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她扎着羊角辫,眼睛水汪汪的,唇红齿白,一笑露出两个小酒窝,特别可爱。她是一个学习好、爱读书的女孩。她的日记写得很好,每篇日记都能写到四百字以上,得到了老师很多的笑脸。虽然我也  相似文献   

2.
苏轼的治学体现了通透的特点。通,通贯,苏轼追求理解的整体贯通;透,透彻,苏轼强调对于对象的透彻了解。在治学气魄上,苏轼善于整体把握;在读书研究上,苏轼注重逐面贯通;在治学精神上,苏轼善于大胆创新。  相似文献   

3.
苏轼批文章     
宋神宗熙宁四年,苏轼出任杭州通判。苏轼的到来,令杭州的文人雅士欢呼雀跃。一有闲暇,苏轼身边就云集许多文人,一起吟诗作赋,好不热闹。当地有个自命不凡的人叫白文秀,读书不多,却爱卖弄,文理不通,却极爱写文章,往往错字连篇。因此当地的文人都不愿与他为伍。可是,他却想借苏轼  相似文献   

4.
新闻图片     
正美国华盛顿州林丁。一名热爱唱歌的19岁女孩Laconetti,在医院被检查证明患有音乐源性癫痫——根据癫痫学会的说法,这是一种经常到音乐会现场和经常在舞台演唱引发的癫痫。她需要做脑部手术以停止癫痫发作。为了帮助Laconetti解决病痛,同时又不伤害她大脑中负责音乐的部分,医生们决定为Laconetti在清醒状态下实施手术而且在手术期间患者需要一直在唱歌,以此确定她的  相似文献   

5.
<正>萨哈拉?这不是地名,是人名!这个女孩心中的秘密也有撒哈拉沙漠那么大。在老师和同学眼中,她是个特别需要帮助的笨学生,她是"特别的萨哈拉",她不写作业,不开口读书,不学习。但是实际上,萨哈拉热爱阅读,疯狂地喜欢写作,甚至还写了一本书,偷偷地把它藏在图书馆里,期望有一天有人能看到自己的作品。  相似文献   

6.
630元的力量     
<正>6年前,他只是一个穷打工仔:家庭负担重,打工薪水低,一年下来,挣的钱除了塞进嘴里穿在身上外,年终所剩无几。老乡给他介绍了一个对象,女孩长得漂亮,他打心眼里爱她,可是,半年后就因为在女孩的生日舞会上,他没钱给她买她向往多时的宝石项链,女孩负气地离他而去。  相似文献   

7.
<正>女孩住在山上。她常常站在院子里,凝望对面山腰上的一幢房子。那一定是一幢美丽的房子,女孩不止一次这样想,因为它有金色的玻璃窗。于是,女孩尽管爱她的家,但依然渴望能住到那幢房子里。那一定是很美妙的事情,她想。女孩渐渐长大,妈妈允许她到花园外骑自行车了。她兴奋地推出自行车,毅然骑向对面那座山。她  相似文献   

8.
在山西煤城阳泉的一所美丽的学校 第十七届山西省青少年科学技术创新大赛中获——西河路小学里,有一位志向远大的 得优秀项目二等奖、阳泉市的一等奖,同年再获女孩,她就是三年级二班的张瑛雪。今 “中国少年儿童海尔科技创新奖”,并得到奖金年9岁的她品学兼优,兴趣非常广泛,被 1000元。后来她从这一制作发明中延伸出了“影中国少年科学院和全国少工委评为“中 碟盒”、“相册盒”等新作品。小小的成功,提高国第三届少年科学院小院士”。 了她发明创造的积极性。当她看到家里狭小的  早在上…  相似文献   

9.
苏轼是北宋多才多艺的大文学家,世人知道他的诗、文、书、画脍炙人口,而对他植树护林咏诗嗜好,却鲜为人知。“我昔少年时,种树满山岗。”这是一首自述少年植树的诗,说明苏轼自小爱好植树活动。他当徐州通判时,在那里种过柳树,留有“山中故人应大笑,筑室种柳何时还”的诗句。苏诗不仅对植树有记载,而且对造林的生态效益也有生动阐述,如在《滕县时同年西园》诗中就这样描写:“西园手所开,珍木来千岑。养此霜雪根,迟被鸾凰吟。池塘得流水,龟鱼自浮沉。幽桂日夜长,百花乱青衿。我独种松柏,守此一寸心。”苏轼认为植树造林,既能“池塘得流水”,又…  相似文献   

10.
2003年度美国“21世纪21位杰出女性”的获奖者中有一位名叫肯尼娅·詹姆士的黑人女孩备受关注,因为她刚刚14岁,她的主要成就是创办了一本名为《黑女孩》的杂志并身兼编辑、发行等数职。日前,这本杂志在全美已拥有5000订户,并在各大书局发售。而开始创办杂志时,她才12岁。  相似文献   

