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定西是全国重要的中药材资源富集区、人工种植的主产区、仓储物流的集散地。为了加快中药材产业化开发、现代化与国际化进程.市上超前性、创新性的提出了全力打造“中国药都”的战略性构想,实现中药材产业由量的扩张积累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千年药乡”、“西北药都”、“药材之乡”向“中国药都”迈进,这是中药材产业全方位升级、南传统型向现代型转轨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毫州是著名的药材之乡、全国四大药都之一。具有中药材种植、加工、经营的悠久历史和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建有全国规模最大、管理最先进的中药材专业市场——中国中药材交易中心。江泽民总书记曾亲笔为毫州题词“华佗故里,药材之乡”。目前,毫州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7万公顷,品种208个,占耕  相似文献   

3.
《今日科技》2009,(4):16-17
目前,丽水市人民政府与同济大学在上海签订共建同济大学丽水中药研究院的协议。丽水有各类中药材品种资源2033种,其中植物药有1813种,被誉为浙西南的“天然药园”。根据协议,双方共同投资1.5亿元,在丽水建立占地100亩的办公、实验用房及专家楼等,  相似文献   

4.
贵州是全国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之一,遵义市作为贵州省中药材生产重要基地,资源十分丰富,自古就有“黔北多灵药,夜郎无闲草”之说。全市共有中药材品种2140种,资源约629万吨,大多数为野生品种,其中植物类2050余种,资源量12万吨:动物类56种,资源量约17吨;矿物类18种,  相似文献   

5.
定西,曾是贫困的代名词。但现在提起定西.更多的是让人想到蓬勃发展的马铃薯产业。定西市把昔日不起眼的马铃薯做成了全国有影响的大产业,究其原因,这是市委、市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顺应天时、遵循自然规律。顺应市场、遵循经济规律,顺应时代、遵循科学规律”的必然结果。小土豆能做成大产业,给人启发很大。4月3日,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全市按照“三个顺应、三个遵循”的原则和“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的思路,定西农业已在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早作农业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总体来看,我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还比较低,仍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艰难爬坡阶段。在这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  相似文献   

7.
正贵州,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独特的水土气候,成就了"黔地无闲草、夜郎多灵药"的美誉。众所周知,贵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暖风和、雨量充沛、雨热同期。适宜草药生长与中药材种植,现有中药材品种资源4802种,故此贵州为全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我国六大民族药之一的"苗药",90%以上的药材集中在贵州,被誉为"地道的中药材"而畅销国内外。  相似文献   

8.
<正>中药,是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应用于预防、医疗和保健的天然药物及其制品。中药按加工工艺分为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和中成药;按来源主要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以植物药最为多见;广义中药可包括传统中药、民间草药、民族药、现代中药、洋中药等。中药学的基本研究内容中药领域的研究内容宽广,涉及到多学科、多行业、多领域。依据药物研发的对象、目的和发展阶段,中药领域的研究内容可概括为中药基础理论、中药资源  相似文献   

9.
“十五”以来,市委、市政府不断深化对市情的认识,按照“三个顺应、三个遵循”原则,用工业思维指导农业产业化经营,充分发挥我市资源优势,紧紧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引导农民大力发展马铃薯、中药材、畜牧、蔬菜、花卉和食用菌等特色优势产业。到目前,我市产业结构已初具雏形,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知名度和影响力也不断提升,逐步成为特色鲜明,初具规模,效益显著的优势产业,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市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总产值由2000年的35.2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47.8亿元。农民人均产业纯收入达到1249元.比2000年净增332元。在六大产业的发展带动下,全市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定西总体上进人加快稳定解决温饱进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六大产业已成为定西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已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10.
1主要问题1.1人才缺乏,技术支撑不力在推进中药产业化建设中,各县、区(市)普遍反映严重缺乏懂药、识药、全面熟悉和掌握中药材种植技术的专业技术人员。由于人才的缺乏,各地对地产中药资源缺乏了解;对最具区域优势的特色品种缺乏认识;对中药材产销市场行情更缺乏认真的研究。在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培育主导产业,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时,抓什么,怎么抓心中感到盲然,  相似文献   

