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唐朝讨伐高句丽的战争中,先后俘获了大量高句丽士兵和普通民众.为了减少驻军的压力,移民内地势在必行。在这个思想指导下,唐朝有计划地分批将部分高句丽人迁入内地。唐朝大规模内迁高句丽人可分为三个时期,即太宗时期因战争的压力强制内迁;高句丽平定后,为了减少叛乱因素和充实内地,大量内迁;玄宗时期高句丽遗民的归化。这些高句丽民众主要安置在河南诸州、陇右诸州,以及安东都护府城傍。  相似文献   

2.
唐王朝对内迁高句丽人的安置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唐朝讨伐高句丽的战争中,先后俘获了大量高句丽士兵和普通民众.为了减少驻军的压力,移民内地势在必行.在这个思想指导下,唐朝有计划地分批将部分高句丽人迁入内地.唐朝大规模内迁高句丽人可分为三个时期,即太宗时期因战争的压力强制内迁;高句丽平定后,为了减少叛乱因素和充实内地,大量内迁;玄宗时期高句丽遗民的归化.这些高句丽民众主要安置在河南诸州、陇右诸州,以及安东都护府城傍.  相似文献   

3.
在唐朝与高句丽关系研究中 ,专家学者多从行政设置、经济交流、文化传播、隶属关系等角度进行研究 ,而对唐朝与高句丽的战争的研究则关注的不够 ,《唐丽战争史》这部学术著作恰好弥补了这一空白。该书立论新颖 ,考证缜密 ,以扎实的史学功底、缜密严谨的结构 ,对唐丽战争爆发的原因、过程与未来走势进行了系统的、综合的研究 ,为世人勾勒出了唐丽战争的全景图画。  相似文献   

4.
在唐朝与高句丽关系研究中,专家学多从行政设置、经济交流、化传播、隶属关系等角度进行研究,而对唐朝与高句丽的战争的研究则关注的不够,《唐丽战争史》这部学术作恰好弥补丁这一空白。该书立论新颖,考证缜密,以扎实的史学功底、缜密严谨的结构,对唐丽战争爆发的原因、过程与未来走势进行了系统的、综合的研究,为世人勾勒出了唐丽战争的全景图画。  相似文献   

5.
高句丽王国历史上存在705年,雄踞今我国东北和朝鲜平壤一带,共任28位国王,王陵均在都城附近。高句丽王陵是统治者以大量的人力、物力所修建的规模巨大的陵墓,以所谓"陵寝"作为推崇皇权和加强封建统治的一种手段。透过高句丽王陵文化的历史演变与发展,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和研究中原陵墓风俗与高句丽王陵文化的关系,有助于对高句丽王国历史文化的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6.
高句丽五部,特别是五部形成初期的历史,在研究高句丽民族的起源和高句丽初期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多年来国内学者对高句丽五部进行了很多有意义的探索,极大地推进了有关高句丽早期历史的研究,但对有关五部的一些问题仍存在较大分歧,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北魏灭掉北燕后,北燕国主冯弘率余众东迁并入高句丽.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为高句丽的发展创造了条件.随着高句丽实力的增强,海东原有的均衡被打破.鉴于北魏强盛,高句丽大举南进,最终在朝鲜半岛形成了三国鼎立新的均衡格局.  相似文献   

8.
北魏灭掉北燕后,北燕国主冯弘率余众东迁并入高句丽。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为高句丽的发展创造了条件。随着高句丽实力的增强,海东原有的均衡被打破。鉴于北魏强盛,高句丽大举南进,最终在朝鲜半岛形成了三国鼎立新的均衡格局。  相似文献   

9.
高句丽古墓壁画是我国古代高句丽民族留下的文化艺术遗产。在实地考察、查阅文献的基础上,探寻高句丽壁画的艺术风貌和艺术特征,对促进民族艺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高句丽古墓壁画是我国古代高句丽民族留下的文化艺术遗产。在实地考察、查阅文献的基础上,探寻高句丽壁画的艺术风貌和艺术特征,对促进民族艺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韩国学对于高句丽遗民流向、高句丽遗民“自我意识”等问题存在较大分歧。  相似文献   

