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油气微生物勘探法(MPOG)是地表勘探法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近地表土壤层中微生物异常与地下深部油气藏的相关关系。在阿拉新气田东部汤池构造区,以微生物异常为基础,对微生物异常区域进行了分析研究,初步评价了该井区内的油气资源潜力。结果表明:工区内微生物异常分布非均匀,但有五处相对较大的微生物异常区,且连片性较好,表明油气潜力较大;异常区由南向北呈由弱变强的趋势;且工区内基本为油异常,气异常几乎为背景值状态,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给出了勘探建议。并部署了了五口评价建议井。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庐江县顺港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带的中段北缘,区域构造上位于扬子准地台、华北地台及大别山造山带交接部位,成矿条件有利,矿化信息丰富,对比沙溪铜矿区地球物理特征,以寻找"沙溪式"斑岩铜矿为主攻方向,故以此为勘查区开展面积达82Km2的高精度磁法测量工作,数据初步处理结果显示该区存在6个较明显的异常区,整体趋势呈西高东低,与勘查区内航磁异常相吻合。为了更加准确精细地分析解释异常与该区地质情况之间的联系,分别对磁测数据进行化极、延拓、剩余异常求取、梯度计算、解析信号求取等处理,根据处理结果预测了2个成矿靶区并做出合理推断:C1异常由强磁性体或弱黄铜矿化体引起,其西侧成矿条件更为有利;C2异常由闪长斑岩引起;C4异常由小型构造带或埋藏较浅、范围不大的中酸性脉岩引起;C5异常由隐伏中酸性脉岩引起。整体磁异常的走向与郯庐大断层内构造带走向基本一致,推断由郯庐大断层内含矿构造带引起。  相似文献   

3.
海安凹陷富安油气区微生物异常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油气藏上方的微生物分布,采集了苏北海安凹陷已知区块油气藏上方的地表土壤样品,并对甲烷氧化菌、丁烷氧化菌和烃氧化菌3种油气指示微生物进行了MPN法培养计数。指出了土壤样品采样的合理深度,并通过该区A、B两剖面上的油气指示菌数量的分布,结合化探指标,对剖面上微生物异常进行了解析。研究表明,3种油气指示微生物在油藏上方地表土壤中都有发育,与地下油气藏的分布有很好的响应关系,其中丁烷氧化菌是本区块比较理想的油气勘探指示微生物。  相似文献   

4.
油气运移流向研究有助于认识含油气系统内部的油气运聚与油气分布规律。利用地震、测井和地质资料对辽河西部凹陷滩海地区含油气系统中的油气运移流向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区内现今异常压力的分布规律,并用逐层回剥的方法恢复了Es3+4和Es1+2的流体势。研究结果表明,异常高压和流体势的展布规律显示了油气主要沿着几个优势运移通道运移,笔架岭-西部斜坡带、双台子和中央低凸起等构造带是油气运聚的有利部位,其中以向中央低凸起上的运移优势最为显著。研究区主要存在断裂带、横向连通的储集体和区域不整合面3类输导层,这3种输导层往往相互配合完成对油气的输导。油气输导层与优势油气运移通道往往形成统一的油气输导体系,极大地促进了油气输导的效率。油气勘探成果证明,研究区内油气运移的主要流向与有利油气赋存单元的分布相吻合,主要含油气单元围绕海南生烃中心成环带状分布,有利于指导后期油气勘探和勘探目标的优选。  相似文献   

