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用中子活化分析技术分析了南极西湖岩芯(长146cm)中地球化学元素含量,结合^14C定年技术,发现近2000年来,地球化学元素在沉积物中的含量变化与沉积环境密切 相关,尤其是稀土元素总量∑REE出现峰值时,往往反映了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而元素含量较稳定时,往往与干旱寒冷的气候条件相对应,近2000年来南极的气候变化特征是温暖-寒冷-温暖,气候的突变在沉积物上表现为元素含量的突变。  相似文献   

2.
洱海近代气候变化的沉积物粒度与同位素记录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通过对洱海现代沉积物的精细采样和分析,成功地建立了近700a来洱海沉积物平均粒径和碳酸盐C,O同位素的时间变化序列,恢复了近700a来洱海区域气候与环境演化历史,揭示了洱海区域暖干冷湿相交替的气候演替类型.洱海区域气候冷暖变化存在200和400a准周期,干湿变化存在100,200和400a准周期.14世纪和公元1500~1800年是洱海近700a来的两个主要冷期,其中公元1550~1800年间的冷期可能是现代小冰期在西南地区的反映.  相似文献   

3.
南极地区温度,海冰和臭氧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1957-1993年南极及邻近地区温度资料,1973 ̄1992年海冰北界资料和1957 ̄1992年南极地区大气臭氧总量资料,对南极地区气候变化的区域性,气候变化趋势的时空多样性等特征进行了诊断研究。研究结果:南极地区的气候变化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其气候条件十分复杂,近35年来的大气温度,臭氧和近20年以来南极海不的变化在时间,空间上都是多样的,近年来南极温度与全球平均温度的变化并不致,这种变化和  相似文献   

4.
《科技知识动漫》2011,(9):43-43
侏罗纪是恐龙王国的鼎盛时期,始于2.05亿年前,终止于1.35亿年前。这个时期,全球各地的气候比较一致,都变得温暖潮湿。大陆板块之间的海洋产生了湿润的风,为内陆的沙漠带来了大量的雨水。陆地潮湿的气候使植物的生速度更快,植食性恐龙更容易找到食物,所以它们迅速发展壮大起来。与此同时,新的恐龙种群出现,恐龙王国空前繁盛起来。  相似文献   

5.
南极瑞穗站辐射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1979-1980年在南极瑞穗太阳分光辐射分量和长波辐射通量及微气象观测资料,计算并分析了辐射分量,地表反射率,地表和大气的有效比辐射率,大气的有效透过率和雪面反射率与太阳高度角的关系及他们的日,年变化,并对输出输入长波辐射的实测与计算值进行了比较,初步结果表明:在南极瑞穗站净辐射年平均值为-14.6W/m^2,在波长305-2800nm,305-695nm,和695-2800nm范围内地表反射率分别为0.79,0.95,和0.64,地表和大气有效比辐射率的年平均值分别为0.99和0.77,大气的有效透过率在不同的波长范围内有不同值,代表春,夏,秋季的10月19日,12月28日和3月3日,在305-2800nm波长范围内,晴天大气透过率分别为0.828,0.871和9.835。  相似文献   

6.
两极与中低纬地区粪土层生物标志物性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个新的生态环境信息的载体,粪土沉积层很好地恢复了第四纪古生态记录,包括历史时期鸟类数量变化乃至人类文明历史,以及它们和气候环境变化的关系.在本研究中,我们分析了南极阿德雷岛企鹅粪土沉积物、北极斯瓦尔巴群岛的Ny-Alesund的海鸟粪土沉积物、中国南海西沙群岛中的东岛海鸟的聚居地沉积物、安徽省蒙城县尉迟寺人类文明古文化遗址等沉积物的生物标志物性质,并分别与生物标型元素组合对比.尽管同为粪土沉积层,但是由于所处地理位置不同、沉积环境不同、鸟类或人类粪便的不同以及当地植被的不同,四地沉积物的生物标志物显示出了不同的特征.相对生物标型元素组合,生物标志物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生态信息,包括历史时期鸟类数量和植被丰度变化.生物标志物和生核标型元素相互印证,完善了我们对粪土江积层的了解,加深了对这四个区域生态和环境演变过程的理解,使我们得以更好地研究古生态演变和古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和响应.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压水堆主回路铁的模拟腐蚀产物在柠檬酸水溶液、过氧化氢水溶液、柠檬酸—过氧化氢水溶液中的溶解特性,结果表明:铁模拟腐蚀产物在柠檬酸水溶液中的溶解量随柠檬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60℃时不同pH值溶解量值的排列次序为pH3.50>pH4.00>pH3.00>pH4.50>pH2.33;铁模拟腐蚀产物在H2O2。水溶液中的溶解量远小于柠檬酸水溶液中的相应值,60℃时的溶解量比70℃与80℃时的低;共存的H2O2降低柠檬酸水溶液对铁模拟腐蚀产物的溶解量.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压水堆主回路钴的模拟腐蚀产物在柠檬酸、过氧化氢和柠檬酸—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中的溶解特性,结果表明:钴模拟腐蚀产物在柠檬酸水溶液中的溶解量随柠檬酸浓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大,在不同pH值时,按溶解量q排列的次序是:q3.00>q4.50>q4.00>q3.50>q2.33,在同一浓度的柠檬酸水溶液中,钴模拟腐蚀产物的溶解量比铁的相应值高0倍以上;钴模拟腐蚀产物的溶解量70℃时比60℃、80℃时都高;钴模拟腐蚀产物在H2O2水溶液中的溶解量比在柠檬酸中的相应值低得多,在过氧化氢-柠檬酸水溶液中的溶解量比单一柠檬酸水溶液的相应值高.图4,参7  相似文献   

