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闽东南沿海城市热环境综合信息图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闽东南沿海城市热环境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影响热环境的自然和人文因素,尝试建立城市热环境的综合评价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阂东南沿海城市2001年和2007年热环境质量进行了像元尺度的评价,同时引入地学信息图谱和分析方法,构建城市热环境综合信息图谱,用于揭示闽东南沿海地区城市热环境的动态演化规律,形成对区域尺度上城市热环境深层次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我国沿海城市加工贸易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3.
4.
基于区域可持续发展思想,分析中国东西部地区工程地质环境的地域差异特点,研究了东西部地区工程活动的差异性,探讨东西部地区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地域差异,提出了东西部地区区域可持续发展方略. 相似文献
5.
6.
近年来,广西沿海各市除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外,仍已“高耗能、高污染”的两高项目为主,并大多数为未批先建项目,本文针对以上问题在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合理建议,为区域发展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根据沿海城市特殊的地质条件,通过地下水对混凝土侵蚀机理的分析,从设计方面提出地下水对排水管道及构筑物的侵蚀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9.
碳酸盐岩红土(工程界又称为红粘土)是中国西南地区广泛分布的特殊土类,在贵州分布最广,具有代表性.碳酸盐岩红土除了受荷载作用后具有特殊工程地质性质外,在非荷载作用下,由于土-水作用的环境改变还会产生一些环境工程地质问题.文章从土-水的相互作用改变碳酸盐岩红土结构连结入手,分析它产生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了工程坝址区最为关键的坝基深层抗滑稳定、永久船闸高坡稳定、地下电站主厂房围岩块体稳定、断裂构造等几个工程地质问题研究过程、方法、工作内容及基本结论,并结合工程施工、监测及运行有关情况对各专题进行全面总结与评价。 相似文献
11.
武汉市渍涝灾害防治的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认为暴雨、地势低洼是形成武汉市渍涝灾害的重要原因,其防治的战略措施是:强化综合防灾的意识,开展渍涝灾害科学的综合研究,加强防治渍涝灾害的综合管理、增强抵御灾害的能力,增强排水减灾工程建设的投入,强化综合减灾的法制管理。 相似文献
12.
系统分析了我国工程地质环境的地域分异特征,并提出了工程地质环境地域综合管理与防治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吕端甫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Z1)
本文在简要概述了长江三峡水利工程库区洛碛段的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段内将会出现的主要环境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充分而深刻的分析与论证,为工程竣工后洛碛段内工、农业布局与环境保护方案设计以及洛碛镇迁建新址实施方案的确定,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城市灾害的环境地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刁承泰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15(4):525-531
分析了四川省城市地貌环境和城市灾害的主要类型.认为,地貌环境与城市灾害的形成机制、致灾过程和分布状况明显相关.在四川,平原城市的主要灾害是洪灾;丘陵城市则是洪灾和坡地灾害;山地城市则是坡地灾害、泥石流与洪灾.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四川省芙蓉煤矿矿区的地质条件分析,对采煤引起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地面变形,进行了计算,从而对正在开采和未来开采区地面拟建建筑物的稳定性做出了科学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我国海岸带滩涂开发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可馨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1)
本文主要论述我国沿海分布着的广阔滩涂、滩涂资源的特点、滩涂开发利用现状以及针对滩涂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科学开发滩涂的基本战略。滩涂资源是我国沿海地区重要资源,加强对这一资源的开发利用,对沿海地区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章根据四川宝兴河流域地质灾害及其成灾性实地踏勘和重点测绘资料,对该流域内地质灾害类型进行了归纳、分析。结果表明,宝兴河流域作为一个完整的小流域系统,所发育的地质灾害的背景、类型、特征及成灾性在龙门山区河流中很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大城市人口居住郊区化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北京、上海、广州、杭州、苏州、沈阳、大连等大城市为例,概括了当前我国大城市人口居住郊区化的现状特点。指出人口居住郊区化对城市发展的有利与不利影响,并对中外人口居住郊区化进行了比较,提出了为适应人口居住郊区化所应采取的城市规划与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9.
论地质环境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生林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1)
地质环境是岩石圈表层,是生物圈的矿物质基础,由岩、土、水、气、地区地质结构、地质作用等要素组成,是一个动的系统。在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影响下,地质环境自然平衡常遭破坏,产生人为的地质灾害,危及人类的生存和治动。人类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丝毫不亚于他对大气圈、水圈的影响,合理利用与保护地质环境应是保护人类自然环境的一部分。为研究人和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在地球科学中诞生了一门新的科学——环境地质学,它与矿严地质学并驾齐驱。在环境地质学中工程地质学占据主导地位。现代工程地质学已发展成为环境工程地质学我国大城市的地面沉降、矿区的地面塌陷、水库诱发地震和边岸再造、滑坡等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十分严重。我国工程地质学必须研究解决这些问题,为规划人类的工程、经济治动、布局生产力,以及国土整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