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液晶空间光调制器实现动感合成全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液晶空间光调制器实现合成全息动感的新方法.首先根据人眼双眼视差立体视觉原理获取三维物体的二维体视对阵列,由计算全息方法得到每一视角的一对体视图的合成全息图并顺序存储,再现时由计算机控制将合成全息图阵列以一定频率输出到液晶空间光调制器,通过光路分离左右视图再现像,从而使人眼观察到动感的立体图像.该方法由计算机控制全息图分时输出再现代替空间面积分割方法,相比传统的合成全息来说。实现的方法灵活,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2.
在计算机制全息技术和光学全息技术的基础上,研究用计算机-光学方法联合制作体视全息三维立体显示技术.根据人眼立体视觉原理获取三维物体带有视差信息的体视图,通过计算机计算得到计算全息图H1;将H1严格对位,用激光再现获得带有视差信息的再现像,并以此再现像为对象,用光学全息的方法拍摄彩虹全息图H2;用白光再现H2,通过双眼综合出三维立体图像.在全息图的计算过程中,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算法提高了计算速度,将计算全息与光学全息相结合,发挥了各自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基于序列视差图像的全息立体显示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获取的序列视差图像,用计算全息与图像处理技术产生了一个全息立体图的显示.在计算全息中采用了基于衍射的光栅条纹生成方法,将视场分为连续的8个区域,每个区域由一个空间频率不同的基本条纹衍射生成,利用迭代算法计算了基本条纹函数.然后对序列视差图像经过二维离散处理,通过光场投影与几何光学成像法,转换到一张全息图上,由包含8个基本条纹的全息素衍射生成序列视差全息图像.从而使观察者获得三维感的立体图像,并给出了实验结果.该算法为基于照片的全息立体图的生成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计算全息所用的目标数据一般是通过计算机三维软件模拟获得,这样对于计算全息的应用有一定的限制.提出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取计算全息图三维数据的方法,研究了计算全息物光分布和扫描三维数据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依据三维物体扫描数据的模拟物光波前分布,并分析了立体数据计算全息消隐问题.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新的全息记录方法,记录系统是同轴全息系统,而生现结果体现了离轴全息图的特性。该记录系统仅需一束激光,记录过程不需特定的防震装置。参考光来自物光本身,用透镜将物体成像在记录干板平面,因此称之为自参考像面全息图。利用该方法可以重构清晰的三维立体像,而且可利用非相干光记录和再现。本给出了理论分析,实验参数和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与光学联合制三维物体彩色全息图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光学漫射物体彩色全息图制作过程中光能利用率低和彩色图像质量不高的问题,利用计算全息的灵活性,并结合光学全息的特点,提出了计算机与光学相结合的三维物体真彩色全息图制作的新方法.首先用计算机算出3张分色菲涅耳全息图,由全息图的再现像位置以及物点和线全息图的对应关系,控制好这3张菲涅耳全息图的记录距离和全息图大小,使它们放置同一个平面时,其再现像能完全重合.再用光学的方法记录它们的再现重合像,在白光下可见一真彩色立体像.该方法简单易行,光能利用率高.  相似文献   

7.
三维光场的计算全息设计与再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维全息成像是利用全息术在空间形成立体图像的技术。一个三维物体,可以沿光轴方向分为一系列二维断层图像的组合。利用高效、快速的三维Gerchberg-Saxton算法,生成位相型傅里叶计算全息图,并加载在液晶空间光调制器上,理想地重构出高质量的三维光场,实验结果表明,图像清晰连贯,对比度高,噪声小。该技术在医学、军事、三维显示、微加工以及显微技术等领域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描述了一种新的三维真彩色模压全息图母版的摄制方法。本方法最主要的特点是解决了在拍摄光刻胶版时三个菲涅尔全息像对准的难题。利用本方法,在拍摄光刻胶版时三个菲涅尔全息像的对准不必普遍采用的那样造调整三个菲涅尔全息图的位置来达到,而只须在记录每张菲涅尔全息图的根据计算数据据采用不同的物体位置即可。本方法在实际操作上易实现,不仅拍出的真彩色全息图像的三原色像重叠得十分准确,而且由于记录光路安排合理,因而全  相似文献   

9.
提出一种二维透视照片合成三维全息图的方法.它利用人眼的视差及大脑本能功能,将普通相机对一物体在不同角度拍摄下的数张二维透明片,用激光全息的存贮编码方法进行组合记录,最后采用彩虹全息二步法进行第二次拍摄,可得到一张效果逼真且随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具有动感的三维全息图.给出此方法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0.
合成全息动感的新方法纵向面积分割法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讨论动感全息图的工作原理,介绍一种合成全息动感的新方法-纵向面积分割法。将物体设计为由一系列形式不同的像元组成,同时对彩虹全息图的色散观察窗进行纵向面积分割,使不同图像元通过观察窗的不同纵向位置单元成像,以实现动感。设计和制作了具有平移,缩放,旋转,摆动等不同动感的全息图。彩虹全息图色散观察窗的横向和纵向两个自由度均可利用,横向自由度保留了视差信息,纵向自由度则可用于实现全息动感。  相似文献   

