融合和转化技术进行了下列综述: 原生质体融合—灭活融合;电融合;荧光标记融合;激光融合等。 原生质体转化—显微注射;脂质体法;电击穿法;基因直接转化等。  相似文献   

18.
以白菜型油菜为材料,从5日龄无菌苗的子叶和下胚轴游离原生质体,在DPD培养基中作浅层培养,密度为1×10~5个/ml。接种后48小时出现第一次分裂,6天后发生第二次分裂。此时,子叶原生质体停止发育,下胚轴原生质体可持续分裂。约一个月,形成大细胞团,转入固体培养基后可发育成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19.
制备并纯化了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致病毒素(HMC),利用根冠细胞进行毒素活性检测,结果表明其对玉米C型不育细胞质具有专化活性.同时提取了同核异质玉米C103叶肉细胞原生质体,并用纯化后不同质量浓度的HMC毒素对同核异质C103叶肉细胞原生质体进行处理,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统计HMC毒素对同核异质玉米叶肉细胞原生质体的影响,从而对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的致病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HMC毒素可以导致C103玉米C型不育细胞质叶肉细胞原生质体质膜破裂,细胞内容物泄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