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酪氨酸酶是生物形成黑色素的关键酶,该酶抑制剂在果蔬防褐和色素沉着性疾病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对酪氨酸酶抑制剂筛选时,发现硫代硫酸钠对酪氨酸酶有明显抑制作用.用酶动力学方法研究硫代硫酸钠对酪氨酸酶单酚酶和二酚酶活力的抑制效应,结果表明:硫代硫酸钠对酪氨酸酶单酚酶和二酚酶均有抑制作用;对单酚酶表现为降低酶稳定态活性,延长酶促反应迟滞时间;对二酚酶活力的抑制表现为浓度依赖关系,其抑制酪氨酸酶活力下降50%的抑制浓度(IC50)为8.80mmol/L.动力学分析表明:硫代硫酸钠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为可逆非竞争性抑制,抑制常数为5.674mmol/L.  相似文献   

2.
在蘑菇酪氨酸酶抑制剂的筛选实验中,发现甘醇酸对蘑菇酪氨酸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以导致酪氨酸酶的单酚酶活力和二酚酶活力下降,实验结果表明,甘醇酸抑制蘑菇酪氨酸酶的单酚酶和二酚酶活力下降50%的抑制剂浓度(IC50)分别为29.74和1.80 mmol/L.对单酚酶活力的迟滞时间也有明显的延迟效应,30 mmol/L的甘醇酸可以使迟滞时间延长了250%.甘醇酸对二酚酶的抑制作用是可逆过程,抑制类型为混合型.通过动力学分析,测得甘醇酸对游离酶(E)和酶-底物络合物(ES)的抑制常数分别为0.72和5.05 mmol/L,通过研究甘醇酸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机理,为进一步研究设计新型酪氨酸酶抑制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酪氨酸酶抑制法与新型的斑马鱼评价模型之间是否存在优势互补,斑马鱼模型是否具有广泛适用性,这两个问题对美白剂评价方法的发展具有较大的意义.采用酪氨酸酶抑制法和斑马鱼评价模型同时评价常用美白剂包括曲酸、熊果苷、抗坏血酸、光甘草定和氢醌的美白作用.结果证明,用这两种方法评价曲酸和熊果苷都呈现阳性反应,说明两种方法具有一致性;但是,抗坏血酸和光甘草定在酪氨酸酶活性抑制法中显示出抑制作用,但对斑马鱼色素的形成并没有明显的抑制,这又说明两种方法具有矛盾性.酪氨酸酶抑制法能够阐述美白作用的机制包括单酚酶抑制和双酚酶抑制,而斑马鱼评价模型却能够评价美白剂的安全性包括致畸率和死亡率.总之,两种评价方法各具优缺点,两种方法的联合应用能够在美白剂的评价上实现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4.
报道银杏叶和银杏外种皮乙醇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银杏叶和银杏外种皮乙醇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力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测定导致酶活力下降50%的银杏叶和银杏外种皮提取物含量(IC50)分别为6.59 mg/mL和2.73 mg/mL.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均表现为可逆抑制,抑制类型均为混合型.分别测定银杏叶和外种皮提取物对游离酶抑制常数(KI)和酶-底物络合物抑制常数(KIS),并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5.
L-半胱氨酸对酪氨酸酶活性有抑制作用,随着L-半胱氨酸浓度的增加而酶活不断受到抑制,并且延滞时间也相应延长。相对稳态酶活力则随着L-半胱氨酸浓度的增大而下降。同时,对酪氨酸酶催化反应的影响及作用动力学机理进行了研究,分析延滞时间产生的根本原因,提出了酪氨酸酶的单酚酶将醌转化为多巴黑色素的非酶反应偶联的反应机理,研究其对酪氨酸酶催化反应的影响及作用动力学机理,为酪氨酸酶抑制剂的设计提供分子模板。  相似文献   

6.
研究酪氨酸酶促反应的抑制对探讨皮肤色素沉着的消失具有临床意义。我们采用光度法和Stemartand Bewley报道的氮兰四唑光还原反应分别对谷胱甘肽、甘露醇对该酶的抑制类型以及对O_2~自由基清除作用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谷胱甘肽、甘露醇对酪氨酸酶的抑制动力学上均属不可逆抑制类型。两种药物对O_2~自由基均有明显地清除作用。这对探讨酪氨酸酶的抑制机理提供了信息。  相似文献   