11.
全息的宇宙     
<正>所谓全息,即全部信息,本意是指在二维照片底版上记录了三维物体的全部信息。通常的照相底版上只记录了光的强度,而全息照相不仅能记录光的强度,还记录了光的相位,所以可以用相干光从中提取三维物体的全部几何信息。但你可曾想过,我们身处的宇宙也是张全息图。说宇宙是张全息图,是指宇宙具有类似全息图的性质。这一发现源于黑洞物理的研究。黑洞是一类特殊的天体,其引力非常强,以至于连光也被吸  相似文献   

12.
三维动态双视彩虹全息图合成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综合彩虹全息、体视对全息和合成全息等多种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制作三维动态双视彩虹全息图的合成技术,阐明了原理,给出了记录该类全息图有关参数的设计依据和方法,成功地在天津I型干板上制作了一种适于近距离观察的三维动态双视彩虹全息图样品,有效地消除了像混淆现象,其清晰的三维彩虹立体图像具有生动逼真的动态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了实现数字全息图和计算全息图再现像的融合,将数字全息、计算全息与空间光调制器相结合,构建了一个数字化动态三色全息三维显示系统,用数字全息术记录实际物体的全息图,用计算全息术计算得到虚拟物体的全息图,然后将2种全息图输入到空间光调制器中.结果显示:通过空间光调制器的衍射,在空间中得到虚拟信息与实际信息融合的再现像.该方法实现了数字全息图和计算全息图再现像的融合,达到了增强真实物体的三维显示效果.  相似文献   

14.
银盐全息干版的乳胶收缩将导致其记录的反射全息图再现光的波长漂移.利用这一效应,提出一种记录彩色反射全息图的新方法.首先,利用三原色激光(632.8 nm,514.5 nm,488 nm),记录彩色物体的菲涅耳全息图,以此得到彩色物体的三原色分色像;然后利用单色光(632.8 nm)分别再现3个分色像,并在单色全息干版上记录其反射全息图,并分别对3个反射全息图进行不同的收缩处理,使其再现波长漂移到记录时的三原色波长;最后将3个反射全息图叠合形成夹层全息图即可再现出彩色像,并进行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15.
设计并搭建基于光纤和偏振图像融合的无透镜傅里叶变换数字全息实验装置,利用电荷耦合元件(CCD)记录物光波振幅、相位及偏振信息,完成偏振图像融合和数字全息再现.实验结果表明:结合偏振图像融合技术的无透镜傅里叶变换数字全息能得到更为准确的数字全息图和再现像;基于光纤的无透镜傅里叶变换数字全息不仅能产生近似球面波,而且使物体到CCD的位置更自由.此外,偏振图像融合的方法和中值滤波器的使用,能有效地提高再现像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16.
针对全息三维显示系统图像生成速度慢、重建精度低以及波前调制器件调制性能受限等问题,设计了一种面向真实物体的彩色全息三维实时显示系统.首先,利用深度相机采集真实物体的三维信息;其次,在采集端构建三维显著物体检测模型,采用显著性检测滤除冗余背景信息,获得准确的点云信息;最后,利用分割型点云网格化(segmented point cloud gridding, S-PCG)算法快速生成全息图,完成彩色全息三维实时显示系统的构建.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所提方法可有效降低全息系统的计算复杂度,提升采集端实时图像处理速度和重建精度.  相似文献   

17.
文中给出了以全息干涉条纹表示物体变形的全息图的再现像,经IBAS—1/2型图像分析仪处理后,获得物体变形的三维像重现的方法和实例.由于可以任意选择图形的放大倍数及观察方向,因此所得重现的物体变形清晰可见,立体感强。  相似文献   

18.
对活眼拍摄全息照片存在很多困难,本文论述了拍摄活兔眼全息照片的方法和条件,并得到生动的全息图。至于人眼全息,困难更多,本文也作了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9.
全息技术可以360。的展现物体,尤其是全息投影,可以比照片、VCD、DVD等更直观、全方位的展现戏剧表演艺术,立体的记录下一个表演技艺、绝活,让人从各个角度观看、学习。因此,对一些传统表演技艺、绝活的保护有着重要作用。本文拟对全息技术目前在国内外舞台艺术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整理分析,发现其在舞台艺术的展示和保护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广西科学院学报》2010,(4):414-414
看过《星球大战》的观众会对其中角色可以与等身大小的图像交谈互动的场面印象深刻,它类似一种立体的影像投射,其介质就是空气。这就是从全息技术——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并再现物体真实3D图像的手段演化而来的。而最新问的近乎实时传送水平的3D全息成像技术,即“全息网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