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民族性格的研究是索尔仁尼琴小说创作中一个很重要的主题.他的小说揭示了俄罗斯民族性格各个不同的侧面,指出了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双重性.在此基础上,索尔仁尼琴进一步探讨了民族性格和国家民族命运的内在有机联系,指出了国家灾难之源、民族拯救之路.  相似文献   

2.
索尔仁尼琴与俄罗斯的悲欢离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文飞 《世界知识》2008,(16):56-58
俄罗斯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索尔仁尼琴于8月3日夜间11点45分在他位于莫斯科郊外的家中去世,享年89岁。布罗茨基说:“当我们阅读一位诗人时,我们是在参与他或他的作品的死亡。”而在索尔仁尼琴这里,当我们谈论他的死亡,我们也就是在探讨他的不朽。  相似文献   

3.
1974年2月索尔仁尼琴灰溜溜地离开苏联,1994年5月又轰轰烈烈返回俄罗斯。感今怀昔,人世变幻,白云苍狗。20年前的阶下囚变成20年后的座上宾。1994年5月27日索尔仁尼琴自美国佛蒙特州飞抵海参崴市。他的到来使这座滨海城市顿时沸腾起来。欢迎的规模、欢迎群众的热情、各地赶来报道他行踪的记者人数,远远超过1986年海参崴市对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的欢迎。  相似文献   

4.
凌沧洲 《世界博览》2010,(13):81-81
索尔仁尼琴是世界知名文学大师,他的作品如《古拉格群岛》堪称里程碑式的作品,成为暗夜中人类的星光,其中译本也早已出版。许多中文读者早闻《红轮》大名,知道这是索尔仁尼琴后半生致力的一部鸿篇巨制。2010年6月,《红轮》第一卷中文版问世,是中文出版界的大事,也是文史工作者的“盛宴”。  相似文献   

5.
荣获1970年诺贝尔文学奖的索尔仁尼琴是苏维埃俄国“秘密文学”的卓越代表。他的创作是俄罗斯“秘密文学”光荣传统的一部分。他的创作经历是苏联时期地下作家苦难命运的一个缩影。他以自己的创作,不仅延续和发展了俄罗斯文学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而且表现了俄罗斯文学的自由精神与专制压迫的永恒对立。  相似文献   

6.
通过具体的史料,分析了苏俄三位伟大作家与苏俄领导人的交往,以及由此对各自思想和创作造成的影响,从而探讨了文学与权力的关系。希望作家们能以索尔仁尼琴为榜样,承担起人文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7.
索尔仁尼琴是苏联时期著名的作家和持不同政见者的代表,在他的身上更多地体现了俄国知识分子的品德与个性.他以其曲折艰辛的历史际遇以及深邃致远的历史思考,在20世纪俄国知识分子思想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索尔仁尼琴是细节描写大师,他的成名作《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中的经典细节描写比比皆是,其中尤以"吃"的细节描写最为惊心动魄,堪称全书的"文眼"。着重考察了作品中"吃"的各种细节描写手法,并分析"吃"的细节描写在作品的情节结构方面发挥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9.
美貌成诅咒     
正简单说吧:这是个因为"不约,太后,我们不约",最终导致美少年叛逃敌国的故事。索尔仁尼琴在著名的《古拉格群岛》第二部分,说了这么个细节:1937-1949年期间,许多被发配到流放地的苏联女子,都过着糟糕的生活:一个营房里挤了五百个女人,污秽残破,难以形容。有规定禁止男性进入女性营房,但并没有枪支来维持这个规定,如我们所知:在流放地,没有武力威慑,一切规矩都默认可以破坏。男性犯人会涌入营房,四处端详。女性营房里无可遮蔽:没有帷幕,没有像样的隔挡。索尔仁尼琴的原话是:"唯一的保护措施,是你老或者丑。"不老或不丑的女性,自然会遭遇不  相似文献   

10.
索尔仁尼琴的创作具有强烈的宗教意识和末世论倾向。在《玛特辽娜的家》中,作家从自然生态和精神生态的角度描述了苏联农村的末世景象,同时塑造了玛特辽娜的"圣徒"形象。作家借玛特辽娜之死拷问人性、涤荡道德,以期建成精神空间的"诺亚方舟",避免人类毁灭的命运。  相似文献   

