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9 毫秒
1.
何朝辉 《科技信息》2010,(20):151-152
《看到月亮了吗?》是当代美国后现代派小说家唐纳德-巴塞尔姆的一部短篇小说.通过梦呓般的叙述,作者凸显了小说叙事中的零散性、不确定性与反讽等后现代主义艺术特征,同时展现了后现代美国社会精神空虚、价值混乱等现象,表达了对当代美国社会的尖锐批判及其对人类未来的美好希望.  相似文献   

2.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20世纪的经典之作,在文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对小说主人公霍尔顿在纽约流荡的四次心理变化的分析,探究主人公的精神世界,从而了解美国社会青年一代的心声以及美国社会的精神危机。  相似文献   

3.
艾里森的长篇小说《看不见的人》是一部典型的以身份危机作为主题的小说。小说运用讽刺手法,通过对牧师芭比与《视觉》,托德.克利夫顿与桑博娃娃,以及公事包、退伍兵及自由漆厂的刻画,从不同角度讽刺了种族不平等的美国社会对非裔人精神指引、知识教育的盲目性,讽刺了那些尽力迎合模式化主仆形象的人,深刻揭示了不合理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4.
艾里森的长篇小说《看不见的人》是一部典型的以身份危机作为主题的小说.小说运用讽刺手法, 通过对牧师芭比与《视觉》, 托德·克利夫顿与桑博娃娃, 以及公事包、退伍兵及自由漆厂的刻画, 从不同角度讽刺了种族不平等的美国社会对非裔人精神指引、知识教育的盲目性, 讽刺了那些尽力迎合模式化主仆形象的人, 深刻揭示了不合理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5.
艾丽斯·沃克1983年曾随美国女作家代表团来华。除《紫色》及一两个短篇外,艾丽斯的其他作品在中国译介不多。她的最新小说是《在我父亲微笑的光芒下》(1998),该小说采用了多重的叙事角度,讲述了性与精神、父亲与女儿的关系,尤其剖析了几代人的不同观念。评论界的反应不是很热烈,可见艾丽斯·沃克还没有成功地超越自我。但不管是她自己还是别的黑人女作家,超越《紫色》本来就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所以《紫色》在今天大家还在读。她在其小说《紫色》中鲜明地体现了她的女性主义观和黑人女性寻求自我解放的互助精神——姐妹情谊。为黑人女性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通过对《紫色》中女性主义思想的解析,体现出黑人女性解放道路上女性主义思想的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简洁 《科技信息》2011,(13):220-222
伊迪丝·沃顿(1862-1937)是美国20世纪较早获得国际声誉的女作家。出版于1920年的《纯真年代》为她赢得了美国普利策文学奖,为读者展示了栩栩如生的上流社会生活图。本文通过对小说两位女主人翁详细的分析,揭示沃顿笔下的新女性形象,反映小说中的女性意识,即女性对自身作为人,尤其是女人的价值的体验和醒悟.  相似文献   

7.
杨淑丽 《科技信息》2010,(20):I0158-I0158
谭恩美是当代美国著名的华裔作家,1989年她发表处女作《喜福会》后即享誉美国文坛,强烈的女性意识是它的突出特色,小说通过描写几个女性的经历批判了男权社会下男性对女性的压迫和奴役,颂扬了女性的积极抗争精神,本文以三位母亲的不幸命运和两位女儿的美式婚姻为切入点,揭示她们的反抗精神和觉醒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8.
空间、意象与残雪小说《边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图从空间的维度进入残雪小说,以期能获得对残雪小说《边疆》的深度阐释。认为残雪前期小说重在表现现实的丑恶以及自我拯救的孤独,而在《边疆》中转向了表现更富激情的集体的灵魂突围,营造了一个精神跋涉者的世界。残雪小说的氛围也就从绝望转向了期待。而这一切,作者是通过空间叙事体现出来的,空间是推动小说发展、表达小说意蕴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艾里斯·沃克是当代美国文学界最杰出的黑人作家之一。著作《紫色》使她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普利策小说奖的黑人女作家。她还写了大量的论文阐述自己的创作观念和女性主义观点。小说《紫色》更是进一步深化了她独特的女性主义观点。她自创了一个新词"妇女主义"(Womanism),引起了人们对黑人女性的广泛关注。其小说《紫色》鲜明地体现了她的女性主义观和黑人女性寻求自我解放的互助精神——姐妹情谊。这部小说通过描写黑人妇女的内心生活、她们被压抑的创造天性与才能以及她们为重新确立自我、为创造自由和独立完整的生活所做出的种种努力,揭露了黑人妇女在种族、性别双重压迫下的坎坷遭遇和悲惨命运,反映了其女性意识的觉醒和追求平等、自由的进步思想,体现了作者的妇女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文本细读从最后家园的沦陷、平原的灵魂、平原的恶之源、平原的精神信仰以及高原在哪等五个方面梳理了张炜《你在高原》系列小说第九部《荒原纪事》的精神发展脉络.小说展示了工业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环境伦理的缺失.这部小说不仅是一部荒原的沦落史,也是50后的精神史,更是当代人的精神沦落史.小说体现强大的精神力量,对我们建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具有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结合陆机生平事迹和诗赋创作,我们可以发现,陆机一生三次北上求取功名,且终卒于求取功名之道路.究其原因,首先是受家族文化品格、先祖功业的教育熏陶与重振家声的愿望所影响.其次,由于陆机对自身的博学及才能的自信,从而产生了强烈的功名意识,促使他一生三次北上且沉湎在追求功名的道路上不知自拔,以至于大乱之迹已现,被顾荣等劝其还吴而不从.此外,自身心气的高傲,在遭受到来自他人的嘲讽轻视和政治上的排斥之后,反而刺激了他,追求功名、重振家声的愿望就显得更加急切.  相似文献   

