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乡市污灌农田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为了研究新乡市污灌农田受重金属的污染情况,本文调查了污灌土壤中多种重金属的含量.土壤中重金属总量试验结果表明:污灌土壤中的锌、铜、铅含量在国家标准以内,镍、镉含量超标,土壤已明显受到重金属镍、镉的污染.连续提取法对超标重金属镍、镉形态分级实验表明:镍主要以铁锰氧化态、有机态和残渣态为主,在不同的采样点,三者占总含量的71%~81%.镉主要以碳酸盐结合态、可交换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为主,三者占总含量的94%以上.镉的存在形态易于被植物吸收,因此危害更大.  相似文献   

2.
《广西科学院学报》2012,28(2):116-116
镉(Cd)是生物毒性很强的重金属之一。近年来,由于工业“三废”的排放以及大量化肥的施用,导致土壤Cd污染日益严重。土壤中Cd极易被植物根吸收,转入到地上部和种子中积累。Cd在植物体内的积累不仅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造成产量和品质下降,更为严重的是通过食品进入人体,影响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3.
于童 《科技信息》2010,(33):I0059-I0059
氧化还原电位(Eh值)的变化是影响自然界物质迁移和转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主要讨论了土壤中氧化条件和还原条件对重金属镉吸附解吸的影响。研究表明.土壤对镉离子的吸附与土壤组分及含量相关:氧化条件时氧化剂铁氧化物的还原溶解会导致土壤镉活性降低;而还原条件下抗坏血酸也可有效的降低镉的活性;为有效降低土壤重金属镉的污染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耕作层中重金属Cd形态分布规律及植物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就外源重金属Cd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影响因素以及黑麦草对土壤Cd的吸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对Cd的吸持率为红壤〈水稻〈潮土,与土壤pH值明显呈相关,土壤吸持Cd中,红壤以交换态为主,水稻土以络合态为主,潮土则以残渣态为主;黑麦草吸收的Cd与土壤pH值呈显的负相关、植物有效态Cd源主要来自交换态Cd和松结有机态Cd。  相似文献   

5.
土壤-植物系统重金属镉、锌生物有效性的数学模型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植物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吸收是一个非线性的过程.由于土壤和植物参数测定具有相当难度,经验模型而非理论模型常被用于评价和预测土壤—植物系统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在已发表的文献中,弗兰德利希模型(Freundlich typemodel)已被一些学者实际应用于预测和评价植物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吸收.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与土壤中重金属的总量、pH和有机质含量具有极为密切的关系.然而,对同时建立于上述3个参数的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数学评价模型的实际应用还未得到验证.为此,在对已发表文献的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多元回归的方法,建立了基于土壤重金属全量、pH和有机质含量为参数的重金属生物有效性评价模型.实际分析表明,虽然模型中各参数的系数因土壤类型、气候和作物种类而不同,两模型均能很好地评价和预测作物对土壤重金属镉的吸收.与弗兰德利希模型相比较,所建数学模型能更精确地评价土壤—植物系统中重金属锌的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室内模拟研究颤蚓扰动对污染沉积物中镉形态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模拟颤蚓在镉污染湖泊沉积物中的生物扰动, 采用Tessier连续萃取法对生物扰动后不同深度沉积物中的镉进行形态分析. 通过研究颤蚓扰动对沉积物不同深度的氧化还原电位及上覆水pH值的影响, 进一步分析其对沉积物中镉形态分布的影响. 结果表明, 颤蚓扰动可以改变其活动区域内沉积物的微环境(如pH值、 氧化还原电位等), 进而对沉积物中镉的主要存在形态产生影响; 颤蚓扰动可提高镉从沉积物内部微孔向溶液中扩散的速率, 进而提高沉积物中镉的纵向迁移能力, 促进镉从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向可交换态的转移; 颤蚓扰动还能增加沉积物表层碳酸盐结合态及可交换态镉的质量比, 影响水/沉积物界面镉的交换; 有机/硫化物结合态及残渣态镉的质量比较低, 受颤蚓生物扰动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柠檬酸作为一种天然螯合剂,被认为可以通过改变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赋存形态改变其生物有效性进而影响污染物的植物吸收,改变污染物的环境风险.通过60 d温室盆栽实验探讨柠檬酸对镉、芘单一和复合污染土壤中两种污染物在金丝垂柳(Salix×aureo-pendula CL'J1011')中的富集和生物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檬酸对...  相似文献   

