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全球人口的老龄化,流行病专家发现患白内障的病人数直线上升,80岁以上老年人几乎 100%会得白内障。估计全世界目前有2000多万人因此失明。我国目前有白内障患者6000多万,成为导致失明的严重眼病之一。为何会发生白内障?人眼内有个类似照相机镜头一样的双面凸透镜,叫晶状体,眼底的视网膜则相当于胶卷。随着年龄的增长, 晶状体会逐渐老化而变得混浊, 光线难以通过,看不清物体,这就是老年性白内障。才开始时晶状  相似文献   

2.
牙龈(俗称牙床子)疾患通称为“牙周病”。严重的牙周病有时还要手术治疗。有什么方法可使牙周病患者不做手术呢? 目前,一些美国和欧洲的研究人员正对此进行研究,并取得一些进展。他们试用放置药物的方法来控制这种由细菌引起的疾病。具体的方法是将抗生素或杀菌剂埋入受细菌感染而形成的牙周袋中,让其缓慢释放。但放入的必须是高浓度、高强力的抗生素和灭菌剂。 目前意大利已生产出一种名为“Actisite”的药物。这是一种有机  相似文献   

3.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于1986年4月26日发生爆炸,它在大气中所排放的辐射剂量是广岛的10倍,500多万英亩的农田受到污染;16万人被迫疏散,远离家园;这一爆炸使附近1500万英亩的森林几乎立即死亡;研究人员还注意到,此后野生动物急剧减少,栖息在树林中的昆虫类也大量死亡。已经9年多过去了,那里的生态状况又是如何?美国乔治亚大学生态实验室研究人员,怀着很大的兴趣,不远万里,前往乌  相似文献   

4.
大忠 《世界科学》1997,(10):19-19
濒死体验或许只是生理反应,否则就是探视世界之外的窥孔。由于日益发达的医疗技术,挽救了大量濒于死亡的人的生命,一些看似荒诞的报告也越来越多。《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最近作过一次民意测验,近18%的美国人称他们有过濒死体验,研究人员认为在生死线上挣扎过一回的人,约三分之一,亦即1500万美国人有过不寻常的感受。弗吉尼亚州立大学医学院的心理学教授、《濒死研究})杂志的主编,今年50岁的布鲁斯·格雷森(BruceGreyson)花了毕生的精力调查这些事件,试图为生命以后的世界打开一个窥孔。他说有过类似体验的人后来都"沉迷于精…  相似文献   

5.
《大自然探索》2016,(5):6-7
正白内障正影响着全球范围内超过2000万名患者,它是由眼睛晶状体失去透明造成的。虽然通过手术能治愈白内障,但费用较高,因此仍有许多白内障患者最终失明。白内障主要是一种与衰老相关的疾病。例如,阿尔兹海默症(也称老年痴呆)和帕金森病的一个主要病症是重要蛋白的错误折叠和堆积结块。对于白内障  相似文献   

6.
人和谁相近     
如今,基因的研究越来越重视人与动物的对比以及生理和心理的对比。沿着这两个方向,产生了许多鼓舞人心的结果。人与灵长类的基因差异研究人员要测定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组,因为他们是人类已经消失了的表亲。但是,这个任务相当艰巨。德国马克思·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所与美国、欧洲454家生命科学公司合作,计划启动检测尼安德特人(Homoneanderthalensis,20万年至3万年前生活于中东、欧洲的智人)的基因组,预计在两年内完成。把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组与现代人和其他灵长类的基因组相比较,有助于确认在人与尼安德特人之间的进化联系。而且,这项研究也…  相似文献   

7.
锁住扳机     
美国是个私枪泛滥的国家,目前估计有4400万美国人家中有6500万只枪。这些有枪的美国人大多宣称拥有枪是为了自卫,保护自己和家庭,但同时每年也出现大量由于枪支造成的意外伤亡事故。在1995年,就有181名儿童死于家中枪支走火。根据美国一个保护儿童  相似文献   

8.
目前,全球约有8500万人在享受着移动通讯网络的服务。通话时,这种袖珍电话机发出波长以分米计的无线电波,其频率和微波炉的工作频率相近。事实上,微波炉发生器的功率一般为300瓦特~700瓦特,而移动电话的功率,一般小于2瓦特。但是,没有人把脑袋伸进微波炉内,而通话时移动电话总贴在太阳穴上,高频无线电波不断刺激人的大脑,这会不会对健康有害呢?在许多国家,研究人员在实验室研究了类似频率和功率的无线电波对动物及人的细胞组织的影响。研究结果却大相径庭:一部分学者称无线电波能分裂遗传分子(DNA),引起皮肤癌和脑肿瘤、白内障,最轻微的也会造成失眠、头痛。另一些科学家则断言这种微弱的辐射不起任何作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后者的大部分是由移动电话厂家或移动通讯网的业主资助的。  相似文献   