12.
平壤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临时首都,位于大同江下游,平安南道境内。它是朝鲜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早在公元427年,平壤便是高句丽王朝的首都,高句丽王朝时代建筑的大城山城,方圆有二万四千三百多尺,高有十三尺,纯用石头垒成,山城的遗址迄今仍然可见。从高句丽王朝起,平壤就是  相似文献   

13.
漫长的岁月中,高句丽人以其卓越的聪明才智,开发和利用了长白山区的自然资源,创造了高句丽的灿烂文化。今天,通沟平原上保留着许多高句丽时期的文物古迹,构成了通沟文化的实体,成为高句丽历史的见证. 在集安许多高句丽时期的文物古迹中,好太王碑最具历史价值和意义.好太王碑位于集安市城东4公里处,是高句丽十九代王—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王的墓碑.好太王名安,亦谈作德.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六年(公无391年)即位,安帝义熙八年(公元412年)薨,在位二十二年.好太王统治时期,是高句丽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力量空前发展的时…  相似文献   

14.
唐朝在讨伐高句丽时 ,由于陆路和海路的运输线过长 ,军队所需的军粮成为了唐朝讨伐高句丽的主要困难之一 ,给唐朝的军事行动带来了巨大影响。唐朝为了解决运输上的压力 ,采取了就近筹粮、提前运输、因粮于敌、驱赶牛羊、制作干粮等措施 ,从而解决了军队的用粮问题 ,为讨平高句丽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5.
唐朝在讨伐高句丽时,由于陆路和海路的运输线过长,军队所需的军粮成为了唐朝讨伐高句丽的主要困难之一,给唐朝的军事行动带来了巨大影响。唐朝为了解决运输上的压力,采取了就近筹粮、提前运输、因粮于敌、驱赶牛羊、制作干粮等措施,从而解决了军队的用粮问题,为讨平高句丽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6.
关于高句丽起源的研究,逐渐形成了“秽貊(或者貊)说“、“夫余说“、“高夷说“、“炎帝族系说“、“商人说“、“高夷-貊部说“以及“多元说“等七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虽然这七种观点互有差异,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即都承认高句丽是起源于中国境内的古老民族,这对研究高句丽民族及其国家的历史等问题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从魏晋南北朝的重艺术,到梁、陈的娱乐消闲、放荡绮艳,隋与初唐就是在这样的文学思想的基础上发展的。本文对隋与初唐文学思想观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8.
关于高句丽起源的研究,逐渐形成了“秽貊(或者貊)说”、“夫余说”、“高夷说”、“炎帝族系说”、“商人说”、“高夷一貊部说”以及“多元说”等七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虽然这七种观点互有差异,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即都承认高句丽是起源于中国境内的古老民族,这对研究高句丽民族及其国家的历史等问题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印章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文化 ,在我国历史上源远流长 ,是我国丰富灿烂文化园中的一朵奇葩。高句丽的印章文化 ,是我国印章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我国印章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中原印章文化和高句丽印章文化的比较研究 ,从中可以发现 ,以中原文化为代表的中华特色文化对周边民族地区辐射、影响的广泛和深入 ;同时 ,作为东北古代少数民族的高句丽对中原文化的接受过程也是广泛而深刻的 ,既有主动的吸收 ,也有被动的欣然接受  相似文献   

20.
日本"遣隋使"来华目的及年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日历史文献分析,输入佛教和学习隋文化是遣隋使来华的主要目的.日本遣隋使先后于600、607、608、610、614年分5次来华.遣隋使在中日关系上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不仅是日本直接向中国全面汲取优秀文化的嚆矢,更是以后规模巨大的遣唐使的前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