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刘旭玲 《科技信息》2013,(1):55-56,22
本文针对当前自然遗产地旅游开发中因旅游设施建设不当导致的景观破坏问题,以新疆极具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潜力的喀纳斯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旅游设施建设中存在的景观视觉污染问题,探讨旅游设施景观生态化建设的思路和对策,旨在为喀纳斯自然保护区以及其它自然遗产地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2.
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自然保护区的旅游资源优势开展生态旅游,目前已普遍得到国内外的共识,旅游开发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问题同样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在分析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探讨了目前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条件和出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自然保护区今后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前,新疆已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区26个,保护面积20.42万平方公里,约占新疆国土面积的12.3%。由于经费短缺等问题使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受到严重的影响[1]。同时,生态旅游业以其高利润,低开发度的特点顺应现代人“回归自然”的潮流,成为自然保护区迅速发展的一项新产业。文章以喀纳斯自然保护区为例,提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4.
旅游环境容量研究理论已被普遍认为存在较多问题,尤其在容量计量方法和用人数表示容量值上,高水平的管理、调控工作可有效解决容量问题,并提高旅游环境容量.本文回顾了西方国家的旅游环境容量管理理论及国内相关研究,认为我国的旅游环境容量研究也必定要经历向容量管理、调控的转变,进而初步分析了我国旅游环境容量调控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特点,以喀纳斯国家自然保护区为例,对其容量状况及相应的调控思路、措施等作了具体探讨。  相似文献   

5.
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资源状况的分析入手,探讨了保护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并将这种辩证关系应用于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旅游开发中.针对莫莫格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开发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具体的保护性措施和旅游开发的主要建设内容.  相似文献   

6.
勿庸讳言,在我国一些自然保护区中开始出现了"旅游热".因为旅游能产生经济效益,给保护区和有关主管部门带来好处.我们并不一律反对搞旅游,有条件的保护区在注重保护的前提下,适当开展旅游,还是可以的.但从目前的情况看,保护和旅游的矛盾相当尖锐,甚至可能给保护区带来致命的危害.美国是个发展自然保护事业比较早、经验比较成熟的国家.他们为了严格实施保护,自然保护区内一般不开展旅游,执行一草一木都不许动的方针,开展旅游的只限于国家公园,而且采取了一些明确的保护措施.在这些公园门口,常常立着一块很醒目的标语牌:"进去,只许留下脚印;出来,只许带走照片."即使如此,美国国家公园仍然感到问题严重,正在寻求出路.我们登载这篇文章,可供热衷于搞旅游的自然保护区及其主管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7.
布尔津县是新疆西北部的边疆县,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广阔的开发前景。喀纳斯景区是国家级5A级景区,图瓦人及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今天,作为其旅游开发主体的政府和人民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应该注重社会效应和生态效应,注重保护民族文化,尤其是妥善处理好旅游开发与图瓦人文化保护之间的关系,使之成为一项可持续发展的产业。  相似文献   

8.
以呼伦湖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服务价值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生态学和经济学评价方法,对呼伦湖自然保护区湿地的调节服务、支持服务、文化服务、供给服务4类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进行了初步估算.研究结果表明,2015年呼伦湖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为471.3亿元,各项服务价值大小顺序为气候调节>净化水质>调蓄洪水>生物多样性>大气调节>生物栖息地>物质生产>科研教育>休闲旅游.呼伦湖保护区在区域气候调节、净化水质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同时它也是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地及蓄洪区.在呼伦湖保护区的管理方面,应该重点保护和恢复沼泽湿地,同时适度加大旅游开发.  相似文献   

9.
莲花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莲花山自然保护区动植物资源丰富,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于一体,是开展森林生态旅游,观光、度假休憩的天然胜地.作者根据莲花山保护区的景观资源条件,提出了在立足保护、适度开发、注重地方特色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开发莲花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设想,以自然景观为主,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开展森林旅游,形成主题丰富的森林旅游产品;同时结合洮岷"花儿",开发文化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10.
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以平遥古城为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世界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和保护的矛盾是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地的平遥古城,有其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极具旅游开发价值.以平遥古城为例,系统总结了古城保护与旅游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探析了这对矛盾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认为遗产保护和遗产开发的矛盾并不是不可调和的.旅游开发始终应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并建立科学合理的保护和管理.在正确认识遗产资源的特殊性和中国国情的前提下,以旅游开发为手段,提高当地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才能使保护工作从消极保护转化到积极保护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涉及哈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开发的三个规划类文本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对类似的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其他经营类开发应该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存在和发展为基础,使保护区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物多样性的存在共同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之中。  相似文献   