7.
叶下珠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和抗氧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下珠为传统民间草药,具有平肝清热、利水解毒之功效.以叶下珠为研究对象,经乙醇提取,溶剂极性递增分离法制备获得叶下珠植物成分,测定了叶下珠植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以及运用1,1-二苯基-2-苦苯肼(DPPH)自由基法检测其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结果表明:叶下珠乙酸乙酯提取物和正丁醇提取物对酪氨酸酶二酚酶有较强抑制作用,IC50值分别达到0.26和0.49 mg/mL,动力学研究表明:叶下珠乙酸乙酯提取物和正丁醇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抑制作用均是可逆的,其抑制类型为混合型抑制作用;叶下珠乙酸乙酯提取物和正丁醇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在较低的浓度下有较高的清除效果,IC50值分别为0.012和0.008 mg/mL,说明叶下珠植物具有开发成天然酪氨酸酶抑制剂和抗氧化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酪氨酸酶是生物体合成黑色素的关键酶.实验发现:5-甲氧基水杨醛对酪氨酸酶的单酚酶和二酚酶活力均有抑制作用;5-甲氧基水杨醛对酪氨酸酶单酚酶活力的影响表现为对酶稳态活力的抑制作用,和对迟滞时间的延长作用,2.0mmol/L的5-甲氧基水杨醛使得单酚酶的稳态酶活力下降68%,并使迟滞时间从107 s延长到160 s;对二酚酶的抑制作用为可逆效应,半抑制率(IC50)为2.45 mmol/L,抑制类型表现为混合型机理,其抑制常数KI和KIS分别为1.426和7.766 mmol/L.通过研究5-甲氧基水杨醛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机理,为进一步研究设计新型酪氨酸酶抑制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报道银杏叶和银杏外种皮乙醇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银杏叶和银杏外种皮乙醇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力均有显的抑制作用,测定导致酶活力下降50%的银杏叶和银杏外种皮提取物含量(IC50)分别为:6.59mg/mL和2.73mg/mL.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均表现为可逆抑制.抑制类型均为混合型.分别测定银杏叶和外种皮提取物对游离酶抑制常数(K1)和酶-底物络合物抑制常数(KIS),并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10.
没食子酸衍生物对蘑菇酪氨酸酶的抑制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蘑菇褐变过程主要是由于其酪氨酸酶的催化作用引起的,寻找该酶抑制剂在食品保鲜和储藏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作者在实验中,发现没食子酸十二烷基酯和没食子酸香叶酯对蘑菇酪氨酸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测定它们抑制蘑菇酪氨酸酶二酚酶的酶活力下降50%的抑制剂浓度(IC50)分别为1.55和0.25mmol/L.显示没食子酸香叶酯的抑制作用强度是没食子酸十二烷基酯的6倍.研究了这两种抑制剂对蘑菇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动力学,结果表明:没食子酸十二烷基酯和没食子酸香叶酯对酶的抑制作用均表现为可逆反应,前者为反竞争性,其抑制常数KIS为0.636mmol/L;而后者为混合型,抑制常数KI和KIS分别为0.133和0.453mmol/L.  相似文献   

11.
对甲氧基肉桂酸对酪氨酸酶的抑制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L-酪氨酸和L-多巴为底物研究了对甲氧基肉桂酸对酪氨酸酶的抑制能力,结果表明,对甲氧基肉桂酸对酪氨酸酶催化单酚底物L-酪氨酸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但对酪氨酸酶催化二酚底物L-多巴没有抑制作用.文中采用荧光光谱以及分子对接手段探讨了对甲氧基肉桂酸对酪氨酸酶的抑制机理,认为对甲氧基肉桂酸对酪氨酸酶的荧光光谱属于静态猝灭,在酪氨酸酶活性中心与酪氨酸酶结合形成复合物,以氢键和疏水作用力稳定结构;在酪氨酸酶活性中心,对甲氧基肉桂酸占据了单酚底物的空间位置,对酪氨酸酶的抑制应该是一种竞争性抑制.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对氰基苯酚对蘑菇酪氨酸酶单酚酶和二酚酶活力的抑制效应.结果表明,对氰基苯酚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表现为可逆抑制作用,对酪氨酸酶的单酚酶的效应主要表现于迟滞时间有明显的延长,对稳态酶活力有显著抑制作用.0.50mmol/L对氰基苯酚使得单酚酶的迟滞时间从18s延长到80s,增大4.4倍,稳态酶活力下降80%.对氰基苯酚对二酚酶的抑制作用显示浓度关系,测定导致酶活力下降50%的抑制剂浓度(IC50)为0.80mmol/L,其抑制作用为竞争性类型,抑制常数KI为0.31mmol/L.通过研究对氰基苯酚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机理,试图寻找新型的有增白作用的化妆品添加剂.  相似文献   

