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植物中的花色苷作为一种天然色素,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文章对花色苷种类、提取分离和鉴定及其稳定性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紫玉米花色苷抗氧化能力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紫玉米花色苷在外界条件影响下,理化性质和抗氧化性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紫玉米花色苷在不同pH和温度条件的影响下,其理化性质很稳定,同时清除O2-和H2O2的能力均未见显著变化,可见紫玉米花色苷的抗氧化性在体外表现得非常稳定.  相似文献   

3.
植物组织中是否有花色苷及其类型,可通过植物组织的颜色、抽提液的颜色、抽提液在pH梯度中的颜色等作大致的推断,但对植物组织中的花色苷进行较精确的定性还需做进一步分离、纯化和鉴定.定量分析要依据材料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方法,本文对花色苷定性定量研究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高粱壳中色素提取及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粱壳中含有丰富的花色苷。本文报道了从高粱壳中提取高粱红色素(花色苷)的工艺过程,并研究了高粱色素在不同酸度、温度、光照等条件下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花色苷结构与稳定性的关系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探讨了花色苷的结构与稳定性的内在关系,并综述了国内外对花色苷结构稳定性应用的研究成果,目前可使常见的稳定性较差的天然花色苷得到实际应用较好的方法是分子间辅色作用和化学改性;生物工程技术使本身结构稳定的一些花色苷大量生产成为可能,通过更深入的研究,合成安全的花色苷等同物色素也是解决目前食用红色素应用问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食用植物中花色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食物中的花色苷是一类水溶性色素,属类黄酮化合物,近年研究表明具有抗氧化、抗突变肿瘤、防治心血管疾病、抗炎等多种生理功能.对花色苷生理活性及部分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通过单因素和Box-Behnken设计优化了最佳提取料液比、温度、时间条件,同时比较了最佳工艺条件下的超声辅助提取、传统酶法提取和静置提取的花色苷提取率及花色苷吸收光谱,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了3种提取方法对花色苷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辅助提取最佳条件为提取时间119min,提取温度69.7℃,超声时间45.8min,稀释倍数7.8,预测得到花色苷的最大提取率为58.83±1.78%.在最优条件下,花色苷的提取率为58.64±0.32%,相对误差仅为0.95%,模型准确度高.超声辅助提取比传统酶法提取的花色苷提取率高12.96%.经HPLC分析,超声辅助提取提高了花色苷组分的提取率.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化学定性反应、HPLC-MS、GC以及FTIR等方法对血橙中花色苷及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血橙中主要含有8种花色苷和4种黄酮类物质,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和矢车菊素-3(6"-丙二酰)葡萄糖苷是血橙中主要花色苷,芸香柚皮苷和橙皮苷是血橙中主要的黄酮类物质。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黑果枸杞花色苷最佳提取工艺和抗氧化活性,采用超声酶辅助提取法、乙醇/硫酸铵双水相萃取法、乙醇/磷酸二氢钠双水相萃取法提取黑果枸杞花色苷,通过响应面优化提取工艺,并使用t-BHP诱导BRL 3A细胞建立抗氧化模型来探索黑果枸杞花色苷的氧化应激保护作用.结果表明,超声酶辅助提取得率为:(17.92±0.04) mg/g;乙醇/硫酸铵双水相萃取得率为:(15.46±0.31) mg/g; 乙醇/磷酸二氢钠双水相萃取得率为:(15.02±0.19) mg/g.体外抗氧化实验表明,乙醇/硫酸铵双水相萃取的花色苷(LRN)抗氧化活性最强,纯化后的乙醇/硫酸铵双水相萃取的花色苷(LRNA)可通过减少细胞中ROS的产生来缓解t-BHP诱导的氧化损伤.综上所述,该工艺便捷、稳定可用于黑果枸杞花色苷的提取,同时证明了LRN抗氧化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10.
花色苷作为一种功能性天然食用色素,在天然保健品及功能性食品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文章对花色苷类物质的种类、成分、抗氧化活性、抗衰老能力及药理学研究进行综述,并重点对其抗衰老作用及机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1.
运动营养中的抗氧化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深入阐述运动中抗氧化剂目前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指出剧烈运动中,自由基生成超过了组织抗氧化剂防御系统水平,就会发生了氧化应激。一定量的自由基可作为转运分子参与机体重要的生理活动,但过多的自由基会导致组织损伤等,其受损大小取决于抗氧化系统消除自由基的能力。通过运动中生成抗氧化剂、补充外源性抗氧化剂及提高抗氧化剂酶的活性,可保护机体免受自由基的损害。  相似文献   