11.
杜进琦 《甘肃科技》2012,28(15):161-162,158
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处黄土高原,陇南山地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地理环境独特,藏中药用植物优势资源十分丰富.但长期以来对这一资源的开发利用未能引起高度重视,引种种植品种少,技术含量低,产量不高.宜引种栽培产量高的特色藏中药材,在林区、林缘退耕还林区实施林药间作,农区和半山地带种植牧草和农作物产量低,经济效益不高的区域,因地制宜地发展藏中药材作为林区贫困农牧民增收的优势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王海 《定西科技》2005,(2):33-33
2004年,定西市中药材种植面积7.33万hm^2。中药材总产量16.5万t,占全国中药材产量的20%,定西市发展中药材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中药材种植面积已占全国的六分之一,是我国中药材主要产区之一,其中“岷县当归”、“渭源白条党参”、“陇西黄芪”已成为我国中药材的知名品牌。  相似文献   

13.
7月27日,中国&#183;定西首届中药材产业发展大会在陇两隆重开幕。大会为期两天,以“绿色、道地、发展”为主题.分为高端论坛、成果展览、参观企业、市场和种植基地、经贸洽谈等部分。  相似文献   

14.
古代的中药学叫本草学,因“诸药以草为本”.草者,植物也,可见植物与中药关系的密切.中药依其来源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都属天然药物,其中植物药占绝大部分.江苏新医学院编写的《中药学大辞典》是目前我国收载中药最多的一部巨著,共收载5767种,其中植物药有4773种,占82.8%,可见植物是中药的主要来源,这也是把中药称为“本草”的主要原因.据目前所知,我国药用植物约有5000种,其中苔藓植物近50种,蕨类植物约400种,裸子植物约60种,双子叶植物约3500种,单子时  相似文献   

15.
甘肃定西马铃薯主粮化品种引种比试及营养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丰富甘肃定西马铃薯主粮化种质资源和推广主粮化品种的种植,对比试的9个马铃薯品种采用随机区组比较试验,用Excel2003和Duncan新复极差法进行统计和方差分析比较品种农艺性状,用隶属函数值综合评价分析品种营养品质.结果表明,9个品种生物学性状良好,在定西地区种植均能成熟.根据抗旱性、产量性状、营养品质分析等指标综合筛选出陇薯8号、陇薯10号、定薯1号、陇薯3号等4个品种良好.  相似文献   

16.
定西市坚持走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的路子。把马铃薯产业作为全市第一大主导产业来培育,狠抓良种繁育、规模化种植、贮藏体系建设、精深加工、市场营销等关键环节,经过多年努力,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逐步形成,已成为全国三大马铃薯集中主产区之一,脱毒种薯生产能力居全国之首,在增加群众收入、促进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我们将举全市之力。经过几年的努力,把定西真正打造成名副其实的“中国薯都”。  相似文献   

17.
鑫水 《科技潮》2004,(6):32-34
贵州省是我国的资源大省。水力资源居全国第6位,煤资源保有储量为全国第5位,其它矿产资源排名全国第1~5位的有28种,汞、铝、磷、煤、锰、锑、金被誉为贵州矿产的“七仙女”。丰富的资源是这里发展的立足点。贵州省正努力变资源优势为市场优势,在西部开发中抓住机遇,加快经济发展,推动科技进步。  相似文献   

18.
陇西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是闻名遐迩的“千年药乡”。陇西中药材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具备了一定的产地资源优势、加工规模优势、市场物流配送优势,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但由于全县中药材产业开发尚处于较低层次,对拓展农民增收空间作用还很有限。建设甘肃陇西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能够加快中药材产业向中医药产业的战略升级,把陇西建成全国最大的中药材生产基地、加工基地、物流中心、道地价格形成中心、信息发布中心,真正使其成为拉动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的朝阳产业。  相似文献   

19.
方子森 《甘肃科技》2001,17(2):42-42
甘肃地处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的交汇处,境内地形、地貌错综复杂,以山地和高原为典型,地貌各具独特的生态特征。水、光、热资源的差异造成了省内各地独特的植物优势群体,药植资源丰富,地道品质独特,是全国中药材的重要产区之一。本文针对我省资源优势和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展开一些讨论。1 中药材生产中存在的问题1.1长期过度采挖导致生态环境破坏,许多野生资源几近枯竭。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过度采挖的短期行为使许多野生药用植物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像川芎、当归等一些著名的、有长期栽培历史的药材一样,难以找到野生…  相似文献   

20.
中药材作为我国的传统产业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山西省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品质优良。以山西省中药材产业的发展现状为切入点,对山西省发展中药材产业的优势、劣势、机遇以及威胁进行了战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山西省中药材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