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运营车辆及线路、运营场所及公交配备设施、公共交通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论述了长春市公共交通现状,认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城市公交优先理念不强、公共交通运力不足、公交配套设施缺失、公交运营行业体制矛盾突出等。进而提出长春市未来应采取政策、意识、技术、规划先行的"公交优先"发展总体思路,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公交先行的出行理念,全面提升配套设施层次,提高公共交通信息化水平,加快公交企业改革步伐。  相似文献   

2.
虽然说我国公交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已经走过了一个不算短的历程,但总体来说仍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为了彻底改变这种现状,就要求公交企业必须突破重围,加快信息技术推进步伐,提高企业的科技含量,以适应现在和未来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每年有1300多万人口从农村转入城市."十二五"末,城市化水平将达52%.这使人们对城市公共交通的需求日益加大,预计到2015年,城市公共交通总量将达到1000亿人次,年均增长6%左右. 作为城市公用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公共交通是实现人流、物流、车流和部分信息载体的空间位移、并到达一定目的地的手段.目前我国的公共交通主要由公共电汽车、轨道、快速公交BRT、出租车和轮渡五大部分构成,其中公共电汽车因承担了绝大部分居民的公共出行,被默认成为狭义概念的"公交".  相似文献   

4.
苏州市正面临着出行向机动化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作为公交优先重要措施的苏州市公交专用道规划,是提高苏州市公交吸引力的有力保障。针对苏州市的老城区路网密集、道路狭窄、交通拥挤等特点,从公交规划和政策、公交优先技术等诸多方面对其公共交通发展的策略和模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扬股份制之帆,团结奋进、构建西长新公交,以乘客为本、爱岗敬业、谱写西长新篇章是西长公交企业精神;以人为本、以德治企、文化兴企、和谐发展是其价值观;一路上有广大乘客、西长公交更充实,一路上有西长公交,广大乘客更满意是其服务理念;安全、准点、方便、快捷、经济是其服务宗旨;让西长公交成为人们出行的最佳选择,真诚热情的服务、方便市民村民是其职责所在;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中构建和谐公交是其使命。  相似文献   

6.
公交行业承担着缓解城市交通状况的重要任务,因而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服务理念、工作成效决定了该行业的发展速度。激励因素在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员工的行为效率,实现组织的期望目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即从泰勒、马斯洛、赫茨伯格和德西等人的激励理论与实践出发,探讨了适合公交行业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公交企业信息化水平测算的意义,并结合公交企业自身的特点,提出了一套适合公交行业的信息化测算和评价指标,确定了指标的权重和计算方法.结合某公交企业,运用提出的企业信息化测算与评价理论进行该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测算.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小城市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关注其交通问题,疏解日益增大的交通压力,规划工作者责无旁贷。“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提高交通资源利用效率,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结合中小城芾发展特点和居民出行特征以及各种公交方式的特点,小城市的公交优先政策应该侧重于优先发展常规公交。  相似文献   

9.
公交优先的理念及公交专用道等设施的发展对NOx等污染物的减排有重要意义,基于车辆、道路、交通等因素的仿真模型成为研究公交车辆污染排放的最有效工具。本文以城市公交车辆NOx排放为研究对象,围绕公交车辆、公交专用道、公交站台三个方面对当前研究领域应用的主要排放模型进行了整理,得出如下结论:当前仿真模型的发展要求需要适合本地区特点的微观模型和多种模型及算法的组合,使仿真过程和结果精准化;大量模型研究为揭示公交车辆单车排放特性提供了重要依据,耦合多要素的模型研究是当前仿真分析的主要方向;公交专用道的设置有利于改善公交车辆的工况并减少排放,相关模型的研究可进一步优化排放效益;扩散模型和微观模型等大量用于站台、道路等的优化设计,确保接送乘客的效率提高并减少NOx污染。  相似文献   

10.
基于独立公交走廊需求特征,利用公交客流起点到终点(OD)数据,建立了以发车频率和公交车型为主要输出参数的多服务模式公交优化设计模型.针对模型求解的复杂性,应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最后,结合上海公交737路公交客流走廊数据给出了优化算例.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能快速有效地求解出多服务模式的公交优化组合.  相似文献   

