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文选·神女赋》在文学史乃至文化史上都影响深远。但这样一篇重要作品,对它的评价却分歧很大,考其原因,除批评家本人的立场观点不同而外,赋文本身的讹误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有必要对《神女赋》的文本进行辩正。  相似文献   

2.
3.
李莉 《科技信息》2006,(11):247
<李夫人赋>是一篇悼念之作,作者汉武帝在潜意识之间把李夫人的亡灵仙化了,继承了薄命红颜夭亡后被仙化的传统.仙化后的李夫人形象美丽神秘,缥缈难寻,与高唐神女的形象非常相似,这既是汉武帝受楚辞影响的结果,也是"神女"原型再现的一种表现.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李夫人本是武帝的妻子,再加上悼亡题材本身的缘故,赋文中没有中礼教之防的成分,深情的思念和追忆使这篇赋格外感人.  相似文献   

4.
萧统在选中设情类,并选情赋入篇,是顺应了时代与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也表现了作为人的萧统对学抒情性与人性复归的认同,但他对艳情学的态度极为谨慎,“发乎情、止乎礼”才是他践行的人生准则。  相似文献   

5.
梦会神女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的母题之一。与此前的梦会神女母题相比,明清文言小说中梦会神女的故事借鉴了神女故事的原型,却脱离了情欲的窠臼,显得更为清新纯情。这与作者的儒生身份、阳明心学的影响以及"至情"学说的影响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6.
赋这一文学体裁在南朝时期明显表现出诗化倾向,表现在诗形化与诗境化两个方面.原因有三:诗的发展;"放荡"的抒情文学现与不拘常体的呼声;南朝士人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7.
魏晋文学中,对于"神女—美女"这类女性形象的认识和塑造,并未真实地反映那个时代正在觉醒的女性意识。魏晋时期无论是美艳的少女还是新寡的嫠妇,并非全是恪守礼教而甘作男性或艳羡或哀怜的对象,而常常能够大胆、主动地追求自由和爱情。当现实生活中的女性意识已经随着汉魏之际的文化转型而发生深刻变化的时候,魏晋文学的"神女—美女"却一如既往地唱着昨天的歌,并千年不变地承传着古旧的文化心态。这种由男权文化所预设的"女性意识",借助着"美艳"的文本,在"怜香"、"悯孤"之心态的支撑下,流行几千年而很少遭遇文化意义上的审视与批判。  相似文献   

8.
山水赋作在魏晋(尤集中于东晋)的成熟继而勃兴,归因于先秦两汉以来文学作品中自然山水描写内容的延伸和拓展,而这种延伸和拓展是以中国文人审美意识的逐步提高和审美活动的不断深入为基础的。山水赋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它所体现的意境美是自然山水美在“夸饰”、虚构等外在形式上艺术追求作用下的艺术美创造。是人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能力不断增强提高过程中的一个小小的回旋,也是中国文人审美意识不断提高,艺术表现力不断提高的历史风标。  相似文献   

9.
采用硅油、淀粉和硅橡胶作为原材料,采用不同的比例和在不同的条件下,制备了两种类型电流变弹性体,并将其进行了力学性能实验测试.通过实验验证了电流变效应存在于电流变弹性体中,表明,它具有刚度可控的特征.电流变弹性体响应快速、可逆可控、稳定性好且不易沉降,将具有广泛的潜在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从“尽其自然之理”的哲学思想出发,苏轼在《巫山》一诗中对宋赋巫山神女故事的真实性提出质疑,从“天下之同安为善”的政治观念出发,苏轼在《神女庙》一诗中重塑巫山神女形象,用以体现他的社会理想;从“任性逍遥,随缘放旷”的人生态度出发,苏轼在其诗词中反复使用巫山神女典故,对宋赋神女故事的情爱内涵予以认同,这三者的矛盾统一构成办轼诗词异彩纷呈的文学景观,表现了苏轼以张扬“性情”为特征的文化价格心态。  相似文献   

