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卫星热红外异常——临震前兆 总被引:81,自引:7,他引:81
地震前出现增温异常,早已被人们所察觉,不少人曾对其进行过研究。但采用台网定点观测的方法,只能得到局限于某些地点的定时温度资料,而得不到孕震范围的大面积的温度动态演变资料。利用卫星热红外辐射探测地面温度,则具有资料准确、覆盖面广、信息量大、能捕捉震前增温异常的时空动态变化等优点。但目前仅见苏联有过探讨卫星热红外异常与地震活动关系的文章。作者利用卫星热红外异常对1989年10月山西大同地震等进行了实际监测和试报,初步探索了利用该手段进行临震预报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3.
4.
5.
临震卫星热红外异常与地面增温异常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本文在文献[1,2]分别论述卫星热红外异常与地震活动和地表增温异常与地震活动关系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临震卫星热红外异常与地表增温异常的关系,即阐述卫星热红外异常是否为地震活动引起的地表增温异常的反映. 相似文献
6.
(在唐山地震30周年之际,此文或许能为有心的读者提供启示,增进思考——编者)众所周知,动物对地震波相当敏感,诸如:蛇、蜥蜴、老鼠、黄鼠狼、鸡、鲶鱼等,在地震前都有异常反应。许多科学家已长期注意观察动物的反应,以提高预报地震的准确率。日本的东京水产试验场,用声波检测方法,对鲶鱼的异常活动检测、记录,研究鲶鱼对地震的感应情况。检测表明:14次有感地震中,记录鲶鱼时反常活动有10次。经地震预测部门研究、核实,鲶鱼对有感地震反应,与地震仪所预测的结果,有9次是一致的。蛇对地震也特别灵敏,有时,最早的地震预报正是来自蛇。科学家研究… 相似文献
7.
8.
地震短临预报的小卫星系统的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此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地震短临的预报 .按照强祖基的理论和长期的实践 ,通过对由地层内部释放的某种辐射物质和气体所引起的大气低层的增温及其移动趋向的观测 ,可以及时前期预报较强的地震 .在实验中系利用气象卫星的远红外敏感器来探测温度上升的 .但有时云和雨会阻碍这样的探测 ,建议的系统使用毫米波辐射计一般可以克服掉那些影响 .设计中重点考虑的是卫星的平台结构和姿态控制系统要适合辐射计的扫描天线 .系统中卫星的轨道设计和光学小卫星系统一样 ,做到一天可以观测世界上任何一地两次 . 相似文献
10.
11.
12.
在实验中观察到,在激波作用下非晶合金晶化成纳米晶体。本文试图对这一现象给出初步的理论上的解释。非晶合金内部微观不均匀,分布着大量微小有序原子集团(cluster)和位错。在激波作用下,位错运动,而cluster阻碍激波的传播,使位错堆积于cluster周围。激波与cluster周围局域应力场相互作用使得cluster旋转,而cluster周围的高应力应变能使类液区(intercluster)原子切变沉积于cluster上,cluster长大成为微晶,非晶合金晶化。 相似文献
14.
15.
通过分析各类真核生物线粒体和叶绿体基因组的大小与结构,得出这两种细胞器基因组都有小基因组与大基因组两种形式以及与之对应的结构特点,从而都是通过两种进化途径从它们各自祖先的基因组发展成为现代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基因组的结论。比较细胞器基因组与核(类核)基因组的存在和性质,发现类似的两种途径同样可以说明核(类核)基因组的进化。结合这三种基因组的起源问题,提出了一个生物基因组起源和进化的统一模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