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苜蓿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正交设计,对影响ISSR反应体系的主要因素(Taq酶、Mg2+、dNTP、引物和模板)从4个水平上进行筛选和优化,建立了适合苜蓿的最佳ISSR反应体系:20μL反应体系中加83.4 nkat Taq酶,2.0 mmol/L Mg2+,10×PCR Buffer 2.0μL,0.4 mmol/L dNTP,0.2 mmol/L引物,2.5 ng DNA模板.PCR扩增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4 min(94℃变性1 min,45~53℃退火1 min,72℃延伸1 min)40个循环,于72℃延伸7 min,4℃保存.在此反应体系下,可以得到重复性好、稳定且多态性高的条带.  相似文献   

2.
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大戟科野桐属植物鹧鸪茶ISSR-PCR反应体系中的主要影响因子.经过优化实验,建立了一套稳定的鹧鸪茶ISSR-PCR反应体系:10×buffer 2.5μL,1.5~3.0 mmol·L-1MgCl2,50~300 μmol·L-1dNTPs,Taq酶2.5~3.0U,引物0.3~0.6μmol·L-1,DNA模板80~160 ng.最后用无菌超纯水补足至25μL.PCR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4 min,然后按94℃变性40 s.52~54℃退火45 s,72℃延伸120 S,进行40个循环,最后72℃延伸8 min:16℃保存.该反应条件可应用于鹧鸪茶不同居群间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西部葡萄的ISSR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ISSR技术对黑龙江省西部地区葡萄的 9个品种进行亲缘关系的研究 ,用 7个引物共扩增 86个位点 ,其中 5 4个位点为多态性位点 ,多态性百分率为 62 .8% .对 9个供试材料间遗传关系进行聚类分析 ,结果表明 :ISSR能检测遗传多态性 ,如L =0 .63供试材料可分出欧亚种和美洲种 .  相似文献   

4.
从46对小麦基因组SSR引物中,筛选出带型清晰、稳定、多态性丰富的引物11对.利用该11对引物对52份抗病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分析.结果表明,11对SSR引物共扩增出66个多态性位点,其中,每对SSR有1~10个,平均为6个.位点多态性指数(PIC)为0.75~0.90,平均为0.84.UPGMA聚类分析表明,SSR标记可将52份抗病品种分为3大类7个亚类.本研究对抗条锈基因功能分析及小麦抗条锈病分子辅助育种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小麦RAPD反应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对影响小麦RAPD结果的反应体系各项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其中包括:模板浓度、MgCl2浓度、Taq酶浓度、dNTP浓度、引物浓度等。最终优化的小麦RAPD反应体系为:25μL反应体系,10倍反应缓冲液(500mmolKCl,15mmolMgCl2,100mmolTtis-HCl,pH8.3),dATP、dCTP、dGTP、dTTP各为0.1mmol,15ng引物,25ngDN模板,1uTaqD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分散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大气压电离串联质谱(UHPLC-APCI-MS/MS)法测定猪肉中阿维菌素残留量的检测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N-丙基乙二胺吸附剂(PSA)和十八烷基键合硅胶吸附剂(C18)分散固相萃取吸附剂净化,优化了流动相比例、柱温、流速、碎裂电压、碰撞能及吸附剂用量、吸附剂种类对结果的影响,采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在5~500μg·L-1范围内保持良好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5,在2,5,10μg kg~(-1)加标水平下,平均回收率在89.6%~98.4%,RSD为5.3%~8.4%;检出限为1.2μg·kg~(-1),定量限为4.2μg·kg~(-1).该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有机试剂使用量小,可满足肉制品中阿维菌素药物残留检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利用隶属函数法对卫星搭载苜蓿(Medicago sativa L.)进行多种指标的综合评价,研究卫星搭载对苜蓿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筛选株系中有3份材料与地面对照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其中1L-4和1L-1与地面对照相比植株粗壮、高大,叶绿素质量浓度和粗蛋白质量分数高,丙二醛浓度和相对电导率低;而6L-5与地面对照相比植株矮小,叶绿素质量浓度低,丙二醛浓度和相对电导率高.空间环境对苜蓿形态和生理指标产生较大影响,其突变效应是不可控的,筛选可获得有价值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8.
荧光动力学法测定抗坏血酸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钒 (Ⅴ )与抗坏血酸对溴酸钠氧化罗丹明B的反应有催化作用 ,建立了荧光动力学法测定抗坏血酸的新方法 .测定抗坏血酸的线性范围为 1.41~ 14.0 8μg·L-1,相关系数为 0 .9985 ,检出限为 0 .92 μg·L-1,相对标准偏差为 2 .4% (n =10 ) .  相似文献   

