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0世纪 80年代末 90年代初 ,冷战结束、苏联解体后 ,日美同盟共同遏制的对象消失了 ,日美经贸摩擦的加剧使同盟处于一种“漂流”状态。 90年代中期 ,美国经济恢复了景气 ,日本“泡沫经济”破灭 ,中国经济迅速崛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日美两国从自身的对外战略利益出发 ,决定强化安全同盟。 1995年美国的《东亚战略报告》和日本的新《防卫计划大纲》为强化同盟铺设了轨道。 1996年发表的《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言》和 1997年出台的新《日美防卫合作指导方针》以及 1999年日本国会通过的有关新指针的三个相关法案 ,使得日美同盟体制从此发生质变 ,日美强化安全同盟的跨世纪工程在历时三年后最终完成。  相似文献   

2.
<正>1月14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年度记者招待会上谈到俄日关系时指出,日美同盟对俄日关系产生消极影响。他说,美国在其战略文件中将俄罗斯与中国称作对手,而日美是同盟关系,美军就有权在日领土上用兵,如果美国的中短程导弹计划部署在日本,就是对俄罗斯安全的威胁。正如拉夫罗夫所言,俄罗斯独立30年来,美日同盟的强化以及机制不断加强的美国“印太战略”,使俄日构建相互关系受到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张洁 《世界知识》2024,(9):28-30
<正>4月11日,美国、日本和菲律宾三国领导人齐聚华盛顿,举行首次三边峰会。在此前后,美日、美菲还分别举行双边领导人会晤。系列会议声称将加强美日、美菲“钢铁般的”同盟关系,推进三方合作,以共同维护所谓的自由、开放的“印太”秩序。会议形成了三国在海上安全、经济安全、清洁能源、人文等多领域的合作成果。  相似文献   

4.
丁翌 《科技信息》2010,(21):I0172-I0172,I0111
战后,东亚局势的急剧变化凸显了日本的战略价值,美国对日政策从打击、限制转变为支持和扶植,从而使日本成为美国对亚洲大陆实施遏制的冷战前沿。与此同时,日本审时度势,接受了“美主日从”的同盟关系,奉行对美“一边倒”的外交路线。美日同盟的建立为日本的崛起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5.
战后日本安全战略与对外政策的最大课题就是如何平衡中美日三角关系。冷战后、特别是9.11事件后,美国因素对于日本安全战略与对外政策的影响越来越大。而任何同盟关系的强化总是需要有共同的利益需求和共同对付的潜在对手。美国学者认为:由于“中国大陆在政治经济上的力量日益强大,因此美日在对华政策上将拥有共同的利益,即美日合作牵制中国”。近年来,日本的《防卫白皮书》用了大量篇幅谈论中国军事力量问题,强调“中国的导弹指向亚洲和日本”。2002年8月2日提交内阁的《防卫白皮书》进一步强调,中国国防经费14年来一直…  相似文献   

6.
从10月4日起,日本岸信介政府同美国政府就修改日美“安全条约”问题在东京进行了谈判。这是美日反动派所进行的一项新的军事勾结。在22日美日双方进行了第二次会谈后,据日本共同社23日透露,双方所讨论的问题,是有关新条约的名称和日美“互相合作的内容”,后者包括日本方面提供基地和其它“合作的义务”以及美军“保卫日本”的义务等问题。此外,还讨论了新的日美军事条约的“适用范围”,包括“共同防御”地区、在远东的一定地区使用美军的必要条件,以及美军的部署和装备,新条约的期限等问题。据日本时事通讯社10月27日透露,日美双方已在很多原  相似文献   

7.
日美安保体制是冷战时代的产物,日美安全保障体制从50年代确立、60年代调整、90年代再度确认,到今年2月,美日在华盛顿举行美日安全磋商会议,日本利用日美这一战略同盟关系,从一个被控制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在亚太地区谋求主导权,妄图控制亚太事务的政治大国。从日美关系发展变化的过程,可以看到日本的大国战略。  相似文献   

8.
在建立“世界新秩序”问题上,美国离不开日本的资金和政治合作;日本在实现自己的蓝图上更离不开美国的帮衬。日美同盟关系有可能出现新的方式和内容。  相似文献   

9.
借助“民主同盟”美国和日本防范中国,是澳对华战略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不过,澳对华战略更大的部分还是对中国崛起的“借重”。“冷战遏制的意味太浓了”在亚洲国家的关注之下,3月13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与来访的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在东京正式签署了《日澳安全保障宣言》。这是日本自1996年与美国签署《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言》后,第二次与其他国家签署  相似文献   

10.
李枏 《世界知识》2023,(22):32-35
<正>自拜登执政以来,美国致力于强化全球同盟体系,在东亚将美韩、美日同盟打造成为其“印太战略”的重要支点。同时,美日韩积极构筑三边安全关系,将其影响力范围扩大到整个“印太”地区以及经济、科技等领域。为了应对威胁,朝鲜密集发射导弹,做好与美日韩长期对抗的准备。东北亚地区的紧张局势正不断加剧,阵营化趋势逐渐显现。  相似文献   