11.
成公绥是晋初著名的赋作家,所作<天地赋>、<啸赋>等,以题材的创新与华茂的语言高标于世.然而现代少有人给予关注.综览其人其赋,可一窥其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12.
傅玄在《傅子》中提出了:大力发展农业,夯实国民经济基础;关注民生问题,与民更多实惠;培养经济人才,促进经济发展;改革经济政策,保障经济增长和抑制过度消费,提倡崇俭节流等思想。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专就李清照具有重要思想价值的骈赋《打马赋》作了三点论述:《赋》表现了李清照力主抗战、反对投降的战略思想;表现了她渴望渡河、收复中原的爱国热忱;形成了她以诗明志、作赋述怀的思想特色。  相似文献   

14.
刺激人们食欲的是食品的“色、香和结构”,食品的结构是指除外观风味以外的物理特别是力学性质。流变学理论在食品科学中的应用和发展是食品科学的重要课题。食品结构的测定方法应与人的主观评价相联系,现在日本对食品结构参数的仪器测定主要采用结构分析法(TPA).Wood、Cherman、Shama和作者研究证明了被大变形破坏了结构的液体不能用简单的流变学参数来表示人的感觉。食感的研究是食品界一大有趣课题,但如何客观地评价食品的结构,如何选定流变学参数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国画大师傅抱石,其实也是学养和造诣都极深的书法家。与他的绘画一样,他的书法已经进入了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对他的书艺进程、书艺风格进行了介绍和评价。  相似文献   

16.
楚汉之际,由于楚文化的广泛影响,屈、宋骚体作品,往往成了骚体创作主流之一。骚体不仅影响了汉代文人赋作,亦影响及建安以后的骚体赋篇,尤其是曹植《洛神赋》之艺术魅力与《楚辞》关系最为密切。有关《洛神赋》不乏精辟分析之文,然而有关《洛神赋》与《楚辞》之关系,却鲜少详细论述之作。因此本文论述《洛神赋》与《楚辞》融化创新之关系,并说明《洛神赋》对后世文学之开创意义。  相似文献   

17.
"遂客主以首引"的问答结构乃是赋的形体要素之一,唐赋在继承主客问答因子的基础上,创造出问答双方的三个类别:一类是双方一为作者自己一为虚拟的人物;一类是双方均为虚拟的人物;一类是双方均为历史人物.尽管问答双方有别,但它们充分发挥了作者的想象力,其实质是一种虚构性叙事,有力地推动了后世文学性叙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傅斯年的"科学学术"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斯年倡导“文学革新”,主张文化“脱弃旧型入于新轨”,标举“科学学术”论与“史学即史料学”。他的“科学学术”论不从新、旧,不唯中、西,求真务实,凸显的是学术,强调的是科学与科学方法,排斥的是古今中西门户之见。历史学因为傅斯年的大声疾呼和身体力行,终于走上了一条与西方接轨、对话的科学化道路。  相似文献   

19.
汉代赋学论     
汉代的赋学与汉赋创作呈现了几乎同步的现象,赋的兴盛期,也即赋学史的发轫期。汉代涉及赋学的文字大多散见于史书或非专论赋的单篇文章中,它们为汉以后历代的赋学研究,树立了框架,奠定了基本的范畴。汉代赋学以儒家诗论作为时代的主要文学观念,以之衡量和评判赋的整体创作或赋家及其作品的优劣状况,从而使赋含有了实质性的功利价值,而不仅仅具有文学本身的唯美效果。  相似文献   

20.
傅玄乐府诗风格多样,既有汉乐府的古质厚朴,又有建安诸子的健劲慷慨,也有文人诗的清丽婉妙。这种多样化风格的形成,既关科作者的文学思想、个人气质,也关乎时代风气的影响。傅玄健劲慷慨的风格源于他个人气质与建安诸子的接近;对汉乐府的模拟源于魏末晋初儒学与诗教说的复兴;清丽婉妙的风格则是受益于汉末以来乐府的文人化传统。傅玄乐府诗虽然风格多样,但并不能完全相互溶汇,究其原因,在于其模拟性格过于浓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