11.
亚历山大·伊萨耶维奇·索尔仁尼琴是苏联作家中令人瞩目的一个。在其长篇小说《癌病房》中,描写了一群癌症患者的不幸遭遇,审视现实,反思历史,剖析社会机体上的"毒瘤",控诉了斯大林时期肃反运动和个人崇拜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这是一部呼唤人道主义的作品,表现了作家对不合理制度的不满。文章主要从作家的个人流放经历,东正教的影响和俄罗斯民族的人道主义传统三个着眼点入手,解析出作品中内含的人道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2.
史伟 《科技信息》2010,(30):24-24,26
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典型性特征及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形成,是受俄罗斯文化、饿罗斯地理上东西之间的矛盾以及俄罗斯社会结构之间的矛盾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而形成的,探讨和研究俄罗斯民族性格中的酒神精神有助于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往来。  相似文献   

13.
白雪 《科技信息》2012,(32):I0077-I0077
笑在许多民族的文化中都是重要的,通常也是必要的交际元素。但由于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人们对笑的感受和喜好也就各不相同。对幅员辽阔的俄罗斯来讲,笑在俄罗斯文化中留下诸多痕迹。俄罗斯民族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以及他们独特的民族心理、民族意识、民族性格等诸多因素使得俄罗斯人对待笑有着独特的理解方式,所以,笑对于俄罗斯人也有着特殊的含义。  相似文献   

14.
史伟 《科技信息》2007,(31):125
要了解一个国家,必须对它的民族性格有很好的解读。本文从地理、历史、宗教方面对俄罗斯和日本的民族性格形成因素进行比较分析,以促进对两个民族性格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试论俄罗斯民族审美心理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俄罗斯民族有着鲜明的民族性格、心理气质和化精神,其民族审美心理的形成,受自然环境、哲学、宗教、历史等多方面的制约。俄罗斯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复杂多变的气候形成了俄罗斯民族性格中坚韧不拔的特点;对基督教的接受使俄罗斯民族审美化中处处弥漫着浓厚的宗教意识和悲天悯人的情怀;用基督教精神解释民办的哲学观,使俄罗斯的民族审美注射对灵魂的拷问并且充满了对真理的不懈的追求,也使俄罗斯的审美心理外化为坚定的信仰。由于历史的原因,对女性的赞美长久以来潜移默化地积淀于俄罗斯的审美心理之中,使得对女性的审美创造成为俄罗斯化中一个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16.
史伟 《科技信息》2009,(26):134-134
节日是集中反映一个民族性格的方面,本文展现在节日中所体现的俄罗斯民族性格酒神精神。  相似文献   

17.
回族题材小说是张承志创作中的又一块新大陆。在这类小说中,作家深入人物内心深处,多层次多角度地表现了回回人团结、自尊、艰忍、沉默、坚守信念、义无反顾和勇于牺牲的鲜明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  相似文献   

18.
《科尔沁草原的人们》是新中国成立后较早反映少数民族生活的短篇小说,取材于该小说的电影《草原上的人们》也是较早的民族题材电影,二者均在当代文坛产生了很大反响。从小说到电影,实现了由个人话语到民族国家话语的飞跃。在主题形态上表现出向主流意识形态规范靠拢的倾向,人物形象上则由小说中的固定性格过渡为电影中的成长型人物形象,二者都具有共名的特性。电影与小说相比,更具有民族文化意识,在文化意蕴上表现出脱离主流文化向民间文化回归的背离姿态。  相似文献   

19.
马佳 《科技信息》2011,(3):174-174
在1812年的战争之中俄罗斯民族的功勋题材是小说的主要题材。这是一场俄罗斯人民反对拿破仑入侵的正义的民族战争。当然,也因此作者在自己的小说之中触及到了爱国主义问题,但是这也被看作是多层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论索尔·贝娄小说中犹太性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著名作家索尔·贝娄的小说深刻地影响了二战以后的美国文学。从索尔·贝娄几部小说中所呈现的"犹太性"可以看出贝娄不同时期小说中"犹太性"的嬗变:从早期小说中犹太性的表层局部地呈现到中期隐蔽性地渗透,再到晚期纵横开阖地深刻呈现,对"犹太性"的剖析为透彻地理解贝娄及其小说提供了一个更加开阔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