9.
采用离子色谱分析方法研究了UV/过氧单硫酸盐(UV/PMS)体系中溴酸盐的生成规律以及控制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溴离子初始浓度为20μmol·L-1,PMS投量为500μmol·L-1,反应15 min时溴酸盐的浓度为4.96μmol·L-1。溴酸盐浓度随着PMS投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溴离子初始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而向UV/PMS体系中投加过氧化氢,能够明显地抑制溴酸盐的生成。为基于硫酸自由基的高级氧化工艺处理含溴水体时溴酸盐的生成和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环丙沙星荧光法测定镓(Ⅲ).在pH 4.5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镓(Ⅲ)与环丙沙星反应,使体系荧光强度增加,体系最大激发、发射波长分别为373.0 nm和449.0 nm,镓(Ⅲ)测定的线性范围为1.25×10-6 ~6.48×10-3 mol.L-1,检出限为5.44 ×10-7mol.L-1.对1.00 ×10-5 mol.L-1的镓(Ⅲ)平行测定(n=11),其相对标准偏差为1.5%.方法用于粉煤灰样中镓(Ⅲ)含量的测定,分析结果与AAS法测定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11.
对紫杉醇产生菌HD1-3的孢予分别进行了紫外线照射(UV)、亚硝基胍(NTG)和UV NTG复合诱变处理,筛选制霉菌素抗性突变株.试验所确定的Nodulisporium sylviforme紫杉醇产生菌HD1-3孢子诱变的适宜条件为:将孢子悬液经过3.0 mg·mL-1 NTG、处理20 min后,在电磁搅拌下,用紫外灯(30 w,距离30 cm)照射处理45 s.共筛选出17株正突变株.经发酵筛选试验,获得了一株遗传性状稳定、高产紫杉醇的诱变菌株——UN25-3,其紫杉醇产量从出发菌株的(232.73±4.61) μg·L-1提高至(327.14±7.63) μg·L-1.  相似文献   

12.
为了建立通过直接器官发生途径的榉树微繁技术体系,以当年生带芽茎段为外植体,进行了榉树不定芽的直接诱导试验.结果表明:适合不定芽诱导的培养基为MS+BA 2.25~4.50μmol/L,有效芽诱导率达到76.67%;继代增殖培养的培养基为MS+BA 2.25μmol/L,增殖系数为5.1;壮苗培养基为MS+BA 2.25μmol/L+GA31.45μmol/L;生根培养基为1/2 MS+NAA 2.69μmol/L+活性炭0.1 g·L-1,生根率77.78%,生根数达4.5条.  相似文献   

13.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是在DNA水平上进行遗传标记的常用分析方法之一.在操作过程中,DNA的提取质量是影响实验结果最为关键的因素.本文,笔者在对五味子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时发现南五味子叶中多酚、多糖、蛋白质等复杂的次生、初生代谢物质,给叶绿体DNA提取造成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双硫腙鳌合-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体系萃取铅,通过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考察了体系pH值、Pb~(2+)与双硫腙的最佳反应摩尔比、反应物的加入顺序、Pb2+的反洗条件等影响因素,并用该体系方法测定了几种市售银耳中Pb~(2+)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Pb~(2+)检出限(3s/k)为0.71μg/L,加标回收率范围为98.00%~101.00%,相对标准偏差范围为1.96%~2.87%。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在强酸介质中 ,锡 ( )—溴代二甲氨基苯基荧光酮( BDMAF)—溴化十六烷基吡啶 ( CPB) -Tritonx-1 0 0体系的高灵敏配合显色反应 ,在强酸介质中 ,四元配合物体系的最大吸收在 550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1 .1 7× 1 0 5L mol· cm- 1,锡含量在 0~ 8μg/ 2 5m 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 ,此法可用于合金中锡含量的直接测定  相似文献   

