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6 毫秒
1.
道德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道德由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成分组成。道德心理学领域主要有四种理论,即精神分析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和进化心理学理论。这些理论对道德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的观点不同。这些问题包括:什么是道德,道德具有怎样的结构,环境因素和个体特点对道德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怎样的影响,道德发展具有连续性还是阶段性,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具有何种联系。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们对企业伦理责任的普遍关注,道德领导这一概念在中西方心理学文献中频繁出现,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文章系统梳理了有关道德领导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文献,认为道德领导是指领导者以顾全大局为出发点,通过价值倡导、榜样示范、行为激励、创建组织文化等方式,提升自身和组织成员的品德与操守,践行其道德使命,为组织和社会服务的过程.文章还介绍了道德领导的维度及相关测量,并从概念、相关理论、产生与作用机制以及研究角度与方法等方面对道德领导研究进行了思考和展望.  相似文献   

3.
王阳明关于道德情感的思想是其伦理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王阳明的道德情感上溯孟子,以其心学为哲学基础.他的道德情感内含特有的结构关系,是“良知”的重要成分,对人的自然情感与行为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反思王阳明的道德情感思想,对提升当代中国的社会道德风尚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道德建设的基础在教育,只有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才能有实效保障。心理学是研究受教育者成长机制的主要科学,对掌握教育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阐述道德建设与心理学之间的相互联系并结合心理健康问题说明应用心理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道德建设的基础在教育,只有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才能有实效保障。心理学是研究受教育者成长机制的主要科学,对掌握教育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阐述道德建设与心理学之间的相互联系并结合心理健康问题说明应用心理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等院校人才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因而培养我国高等专业人才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涵养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为此我国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各类高等院校领导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究和交流研讨。该文通过对大学生道德体验中的不足与弊端进行研究探讨,分析提出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加强大学生道德体验教育以及培养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措施,更好的促进大学生道德自觉教育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林雨 《龙岩学院学报》2007,25(1):135-137
充分认识高校教师高尚道德人格塑造的重要意义,把握高校教师高尚道德人格的内涵,并通过发挥环境感化、个体自省和道德实践的作用,促使高校教师塑造高尚的道德人格,提升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8.
道德困境是道德价值实现当中的重大难题,如何解决道德困境是中西学界探讨的重大课题.国外学者EarlConee的反道德困境思想对解决这个问题有一定价值,但在他所论述的情境中道德困境并没有得到解决,也不能因此断定道德困境不存在.  相似文献   

9.
民办学校是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下的新事物,民办学校管理深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作为育人机构,道德内涵始终重要,不能因为暂时的经济利益而忽视道德价值.构建一个以道德为核心的民办学校管理体系,加强学校道德管理对民办学校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医药渠道道德是规范各渠道成员行为的标准,在医药产品分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医药渠道道德的内容着手研究了如何构建有效的医药渠道道德系统.  相似文献   

11.
崇陶现象是中国古代文学和思想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它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后世文人对陶渊明不慕名利的高贵人格和归隐田园的隐逸行为的推崇;其次,是对陶渊明平淡自然的田园诗中表现出的归隐之乐和宁静心态的向往和崇敬。崇陶现象的产生及流变,不仅表明了道家隐逸文化对中国古代文人的影响之深,而且也是儒道思想互补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2.
周允  郑思亭 《皖西学院学报》2009,25(4):13-15,91
道德信仰是道德建设顺利进行的精神基础。我国当前的道德建设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的同时,道德生活与道德建设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反思这一现状,其客观原因固然有很多,但从主体角度看,则缘于人们道德信仰的缺失。道德信仰缺失的原因虽不是单质的,但现代性危机造成的信仰与精神的失落、我国社会转型所带来的伦理秩序的失衡与道德资源的不足以及道德教育目标上终极价值关怀的缺乏,却是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从自身人生体验入题,对张蕾教授的《斜阳居杂缀(上卷)》进行了解读与评论,凸显了人格魅力,从而提出了:对自己,要“独善其身,人品第一”;对别人,要“相善其群,以人为本”;写文章,要“文善致远,人格至上”。如此“人”向“善”、“群”主“和”、“文”从“心”的回归与升华,必将闪射永恒的光辉。  相似文献   

14.
庄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思想沾溉后人,非一代也。关于他的生平,却极少资料。即便他的思想,也是人言各殊,尤其近代之后的以西解庄,更是增添了许多迷惑。王充闾《逍遥游——庄子传》采取了很多实地调查,采集民间传说,广征文献,对于庄子生平的研究有新的进展,所作结论,大皆平实之言。对庄子思想的言说,也颇见功力,虽有一些隔膜之处,但亦难得了。  相似文献   

15.
文学领域中的道德危机和道德失范带给人们的道德破坏和精神伤害对社会和谐发展极为不利,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不利的因素,社会现实要求对文学的伦理学研究。文学伦理研究的价值表现在文学能形象鲜明地反映人的处境、性格、命运以及社会道德的冲突和个人精神的状态,生动体现人们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理想的探求,展示人性的复杂性和深度,故而与现实人生和社会伦理有一种深刻而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学习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为了适应社会的变化,人必须不断地学习来充实自己。终身学习是指人的一生持续不断的随时随地的学习,它的目的是为了增进人的职业技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开发人的潜能来不断追求个人生命的完善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道德教育模式的改革已迫在眉睫,学术界从不同的角度对道德教育回归生活进行了探索与论证,道德教育向"生活"回归的趋势愈来愈明显,我们暂称这种模式为"道德教育‘生活’模式",文中对当代道德哲学、当代道德心理学、当代道德社会学的发展做了概述,并将"知性"模式与"生活"模式的理论依据进行了对比论证,最后指出"生活"模式的出现是有其理论依据,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8.
"忠"是孔子道德学说的一个重要范畴。孔子将"忠"当成"教之本"与"行之先",体现了良好品格与工作态度。孔子"忠"的内涵甚广,包含道德教化、理智德性、个人品德、伦理实践。当今社会道德滑坡,孔子"忠"德能引领我们遵守社会公德,坚守职业道德,弘扬家庭美德,陶冶个人品德,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死亡态度论     
死亡是一个事件,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因此人们的死亡态度对于人生的意义就尤为重要。分析人的死亡态度,实际上就是分析人对待生命和生活的态度。研究人的死亡态度,帮助人们认识与理解死亡,树立正确的死亡态度,是提高现代人生活质量、合理把握生与死的辩证关系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网络社会的迅速发展伴随着网络主体道德行为失范的普遍化。网络社会的发展为人类的生活带来许多积极影响,同时也使人类面临网络主体道德行为失范的困扰。探寻网络主体道德行为失范的主客观原因,化解网络社会发展的道德风险,构建文明、安全和健康的网络社会环境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