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五年制高职是最近发展起来的一种教育模式,发展趋势日益壮大,但是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五年制高职是在原来中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些教学方式还是采用中专的教学方式,而对于教材,虽然采用的是五年制高职的化学教材,但是,不同的专业采用同一本化学教材,体现不出专业特色。本论文主要从学生需求,专业需求和生活需求三个方面讨论校本教材的教学内容,编写了校本教材。  相似文献   

2.
遥感技术具有时效性强且经济便捷等优势,已经成为地质灾害调查的重要手段。为了查明青海省大通县境内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分布规律,遥感调查利用GF-1、LANSAT8 OLI和DEM数据构建三维可视化遥感解译平台,对大通县进行全面的地质灾害调查,重点对滑坡、泥石流等进行解译。详细阐述了区内灾害体的遥感特征和分布特征,共解译出各类地质灾害影像体399处,其中崩塌6处、滑坡100个、古滑坡54个、泥石流87个、不稳定斜坡140处、危险陡坎和陡崖12处,通过野外验证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中国男子篮球队在第25届亚锦赛决赛上进攻区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中锋、前锋、后卫3个位置运动员的得分与伊朗队相比,后卫和前锋位置差距特别明显;(2)中锋运动员篮下区域攻击无明显优势,前锋运动员进攻区域分布为近投少中远投多;(3)后卫、前锋运动员技术不全面,篮下近距离得分和突破得分能力较弱。为尽快提高后卫、前锋进攻能力,缩短与世界强队的差距,中国队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化训练,培养全能的队员,努力改善进攻区域不平衡以及强对抗下得分能力较弱的状况。  相似文献   

4.
蒸散发的估算在区域能量平衡和水分循环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Landsat 5TM数据和能量平衡模型相结合,通过遥感数据获取各参量,对祁连山区的日蒸散发进行估算,研究表明估算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相对误差为4.23%,基本上满足了该区域蒸散发研究的精度要求.通过对蒸散结果的分析发现,该区域的日蒸散发空间分布受气候特征、地形因素、土壤供水条件及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比较严重,其分布趋势主要在空间上表现出随海拔的降低而降低,阳坡蒸散量大于阴坡,在土地利用类型上呈现按照"林地沼泽地水域草地耕地城乡工矿居民用地"的类型而降低的规律,而永久性冰川雪地以及裸土裸岩石砾地的蒸散发则随冰川面积的缩小而减小.  相似文献   

5.
基于纸坊镇遥感影像数据,利用遥感软件,通过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提取用地信息,然后进行空间建模,对纸坊镇用地变化进行遥感动态监测,总结出遥感监测用于城镇用地有很重要的意义,并对纸坊镇的用地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区域经济增长极理论对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将该理论应用到具体的区域中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本文以安徽省芜湖市为例,利用区域经济增长极理论,针对该市经济发展现状,从产业和空间两个侧面,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经济的综合竞争力作了分析,为使芜湖成为安徽省改革开放的龙头和突破口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区域中心城市区位选择的模型研究--以嘉兴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图论的有关做法,结合威尔逊空间相互作用模型,构建区域中心城市区位选择的模型,从而试图定量分析封闭和开放两种条件下区域中心城市的适宜区位.从模型中可以看出,在封闭条件下区域中心城市适宜区位趋于区域的地理中心,而在开放条件下区域中心城市适宜区位趋于主导联系方向.作者选取浙江省嘉兴市对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分别考察了封闭和开放两种条件下嘉兴区域中心城市适宜区位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以上海崇明岛东滩湿地为例,利用改进的BP算法结合主成分分析,将光谱信息的主成分、NDVI、MNDWI以及GIS数据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参数对东滩湿地进行神经网络分类.结果表明,神经网络分类能够有效的提高分类的精度,适合湿地分类.  相似文献   