9.
大同盆地东大沟湖成化学沉积物样品的实验室分析结果表明,该化学物质是水菱镁矿。这种矿物通常出露于半荒漠—荒漠的半咸水—咸水湖的湖滨地带。据此我们推断,在水菱镁矿沉积时期(晚更新世),大同盆地的古气候与内蒙吉兰泰盐湖地区的现代气候类同,属半荒漠—荒漠气候,其年平均降雨量比现代约少150—250毫米。  相似文献   

10.
河口区盐度场变化不仅会影响入海泥沙的沉降、固结特性,还会影响沉积物颗粒之间孔隙流体的盐度,改变沉积物的含盐量,从而进一步影响沉积物的工程性质。为了研究河口区盐度环境变化对沉积物工程性质的影响,通过现场观测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河口区盐度场变化范围,并模拟不同盐度环境下沉积物的固结过程,对其进行物理力学性质的测定,最终建立起盐度环境与沉积物工程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黄河口海域盐度场与该区沉积物含盐量在水平方向上均存在非均匀分布,低盐度区域仅局限于河口区,整个海域沉积物含盐量变化范围在0.5‰~4.6‰之间;沉积物工程性质与盐度环境之间均存在良好的相关关系,盐度环境增加,沉积物含水率、液限、孔隙比、压缩系数随之减小,含盐量、容重、剪切强度、贯入阻力随之增加,且随着固结过程的推移,盐度环境对剪切强度与贯入阻力的促进作用减小。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中太平洋3个多金属结核中共5个侧面CaCO3/Fe2O3和MgCO3/Fe2O3比值的深度分布。根据CaCO3的热力学性质,我们认为结核中的CaCO3/Fe2O3比值与沉积物中的CaCO3保存量类似,与古水深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结核中由表及里,CaCO3/Fe2O3比值逐渐增大,说明结核所处海域,即中太平洋海盆的水深逐渐增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中太平洋海盆的下降,因而结核中的CaCO3/Fe2O3比值也许可以作为海底构造运动的指示物。而MgCO3/Fe2O3比值与其有着良好的一生,说明其与CaCO3/Fe2O3比值一样,也可以作为海底构造运动的指示物。  相似文献   

12.
单调的植物南极大陆,由于气候严寒,干燥、多风暴、日照少,营养物质缺乏、又没有土层,所以植物的种类和数量都很少。只有四种开花植物、三种禾本科、一种石竹科,而且都生长在气候温和的南极半岛。科学家怀疑它们可能是最近才从南美洲迁移过去的。除此之外,大约有400种地衣.75种苔藓和  相似文献   

13.
 过去全球变化研究是人类认识气候与环境变化事实与规律,客观评价现代环境在气候与环境发展历史中位置的重要手段,能够为未来气候与环境变化的预测提供科学的检验工具。介绍了湖泊沉积物环境代用指标与气候要素关系定量化的研究,简要回顾利用湖泊沉积物重建高原最近2万年环境变化历史研究成果,阐述高原湖泊沉积对气候变化的敏感响应。  相似文献   

14.
科技短讯     
我科考队率先登上南极冰盖之巅 北京时间1月18日3时16分,中国南极内陆冰盖昆仑科考队确认找到了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南纬80度22分00秒,东经77度21分11秒,海拔4093米。这是人类第一次登上这个最高点,是人类探索自然的又一壮举。 科学家将通过建立中山站至冰穹A的气候环境监测系统,全面完成国际横穿南极计划中由我国承担的考察任务。 目前,中国科考队在南极冰盖冰穹A最高点区域进行冰芯钻探,已获得近100米的浅冰芯,成为世界上迄今为止在南极冰盖最高点区域获取的惟一一支冰盖顶点冰芯。我国初步具备海啸预警能力 我国已经初步建立海啸预…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压水堆主回路钴的模拟腐蚀产物在柠檬酸水溶液、过氧化氢水溶液、柠檬酸—过氧化氢水溶液中的溶解特性,结果表明:钴模拟腐蚀产物在柠檬酸水溶液中的溶解量随柠檬酸浓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大并且比铁的相应值高10倍以上,在pH2.33-pH4.50范围内,pH3.00时的溶解量囊大,在60、70、80℃温度下,70℃时的溶解量最高;钴模拟腐蚀产物在H2O2水溶液中的溶解量比柠檬酸中的相应值低;钴模拟腐蚀产物在过氧化氢—柠檬酸水溶液中的溶解量比单一柠檬酸水溶液的相应值高.  相似文献   

