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采用工作家庭冲突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福建省163名职业女性进行调查,研究职业女性工作家庭冲突、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表明:职业女性的工作家庭冲突与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对工作家庭冲突存在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职业女性的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职业女性工作家庭冲突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工作家庭冲突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有无信仰状况老年人在幸福感上的差异,以及宗教信仰老年人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幸福感之间的关系.采用量表法对162名老年人(其中宗教信仰老年人62名)的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幸福感进行测量.结果表明老年男性的幸福感要要显著的高于老年女性的幸福感;宗教信仰老年人的幸福感要显著高于无宗教信仰老年人的幸福感;宗教信仰老年人社会支持与其幸福感呈显著的正相关;消极应对方式与幸福感呈显著的负相关.并且社会支持和消极应对方式对有宗教信仰老年人的幸福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3.
贵阳市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生活满意度相关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生活满意度量表和纽芬兰纪念大学主观幸福度量表对贵阳市不同阶层的 12 0位老人进行了调查 ,结果表明 :( 1)生活满意度得分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着极其显著的正相关 ;( 2 )贵阳市城市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大多处于中等程度 ;( 3 )男性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得分普遍低于女性老年人 ;( 4)生活满意度与正性情感存在着极其显著的正相关 ,与负性情感存在着极其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自尊量表以及总体幸福感量表对247名在校高师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高师生的社会支持、自尊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在0.230.89之间,P<0.01);回归分析发现,社会支持对自尊和主观幸福感回归效应显著;自尊在社会支持基础之上对主观幸福感回归效应显著,对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起到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进一步验证了自尊是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中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医学院校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生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的相互关系.方法:对125名中医大在校贫困生进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生活事件与总体幸福感量表的测试.结果: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负性事件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与负性事件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社会支持与负性事件与主观幸福感密切相关.良好的社会支持和改善负性事件有助于提高贫困生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6.
基于问卷调查的结果,对广州市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抑郁及生存质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随机抽取广州市60岁以上老人205名,采用PGC信心量表、老年抑郁量表(GDS)、健康调查简表(SF-36)进行问卷调查,获得有效问卷185份.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抑郁呈现显著负相关,与SF-36的8个因子均呈现正相关.本研究结果与近年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结论相印证,即加强对老年人的精神赡养才能从根本上提升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晋中市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基本状况,采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对晋中市230位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晋中市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属于中等偏上水平;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在性别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与家人共同居住的老年人比独自居住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更强,双方差异非常显著;初中及初中以上学历的老年人比小学及小学以下学历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更强,双方差异非常显著。研究表明,晋中市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总体较好,但存在较为显著的居住方式、学历差异,应重点关注独居、低学历群体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并通过国家和社会、家庭成员以及老年人自身的努力,让老年人能够安享晚年生活。  相似文献   

8.
以179位不同背景的职业女性为对象,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了其工作-家庭关系与主观幸福感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职业女性家庭对工作的促进与工作对家庭的促进中度正相关,两者互溢;(2)职业女性工作-家庭促进影响其主观幸福感,但家庭对工作促进的情感促进变量起最主要的作用;(3)在职业女性工作-家庭促进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人口统计学变量起到微弱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蕊  李占乔 《科技信息》2009,(10):14-15
本研究在河北省6所高校内选取277名大学生为被试,研究了社会支持、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显示,社会支持、自尊和主观幸福感两两之间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社会支持能显著预测自尊和主观幸福感,自尊在社会支持的基础之上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预测;运用结构方程AMOS方法进一步验证了自尊在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着部分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上饶市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及影响因素.方法:对200位上饶市的老年人采用简式大五人格量表和综合幸福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年人的幸福指数在中等以上;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老年人受教育程度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正相关;老年人的适应性和社交性人格对主观幸福感有较大影响;具有宗教信仰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不具有宗教信仰的老年人.  相似文献   

11.
关于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心理学家关心的热点.回顾近年来的相关研究,对主观幸福感的理论和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可以总结出.有关主观幸福感的理论,国内外心理学家先后提出了目标理论、社会比较理论、期望值理论、适应与应对理论、人格与环境交互作用理论;同时,在关于影响主观幸福感因素的实证研究方面,先后提出人格、自尊、早期家庭、生活实践、人际关系等因素,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大体分为内在个体因素和外在环境因素.对未来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进一步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2.
