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降水对徐州地区冬小麦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降水过多或过少引起的湿害、干旱是影响徐州地区冬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对徐州地区1990~1999年的降水量与小麦单产间的关系作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徐州地区冬小麦的气象产量与当年3~5月的降水总量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张艳玲 《河南科学》2014,(8):1446-1450
利用商丘农业气象观测站1981—2013年冬小麦物候期观测资料、同期气象观测资料,采用一次线性函数分析法分析了冬小麦生育期间气象因素和生育期变化特征,并采用相关分析法分析了气候变化对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1冬小麦各生育阶段及全生育期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降水量在越冬至返青期、拔节至乳熟期呈增多趋势,其他阶段呈减少趋势,全生育期呈减少趋势;日照时数在返青至乳熟期呈增多趋势,其他生育期呈减少趋势,全生育期呈减少趋势.2从起身到开花期、成熟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提前趋势,播种至返青期、乳熟期呈微弱的推迟趋势.3开花到乳熟期、抽穗到开花期间隔天数的增加趋势达到极显著水平.4影响冬小麦物候期变化最显著的气象因子是平均气温,且物候期与平均气温绝大多数时段呈负相关.5冬小麦返青到起身期对气候变化最为敏感,其次是起身到拔节期、抽穗到开花期和乳熟到成熟期.  相似文献   

3.
4.
用德州观测站1971-2009年气温、0~20 cm地温,分析月、季、年温度变化的倾向率,分析德州农气基本站1980~2009年冬小麦发育期变化,计算0~20 cm地温与小麦发育期的相关系数及典型年份地温对小麦发育期影响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增温0.47℃/a,地面温度增温0.45℃/a,气、地温差值以0.16℃/10a的速度减小.冬季地温对小麦返青—拔节期影响显著,r为-0.48~-0.60,信度达0.01.春季地温对播种—出苗期、抽穗—开花期影响显著,r分别为0.51~0.63,-0.64~-0.85,分别通过0.005和0.001的信度检验.  相似文献   

5.
戚喜庆 《科技信息》2010,(11):413-413
本文论述了冬小麦全程机械化生产的主要环节和要点。  相似文献   

6.
利用大运会沙滩排球场馆自动气象站的气温、沙面温度(以下简称沙温)、降水等观测资料,分析了深圳夏季沙温在两类天气(晴天、雨天)条件下的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沙温受云况、降水影响很大,降水除了直接给沙面降温,还影响次日的沙温。2)晴天沙温日变化大,白天的平均沙温呈正弦曲线变化,一天中沙温最高的时段出现在12-14时,最高沙温可达62.9℃;夜间沙温呈现缓慢线性下降,且与气温差逐渐减小,在日出前后达到最低。沙温日最低值一般比日最低气温略高0.2-0.6℃;降水天气时,沙温日较差小,降水时段的初期或雨强突然加大,均能使沙温和气温同步骤降。  相似文献   

7.
对冬小麦氮素营养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认为冬小麦氮素营养特性的规律性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不大,但在数量上受其影响较大,而且不同基因型间的差异较大。因此,冬小麦施肥管理应统筹兼顾,适当侧重,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VA菌根对冬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盆栽条件下,以楼土为基质,研究了接种VA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 对小麦幼苗生长发育的作用。结果表明,接种株的小麦营养生长、磷含量及叶绿素含量都明显优于对照株。小麦生长发育对VA菌根的依赖性很强,说明接种VA菌根真菌能够促进小麦苗期的营养生长,提高植株对土壤磷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9.
钼肥对冬小麦脯氨酸及抗坏血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分散播种的方法研究了钼对冬小麦叶片中脯氨酸及抗坏血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钼能提高冬小麦各生育期叶片中脯氨酸含量,脯氨酸上升的幅度因温度而异,在取样温度较低的情况下(0.9℃,2.8℃,3.5℃,5.3℃),脯氨酸上幅度大,在取样温度较高的情况下(8.0℃),脯氨酸上升幅度较小;施钼提高了冬小麦叶片抗坏血酸含量,在取样温度较低(2.8℃、3.5℃、0.9℃、5.3℃)时,抗坏血酸含量上升幅度大,在取样温度较高(6.5℃、8.0℃)时,上升温度小,施钼植株脯氨酸含量的积累和抗坏血酸含量的增加代表着植株体内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增强,这可能是在低温下施钼冬小麦植株抗寒力提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研究UV-B和不同浓度ABA对冬小麦幼苗的影响,评价冬小麦幼苗对UV-B辐射增强的耐性.探讨ABA与UV-B是否存在相互作用.以冬小麦120品系做为试验材料,冬小麦幼苗用浓度分别为0.1、1.0、5.0和10.0μmol.L-1的ABA和强度为20μW.cm-2的UV-B进行复合处理,并测定测量株高、干重、荧光、叶色、电导率、丙二醛(MDA)和类黄酮等生理指标.结论为UV-B处理组的冬小麦幼苗株高、叶色、干重、PSⅡ的电子传递(F0)以及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都受到抑制,而MDA、类黄酮含量和相对电导率都增加了.ABA处理组的冬小麦的干重、Fv/Fm以及叶色值随ABA浓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浓度为1μM时达到最大值.UV-B和ABA复合处理组的冬小麦株高、干重、Fv/Fm和叶色也受到抑制,但是抑制程度比UV-B处理组的低.  相似文献   

