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调查分析武河湿地公园生态环境特征的基础上,利用SWOT分析法研究了武河湿地公园发展湿地生态旅游的条件,提出了发展湿地生态旅游的对策.研究结果表明,武河湿地公园发展湿地生态旅游具有湿地景观独特、生态环境优越、政府高度重视、交通便利等优势;具有生物多样性水平较低、暴雨和洪水等气象灾害多发、土壤贫瘠、水质污染严重、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低、建设规模小等劣势;也面临国家鼓励湿地公园建设以及市场前景广阔等机遇,具有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的压力大、管理落后等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合理利用湿地文化资源,协调湿地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建设的关系,鼓励周边社区居民参与湿地保护和湿地生态旅游经营,完善湿地保护规章制度及加强湿地管理等湿地生态旅游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采用因子加权叠加法,从地形地势、植被资源、水文状况、用地现状4个方面对重庆大足龙水湖湿地公园进行用地建设的适宜性评价分析.根据综合评价得出:龙水湖湿地公园内的生态适宜性评价值(SL)在1.270~5.000之间,分别取1.270SL≤2.341,2.341SL≤3.089,3.089SL≤3.920,3.920SL≤5.0004个区段作为综合适宜性分级标准.依据分析结果,将湿地公园用地建设区域划分为4个功能区:最适宜建设区、较适宜建设区、较不适宜建设区、最不适宜建设区,并为相应功能区提供具体的营造策略.通过对湿地公园建设用地进行生态适宜性综合评价,为湿地生态保护、恢复与合理开发利用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利用SWOT分析法研究了唐岛湾国家湿地公园发展湿地生态旅游的现状条件,并提出了发展对策.唐岛湾国家湿地公园发展湿地生态旅游具有湿地景观独具特色,历史和民俗文化底蕴深厚,生物多样性水平高以及交通便利等优势;具有湿地生态系统生境脆弱,管理体系不健全以及经营与管理人才缺乏等劣势;具有生态文明建设政策保障,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和"假日经济"带来的机遇;面临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土地资源紧张和用地矛盾突出以及周边景点竞争压力大等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定位发展目标,科学规划与分区开发,保护与合理利用湿地,深入挖掘海洋文化旅游资源,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以及加强旅游从业人员队伍建设等湿地生态旅游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哈尔滨市湿地公园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简介了各湿地公园的景观特色和主要植物种类,提出了促进湿地公园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为今后进一步合理利用和保护湿地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长春南湖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运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了长春南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发展的内部优势、劣势以及外部机会、威胁,得出南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开发属于SO型,宜采取发展型战略,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长春南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以此促进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漳州市公园现有植物景观的调查,摄取相关景观的照片,采用风景质量评价法中心理物理学派的SBE法,对漳州市典型公园的植物景观进行评价,以寻求一种受公众欢迎的、具有闽南特色的最佳植物配置模式,为植物造景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TCM法,结合SPSS统计软件,对影响陕西省沙河湿地公园游客人数的因素出发区人口数、人均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旅行距离、旅行时间以及旅行费用等进行回归分析,并对旅游人数的最大影响因素旅行费用进行单一性一元回归分析,最终建立回归方程,计算出陕西省沙河湿地公园实际旅行费用为17 626.94万元,公园游憩利用的景观经济价值即游憩价值39 926.18万元。  相似文献   

8.
从对湿地的概述入手,说明建设湿地公园的必要性,阐述城市近郊湿地的保护及开发模式,分析哈尔滨市白渔泡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保护与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9.
2011年11月到2013年7月对湖南省洋湖湿地公园鸟类资源进行了样线法和样点法调查,共记录鸟类116种,隶属于13目44科,其中非雀形目鸟类占全部鸟类种数的49.14%,雀形目鸟类占50.86%.彩鹮(Plegadis falcinellus)为湖南省鸟类首次记录.该湿地公园有国家Ⅱ级鸟类4种,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鸟类2种,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2010)附录Ⅱ的保护物种3种.鸟类的多样性指数为4.112 2,均匀性指数为0.865 1.在不同季节,公园鸟类具有差异性,但单日鸟类种数(平均值)差异不大.为保持湿地公园鸟类多样性,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
基于PSR模型的湿地生态安全评价——以大山包湿地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山包湿地是我国目前海拔最高的亚高山沼泽化草甸湿地生态系统,针对大山包生态环境自身的特点,采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选取能充分反映亚高山沼泽湿地生态安全的21项指标,构建了大山包湿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用综合指数法对湿地生态安全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大山包湿地的生态安全综合指数是4.756 6.研究表明:当前大山包湿地的生态安全处于“一般”状态,生态系统的主要服务功能尚能发挥,但个别生态压力已超出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显示出湿地的保护和管理存在不足.为有效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和可持续性发展能力,提出了改善湿地生态安全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利用RS,GPS,GIS等技术手段,以闽江下游地区作为研究区域,选取景观多样型、优势度、均匀度、破碎度和分离度等指标,分析研究了闽江下游地区湿地景观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显示,在沿海、近海和内陆地区之间,各类指标在地域空间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闽江下游地区湿地景观空间格局受到了地貌的支配;近海和海岸湿地具有比河湖湿地、人工湿地更高的生态功能与价值,是闽江下游地区湿地景观构成的核心.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莫莫格湿地公园建设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公园作为湿地保护和恢复的重要模式之一,已成为解决湿地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矛盾的主要途径.通过对莫莫格湿地保护区建设湿地公园的重要性分析,从湿地公园建设的原则,功能分区和预期效果等几个角度提出具体的建设策略.从而为推动湿地保护和区域经济的和谐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3.
该研究对采自湖北省神农架大九湖湿地的硅藻标本进行观察,共鉴定异极藻科植物42个分类单位,隶属于3属36种5变种1变型.对优势种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分析了异极藻科植物种类的分布情况及生境特点.  相似文献   

