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袁平  吴咏花 《韶关学院学报》2009,30(11):143-146
构式语法是对语言本质的一种崭新的认识,对先前未解释的语言结构具有强大的解释力,是近年来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介绍了构式语法的理论基础、构式意义与动词意义互动的关系;探讨了构式语法对语法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运用构式语法理论分析"越X越Y"构式义,可以看出其构式义不能简单地从各个组成部分的语义中完全推知,而应该从组成部分的语义互动关系中提取。  相似文献   

3.
周昊 《菏泽学院学报》2011,33(4):97-100
构式语法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以认知语言学为基础的理论体系,源于Fillmore,C.J.的框架语义学,由Fillmore,C.J.、Adele E.Goldberg和Paul Kay提出,在学术界产生了重大影响。构式是形式——意义的对应体,是语法中独立存在的单位。构式语法的特点是非模块性、非转化性、全面性、共性——遗传等级模式。构式语法到目前为止成果最突出的两个研究领域是题元结构和词汇语义及标记性构式。发展到现在,构式语法理论有其自身的价值与局限。中国学者们在现代汉语构式语法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些丰硕的成果,同时也有不足。  相似文献   

4.
语义和语用义会在构式内互动和整合。为了证实这一论点,本研究从认知构式语法角度对“给我+动词短语”构式作出探讨。此构式展示含两个组块的框架构式,其中的动词短语独立使用有祈使功能。第一组块与第二组块整合后会产生两义:1.标识位移目标的语义组合;2.标识特殊语用功能的语法化单位。前义与祈使句涉及事件的言内行为相关,后义加剧祈使句的言外之义和言后效果。此两义促成两个不同子构式。基于历时调查的认知演进构拟显示,此构式引申于双宾语构式,其引申方式是隐喻和转喻识解。  相似文献   

5.
从构式语法理论分析可以得知,构式本身能表示一定完整的语法意义.“X有Y+那么+A(形容词)”有两种构式,分别表示比较义和比喻义.文章在把握了构式整体意义的前提下,“自上而下”分析构式各组成部分的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6.
构式语法理论认为语言中的基本句子就是一种构式,即形式——意义的匹配体,其本身具有意义,且独立于具体的动词而存在的.“把”字句也是一个构式,运用构式语法理论划分“把”字句构式义项,并进行义素分析,得出其语义配置,并在此基础上对学习者中介语语料库进行偏误分析,从语言认知的角度做出解释,希冀能为对外汉语“把”字句教学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以构式语法为理论基础,对汉英双及物构式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汉英双及物构式在原形特征、给予物引申方式以及双宾动词数量的有限性上有一些共通之处,但同时也在构式意义、客体转移方向、能够能人双及物构式的动词对等等方面存在差异。据此,从体验哲学和概念化角度探讨了造成汉英双及物构式共性和差异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构式理论的一些基本观点,并讨论了构式义和词汇义之间的关系。着重在构式理论框架下,分析了英汉祈使句这一构式,发现英汉祈使句中的词汇不但受构式限制还受语用因素约束。  相似文献   

9.
借鉴Talmy关于虚构运动事件及Goldberg构式定义,对隐喻运动事件构式进行界定。语料分析结果显示,汉语隐喻运动事件构式呈现出认知可及性、以动写静两大特征,包含自动式和他动式两大类型,且均为复合式运动事件构式。再者,本研究以构式语法理论和语法整合理论为基石,通过构建的整合-压制理论模型对隐喻运动事件构式中动词与构式关系进行分析,指出隐喻运动事件构式中动词与构式形成双向互动融合关系,需要兼顾构式对动词的压制作用和动词及其论元的语义潜势。  相似文献   