9.
区域旅游产业链呈现明显的网状格局,本文本着开放系统的理念,从1P营销理论的视角来探讨以获得低价格、零价格甚至负价格的竞争优势,求得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和企业自身的发展为目的,打破企业与旅游者之间二元价值交换的封闭系统,构建在区域旅游产业复杂的价值网络系统上构建的多元价值交换"1P"平台的思路,为进一步探讨可实施的营销策略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张强 《科技与经济》2005,18(1):21-25
围绕区域科技中心的内涵及影响要素,参照国内外有关的科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广州科技中心地位测度评价的指标框架。运用这一框架就广州在广东省、泛珠三角和东南亚地区三级区域的科技中心地位进行了比较和评估,论证了广州在不同区域的科技中心地位状况及特色,总结了广州科技发展的主要优势和潜力,揭示了广州作为科技中心存在的主要缺陷、弱项和问题,提出了广州科技中心在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及未来进一步提升科技中心地位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1.
LUCC是很复杂的现象,不能简单地沿袭传统土地利用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必须寻求新的综合研究途径,发展新的研究方法.选择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为例,通过建立都安喀斯特LUCC分类体系,利用变化幅度、变化速度和趋势指数及其数学模型来表征都安喀斯特LUCC的过程、趋势及区域差异,揭示区域LUCC的动力学机制,客观区分LUCC中自然与人文因素作用的份额,分析LUCC所产生的生态环境效应和灾害风险,通过调整土地利用格局,建立生态安全条件下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模式,寻求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土地资源高效利用途经.总结出一套研究区域喀斯特土地利用的理论与方法,丰富了LUCC研究的理论体系内容,对区域喀斯特土地持续利用和生态安全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区域发展的生态规划与综合战略决策研究--以南宁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区域生态规划是城市规划与环境规划之间紧密联系的桥梁,也是促进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战略决策的一种重要实现手段.以南宁市为例,运用半定量评价方法和GIS技术对区域发展的生态适宜度进行了分析,在随后的生态规划方案中进行了生态区划,对人居生态建设控制区、生态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区提出了相应的控制对策,并提出了旨在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3.
使用MODIS数据及相关气象数据,采用能量平衡方程,对甘南草原区域2000年、2009年7月份日均遥感ET进行了反演,同时采用修正的Penman-Monteith模型模拟了该区域的日均潜在ET,并根据西北干旱区55年的气温变化,分析该区域的遥感ET和潜在ET的发展趋势.研究表明:2000年的遥感ET为0.9816~8.208 1 mm,平均5.514 1 mm.2009年的遥感ET为1.647 2~7.653 7 mm,平均5.565 0 mm;而2009年潜在ET为1.6789~8.2487 mm,平均6.1581 mm,总体上遥感ET比潜在ET低.然而,在合作、洮河及铁坝乡附近,遥感ET比潜在ET高,说明研究区存在"蒸发悖反"现象,这与西北干旱区气温一直呈增长趋势有关.其中,1965年、1982年、1995年的气温比1957-1998年的平均气温分别增加了6.70%,11.69%,7.70%,尤其是2010年比1957-1998年的平均气温增加了57.56%,达到了5.77?C,表明近期气温迅速升高.  相似文献   

14.
在总结前人研究地貌及地貌制图的基础上,以兰州幅(J-48)地貌图为例,探讨中国1:100万数字地貌制图的方法和技术,制定制图流程和规范.重点讨论了数字地貌制图的几个关键技术和问题,包括遥感解译与DEM辅助计算的关系、地貌与地势起伏度的关系以及地貌界限与影像显示比例尺的关系,为编制全国1:100万地貌图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以1985年新滩滑坡为例,利用多时相遥感影像和高程数据以及基础地质资料,综合分析了新滩滑坡的环境背景和灾害影响.通过对比1959年和1986年两个年代的高程信息与TM遥感图像以及地质资料,进行了滑坡敏感性分析,得出新滩地区滑坡前后的高程变化;并编程计算新滩滑坡前后的体积变化量,得到了与史料记载相近的结果.在此实例分析的基础上,综合阐述了利用多时相、高分辨遥感数据对滑坡进行分析与预警调查工作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16.
采用卫星遥感图像解译编制全国1:100万地貌图是一项复杂的科学工程,其中陆地数字地貌遥感解译又是新的重要工作.在全国1:100万地貌遥感制图的基础上,选取台湾地貌环境特征,探索1:100万陆地数字地貌遥感解译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流程.并运用现代地貌学理论和方法,借助GIS技术,提取主要地貌特征因子,划分地貌类型.为研究台湾现代地貌特征,以及资源的综合开发提供了空间信息基础平台.  相似文献   

17.
樊烨  姜华  马国强 《河南科学》2006,24(2):304-308
交通与区域空间结构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在城市与区域快速发展、交通网络逐渐完善、交通条件日益改善的中国,交通因子对于区域空间结构演化的作用显著.文章从以往关于交通与区域空间结构关系的研究入手,总结提出了影响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的五种交通因子,分别是:交通设施的区域稀缺性、交流需求强度、交通节点的设置、建设时序和多种交通方式组合便捷度,并且从区域、城市和历史三个层面归纳分析了这五个交通因子对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的作用机制,最后,以长三角地区为例进行了实证(假设)研究.  相似文献   

18.
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旅游发展要素的相对区位关系和分布形式,是区域旅游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从区域规划的“核心—边缘”理论对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形成的动力机制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地域发展情况来论述上海市浦东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空间结构特点,初步探讨了位于强势旅游核心边缘的地区如何在旅游特色、旅游环境、实施策略方面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从旅游资源的整体性出发探讨区域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原则和建设内容,并以重庆市巴南区东温泉景区为例,实证分析"区域整体"之效应.认为在原有的"区域美"基础上创造新型市场条件下的"区域美",将促进区域整体吸引功能形成或得到增强,并具有持久性.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测土配方施肥是根据土壤试验数据与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情况在一定的区间内给出区域施肥量,不同的空间尺度下环境因素对施肥区间分布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揭示地理空间范围对施肥区间的影响规律,以地处黄土高原的山西省为研究区,借鉴景观生态学"尺度-过程"原理,利用统计方法建立生态气候、地貌景观、利用措施、土壤条件、养分管理(EGLSN)五个地理空间尺度。通过在研究区设置了Z1~Z5五个样区地理空间,统计各尺度地理空间内土壤调查点上产量分布信息,以养分变化与平衡模型计算施肥区间。同时开发了多尺度区域施肥系统,可在任意不同尺度地理空间上计算该区域的施肥区间,与各样区所在或临近县域审定配方比较表明:多尺度施肥区间基本涵盖了当地审定配方的区间,该方法可对不同尺度地理空间的施肥管理与规划提供定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