11.
日本首相铃木善幸和美国总统里根于5月上旬在华盛顿举行了会谈。这是自1951年旧金山媾和以来第23次两国首脑会谈。东京报刊评论认为,经过30年的历史演变,日美关系已迎来“巨大的转折”,“迈进了新阶段”。美国舆论也认为会谈结果不仅对今后日美双边关系,而且在国际上将产生“重大影响”。第一次宣布“同盟关系”人们知道,日美关系在迄今以前相当长的时期中,虽然不能不受重大国际问题的影响,但主要是被当作两国之间的双边关系来看待的。根据日美安全条约,日本承担其本国防卫,同时在“共同防御”下接受美国的“军事保护”。这个关系的实质,随着美国经济的停滞不振和日本经济实力的相对增长而逐渐有所变化。它经过一个日本对美国“依附”、“协调”、“经济竞争”以至“战略合作”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2.
2010年1月19B,是《日美安保条约》修订50周年,虽然去年日本政权更替后提出要与美国建立“紧密而对等”的关系,甚至有说法称,日本要重新修订这一条约,以求更加平等。但日本真的会兼顾安全上的第一伙伴美国和经贸上的第一伙伴中国吗?日美同盟在新时期下将会怎样发展?它对东亚地区的格局会起怎样的作用?对中日关系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本刊特约请中国社科院日本问题专家冯昭奎和日本在华学者加藤嘉一就此问题进行对谈。  相似文献   

13.
外刊概要     
<正>东亚共同体与重建日美同盟是车之两轮寺岛实郎(日本综合研究所所长)虽然外交的基轴是日美同盟,但另一方面与亚洲各国建立多层次关系也是日本在21世纪的应循之路。冷战时建立的日美安保体制已不合时宜,日本必须摆脱一直以来对美国的过度依赖,转向独立自主。而重建  相似文献   

14.
今年8月,日美两国政界、财界人士和学者一百多人在东京举行纪念日美安全条约修订二十周年的讨论会。同时,日美两国防务问题专家以“日美安全体制的现在与将来”为题,进行了学术讨论。日本舆论界对此颇为重视,认为这两个会议的召开反映了日本出于自身安全的考虑,迫切要求维护和进一步加强日美安全条约的愿望,也反映了美国要求日本加强军事力量,在日美安全体制中更多发挥作用的意图。日美安全条约全称为《日本和美利坚合众国共同合作和安全条约》,于1951年签订,1960年修订,1969年双方商定无限期延长。该条约规定:日美两国“将在日本的安全或远东的国际和平和安全受到威  相似文献   

15.
2021年是《巴黎协定》全面实施之年。1月20日拜登在就任美国总统当日,作为推翻特朗普“政治遗产”举措的一部分,第一时间签署了重返《巴黎协定》的行政命令。次日,日本首相管义伟、外相茂木敏充在祝贺拜登上任时都曾积极表示,日本将与美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展开合作。1月28日,菅义伟在与拜登的首次电话会谈中再次明确表示,日本愿与美国在去碳化等方面深化合作。这表明,美日两国迎来了重要合作契机,美日同盟又将加一项——“脱碳同盟”。  相似文献   

16.
美日重建冷战后同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总统克林顿顺访韩国后,于4月16日对日本进行了为期3天的正式访问,两国首脑会谈后发表了一份酝酿已久的“联合宣言”。美国驻日大使蒙代尔称,这次首脑会谈也许是“战后日美关系史上最重要的一次”。克林顿这次出访不仅重新确认了“冷战后”日美同盟的基本框架,而且有可能对美日两国面  相似文献   

17.
外刊概要     
<正>美军基地消失之日石破茂(日本众议院议员,前防卫大臣)因普天间机场搬迁问题,日美同盟的前景令人担忧。长久以来日本得益于日美同盟,美国在日本保留军事基地符合日美两国利益。驻日美军基地问题的症结在于日美同盟的不对称性。《日美安保条约》规定:日本遭到攻击时,美国必须保卫日本;美国遭到攻击时,日本不承担保卫美国的义务,日本所担负的义务是为  相似文献   

18.
<正>2015年5月3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主办"美日同盟关系新变化及其影响"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日本所王晓峰副所长主持会议,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杨毅少将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金灿荣教授作基调演讲。针对美日两国对美日同盟的战略定位,杨毅指出,美国对美日同盟的战略定位不仅仅是双边意义上的,更在于从全球战略的角度、从维护美国霸权的高度,来防  相似文献   

19.
王佳 《科技信息》2007,(18):182-183
美日同盟作为美国在亚太地区最重要的双边军事同盟,并未随冷战的结束而消失,相反,出现加强的趋势。这与美国全球战略重点的转移以及美日双方在亚太地区战略利益的相互借重不无关系。本文围绕美日双方各自的现实利益进行分析,探讨美日同盟持续存在并呈现加强趋势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冷战期间日本承认中国对南海的主权,冷战后日本追随美国开始介入南海争端。新世纪,为维护其海上“生命线”安全的需要,保障其经济利益,争夺地区主导权并在钓鱼岛的主权问题和东海划界问题上牵制中国,日本开始介入南海争端,其战略措施有:舆论炒作“中国威胁论”;加强与亚太国家的合作并进一步巩固日美同盟,包括拉拢东南亚国家联盟、建立日越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强与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的战略关系;从军事战略上谋划介入南海地区。日本介入南海争端意图推动南海问题的国际化,增加问题解决的难度,阻遏中国走向海洋的步伐,严重地威胁中国领海主权的完整。在解决南海争端的过程中,如何平衡日本因素是中国面临的一大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