11.
2002年,一本有关中国教育的书籍上了亚马逊法文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随即被译成英、德、意、日等多种文字,书名为《马燕日记——一个中国学生的日常生活》。马燕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农村女孩,她在日记本上写道:“今年我上不起学了,我回来种田,供养弟弟上学,我一想起校园的欢笑声,就像在学校读书一样。我多么想读书啊!可是我家没钱。”欧洲人被感动得纷纷写信慰问、捐款、设基金,帮助马燕和当地的60个孩子上学。而这本在法国卖了20万册的书在中国只卖了5万册。或许,对国人而言,马燕的故事司空见惯;或许,有钱买书的人更关注别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赵萌 《世界博览》2012,(13):54-55
正总统都曾到这里进修这里是世界上第一的厨艺进修圣地,它的兴起与法国美食的风靡和政治人物的积极推广息息相关。丽萨(Lisa)是一名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读书的中国女孩。前年秋天,在前往瑞士参加一场学术会议时,她特意挤出了一天时间留给自己,来完成一个多年前的愿望。Lisa的愿望其实很简单,就是像韩剧《加油金  相似文献   

13.
《青年科学》2013,(10):48-49
她是一位漂亮而又富有才华的女孩。她15岁考上大学;22岁考入中科院研究生班;24岁在中科院教研究生。接着,她恋爱,结婚,生子。  相似文献   

14.
终于明白所有的期望与希冀,不过是一场寂寂散去的夜戏,放下电话,紫昕又神经质地将水龙头开到最大,洗手液的泡沫在她的双手间被蹂躏地似乎要出血,大宝摇着尾巴在女主人身前身后打转,希望她能看它一眼……情殇让这个曾经追求完美的女孩患上了强迫性神经官能症。大宝是她的狗,是欺骗她的那个男人送给她的第一份礼物。当他离她而去,大宝也失去了女主人的爱抚,不久就病倒了。当女孩听医生说,大宝患了孤独焦虑症,她……  相似文献   

15.
正读书长见识。读了《揠苗助长》,我明白做事不可以违反自然规律;读了《血凝红叶》,我敬佩革命先烈赵一曼不畏惧、不退缩、勇往直前的精神;读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感受到苏轼与众不同的情怀……读书促思考。读书能让我静静思考,视野变得开阔。我成为一支笔,在生活的书本上记录自己的感受。  相似文献   

16.
据报载,一位成绩优秀的高中生,因为私下和同学议论班主任的胖瘦问题,被班主任发现后,遭到严厉批评,她的自尊心受不了,最后服毒自杀;深圳16岁女高中生不堪高考压力服毒自杀……这些事例经常见诸报端,它们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而引起这些花季少年自杀的原因却极为简单,不过是遭到了一点小挫折。难道仅仅因为一点学习、生活上的不顺就足以让这些脆弱的灵魂轻易放弃生命吗?  相似文献   

17.
提起苏轼的词,许多人往往举《念奴娇》(大江东去)、《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等为例,似乎苏轼的整个词的风格倾向就可以从这几首词得到说明,这对一般读者来说是没有责任的;奇怪的是某些内行,仅凭苏轼的几首豪放词就对苏轼词的风格、风格基调下结论,认为苏词已经形成了“豪放风格”,以致成了“风格基调”,或说苏轼是”豪放派”的领袖”或“代表词人”。这不仅仅是误解的问题,更主要的是在治学方法上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有必要加以澄清。  相似文献   

18.
<正>1.她是近代世界上第一位女性数学博士,是北欧第一位全职女教授,是俄国第一位圣彼得堡科学院女院士,为实现梦想冲破了重重阻力……她叫索菲·柯瓦列夫斯卡娅。2.1850年1月,索菲出生于俄国一个贵族家庭。父母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家里有一个很大的图书馆,她很小就喜欢读书。伯父宠爱索菲,经常给她讲有趣的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19.
一、案例概况 小丽(化名),女,16岁,初中三年级学生,她是一个个性要强、任性的女孩,学习非常努力,成绩一直处于年级前10名.她自幼深受父母宠爱,在她读小学六年级时,父母双双劳务出国,她跟随祖父母生活,父母文化均不高(中学毕业),但家庭经济条件宽裕.父母希望她能好好学习,考上重点高中,将来到日本去读大学.刚进入初三时,小丽腿部摔伤骨折,母亲从日本回国照料她,学习任务加重了,学校经常给学生加班、加点,小丽的学习十分努力了.  相似文献   

20.
她的爸爸妈妈在她两岁的时候,一起携手走进了那片深邃的海洋,从此长眠。她是在奶奶的腿上听着故事长大的,但奶奶从不跟她说起她爸爸妈妈的故事,直到奶奶去世的前一天,老人交给女孩两本日记,两本日记的扉页上写了同一句话——我仰面,寻找天空中或许属于自己的一缕幽光。从此女孩才知道了属于自己家族的秘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