12.
南宋宰相史浩对其家族的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一,他为子孙赢得与皇室联姻或恩荫入仕的机会,并检验子辈器量,以培养其从政能力;二,他发起创立四明义田庄;又建造四明洞天,使家族居住群落得以形成;三,他撰修族谱、订立家训,重视童蒙教育,而且他还聘请名师在书院讲学,从而使家族形成了崇尚学术研究的气氛。  相似文献   

13.
通过研究《法拉第日记》及其它资料,详细叙述了法拉第对静电感应现象研究的实验过程,并对其该阶段的科学思想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说明了法拉第进行静电感应现象研究的指导思想.本文指出:法拉第这一阶段的研究是以理论为先导,指导思想受到其关于电解现象研究的直接影响;法拉第在此过程中开始形成电现象统一理论,是其力线和场理论思想发展过程的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14.
融谱牒于孔原研究,基于两个方面。一直接作用:纠正孔原祖籍误传,促其族谱获得,破解其胞叔陈丙生身世之谜,确证其生母系龚氏及其生卒,提供孔原本名、别号、婚育新信息,孔原就读广益中学原因等;二现实意义:纠正人们对谱牒认识的偏误,促进孔原年谱臻于完善、为地方文化建设开辟新窗口。  相似文献   

15.
曹操诗文成就了一个浑厚博大的思想与精神空间,人文精神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曹操诗文中的人文情怀主要体现在对众生生存态势的广泛关注,包括对百姓生态的悲悯,对征夫情愁的体恤以及对才士生命价值之实现的促成。  相似文献   

16.
庄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思想沾溉后人,非一代也。关于他的生平,却极少资料。即便他的思想,也是人言各殊,尤其近代之后的以西解庄,更是增添了许多迷惑。王充闾《逍遥游——庄子传》采取了很多实地调查,采集民间传说,广征文献,对于庄子生平的研究有新的进展,所作结论,大皆平实之言。对庄子思想的言说,也颇见功力,虽有一些隔膜之处,但亦难得了。  相似文献   

17.
于连的身份处境使其具有强烈的身份焦虑,他奋斗的所有动力都来自于朴素的出人头地的人生理想。为了成功地实现阶层晋升从而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他戴上了人格面具,一度变成了忠心为权力阶层效劳的一分子。不管是在市长家里,还是在神学院和侯爵府,他都一方面隐藏自己的真实思想,另一方面竭力训练自己的上层人品质,试图成为进入社会主流正项的中间人。但是,作为竭尽全力向主流靠拢的中项,尽管于连尽职尽责,才华出众,但他并没有被接纳,反而被以卑鄙的手段毁灭。于是,于连走向彻底的异项和反主流,坚决反抗。他的悲剧是一个社会悲剧,具有超越时代的意义,他以个人的崩溃预见了社会的崩溃。  相似文献   

18.
纳博科夫因《洛丽塔》的出版畅销而改变了经济窘境并进而奠定了其后现代主义大师的地位。洛丽塔这一形象在小说中是沉默而缺场的,她由小说男主人公亨伯特、小说创作者纳博科夫和小说阅读者三方共同参与建构。亨伯特之洛丽塔是其童年记忆投射的镜像,是幻象之物;纳博科夫之洛丽塔是他独特的艺术创造,是制谜之物;读者之洛丽塔则是视域融合后镜像与谜底的再生成,是共构之物。  相似文献   

19.
王尔德的童话尽管一直广受欢迎,却较少受到评论关注。童话作为王尔德文学实践的一个方面,不仅体现了王尔德追求形式美和感官享受的美学主张,也蕴含着他对自身复杂经历的反思。其童话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和语言表达出隐藏的纵欲与赎罪倾向的矛盾。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利玛窦在韶州居住期间所进行的天主教文化和数学文化传播的主要工作及对以后的“学术传教”策略的影响,论证了韶州在利玛窦传教生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