探讨谦虚心理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关系,为主观幸福感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注入新鲜的血液。方法:运用大学生谦虚心理问卷和主观幸福感问卷中对南昌市4所高校的43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谦虚心理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高达0.542。谦虚倾向、谦虚效应、谦虚防御、谦虚真诚及谦虚规范五维度与主观幸福感的生活满意和正性情感呈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249-0.437),与负性情感呈显著的负相关。谦虚心理对主观幸福感有着显著的解释力。结论:谦虚心理能有效地预测主观幸福感,是主观幸福感的积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初中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四川南充某中学的3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及主观支持、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呈显著正相关;在主观幸福感上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差异显著;在社会支持及其主观支持维度上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差异极其显著;在社会支持、主观支持上年级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4.
以西安市下岗失业人员为研究对象,运用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对社会支持与下岗失业人员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社会支持及其各维度均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即,年龄对下岗失业人员主观幸福感存在着显著的负向影响,收入和受教育程度对其主观幸福感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年龄、受教育程度还通过社会支持这一中介变量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罗晓玲 《科技信息》2006,(12):79-81
研究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有助于认识和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在对主观幸福感的概念、构成、测评工具予以介绍的基础上,回顾了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基本状况,对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因素(包括人格因素、生活事件、健康状况、家庭因素等)的研究进行了介绍,并对该课题今后的深入研究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延安市宝塔区60岁以上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现状,采用UCLA孤独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费城老年中心信心量表对680名老人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年龄在80岁以上的主观幸福感(13.90±5.72)最低。有无子女、是否文盲及是否无业等因素都会影响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老年人的孤独感与社会支持(r=-0.58,P0.01)、主观幸福感(r=-0.51,P0.01)均为负相关,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r=0.44,P0.01)呈正相关,社会支持在孤独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要提升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一要降低老年人的孤独感,二要为老年人提供多方面的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影响空巢老人幸福感的因素,为今后在社区开展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201403-201406期间采用随机抽样法选择大同城区年龄为60周岁及以上的空巢老人207名做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90例,女性117例;采用社会支持量表(SSRS)、纽芬兰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发现空巢老人社会支持与其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P<0.01),获得社会支持越多的老年人其主观幸福感得分越高。结论处于在婚状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未患有慢性疾病、经济情况好且兴趣爱好多的空巢老人主观幸福感得分较高;社会支持是影响空巢老人主观幸福感的中间变量,应大力推行社区卫生服务建设,从多方面(物质、精神、社会、家庭、信息)帮助空巢老人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可有效提升其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生活满意度量表、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和中学生心理应激源对621名中学生进行施测,以探讨心理应激源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表明:(1)民族、城乡、年级上初中生心理应激源存在显著差异;城乡、留守和非留守学生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性差异;(2)心理应激源与主观幸福感密切相关,且同学朋友压力因子对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的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3)广西民族地区初中生心理应激源在城乡和年级上主效应均显著,主观幸福感在民族上主效应显著。为民族地区初中生幸福教育提供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19.
探讨苗族成年人在不同变量上主观幸福感的现状以及与主观幸福感相关的各影响因素。方法:用人脸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及社会支持量表,对324名苗族成年人进行测查。结果:苗族成年人主观幸福感整体水平较高(26.10±8.349),男性在各变量上的得分高于女性,但只有家庭内支持存在显著差异(t=-1.996,p=0.047)。主观幸福感与生活满意度及社会支持呈显著相关(r=0.635**,0.625**,0.312**,0.349**,0.366**),婚姻自评和个人收入能预测主观幸福感。结论:苗族成人主观幸福感水平较高,但主观幸福感的性别差异依然存在,提高主观幸福感,要注意社会支持、婚姻状况和个人收入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采用卢谢峰编制的"大学生适应性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5所贵州高校的464名大学生的学校适应性和主观幸福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总分与学校适应性总分存在十分显著的正相关;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学校适应性的人际适应、角色适应、生活自理适应及身心症状因子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而其中角色适应相关最高;在各维度中,角色适应和身心症状对幸福感最具有预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