5.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三潭深凹南部各构造含有丰富的油气,目前在该地区的秋月构造、孤山构造和湖心亭构造都已经发现了油气。研究发现该地区深部地层中普遍存异常高压,但是在研究区的不同部位异常压力产生的原因及分布的层位有所不同。众所周知异常高压对研究区内油气的生、储、盖、圈、运、保等成藏要素由重要影响;但是到目前为止前人对该区域异常高压形成机理方面的研究还十分有限,因此分析研究区异常压力的分布层位以及它的形成机理对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与开发有重要意义。本文用主要用测井、岩心孔隙度鉴定、薄片鉴定并结合粘土矿物成岩转化作用相关的知识对这一点进行论述,希望能对本地区及其他地质条件类似的地区油气的勘探与开发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油气运移流向研究有助于认识含油气系统内部的油气运聚与油气分布规律。利用地震、测井和地质资料对辽河西部凹陷滩海地区含油气系统中的油气运移流向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区内现今异常压力的分布规律,并用逐层回剥的方法恢复了Es3+4和Es1+2的流体势。研究结果表明,异常高压和流体势的展布规律显示了油气主要沿着几个优势运移通道运移,笔架岭-西部斜坡带、双台子和中央低凸起等构造带是油气运聚的有利部位,其中以向中央低凸起上的运移优势最为显著。研究区主要存在断裂带、横向连通的储集体和区域不整合面3类输导层,这3种输导层往往相互配合完成对油气的输导。油气输导层与优势油气运移通道往往形成统一的油气输导体系,极大地促进了油气输导的效率。油气勘探成果证明,研究区内油气运移的主要流向与有利油气赋存单元的分布相吻合,主要含油气单元围绕海南生烃中心成环带状分布,有利于指导后期油气勘探和勘探目标的优选。  相似文献   

7.
西湖凹陷三潭深凹南部异常高压分布层位及其主要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三潭深凹南部各构造含有丰富的油气,目前在该地区的秋月构造、孤山构造和湖心亭构造都已经发现了油气。研究发现该地区深部地层中普遍存异常高压;但是在研究区的不同部位异常压力产生的原因及分布的层位有所不同。众所周知异常高压对研究区内油气的生、储、盖、圈、运、保等成藏要素有重要影响;但是到目前为止人们对该区域异常高压形成机理方面的研究还十分有限,因此分析研究区异常压力的分布层位以及它的形成机理对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与开发有重要意义。主要用测井、岩心孔隙度鉴定、薄片鉴定并结合X衍射和黏土矿物成岩转化作用相关的知识对这一点进行论述,希望能对本地区及其他地质条件类似的地区油气的勘探与开发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AVO技术近年来取得重大进展,相继在陆相盆地中进行储层预测准确率较高,而在海相地层中的应用则很少。通过对研究区内的已知井储层段进行AVO分析,得到了该区海相含气储层具有第Ⅳ类AVO异常响应特征,而非含气储层则具有第Ⅲ类AVO异常响应特征。上述结果和陆相含气储层的AVO特征具有较大差异,应该为岩石物理性质——如压实度等引起。其次,低含气饱和度亦可以引起AVO异常是这个方法的局限性,如何识别商业性含气异常和非商业性含气异常是现今AVO分析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9.
在金昌坳陷窖南凹陷窖南二号构造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应用油气微生物勘探技术综合分析了该区的地质特征和微生物异常值,明确了油气勘探前景和油气聚集规律,提出勘探开发方案。同时,对研究区乃至整个金昌坳陷的岩性油气藏勘探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柴达木盆地北缘马海东地区具有独特的地质背景,油气成藏条件复杂,长期以来一直评价较低。通过建立双向逆冲地质结构模型,恢复中侏罗世原型盆地,认为马海东地区受马仙、赛南-绿南断裂的双向逆冲作用控制,形成了上、中、下三层纵向叠置的复杂地质结构。其中,下结构单元主要为逆掩的尕西凹陷原地沉积体,保留了中侏罗世深湖-半深湖相优质烃源岩,且受逆冲叠瓦影响,厚度纵向叠加,具有较大资源潜力。马仙断裂具备良好的垂向输导能力,因此马海东地区具备了深部发育有效烃源岩和形成“下生上储”油气藏的有利条件。山古1井钻探揭示了马海东地区构造地层油气藏,展示了该区良好的勘探潜力,证实了双向逆冲地质结构的合理性,对带动柴北缘地区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自贡自流井构造盐卤勘探区,应用自然电场法、α杯测量法进行了Tc3—Tc4-1气藏勘探试验工作,结果表明在高产气井自23井上方有对应良好的自然电场异常和高值α射线异常。  相似文献   