10.
周舒 《科技咨询导报》2013,(20):142-143,145
受陆俭明和苏丹洁的语块-构式分析法的启发,本文设计出一种新的语法理论——基于语块的构式语法分析法。这种语法分析法借鉴了Wray等的语块理论、Croft的激进构式语法理论以及王黎用图式对语言生成的阐释,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1.
冯春环 《科技信息》2009,(25):185-185
本文从探讨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的关系出发,先回顾了生成语法由抽象运算法则推导句法结构的不足之处;后分析了Jackendoff的三个平行模块语言观,并把它归为一种词汇主义的构式观,和Goldberg构式语法提出的句法结构有很强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12.
从构式语法理论分析可以得知,构式本身能表示一定完整的语法意义。"X有Y+那么+A(形容词)"有两种构式,分别表示比较义和比喻义。文章在把握了构式整体意义的前提下,"自上而下"分析构式各组成部分的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13.
《潍坊学院学报》2017,(1):63-67
本文"自上而下"地透视构式的系统性,着力考察汉语构式标记的特征和定义。构式标记的特征主要体现在:语音上构式标记的虚词性使它与其它成分整合成一个固定的单位,共享一个语调单位;形态上可以是显性或隐性的。显性时,可以是单语素或多语素的;句法上具有依赖性,受其它成分;语义上对整个构式的语法意义起关键作用;语用上体现了语者的情感、视角、认识,大多具有浓郁的口语色彩。构式标记可以界定为:存在于构式中,句法上具有依赖性,对构式整体意义起核心作用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14.
汉语中的偏义复合词是词汇中极具特色的一部分。本文针对其特殊性,以现代汉语中的偏义复合词为研究对象,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整合理论和构式语法理论来揭示偏义复合词这一机制的产生,从中探索其内在规律,证明其存在的合理性,并深入挖掘其存在的价值,从而为词汇的研究提供新视角、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构式语法突破了传统语法单纯结构分析的局限,致力揭示形义之间的某种系统联系。认知语言学认为每一种构式表达一类与人类经验有关的重要基本情景,双宾构式是句法形式S+V+O1+O2与"给与性转移事件"的结合体,是以"转移"为原型义而展开形成的网络系统。构式为动词及整个语句提供基本的情景(generalscene),而动词表述这个情景中的某些突出的行动(salient action)。  相似文献   

16.
钟晶 《韶关学院学报》2010,31(11):38-41
构式语法理论对汉语"给予"双及物结构的语义具有很大的阐释性。研究发现汉语"给予"双及物结构是一个形和意的配对,该构式有自身固有的意义,并且该构式与进入该构式的动词进行整合,赋予进入该构式的动词意义。汉语"给予"双及物结构并非只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抽象的中心意义,而是通常包括许多密切联系的意义,这些意义共同构成一个多义家族。  相似文献   

17.
以现代汉语中单音节不及物动词带旁格宾语结构为研究对象,基于构式理论探讨以下问题:单音节不及物动词带旁格宾语结构形式与意义间的联系、单音节不及物动词与构式的关系以及单音节不及物动词带旁格宾语构式之间的继承关系。研究表明,该结构中形式和意义之间的联系涉及不及物运动、结果和使役结果三种构式类别。单音节不及物动词与构式的关系体现在动词参与者角色和构式论元角色之间的相容性,及动词语义和构式语义之间的可能关系。该结构构式间存在多义联结和子部分联结两种继承关系。  相似文献   

18.
传统语法认为,"被"字是汉语中被动构式的主要标志之一,并且只能引领及物动词形成"被+及物动词"结构,这种结构被认为是被动构式的原型范畴的典型成员。但是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的表示被动意义的结构:"被+不及物动词",并且这种结构大有发展迅猛之势.本文主要从句法特征,语义结构以及功能用法三方面对这种新型被动构式进行了认知视野下的分析,并综合说明该结构的出现其实正是人们不断在基于用法的认知基础上对语言的使用做出的不断互动。  相似文献   

19.
学界对“差点儿”所包含的不同语义语法关系的研究甚热,文章从构式语法角度进行探讨。不同于Gold—berg所关注的语义构式,“差点儿”为语用构式,涉及说话人的主观性。该构式依不同的参与动词,可形成三个有理据性连接的构式承继句群。对此构式的读解除须了解构式义外,还必须参考常识和说话人的视角或立场。依说话人的视角或立场不同,可对参与构式句的否定词“没”作羡余或否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共时层面考察了构式“V都VC了”各构件的语法特征,将其构式义总结为:“(说话人)对事态结果的负面评价”,构式内又能进一步分为已然义与低概实现义。消极情感语境是“V都VC了”赖以生存的优势语境。日常会话交际中,该构式能够彰显主观性,表现言者的强调和反预期,具有丰富的语篇意义。该构式形成的动因源于突显与聚焦、构式压制、交互主观性与礼貌原则以及语言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