12.
根据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定义、内涵以及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特征构成,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限制因子是其资源空间因子,三港-黄岗山精华旅游线对保护区的生态环境空间承载力具有明显的卡口作用,属于不完全游道;三港-黄岗山一线的日卡口承载力为1 450人次/天,年卡口承载力为359 020人次/年。这一环境承载力可作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活动的环境承载量限制量。  相似文献   

13.
旅游地的发展都要依托社区,只有从社区的角度出发,处理好社区与旅游发展的关系,才有可能获得旅游发展新的突破.本文在资料研究、实地考察和调查问卷分析的基础上,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对盐城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的社区居民的旅游感知差异进行了分析,发现总体上社区居民对现有旅游开发持较为理智的支持态度.还没有形成明显的矛盾支持者和中立者,目前仍以积极支持者和谨慎支持者为主.并在此基础上,从旅游相关性、居住地、年龄等内生变量的角度分析感知差异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Starting from the pressure on habitat of Jiuzhaigou Nature Reserve brought about by traveling activit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uch philosophy of community co-management of conservation-based tourism development for Jiuzhaigou Nature Reserve, According to this philosophy, emphasis is lai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mission of habitat protection, functional division, habitat maintenance, community construction, scientific study and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system.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close rela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rights and interests shared between nature reserve and resi-dents in community, as well as the value of community comanagement philosophy of conservation-based tourism development in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nature reserve, have set an exemplary example for other nature reserves.  相似文献   

15.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向海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向海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现状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模型,并辅以问卷调查,对向海自然保护区整体旅游资源价值进行了定量评价和分析,得出6.443的计算结果.在计算结果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开发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6.
山西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旅游作为可持续旅游的实现形式,近年来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的趋势.自然保护区因其独特的资源优势成为开展生态旅游的最佳场所.山西省拥有丰富的自然保护区资源,在保护好现有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前提下,合理地开展生态旅游不仅可以有效地促进保护区事业的发展,还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本文通过对山西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进一步发展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主导下自然保护区旅游特许经营的一个案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案例剖析,从自然保护区保护和发展的目标出发,运用调研获得的第一手资料,识别出主要的利益相关者,并分析其行为。结果表明,虽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对获得旅游特许经营权的企业的经营活动具有法律所赋予的监督权和管理权,但是,由于地方政府的介入和干预,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往往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从而使得可能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的旅游建设和经营活动无法得到有效制止。本研究进一步认为地方政府能够进行干预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地方政府对保护区管理局在人事和财政上的主导权;另外,在当前的制度约束下,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地方政府官员更加强调地方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详细分析了秦岭林区新建自然保护区目前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保护管理的具体措施,对新建保护区的发展前景提出了独到见解,为新建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曾小飚  苏仕林 《广西科学》2008,15(4):461-463
于2006年8月,采用路线调查法对广西达洪江自然保护区的两栖动物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该保护区有两栖动物17种,隶属11属5科1目,动物区系组成以华中区与华南区共有种为主,占整个保护区两栖动物物种总数的64.7%;17种两栖动物的海拔替代性分布不明显。达洪江自然保护区的两栖动物群落和同样地处桂西的龙滩自然保护区、底定自然保护区、岑王老山自然保护区的两栖动物群落相似系数较高,而与桂东北地区的猫儿山自然保护区和桂林漓江风景区的两栖动物群落相似系数最小。  相似文献   

20.
《武夷科学》2019,(2):146-152
通过对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猕猴种群数量、取食情况、危害作物及行为习性等栖息规律的调查,针对猕猴数量增加和周边山地的不断开发,猕猴危害周边村民农作物增多的现状,提出制定危害补偿办法、扩大保护区域面积、开展赔偿保险业务试点等保护管理措施,为更好地保护猕猴资源,有效化解野生动物保护与周边村民经济利益之间的矛盾,提供科学依据与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