12.
探讨羌塘盆地基底构造,为油气远景评价提供依据.通过对十多年来积累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和物性资料的研究,在羌塘盆地识别出2个基底界面,一是前寒武系结晶基底顶面的密度(重力异常)界面,二是上三叠统顶部的磁性(航磁异常)界面.根据最新的航磁异常资料,对晓三叠世-早白垩世被动大陆边缘裂陷-拗陷盆地的基底构造单元进行分析,划分出2个Ⅰ级构造单元,4个Ⅱ级构造单元,23个Ⅲ级构造单元.在此基础上识别出3个裂陷槽、2个隆起带,圈定出3个相对应的生烃凹陷,2个发育礁、滩相碳酸盐岩储集层的隆起带,圈定了3个油气运移集聚的远景区.  相似文献   

13.
油气田放射性异常模式及其机理,是油气田放射性勘查的重要理论依据。勘查实践表明,油气田的放射性异常主要为环状式,有时为线状式;顶端式则很少出现。文章对环状异常的机理作了较详尽的讨论,对线状式和顶端式异常也作了说明;还对放射性方法勘查油气田的优势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城东庄油气苗的特征、油气苗的源岩及油气的储层,并对石楼地区的油气勘探前景进行了初步的展望。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深盆气成藏剖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气藏为一典型的深盆气藏,其成藏要素主要包括平缓的单斜、充足的气源、渐变的储层、低渗透储层与气源岩的紧密接触及良好的封闭条件.成藏事件的研究表明上古生界储盖配套、圈闭形成与油气生成和运聚匹配,具有较好的成藏基础.成藏模式的划分指出了该区今后油气勘探方向,即在气带范围内寻找大型地层圈闭及岩性圈闭是天然气勘探的关键,在水带内的背斜圈闭和背斜-岩性复合圈闭是天然气勘探的有利靶区.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流行的几种流体流动型式的分析讨论,揭示出不同流动型式流体压力的控制因素.结合油气田勘探开发实例,指出过剩压力或流体势的大小是控制油气运移方向及聚集地区的主要因素;压力或流体势的演变史影响着油气运移、聚集乃至破坏的过程,现压力的分布也影响着钻井工程的实施和合理开发方案的制定;对地下流体压力分布及演变规律的研究将有助于加深对油气成藏规律的动态认识.  相似文献   

17.
指出中国利用国外油气的必要性,重点分析了伊拉克、伊朗、巴西、加拿大、委内瑞拉和北美油气上游合作的机会及世界油气国际合作的合同变化趋势,提出了当前扩大油气上游国际合作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8.
包裹体技术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包裹体技术在我国被广泛用于确定油气的成藏期。在应用过程中 ,假设条件和涉及到的不确定因素 (矿物的结晶温度、地表温度、埋藏史和热演化史 )较多。由于涉及到的任何一个因素有误都可能导致不正确的结果 ,因而将该技术与确定油气成藏期的其他技术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研究 ,才能更准确地确定出油气的成藏期。包裹体技术具有三大发展趋势 :①与其他技术一同使用 ,从而更好地解决相关的地质问题 ;②强化对有机包裹体的研究 ,定量研究石油包裹体丰度可以更好地确定古油水界面 ;③对有机包裹体成分的研究从定性到定量 ,定量的分析结果可以用于推测油气的充注史和确定砂岩储层的分割化。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国古生代海相油气勘探取得了重大进展,在塔里木、准噶尔、鄂尔多斯、四川等盆地发现多个大中型油气田。关于中国古生代油气资源如塔里木盆地、准噶尔分地(C—P)及中国南方地区古生界油气资源取得了共识。但对中国东北、华北、西部等地区古生界资源仍有分歧,乃至认为不具生烃性。针对上述地区古生界油气资源(以烃源岩为主),在前人工作基础上,进行研究探讨,提出一些粗浅认识,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