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画论是传统文化大背景下发展的产物,现代的研究应从艺术功用、艺术思维、艺术创作中的物我关系、中国画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关系四个主要方面找出其与传统文化的契合点,才能从深层次发掘中国式的绘画艺术创作中主体的能动性和在其发展中的轨迹.阐发在这些艺术领域里创造主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郭战涛 《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61-65
骈体小说属于文言小说的一个子类,具有情感化、主观化的叙事特征。它的文体特征可以归纳为:徐缓迂回的叙事节奏和阴柔丈风;重视情感渗入,具有浓郁的抒情特征;注重藻饰,语句绮丽;骈散相间、具有张力之美;历史文化意象和当下意象并存,营造了意蕴深厚的氛围。 相似文献
3.
张一平 《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2(5):34-39
与《文心雕龙》《诗品》等一言九鼎的著名古代文学理论相比,披揭怀玉的中国古代诗话贱如青草遍野,难登大雅之堂。但也正由于此,古代诗话方才能集思广益,对时代与诗歌风格关系之谜解,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地有益探索。其论或高睨大谈,万象森罗;或浅斟低唱,鞭辟近里。锦心绣口,为今人重新审视古代诗论遗产,进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文学理论之体系,立起了一面可资借鉴的铜镜。 相似文献
4.
从艺术的角度透析,<庄子>中庖丁解牛等系列工匠故事的寓意体现在道不离技,技在道中,技进乎道三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方面,揭示了技艺训练、法度规矩、精神修养与道的境界四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受庄子道技观的影响,古代画论也认为道的境界的实现,离不开技的熟练驾驭,但是,技艺训练又不离规矩与法度.同时,技艺训练本身不是目的,任何高超的技艺都指向超越自身的完美表现. 相似文献
5.
从文章学的角度看,《韩非子》是古代文体的集大成者,它不仅是诸多文体之流,而且是某些文体之源,体裁多样,在中国古代文体流变史上具有特殊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山水诗、山水画、园林是孪生姊妹。魏晋南北朝时期,“庄老告退,山水方滋”,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发生了一次飞跃。反映到方艺领域,山水诗诞生了,自然景物在诗中不再蜷缩着甘作环境地陪衬和比兴媒介,它挺身而出,开始扮演重要角色,在绘画中,山水从背景走向前台,唐宋以后干脆占据了画苑的中心;园林也结束其利用自然、调整自然的路程,迈开了“妙造自然”(司空图语)的步伐。 相似文献
7.
李建中 《湖北三峡学院学报》2006,28(4):20-24
按照西方近现代学术“分科治学”的规则,文学是文学,批评是批评,文学有文学的文体(抒情体或叙事体),批评有批评的文体(大抵是论说体)。但是,中国传统文论的批评文体常常不去论说而去叙事(如汉代的史传体批评)或抒情(如六朝的骈体批评和唐代的诗体批评)。中国传统文论的经典性文本如《文心雕龙》、《二十四诗品》、《沧浪诗话》、《人间词话》等等,从文体分类上考察都不属于论说体而是文学文体。如何看待中国文论批评文体的这种“破体”现象?或者说,如何评价中国文论批评文体的这种文学性或诗性特征?我认为: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其意义不限于“批评文体”本身,而是可以为全球化时代中国传统文论的现代转换找到一种新的入思方式或新的理论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从艺术的角度透析,《庄子》中"庖丁解牛"等系列工匠故事的寓意体现在"道不离技,技在道中,技进乎道"三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方面,揭示了技艺训练、法度规矩、精神修养与"道"的境界四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受庄子道技观的影响,古代画论也认为"道"的境界的实现,离不开"技"的熟练驾驭,但是,技艺训练又不离规矩与法度。同时,技艺训练本身不是目的,任何高超的技艺都指向超越自身的完美表现。 相似文献
9.
郭瑞林 《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06,19(2):30-34
我国文学史的编写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在文学理念、缟写模式和文体分类上受西方影响太大,而顾度中国文学的实际不够;二是客观叙述不够,议论、阐释、评析太多,未尽可能地还原中国文学的历史面貌;三是在元、明、清文学的璃排上反映出明显的重小说、戏曲,轻诗、文、词、赋的倾向,背离了元、明、清文学仍以诗文为主体的基本事实。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数学领先世界的成就及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不仅为中国文化特征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而且决定了中国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呈现为数文化的特征。固然,这种文化因具有原始型文化的特征而存在着异常浓厚的神秘性,但塑造了中国文化的恢弘博大与无比强大的包容能力,不仅决定了中国文化的宽泛性和虚灵性,而且决定了中国文化具有西方文化所不具备的美。 相似文献
11.
庞天佑 《武陵学刊:社会科学版》2012,(3):59-66
中国古代学者关注人与社会中的一切,心系民族的前途与生民的命运,忧患天下的兴亡与国家的盛衰,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他们站在时代的高处从历史的角度把握人生,向往在现实社会中建功立业,探讨学术问题与服务现实社会融为一体,追求实际功用与实现自身价值密切结合,人生观、价值观与治国兴邦的政治理想彼此贯通。中国古代学者将主体修养与报效国家统一起来,强调经世致用与研究实学,担当时代的责任与历史的道统,其人文精神与儒家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庞天佑 《武陵学刊:社会科学版》2012,(5):77-85
中国古代学者重视博学,推崇通识。博学强调学习的广泛性,通识注重见解的全面性。综合考察中国古代学者的博学与通识,可以看到其对于知识的追求与渴望,体察其治学范围的拓展与研究水平的提高,把握其整体思维与归纳方法,认识其人生理念与价值取向。弘扬中国古代学者博学与通识的传统,对于克服浮躁空疏的不良学风,繁荣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黄玉梅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0,(1)
纵观近百年来女性文学的发展,我们不难看到,围绕自传性文体和纯粹女性个人化话语这两个主要特征,作家们进行了艰难的探索与实践,使作品的叙事风格展现出纷呈多彩的局面。 相似文献
14.
吴建民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2,21(5):68-70
“知人论世”、“以诗解诗”、“识鉴诸家”是古代诗论家提出的三种主要诗歌批评方法,它们有不同的理论内涵,体现了诗歌批评的基本规律和特征,这些方法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的本质在于人的伦理性,即人的道德,而这种道德又必须是后天习得的,中国古代教育之最大特色在于以道德教育为核心。而当今时代面临着市场经济和物质文明的挑战,道德教育失去了应有的地位和价值,因而有必要继承传统,探索中国古代道德教育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6.
17.
中国古代政治童谣的本质,是以神秘技术与理性意识相结合,对未来政治结果进行预言。因人类的特殊解释心理习惯,故常有附会童谣发生,这使人们认为童谣绝大多数是附会所致。但此种现象的存在,并不否定童谣的正常预见判断性质。 相似文献
18.
雷达是一个有着明确的批评观的批评家,他的批评观十分强调批评家的主体性。雷达的文学批评首先建立在自己真实的审美体验之上,使用的往往是一种散文随笔体,语言形象、生动、华彩。感悟式的批评并没有影响雷达批评的深度,借助其独特的文体,雷达对许多新时期的作家作品有十分独特的发现。 相似文献
19.
20.
肖大威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19(2):89-100
文章略述了中国古代混合建筑发展的史迹。论述了防火技术对于古代混合建筑发展的影响。分析了混合建筑中石门框、石木混合柱、瓦和天井的技术意义。剖析了古代混合建筑“三封一敞”形式的科学性。文章应用现代雷电理论解释了中国古代混合建筑应用金属屋面防雷的科学道理。在沦述古代混合建筑技术意义的同时,对于古代技术的“古为今用”作了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