9.
新知短信     
2005年十大科技事件一、研究人员感受动物粪便在美国,每年约有15亿吨的肥料是动物产生的,其中90%是牛粪。动物排泄物中的弧形杆菌和沙门氏菌等可使儿童肾功能衰竭, 使人患上腹泻等疾病。为此,美国的研究人员试图开发一种新技术, 以抑制动物粪便中的有害细菌。试验中,研究人员不得不反复接触十分难闻的气味,并使用各种化学物进行杀灭病菌试验。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人员长期以来一直在想方设法采用实验室培植的健康细胞代替受损组织治疗多种脑神经疾病。尽管科学家早已在培养皿中繁衍出神经细胞,但是构造与机能复杂的神经细胞始终未能如愿。目前美国国立神经疾病与中风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显然已经创造了这个奇迹。他们将实验室培植尚处于发育中分泌重要化学递质多巴胶的神经细胞植人鼠脑,从而实现了脑外与脑内神经细胞的对接。鉴于这些老鼠大脑中缺乏分泌多巴胺的神经细胞而呈现人类帕金森氏疾病病变症状,在美国受这种变性神经疾病困扰的人达50万人之众。大脑中的多巴胺是一种对运动神经功能起重要…  相似文献   

11.
是什么原因使人成为男同性恋者的?很多正统的行为主义者认为同性恋是在抚养过程中误导的结果,确实,直到1974年美国精神病协会还把同性恋列为是一种精神紊乱症。但是,近来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明显的进展。研究结果足以使人相信:同性恋倾向至少有部分原因是由于遗传造成的。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生物化学实验室的研究人员  相似文献   

12.
2021年9月,研究人员发布了一项令人震惊的调查结果,调查对象是来自10个国家的1万个人,年龄在16至25岁之间,调查内容是关于他们对气候变化的看法.3/4的人表示未来令人恐惧,超过一半的人觉得人类注定要灭亡,39%的人表示他们对要孩子犹豫不决.美国俄亥俄州伍斯特学院的心理学家苏珊?克莱顿(Susan Clayton)...  相似文献   

13.
拯救城市     
吕吉尔 《世界科学》2010,(12):9-9,48
<正>研究诸如水资源管理等问题的科学家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城市地区,因为科学家基本上生活在城市中。关注城市发展以美国首都华盛顿大都会区为例,有超过十分之一的劳动力是以科学家和工程师为主;北京有超过16万名专业人员活跃在研究和开发领域。  相似文献   

14.
正有研究发现,和从不吃坚果的人相比,定期食用花生和核桃等坚果的人,患上心血管系统疾病和冠心病的风险更低。花生虽然属于豆科植物,但因为花生和坚果含有类似的脂肪酸和营养结构,也被纳入研究范围。研究人员对21万个参与者进行了长期跟踪调查,最长的调查时间长达32年。研究人员每隔两年向实验参与者寄送问卷调查,从他们身上了解医疗史、生活习惯和健康状况。研究人员发现,每周至少吃一次核桃的人,相比不吃核桃的人,患上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据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的医学研究人员研究结果,约15%的人倾向于罹患心脏病,具有高血脂和血液循环系统疾病的特质。研究人员发现这些人有一种特有的单基因,因此推断心脏病可能基于遗传。不过,科学家们告诫说,因为样本较小一仅17个家庭,且是抽取自旧金山市的摩门教徒。如果这一结果能得到进一步研究支持,则上述推断即可  相似文献   

16.
防止白内障     
世界上大约有一千七百万人患有白内障,这种疾病是导致失明的主要原因。引起眼球晶状体变模糊的白内障主要折磨着年龄大的人。大约一半的人到75岁时都患有白内障。这个问题在雨林地区最为严重,大概是因为那里的人受到更多的紫外线照射。  相似文献   

17.
1900年气喘很少见,如今却成为一种流行病:美国有1500万以上的气喘患者,而全世界则多达1亿5千万。据世界卫生组织说,每年有5千名美国人死于气喘,其中大多数是年纪较大的成年人,而全世界每年则有18万人死于气喘。尚未完全了解气喘患者增多的原因,但是有关研究的线索表明,  相似文献   

18.
制造台风     
我们都不喜欢台风,因为台风会带来多种破坏性危害。然而,在美国佛罗里达,有一批人却非常喜欢台风,他们不仅常常追逐台风,而且主动制造台风。他们为何要制造人们惧怕的台风?这群制造台风的人并非变态狂,也不是传闻中的恐怖分子,而是佛罗里达大学的研究人员。他们追逐和制造台风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台风,减少台风带来的危害。制造台风的是美国佛罗里达国际飓风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北太平洋西部沿海地区出现的超级热带气旋被称为台风,而在包括美国在内的北大西洋及东太平洋沿海地区被称为飓风。  相似文献   

19.
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如果你微笑,全世界的人都会和你一起微笑."这句话真的有依据吗?1991年,美国北达科他州立大学的两位心理学家在很多购物中心做了个微笑实验.一名研究人员对着随机挑选的人微笑,而另一名研究人员偷偷地躲在伪装的小吃摊后面观察人们的反应.经过数小时的微笑和观察后,他们发现,大约有一半的人会回应一个微笑.  相似文献   

20.
《大自然探索》2003,(10):77-77
几个人同在一个有蚊子的房间里,为什么有的人被蚊子反复叮咬,有的人却很少被蚊子叮咬或感觉不到蚁子的存在呢?美国昆虫研究人员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揭开了这个秘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