16.
科学触角     
闫凯 《科学世界》2013,(8):20-21
南极冰架缩小多因底部融化冰架是延伸于南极洲大陆周边海面上的大面积固定冰盖。由于全球气候变暖,近年来南极冰架不断崩解,面积逐年萎缩。按照传统观点,南极冰架大多因冰山崩解而失去质量,但美国一项新研究表明,由海水变暖导致的底部融化可能是南极冰架不断缩小的主要原因。这一发现或将改变人们对气候变暖影响南极演化的认识。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的研究人员6月13日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利用卫星观察及冰表面积累重建等方式,第一次全面勘测了环绕南极洲、总覆盖面积达150万平方公里的冰架。结果发现,2003~2008年间,每年南极冰架由于底部融  相似文献   

17.
冰也有年轮     
树木有年轮,科学家发现南极大陆的冰也有年轮。原来,南极大陆的冰是由降雪积成的。南极冬季气温低于-80℃, 夏季也在-50℃,因此,雪永远不会融化,积雪一年比一年厚。夏季, 受太阳的直射,雪的结晶比冬季的排得紧密。这样,一年中下的雪,一层比较紧密,一层比较稀疏,其中就留下了一条明显的分界线,这就是南极冰的年轮。  相似文献   

18.
Ba6-3xNd8+2xTi18O54(x=2/3)的聚合物前驱体法合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EDTA为络合剂,EG为酯化剂,利用聚合物前驱体法合成了Ba6-3xNd8 2xTi18O54陶瓷,研究了不同的EDTA与金属离子摩尔比对粉末结晶特性的影响,利用DTA,TG和XRD等技术分析了Ba6-3xNd8 2xTi18O54前驱体和得到的氧化物粉末,测试了由x(EDTA)/x(M)=1.00的前驱体得到的Ba6-3xNd8 2xTi18O54(x=2/3)陶瓷的微波介电性能。在900℃预烧x(EDTA)/x(M)=1.00的前驱体3h,单相的Ba6-3xNd8 2xTi^18O54(x=2/3)直接形成,没有出现中间相。1000℃预烧,1340℃烧结的Ba6-3xNd8 2xTi18O54(x=2/3)陶瓷具有最佳的微波介电性能:ε=87.1,Qf=8710GHz。  相似文献   

19.
对贵州荔波董哥洞D42石笋进行TIMS-U测年和碳、氧同位素分析,建立末次冰期42.0ka B.P.~65.0ka B.P.的古气候变化时间序列。研究结果表明,荔波地区在65.0ka B.P.~42.0ka B.P.石笋记录的冷暖事件所反映出的季风气候变化,大致可分为3个气候阶段;65.0ka B.P.~60.6ka B.P.相当于海洋氧同位素MIS4晚期,反映本阶段东亚冬季风强盛,气温降低,表现为干旱寒冷的气候环境;60.6ka B.P.~48.4ka B.P.相当于海洋氧同位素MIS3早期,反映东亚夏季风相对增强,气温升高,有效降水相对较少,表现为温暖半干旱的气候环境;48.4ka B.P.~42.0ka B.P.相当于海洋氧同位素MIS3中期,显示东亚夏季风由强变弱,东亚冬季风相对增强,表现为干旱冷凉的气候环境。石笋记录揭示的2次寒冷事件在各类沉积物中均有记录,反映为全球变化的气候事件,相当于北大西洋沉积物中的Heinrich5和Heinrich 6冷事件,可以进行全球对比,显示荔波地区与北极地区存在着古气候的遥相关。  相似文献   

20.
黄土是经风力搬运而沉积的。近年来从黄土剖面中提取磁化率变化的信息进行古地理气候环境的研究已取得令人瞩目的进展,其磁化率变化曲线所反应的气候环境变化同深海氧同位素变化曲线以及南极冰岩芯的氧同位素变化曲线所揭示的古气候环境变化过程极其相似。通过研究黄土和次生黄土的磁组构特征区分沉积物的沉积环境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然而,从黄土剖面中提取磁化率各向异性信息,研究风成黄土的搬运作用—风(风向,风力)的研究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外虽已在用磁化率各向异性参数恢复古环境的研究中取得许多成就,但在对第四纪沉积物的研究则不多见。笔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