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对于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意义重大。鉴于安徽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优化还有很大的空间,通过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方法,对2008-2019年间安徽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现状、消费结构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动态演变进行阐述,分析安徽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因素并度量各因素的影响程度。通过对安徽省农村居民八类消费项目的横向和纵向对比发现,食品烟酒和居住两项生存型消费支出数额较大,交通、通信和医疗保健两项劳务型消费近年来呈现较强的增长势头。为优化安徽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需要拓宽增收渠道,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引导消费类型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健全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湖北省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在逐步提高,消费结构在不断升级。农村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年均增长速度快于城镇居民,但消费的绝对额仍远低于城镇居民,湖北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差异仍然较大。造成湖北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差异的主要原因有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城乡居民文化素质、消费观念差异明显,农村居民购买力分流严重,农村居民消费环境较差,农村居民社会保障不健全等。为改善湖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应制定城镇居民家电通讯产品消费优惠政策,促进城镇家庭家电通讯产品升级换代;调整相关税费政策,促进汽车等高档产品和住房消费;扩大高层次教育招生规模,促进城镇居民教育消费;引导个性化、时尚化、品牌化消费,满足消费者多样化消费需求;大力发展服务业,进一步拉动消费增长。为改善湖北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应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居民购买能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改善农村居民消费观念;积极创造消费条件,挖掘农村市场消费潜力;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强化消费信心。  相似文献   

3.
分析广西农村居民体育消费结构现状,探讨体育消费结构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广西农村居民体育消费结构构成比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明显的年龄、教育、收入等特征,呈现出以“实物型”体育消费为主,“娱乐型”“参与型”体育消费为辅,以及体育消费结构分配不合理现象.提出优化广西农村居民体育消费结构的优化建议: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营造浓厚的体育消费氛围,巩固农村经济发展引导农村居民进行体育消费,强化体育消费质量监管提升农村居民体育消费满意度,创新体育产品供给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合理化,弘扬民族体育文化推进农村居民体育消费特色化.  相似文献   

4.
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对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有着重大影响,对拉动经济增长和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至关重要。正确分析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演变,找出制约农民消费需求的症结所在,对引导农民合理消费,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有着重要意义。本为通过考察当前中国农村的消费结构的现状,分析影响农村消费结构的因素,试图找出优化农村消费结构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21世纪吉林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吉林统计年鉴》的统计资料,了解到近3年吉林省农村居民的消费情况和消费结构的变动趋势。通过对消费结构变动趋势的分析,提出应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倡导个人信贷消费以及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措施,来扩大吉林省农村居民消费。  相似文献   

6.
利用统计软件SPSS分析了陕西省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研究了陕西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与变化趋势;提出了提升陕西省农村居民生活消费需求的对策,首先要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其次应引导合理消费,改变农村居民的消费观念,还应在农村开展信用消费,向农民发放消费贷款。  相似文献   

7.
21世纪吉林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吉林统计年鉴>的统计资料,了解到近3年吉林省农村居民的消费情况和消费结构的变动趋势.通过对消费结构变动趋势的分析,提出应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倡导个人信贷消费以及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措施,来扩大吉林省农村居民消费.  相似文献   