13.
酪氨酸酶(EC 1.14.18.1)是生物体合成色素的主要酶.以地道阳春砂仁(Amomum)果实为材料,经过超声提取、萃取、树脂AB-8分离纯化,得到对蘑菇酪氨酸酶活力有显著抑制作用的砂仁30%(体积分数)乙醇提取物.研究该提取物对蘑菇酪氨酸酶的效应,结果表明,砂仁果实乙醇提取物对蘑菇酪氨酸酶的单酚酶活力和二酚酶活力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单酚酶的作用,当质量浓度达到10.5 μg/mL时,可使单酚酶的稳定态活性酶活力下降40%,迟滞时间延长了3.12倍;对二酚酶活力的抑制作用也呈现浓度依赖性关系,其半抑制率浓度(IC50)为64 μg/mL,抑制作用属于可逆效应,抑制类型为混合型,抑制常数KI和KIS分别为41.85和98.51 μg/mL.这些数据为新型的酪氨酸酶的开发和寻找新型的食品保鲜剂和杀虫剂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以福建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Thunb)Makino]为材料,经乙醇提取和正丁醇萃取获得绞股蓝皂苷,利用灰绿曲霉(Aspergullus glaucus)微生物转化绞股蓝皂苷,通过测定绞股蓝皂苷和灰绿曲霉转化产物的抗癌、抗酪氨酸酶和抗氧化活性,比较绞股蓝皂苷经微生物转化修饰前后生物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灰绿曲霉转化产物对肝癌细胞SMMC7721有体外抑制作用,半抑制质量浓度(IC50)为91.66μg/m L,而绞股蓝皂苷抗癌效果不强;绞股蓝皂苷对蘑菇酪氨酸酶活力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IC50为0.14 mg/m L,其抑制作用属于可逆抑制,抑制类型为混合型抑制作用,而灰绿曲霉转化产物抗蘑菇酪氨酸酶活性较弱;绞股蓝皂苷和灰绿曲霉转化产物分别在0.2和2 mg/m L质量浓度下对DNA氧化损伤有保护作用.研究结果说明绞股蓝皂苷经微生物修饰后,抗癌效果增强,对蘑菇酪氨酸酶抑制作用和DNA氧化损伤保护作用减弱.该研究结果可为利用微生物转化法筛选抗癌绞股蓝皂苷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熊果甙作为化妆品添加剂对酪氨酸酶抑制作用   总被引:19,自引:11,他引:19  
熊果甙(Arbutin)作为化妆品添加剂具有增白效果,主要是由于它对皮肤酪氨酸酶有抑制作用.本文研究了熊果甙对酪氨酸酶的单酚酶和二酚酶活力的抑制效应.结果表明.熊果甙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表现为可逆抑制效应.熊果甙对酪氨酸酶的单酚酶的效应主要表现于迟滞时间有明显的延长.但对稳态酶活力的影响不显著.160mmol/L熊果甙使得单酚酶的迟滞时间从82s延长到430s,增大4.24倍.稳态酶活力仅下降16%.熊果甙对二酚酶的抑制作用显示浓度关系.测定导致酶活力下降50%的抑制剂浓度(IC50)为5.30mmol/L.其抑制作用为竞争性类型,抑制常数K1为2.98mmol/L.本文通过研究熊果甙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机理.阐明了熊果甙作为化妆品添加剂的增白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6.
维生素B_1对蘑菇酪氨酸酶抑制作用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维生素B1对蘑菇酪氨酸酶的单酚酶和二酚酶活力的影响以及抑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维生素B1(Vit B1)对蘑菇酪氨酸酶的单酚酶和二酚酶活性均有抑制作用.测定导致单酚酶活力和二酚酶活力下降50%的抑制剂浓度(IC50)分别为15和20 mmol/L.Vit B1对蘑菇酪氨酸酶的单酚酶的迟滞时间有明显的延长效应,21 mmol/L Vit B1使得单酚酶的迟滞时间从52 s延长到277 s.Vit B1对二酚酶的抑制作用表现为竞争性抑制类型,测定抑制常数(KI)为11.7 mmol/L.  相似文献   