8.
设计了淋滤试验,探讨了酸与重金属的变化规律,并对试验试体分层取样,采取Tessier连续提取法进行了镉各种有效态测试,讨论了镉元素的在淋滤试验中的迁移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土层可以抑制酸和重金属的向水相迁移;镉在试体中主要以残渣态存在于各层中,可交换态含量较高;镉可交换态含量呈现在中间层较高的现象;土壤中的残渣态镉含量及镉总含量均比废石略低。由于Cd的可交换态含量较高。并有可能因毛细作用向上迁移,复垦中应采取提高土壤PH、施加有机肥或调节土壤中锌的含量等措施,以抑制镉向植物中的迁移。  相似文献   

9.
氮素与植物镉胁迫响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氮素营养与耐镉性关系受土壤类型、镉的浓度和植物种类等因素影响.氮素是植物所需大量营养元素之一.镉胁迫下,氮素养分管理影响镉离子的吸收、分配和脱毒,从而改善镉离子的毒害和植物营养的平衡.氮素形态尤其是无机氮源不仅会影响镉胁迫下氮代谢而且会影响其他营养物质代谢.文章综述了植物对氮代谢以及氮素对镉胁迫下植物生理生化的影响,以期通过合理的养分管理正确处理植物氮素和镉胁迫之间的关系,利用植物修复镉污染土壤.  相似文献   

10.
土壤胶体作为土壤中最细微、最活跃的部分,在土壤对重金属的累积方面起主要作用.研究不同土壤胶体对镉的吸附-解吸行为、化学形态转化等的影响,有利于摸清不同土壤类型中镉的迁移性和生物危害性,对开展区域农田镉污染修复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蒙皂石、高岭土、针铁矿、氢氧化铝、腐殖酸五种土壤中常见的胶体,探究不同土壤胶体对镉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1)五种胶体对镉的吸附均属于单分子层吸附,蒙皂石能快速吸附大量的镉,但吸附的镉不稳定,解吸率最高;腐殖酸和针铁矿吸附的镉解吸率较低.吸附-解吸实验结果显示,五种土壤胶体对镉的保留吸附量为:腐殖酸(41.38 mg/g)针铁矿(24.95 mg/g)高岭土(19.43 mg/g)蒙皂石(15.06 mg/g)氢氧化铝(10.84 mg/g).(2)镉的形态分析结果显示,蒙皂石和高岭土吸附的镉大多以可交换态存在,针铁矿和腐殖酸吸附的镉形态较稳定,除针铁矿外,残渣态含量均较低,形态分析结果与吸附-解吸实验结果一致.(3)pH对于五种胶体吸附镉的影响程度大小为:腐殖酸针铁矿高岭土蒙皂石氢氧化铝.  相似文献   

11.
巴西陆稻植株在移栽期——分蘖盛期的氮、磷、钾吸收量较少,分别占其吸收总量的17.1%,12.8%,13.0%,在分蘖盛期——孕穗期氮磷钾吸收量比重最大,分别占其吸收总量的50.1%,53.7%,48.7%左右。氮、磷、钾用量与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以及植株氮、磷、钾吸收总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氮肥用量与植株钾素吸收总量亦呈极显著正相关。在中氮、磷、钾水平下,吸肥优势明显,物质生产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东莞地区土壤环境质量基本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莞市土壤环境质量较好,土壤中重金属铅、汞、镉、铬和砷虽有所累积,但大多都在《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以下,仅汞和砷在三角洲平原前缘局部地带达到污染级.由于三角洲平原土壤有机质及养分含量较高,质地粘重,并有盐分累积,耕作方式常采用水旱轮作,从而减少了土壤中重金属的积累,也减少了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  相似文献   

13.
植物对氨基酸的吸收和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氨基酸在土壤有机氮组成中占相当大的比例,植物能吸收利用氨基酸是其获得氮源的方式之一。研究表明,植物能吸收土壤中的游离氨基酸,氨基酸在与无机氮共存时也能为植物所利用,不同种类的氨基酸吸收后在植物体内的运转、分配和代谢有一定的差异,表现出不同的生理效应。综述了植物氨基酸营养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和最近的进展,内容包括植物对氨基酸的吸收、氨基酸在植物体内的运转、分配和代谢、植物吸收氨基酸的机制以及氨基酸对植物的生理效应等。  相似文献   

