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周芬芬 《科技资讯》2014,(30):232-233
"生态文明素质",是指主体所具有的生态文明观念、生态文明品质和生态文明行为。所谓"生态文明素质培养",是指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进行生态文明教育与训练,以养成其生态文明素质的活动过程。当代大学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力军,其中设计艺术类大学生将承担低碳设计、绿色设计、循环设计的历史重任,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特别是设计艺术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建构适应于设计专业特点的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培养模式,不仅有利于丰富和创新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理论,而且有利于提高设计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从而推动生态设计乃至生态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加强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养、提高大学生意识水平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生态文明意识不但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素质,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高校生态文明意识教育起步晚、学校课程体系不完善、学生关注程度低,导致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缺失。本文从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缺失表现入手,对形成缺失的原因进行深刻的对比分析,初探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以及科技的高速发展,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也在逐渐加深,大学生是现代化强国建设的主要力量,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要培养大学生的低碳环保意识,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到保护环境,构建生态文明的过程中,为建设美丽的国家贡献力量。该文探究了提高大学生低碳环保意识的重要性,并分析了大学生低碳生活的现状,提出了增强大学生低碳环保意思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低碳生活是当代人类生活方式的理性变革,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内容、时代要求和现实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的养成提供了思想先导和内在驱动力。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的培育可以通过低碳生活意识的确立、低碳生活伦理的培育、低碳生活规范的建立、低碳生活习惯的养成以及低碳生活文化的营造来实现。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校生态伦理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尚未形成统一完整的教学体系。大学生生态环保意识淡薄,生态道德行为有待进一步提高。高校森林文化课渗透生态伦理观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应该充分发挥森林文化课作为渗透生态伦理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多渠道、多方式地培养大学生生态伦理意识和生态责任感。  相似文献   

6.
就农村经济发展而言,农民是根本主体。发挥农民发展低碳经济的主体力量,必须提升其低碳经济意识。低碳经济教育是提升农民低碳经济意识的基本方式。对农民进行低碳经济教育的内容多样,核心是对农民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由于乡村精英是低碳经济教育的重点,要增强其发展低碳经济的使命感,使其真正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领头羊;妇女的性别特征使其能在农村低碳经济发展中发挥特殊的作用,同时也意味对其低碳经济教育应因"性"而别;应该将幼儿、中小学学生培育为农村低碳经济发展的后备军,农村幼儿低碳经济教育应坚持生本教育理念,农村中小学的低碳经济教育应以课堂教育为主展开。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人的发展问题也日益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特别是即将肩负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业的当代大学生。该文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背景出发,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倡导培养和发挥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从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发展的角度,阐述培养当代大学生主体精神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未来技术创新的主力军,肩负着推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但地方高校大学生存在科技风险防范意识淡薄、防范观念滞后、科技伦理和方法论缺失的现状,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科技风险防范意识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地方高校可通过更新观念、创造条件、营造氛围等培养模式,强化、优化大学生科技风险防范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科技风险防范意识,提高他们的科技风险防范能力。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大学生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力军,应培养生态法治观,即生态整体法治观、生态伦理法治观、生态共享法治观,以指导生态法治行为。培养大学生生态法治观应以生态法律知识的传授、生态法治思维的养成、生态法治行为的导正为其内容体系。高校通过一定的运行机制来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法治观:构建高校生态法治教育机制,营造大学生生态法治观养成教育的良好氛围;利用思政课堂教学、开发生态法治选修课、开展生态法治实践活动等多种渠道开展生态法治教育教学活动,建构校园生态法治文化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生态法治观是传统生态思想、现代生态理论及习近平依法治国理念的完美融合,是生态环境保护与法律制度的紧密结合,其内涵表现为通过推动生态立法、完善生态法规、惩治违反生态行为等途径实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在当代的条件下,具有引导当代生态环境治理、提升生态文明和法治意识、维护生态文明秩序、协调生态伦理等价值。  相似文献   

11.
人的发展是生命意义不断丰富的过程,生命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激扬人的生命活力,促进生命体自由全面的发展.马克思的生命意义观启迪我们在生命教育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社会责任感和生存意志.反思近年来大学生生命极端现象,意义世界的失落和教育自身的缺陷成为自杀的根本诱因.为此,高校应肩负起重塑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重任.  相似文献   

12.
社会责任感在当代社会越来越重要,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高校应承担的重要责任之一.物质责任感是社会责任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完善大学生人格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当今大学生普遍存在物质社会责任感削弱甚至缺乏的现状.生态问题是20世纪以来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加强高校生态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生态意识,已成为高校德育的新课题.本文以生态德育为契机,对如何利用生态德育加强大学生社会物质责任感培养进行了探索,目的使当代大学生能更好地担负起时代、社会、国家赋予的重任.  相似文献   

13.
高校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师的主体,是高校建设和发展的主力军,也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的职业幸福感不仅关乎自己,更关乎学生的幸福和高校未来的内涵式发展.从教师职业幸福感这一视角出发,借鉴教育生态学的理论,提出了影响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的三大敏感因素,由此入手,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4.
对大学生进行生态德育教育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作为大学生自己的组织,学生绿色社团在大学生生态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高校绿色社团宣传引领、实践推动、公益号召和服务地方作用的发挥,可以有效地促进大学生乃至整个社会生态文明意识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90后大学生已逐渐成为高校学生中的主体,提高他们的自主管理能力对于当前的高校学生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90后大学生性格特点的基础上,立足于90后大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现状,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个维度进行了90后大学生自主管理意识和能力培养的模式探索。  相似文献   

16.
语言结构与生态结构具有惊人的相似性,而翻译学又与语言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于是将生态学研究成果应用于翻译研究的生态翻译学应运而生。生态环境与翻译之间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二者和谐共存;一方面生态环境的改善可以提高译者的水平,另一方面译者水平的提升又可以促进生态环境的完善。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在当代大学生成才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思想的重要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用科学发展观引领当代大学生成才是时代的要求。当代大学生应当努力学习,坚信知识改变命运,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锻炼自己的适应能力,主动顺应规律发展自己,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相似文献   

18.
王蕾 《菏泽师专学报》2012,(4):10-12,20
科学发展观在关于发展目的问题上,主张以生态良好为根本手段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人与自然之间关系问题上,坚持以践行生态正义为促进自然生态良好的根本动力;在人与人、社会之间关系问题上,强调以实现生态公平为推进社会生态良好的根本准则。可见,它即坚持以人为本,又倡导生态伦理,因而是一种实现了以人为本与生态伦理完美对接的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19.
郁闷成为当今大学生使用频率最高的语言。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审视大学生的郁闷心态,无论封闭、烦躁或是厌学、空虚等,都是他们在自我发展过程中,由于社会认知偏差所产生的自我发展危机。排解大学生心态郁闷,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