8.
研究探索新时期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及消费需求,对于改善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开拓农村市场、推进中国农村小康社会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西方主流及非主流经济学的消费行为理论为根据,分析新时期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特征,阐释了农村居民消费群体行为特征对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趋势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探索新时期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及消费需求,对于改善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开拓农村市场、推进中国农村小康社会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西方主流及非主流经济学的消费行为理论为根据,分析新时期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特征,阐释了农村居民消费群体行为特征对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趋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明确农村消费的地区及结构差异是制定刺激农村消费有关政策的实证基础。结合云南省地域特点,针对云南省各州市农村居民消费进行区域分析和数学建模,运用K均值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回归分析,以了解云南省各州市农村居民的消费构成和习惯。结果表明,云南省2010年各州市农村居民消费构成差异较大,消费结构不合理;K均值聚类分析显示云南省各州市农民消费情况可划分为三类,每类之间存在较大差异;AIC准则表明主成分回归模型比全模型更优,解释了变量90.6%的信息,模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主成分回归的结果显示农村居民消费与收入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选取甘肃陇南市372户样本农户为研究对象,运用双重差分模型(DID),从单个农户的微观角度分析了农村低保政策对受保农户消费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低保政策对受保家庭人均总消费支出和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产生了积极影响,显著高于对非低保户的影响;而对人均生产性消费产生显著负向影响,得出受保农户大都属于生存型消费结构的结论。基于研究结论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和农村地区发展两方面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以期最终促进农户消费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恢复生态系统和改善农户生计是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两大核心目标,作为世界上财政投入最大、涉及农村人口最多的生态恢复工程之一,不同农户可否平等地分享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所带来的收益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方法]利用包括6省区、15县市的952个样本农户的1995—2016年的长期大样本平衡面板数据,基于持久收入假说和心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层随机抽样选取吉林省德惠市农村地区4个村的270个农户,采用参与性农户评估方法中的半结构访谈方式对其能源消费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农户家庭能源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层次低的特点,以生物质能中的秸秆占主要地位,商品能源消费受人均收入水平、消费习惯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芳  李炳军 《河南科学》2011,29(11):1380-1383
利用2002-2008年中国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数据建立平行数据模型,分析收入差距对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同时估计了基于收入差距的各项消费支出的消费函数,并就估计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文教娱乐支出而言,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水平在收入层次上的差异较小;食品、医疗保健、交通通讯等方面的消费支出差异较大,不...  相似文献   

15.
基于提高农户福利的视角,探讨农户对不同成本分担方式下提供的公共产品的满意度。采用Probit模型对陕西5个县20个村400户农户两次的跟踪调研数据进行检验,发现增加村级公共消费品有利于增加农户效用,提高农户满意度。从村级公共消费品提供的成本分担角度看,农户集资融资比征税方式农户满意度更高,但随着农户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农户对村级公共消费品提供的满意度降低。因此,建议增加陕西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数量和质量,改变"自上而下"的供给模式,建立充分的信息表达机制。  相似文献   

16.
居民休闲消费行为显著的城乡分割性使研究城镇居民的休闲消费行为更具紧迫性.在讨论休闲消费行为特征研究的理论基础--外部环境和内在因素的基础上,对不同阶段中国城镇居民休闲消费行为的具体表现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了一个新的假说,即收入主导下的层级性休闲消费.  相似文献   

17.
以重庆市2000-2011年的年度数据为基础,利用因子分析法对重庆市城乡居民各类消费支出进行分析,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实证结果表明重庆市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有明显的差异;根据重庆城乡居民当前消费结构的具体特点,提出建设性意见,对引导居民合理消费,优化消费结构,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等方面均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针对湖南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实际状况,从湖南省统计年鉴中选取了2005~2019年湖南省城乡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数据和消费结构的相关数据,运用差异性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和秩和检验)、聚类分析(K-means聚类法和层次聚类法)以及灰色关联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湖南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具体现状,同时探讨湖南省城乡居民在消费结构上的差异,最后根据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乡村工业化对农户生计转型及可持续性的影响,该文选取南昌市新洲村和西江村2个典型城郊工业村为研究区,构建乡村工业化-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运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熵权法、耦合协调模型等对农户生计转型与可持续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乡村工业化导致农户生计由单一趋于多元,在转型过程中呈现出工业化、兼业化和返村化特点; 2)乡村工业化对农户回流吸引力较强,超过40%的农户受工厂建设吸引回村就业,但回流人口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和性别结构不均衡; 3)农户生计资本总指数偏低,各类型资本存在差异,农户间资本指数和资本耦合协调程度差异明显; 4)农户生计可持续性总体上较强,在农户间表现为纯工农户<非工农户<外出农户<主工农户<兼工农户.因此,农户在参与乡村工业提高收入的同时要保障生计多样性,提高生计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20.
在深入实地调研、定点观察、走访农户的基础上,对湖北省仙桃市的农民分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对新农村建设时期农民分化问题进行了实地研究。认为农民分化的因素有五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土地减少和大量富余劳动力产生,农民增收困难和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化,农民子女通过受教育改变自身家庭生活状况的愿望。认为农民分化是农民职业多元化、农民文化观念多元化、农村社会规范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