16.
HPLC-ICP-MS同时检测As和Se形态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HPLC-ICP-MS)同时测定4种As形态和3种Se形态的方法.采用Hamilton PRP-X100分析柱分离,碰撞反应池技术检测.各形态的检出限分别为:As(Ⅲ)0.2μg/L,DMA0.2μg/L,MMA0.2μg/L,As(Ⅴ)0.3μg/L,SeCys 0.5μg/L,Se(Ⅳ)0.4μg/L,Se Met 2.5μg/L.当各As形态浓度范围为10~200μg/L、SeCys和Se(Ⅳ)浓度范围为10~200μg/L,Se Met浓度范围为50~1 000μg/L时,各形态均可得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 5.蘑菇和鱼肉实际样品加标回收率在81.6%~103.7%之间.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分散液-液微萃取与火焰原子吸收光谱结合测定水中微量铅的实验方法.该方法为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提供了一种易雾化的、非易燃的有机萃取体系.选定并优化了萃取的影响参数后,计算出经过富集与未经过富集的标准曲线的斜率比为330.标准曲线在2~70μg/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呈线性,检测限为1.4μg/L.重复7次测量50μg/L的铅溶液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2﹪.对自来水、井水、湖水等样品进行了分析,回收率为104.4﹪~109.6﹪.  相似文献   

18.
在不使用模板和表面活性剂的条件下,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多级结构氧化钼前驱体,在空气中经350℃热处理后得到花球状多级结构α-MoO3纳米材料。通过XRD、SEM、TG等手段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合成的花球状α-MoO3直径为1.0~1.5μm,由厚度约为50 nm的相互缠绕的纳米片构筑而成。将α-MoO3材料制备成厚膜型气敏元件并进行气敏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工作温度为217°C时,花球状α-MoO3对三甲胺(TMA)有很好的选择性和灵敏度,最低检出限可以达到0.5μL·L-1,对100μL·L-1TMA的响应值为42.1。相关研究可为金属氧化物多级结构的构筑及其在气体传感器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利用RAPD技术进行野生大豆种群内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松辽学刊》2001,(4):1-4
利用RAPD技术对25°N野生大豆种群16个样本进行分子标记.从150多个RAPD引物中筛选出具有多态性的引物20个,共扩增出146条带,其中具有多态性带60条,点40.8%.平均遗传距离为0.1536;杂合度为0.3248,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5°N野生大豆16个样本分成4类,种群内存在大量的遗传变异,本实验为研究野生大豆种群内及进一步研究种群间的遗传多态性探索了一种可行的方法,并对野生大豆核心质资源的保存及取样策略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应用紫外光协助过氧化氢联合高铁酸钾处理活性艳红X-3B模拟染料废水。考察了紫外光(UV)、p H值、高铁酸钾(K_2FeO_4)投加量、过氧化氢(H_2O_2)浓度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活性艳红X-3B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H_2O_2浓度为0.5 mmol·L-1、K_2FeO_4投加量为0.1 mmol·L-1、pH值为3.0、反应温度为25℃、反应时间为60 min时,活性艳红X-3B降解率可达84.39%,是单独使用0.1 mmol·L-1高铁酸钾时去除率(39.32%)的2.15倍。这主要是由于在p H值为2.5~3.0时,K_2FeO_4和H_2O_2具有协同作用,K_2FeO_4反应产生的Fe3+、Fe2+能与H_2O_2进一步反应,起到了类芬顿的效果。利用UV协助H_2O_2/K_2FeO_4体系,UV的照射能够进一步加快X-3B降解的速率,对X-3B的降解率比H_2O_2/K_2FeO_4体系提高了1.82%,推测原因是UV加快了H_2O_2/K_2FeO_4体系中Fe3+/Fe2+的循环,进一步促进HO·的产生,使反应效果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