14.
高等植物硅素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唐旭  郑毅  汤利 《广西科学》2005,12(4):347-352
硅在地壳中含量为27.6%,大部分以二氧化硅(SiO2)的形态存在,能被植物吸收的有效硅只有50~250mg/kg,植物吸收硅后土壤溶液中硅的浓度仍能保持在一恒定水平.硅在植物内主要以二氧化硅胶(SiO2*nH2O)的形态存在于表皮细胞和细胞壁上,含量随物种不同而差异很大,同时还受植株部位、栽培方式及环境条件等因素影响.植物吸收硅主要以单硅酸形式,不同植物吸收硅的能力不同,水稻具有主动吸收硅的能力,大多数植物被动吸收硅.硅素对植物的形态结构和体内其它元素产生影响,能调节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能增强植物抗倒性和抗旱性,高浓度的硅对真菌孢子的萌发和菌丝的生长有抑制作用,硅素能够提高植物对病虫害的抗性,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植物修复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河道疏浚底泥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国内普遍存在的排污河道污染问题,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玉米、印度芥菜、超积累油菜、紫花苜蓿在施用不同配比的排污河道疏浚底泥上对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的修复情况及超积累的机理.结果表明,随着底泥配比的增加,植物发芽率的抑止程度也增加;适应底泥中高浓度复合污染的植物,底泥施用能促进其生长,提高植物体内的叶绿素含量.植物体内积累的重金属Zn、Pb、Cd以生长在底泥与土壤比为2:1的印度芥菜为最大,分别为1 521 mg/kg、453 mg/kg和11.7 mg/kg;Cu、Ni积累量以生长于底泥中的玉米为最大,分别为128 mg/kg和89.1 mg/kg.在本实验条件下,底泥中有机物以种植玉米的底泥为最大,为76.89%.通过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及配套的能谱分析发现,重金属在植物体内的聚集存在;经X荧光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确证了配合体之间及重金属和配合体相互形成架桥而聚集成团,形成重金属结合物积累在植物体内,且在植物根部发现积累了Cu的有机氯化物.种植前后底泥的X射线衍射对比表明,种植后重金属的晶格结构和存在形态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6.
闽江口湿地主要土壤-植物系统硒的分配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闽江河口湿地的5种典型土壤-植物系统中硒的分配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土壤-植物系统中,土壤硒的质量比为0.137~0.437 mg.kg-1.各湿地植物土壤的不同层次,其硒的质量比的垂直分布无明显的规律性;各湿地植物土壤的硒的质量比与土壤全磷的相关性较强,而受土壤有机质的影响较弱.不同的湿地植物及同一植物不同部位的硒的质量比存在较大差异,在同一植物中,根、枝或茎的硒质量比大于叶.植物各部位对土壤中硒的富集能力,表现根大于枝或茎大于叶,但富集系数均小于0.5.  相似文献   

17.
高含水率和丰富的有机质是水厂尾泥最明显的特征。固化是处理水厂尾泥的最佳方法之一,既可改善土体的力学特性,又可降低重金属污染离子的溶出。以传统固化剂水泥石灰和工业废弃物副产石膏为主要固化材料固化水厂尾泥,提高尾泥的工程性能以期固化后的水厂尾泥可作为路基回填土使用。根据硬化体无侧限抗压强度、耐水性、抗冻融、膨胀率、浸出液检测确定其路用性能,通过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来分析固化后尾泥的微观结构和水化产物。实验结果表明,4%水泥+6%石灰和16%副产石膏可以满足固化水厂尾泥作为路基填土的要求,添加强氧化剂分解有机质,可以提高固化剂的固化效果。  相似文献   

18.
多效唑土壤吸附及在模拟生态系统分布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采用^3H-多效唑研究了不同土壤的吸附行为及其在模拟田间生态系统中的分布动态。结果表明,多效唑有较高的吸附率,并与有机质含量密切相关,在二室模型中,土壤向田表水转移的多效唑消失半衰期为12个月,多效唑在土壤中有较高的残留。植物体根与叶的多效唑浓度有极显的相关性,并随土壤浓度而变化,在第12天,植物体根、叶中的富集值达最到值,浓缩系数分别为464.2、228.4,植物体吸收的多效唑大部分残留在叶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