14.
景观是开展生态旅游的重要基础,能否确保较高的景观质量和环境质量是海岛生态旅游发展面临的主要任务.以福建平潭岛为例,运用AHP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从资源价值、生态、关学和市场价值四个方面对平潭岛景观质量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生态旅游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以景观中性模型中的SimMap模型来模拟湿地的景观格局.在不受任何特定生态过程或自然地理过程的限制条件下,随机模拟不同集聚水平下的湿地景观格局;同时选取相应的景观指数来比较真实景观和随机景观的格局变化.研究发现,真实景观和模拟随机景观相比更复杂,更破碎.从斑块数目大小这类指数来看,真实景观的斑块密度较大,平均大小较小;从各种形状指数来看,不同景观的变化趋势不同.  相似文献   

16.
依据重庆市生态系统的特殊性,建立以自然、经济、社会为三要素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确定各个评价指标权重,通过灰色关联法对2000~2007年重庆市生态系统各要素的健康状态以及综合健康状态进行动态评价与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生态系统健康状态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健康度值〈0.7,健康度相对较低,系统的健康状况与目标期望值仍有很大差距.  相似文献   

17.
景观质量评价是旅游目的地转型升级、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基于景观美学理论,以张家界地貌为例,综合考虑物理、美学、心理3个维度的属性,构建了包含独特性、多样性、复合性、空间性和生动性5类因子18个指标的张家界地貌景观质量评价体系,选取游客和专业者分别采用模糊-AHP法和SBE法对6种地貌类型的80个地貌景观...  相似文献   

18.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生态系统的承载力研究是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新方向.该文选择扎龙湿地为研究区,以遥感影像、气象数据及社会经济数据为基础,建立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的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算法对扎龙湿地的生态承载力进行评价;其次,借助障碍度模型,探讨扎龙湿地生态承载力演变的主要障碍因素;最后利用GM模型,预测其未来9年的生态承载力结果.结果表明:扎龙湿地生态承载系统一直处于中承载状态,但总体呈上升趋势;自然环境和地物覆盖2个因素层为制约生态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根据GM预测结果,未来9年,扎龙湿地生态承载力指数随年份增加而升高,生态状况持续向良性转化,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9.
内梅罗指数评价法是GB/T14848-93推荐的水质评价方法,其评价结果具有局限性,根本原因是污染指标评分值取值不合理。引进分段线性插值法,实现了改进内梅罗指数评价法,该算法合理计算污染指标在不同区间内的评分值,客观反映了各污染指标对水质污染的贡献度;修正了各单项指标取值偏小的缺陷,解决了单项指标取值不连续问题;实现水质评价结果的连续取值,提高水质评价分类表利用率;修正了水质评价结果偏小的问题,使结果更趋合理。应用改进内梅罗指数评价法评价东方红湿地水质情况,有效验证了评价结果的科学性,真实反映了湿地的水体质量。  相似文献   

20.
呼兰河口湿地表层沉积物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呼兰河口湿地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及其潜在生态危害程度,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法(ICP-MS)测定7个点位表层沉积物的重金属元素含量.测定了Cr、Ni、Cu、As、Pb和Cd的含量,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呼兰河口湿地表层沉积物中Cr、Ni、Cu、As、Pb和Cd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9.44、12.28、8.04、7.54、24.74、0.16 mg·kg-1,除Pb和Cd外,均低于松嫩平原土壤背景值.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有强到弱顺序为CdPbAsNiCuCr.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由高到低顺序为CdAsPbNiCuCr,Cd是呼兰河口湿地主要的潜在生态风险因子.各重金属间相关性较差,可能主要受地球化学成分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