12.
将不同量的桔皮粉加到植物油和猪油中,比较不同含量的桔皮粉对油脂的抗氧化性能,研究表明,桔皮粉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当桔皮粉在植物油中的含量为0.02%和0.1%及在猪油中的含量为0.3%时,显示有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3.
白花丹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电子自旋共振法(ESR)、光敏化合物微生物法、光度法对白花丹提取物的抗氧化性能进行了检测.结果:白花丹提取物对单线态氧自由基、混合自由基、羟自由基及香烟烟气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是53.3%、59.1%、40.2%、26.0.0%,白花丹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能,其抗氧化能力与其质量浓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研究硝基位于查耳酮基中苯环上原有取代基的对、间、邻位和无硝基的4种二茂铁衍生物的电化学行为和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样品的阴极和阳极峰电流与扫速平方根的直线与零电流线所成的角度之差分别为3°、2.5°、1.2°和0.7°,即氧化还原可逆性顺序为:对位>间位>邻位>芳环无硝基.它们在相同时间内对DPPH·的清除能力顺序为;对位>间位≈邻位>芳环无硝基.查耳酮基二茂铁衍生物的氧化还原可逆程度与其抗氧化活性具有对映关系,因此,可用此类化合物的电化学可逆性程度来快速检测表征其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5.
苯并咪唑衍生物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的化合物,在医药学中应用广泛.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羟基会有助于提高其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但是在传统合成路线上,对于羟基等易氧化基团需在合成过程中先对羟基进行保护.采用一步合成实现了多羟基取代的1,2-二取代苯并咪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对合成出的1,2-二取代苯并咪唑类化合物进行了抗自由基活性研究.在ABTS、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中,多羟基取代的1,2-二取代苯并咪唑都显示出了较好的活性.  相似文献   

16.
大豆黄酮对衰老小鼠脑组织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大豆黄酮(daidzein)灌喂脑老化模型小鼠.5周后分别测定各组小鼠脑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显示:大豆黄酮能够使脑老化模型小鼠的SoD的活力和T-AOC显增加,LDH的活力和MDA的含量极显下降,其中T-AOC和MDA超过了生理盐水对照组,暗示大豆黄酮除了通过提高SOD的活性来增加机体抗氧化能力外,还存在通过其他的途径来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并且大豆黄酮在抗氧化水平上还有一定的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17.
对双氢丹参醌Ⅰ和丹参醌Ⅱ在油脂中的抗氧化作用及构效关联进行了量子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抗氧化剂与油脂中碳中心自由基(R  相似文献   

18.
花青素生物学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花青素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的花、果、茎、叶和种子中的水溶性天然色素,具有很高生物活性的黄酮多酚类化合物,对人体无毒副作用。近年来,众多学者对花青素做了较为详细深入的研究。回顾了目前花青素的研究成果,力求为进一步研究开发花青素生物活性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9.
采用铝盐显色分光光度法研究了5种鳞毛蕨科植物的总黄酮含量,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所研究的5种鳞毛蕨科植物的总黄酮含量在5 - 8%;狭顶鳞毛蕨的总黄酮含量最多(8.24%),暗鳞鳞毛蕨的总黄酮含量最低(5.01%);5种鳞毛蕨科植物的黄酮提取液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且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的添加量在实验剂量范围内与其抗氧化活性(铁还原力、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ABTS 清除活性)呈正相关. 为鳞毛蕨科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理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方法对柯因、高良姜素、山奈酚、桑色素、槲皮素及杨梅酮这6种典型黄酮类化合物进行结构优化及单点能计算,来研究这6种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本文从化合物失去最大可能活性位H原子形成半醌式自由基前后的生成热之差(⊿HOF)、失去酚羟基H原子形成的自由基的原子自旋密度、化合物分子中酚羟基数目及形成的半醌式自由基中可形成氢键数目3个方面进行分析.发现这6种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顺序为:杨梅酮>槲皮素>桑色素>山奈酚>高良姜素>柯因.此外,还探讨了化合物的几何构型及最高占据轨道与抗氧化活性间是否存在关联,结果表明它们之间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