17.
苯甲酸对蘑菇酪氨酸酶抑制作用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7,他引:16  
报道了苯甲酸对蘑菇酪氨酸酶的单酚酶和二酚酶活力的影响以及抑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苯甲酸对蘑菇酪氨酸酶的单酚酶和二酚酶活性均有抑制作用,其效应为可逆抑制效应.测定导致单酚酶活力和二酚酶活力下降50%的抑制剂浓度(IC50)分别为1.20和1.00mmol/L.苯甲酸对蘑菇酪氨酸酶的单酚酶的迟滞时间有明显的延长效应,4mmol/L苯甲酸使得单酚酶的迟滞时间从42s延长到200s.测定苯甲酸对二酚酶的抑制作用表现为非竞争性抑制类型,测定抑制常数为0.95mmol/L.苯甲酸与酶的结合导致天然酶的内源荧光的量子产率下降,但荧光发射峰没有位移.作者提出抑制剂与酶分子的作用模型.  相似文献   

18.
苯丙酸对蘑菇酪氨酸酶活力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酪氨酸酶(EC 1.14. 18.1)是生物黑色索形成的关键酶.该酶抑制剂在果蔬防褐变保鲜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在筛选酪氨酸酶活力抑制剂过程中,发现苯丙酸对蘑菇酪氨酸酶活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蘑菇防止褐变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报道了苯丙酸对蘑菇酪氨酸酶单酚酶活力和二酚酶活力的影响和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苯丙酸对蘑菇酪氨酸酶的单酚酶的效应不仅降低了酶促反应的稳定态活性,也延长了酶促反应的迟滞时间,并具有浓度依赖关系.当苯丙酸浓度达10.0 mmol/L时,稳定态活力下降2/3,迟滞时间从100 s延长到140 s;苯丙酸对二酚酶活力的抑制也显爪浓度效应,抑制效果更为显著,引起酶活力下降50%的抑制剂浓度(IC50)为2.05 mmol/L,苯丙酸对二酚酶活力的抑制显示可逆的效应,抑制类型为混合型,抑制常数(KI和KIS)分别为1.570和3.070 mmol/L.  相似文献   

19.
曲酸作为化妆品添加剂的增白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以曲酸为效应物,研究对酪氨酸酶的单酚酶和二酚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曲酸对酪氨酸酶的单酚酶和二酚酶活性均有抑制作用,其效应为可逆抑制效应.测定导致单酚酶活力和二酚酶活力下降50%的抑制剂浓度(IC50)分别为31.0和20.0μmol/L.曲酸对酪氨酸酶的单酚酶的迟滞时间有明显的延长效应,60μmol/L曲酸使得单酚酶的迟滞时间从52s延长到390s.曲酸对二酚酶的抑制作用表现为混合型抑制类型,抑制常数KI和KIS分别为13.0和100.0μmol/L.曲酸和酶的结合导致天然酶的内源荧光的量子产率下降,但荧光发射峰没有位移.通过曲酸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研究阐明曲酸作为化妆品添加剂的增白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0.
香草醛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25℃,pH=6.8的Na2HPO4-NaH2PO4缓冲体系中,采用酶动力学方法研究了香草醛对酪氨酸酶单酚酶和二酚酶活性的抑制效应.实验结果表明:香草醛对酪氨酸酶单酚酶和二酚酶活性均有抑制作用,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约分别为2.7和4.1mmol/L;香草醛能明显延长单酚酶的迟滞时间,4mmol/L香草醛能使迟滞时间由1.1min延长至3min;Lineweaver-Burk图显示香草醛对二酚酶的抑制作用表现为混合性抑制,对游离酶的抑制常数和对酶-底物络合物的抑制常数分别为3.48和15.1mmo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