11.
利用改进的荷兰Wageningen农业大学的产量生态学模式SUCROS,模拟了气候变暖引起的温度升高和降水量变化对黄淮海平原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淮海平原中、北部地区,由于自然降水远小于小麦生育期的生理需水量,无灌溉条件下小麦生长相当困难;黄淮海平原南部地区,气温升高加快了冬小麦的生长发育速率,缩短了生育历程,在无土壤水分亏缺的理想状态下,适度升温有利于冬小麦生长及产量的提高;但在土壤水分亏缺时,温度升高,虽改善了冬小麦越冬条件,使其叶面积指数增高,CO2同化能力增强,但高温加大了土壤蒸发,使小麦生长中、后期水分亏缺加重,小麦绿叶同化能力降低,最终使产量下降。当气候变暖伴随降水量增大时,这一现象有所缓解。若气候变暖伴随降水减少,则产量下降加剧。模拟显示,流行于该区的农田林网可有效地改善农田小气候,提高小麦的水分利用率和干物质生长量。在气候变暖的严峻形势下,组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应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经营策略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华北冬小麦作物气候干旱指数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为农业干旱指标,降水距平百分率未考虑底墒作用,不同发育期水分对产量影响不同.利用降水距平百分率指数构建了华北冬小麦作物气候冬小麦干旱指数.该指数将冬小麦不同发育阶段的水分产量反应系数应用到降水距平干旱指数中,同时量化底墒对冬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通过对河南省卢氏县冬小麦历年干旱和减产率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作物气候指标负距平百分率和减产率的相关性明显高于降水负距平百分率和减产率的相关性.作物气候冬小麦干旱指数在评估冬小麦干旱时要优于降水距平百分率,将作物和气候干旱相结合能更准确地评估冬小麦干旱,弥补降水距平百分率作为农业干旱指数只涉及气候干旱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冬小麦春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春化作用是某些高等植物成花转变的重要环节,被认为是植物在低温诱导下促使其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导致生理状态转变的一种遗传控制的生理过程。综述了近60多年来有关冬小麦春化的生态、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及最新进展。重点介绍了冬小麦春化生理生化研究历史及现状,并对春化本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对库车县建国以来历年种植的冬小麦品种的来源、引进目的、种植年限、产量表现、推广面积、抗病虫能力、增产潜力、生态特点和淘汰原因等进行了调查,从而为找出该地区最适于种植的高产、优质品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GISSGCMTransientRun模型生成了我国冬小麦主产区在公元2010年、2030年、2050年及达到CO2倍增的2062年的四种气候渐变情景,并模拟了我国在未来气候变化过程中气温及降水变幅的分布状况.初步分析了我国冬小麦生产可能受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17.
为研究冬小麦赤霉病、白粉病和纹枯病三种病害的潜在适宜分布,从冬小麦病害发生的气象因子角度出发,利用World Clim-Global Climate Data(1970~2000年) 30年全球平均气象数据资料,通过最大熵物种分布模型,研究了三种病害的分布区域和影响冬小麦三种病害适宜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分析病害潜在分布的气候因子效应。结果表明:小麦赤霉病潜在适宜分布区主要分布在苏南、苏中地区,风速、温度等气象要素影响其适宜分布区;小麦白粉病的潜在分布区以苏南、苏中为主,范围较大,江苏的北部和中部地区以块状分布的形式,分散在各主要城市周围;小麦纹枯病的适宜分布区主要集中在苏南、苏中城市周围一带,苏北主要分布在连云港、宿迁一带。研究结果可以为江苏省冬小麦这三种病害的预防及防御提供一定的气象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冬季干旱对小麦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冬季干旱对冬小麦生长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以济麦20为材料,在苗期进行不同的水分处理:冬季自然干旱、正常灌溉处理和过量灌溉处理,并于返青期对干旱处理复水并正常管理.复水前后对各处理的各特征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冬季干旱对小麦影响涉及诸多方面:干旱组叶片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FV/F0、φPAII都有所减小;气孔导度降低,蒸腾速率降低;根系活力降低,根密度降低,但根生长粗壮,根冠比增加;缺水引起小麦体内脯氨酸含量积累;春前分蘖相对较少,但分蘖粗壮少弱株.冬季干旱下冬小麦生长受到一定影响,但春季复水后表现出良好的长势,可迅速赶上甚至超过灌溉条件下越冬的小麦.所以适当程度的冬季干旱有利于冬小麦后期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