11.
为更好地实现公交优先战略,交通运输部决定在"十二五"期间组织开展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本文通过对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的政策分析,对公交都市的概念、内涵、特征、意义、目标等进行了系统解析。  相似文献   

12.
基于公交可达性的公交站距优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在公交运营成本、乘客舒适度等众多约束下提高公交可达性的公交站距优化方法.对公交可达性给出了新的度量方法,该方法分别以公交运营速度和公交客流量衡量空间可达性和时间可达性.利用公交站点覆盖面影响系数和潜在公交客流量,研究公交站距对公交客流量的影响;通过分析公交运营速度与公交站点停留时间、公交车加减速次数等因素的内在关系,研究公交站距对公交运营速度的影响.以秦皇岛公交线路为实例,结果显示提高公交可达性的有效途径是使用不大于5 min的低发车间隔,无论公交客流量大小,最优公交站距都可以保持在600 m以下;而对高发车间隔,公交站距在900~1 400 m才能获得较高的可达性,而相比低发车间隔,公交可达性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3.
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有效途径,建设公交专用道对于提高公交服务水平具有重要作用。中心城区一般存在人群密集、空间狭窄、车辆混杂等问题,公交运行速度不高,在有条件的道路上进行公交专用道的设置是体现公交优先的最主要的表现,该文结合合肥市长江中路公交专用道的设计实践,对老城区设计公交专用道存在的诸如专用道位置、站台选址、站台几何设计、过街方式等问题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公交客流数据是公交组织调度、线网优化和场站规划的基础性数据,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过对公交刷卡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即可得到全面准确的公交客流信息.以桂林市公交系统数据为例,首先,对公交IC卡刷卡数据和定位数据结构进行分析并对刷卡数据进行预处理,筛选出客流推算所需数据并剔除异常数据;其次,融合刷卡数据与定位数据匹配乘客...  相似文献   

15.
考虑远端停靠站的交叉口公交优先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了考虑交叉口端停靠站排队的公交到站时间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交叉口和停靠站构成的系统为对象的信号优先控制总体逻辑和优化模型.模型以公交车辆在出口道停靠站时刻表偏差最小和社会车流延误最小为优化目标,能够响应公交车辆"早到"和"晚点"两种情形,同时考虑了相位长度约束、优先策略适用条件约束、公交停靠站排队长度约束和相位饱和度约束.算例针对不同停靠车辆数下信号优先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考虑远端停靠站排队和公交运行状态无条件提供优先,可能导致更大的公交运行时刻表偏移值;缺乏对远端停靠站排队的考虑,可能导致交叉口的信号优先策略失效.而本模型能够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取得信号优先的满意解.  相似文献   

16.
结合物联网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针对目前北京快速公交2号线的实际情况,进行整体的智能化系统设计,提高整体运营水平和信息化水平,减少了管理成本,为乘客提供更加舒适、方便、快捷的搭乘服务.为智能快速公交系统的规划设计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7.
郑杰 《广东科技》2007,(8):68-68
建设部的一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公交出行的分担率不足10%,特大城市也仅有20%左右,公交车速越来越低,高峰时平均车速只有10公里/小时左右.出行难、行路难、交通时间成本不断增加,中国城市交通中的种种"软肋"开始凸显.在此背景下,本文探讨"公交优先"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胡列格  曾玲燕 《科技咨询导报》2007,(25):190-190,192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一体化与出行方式的多样化,规划建设城际公交一体化特别是快速公交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本文侧重从长株潭城际公交的特点出发,提出了采用竞争分配的办法提出客流预测的思路、模型与方法。在分析长株潭公交一体化关键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公交运营整合的角度出发,探讨了长株潭城市群公交运营一体化发展中的经营整合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从90年代至今,在政府的领导下,我国的公交行业进行了两次意义重大的改革。本文将以这两次改革为线索,对我国公交行业的运营模式变迁进行研究,力图找出适合我国公交发展的最优运营模式。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每一项政策的推出都会在全国范围内引起"蝴蝶效应"。公交行业运营模式的变迁也不例外。所以,我们以北京市为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徐国伟 《科技资讯》2013,(13):157-157
公会组织作为群众和党之间加强联系的纽带,在群众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公会组织在思想建设,员工队伍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企业公会在工作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是义不容辞的青任。本文分析新形势下我国公交企业公会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对其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公交企业公会如何更好的发挥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