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的道德处于社会性解构之道德境遇中,道德他律是社会道德重建的基本方式。道德他律的存在主体是国家,实践主体是政府。政府要担当起道德他律的社会重任,其前提是政府要成为道德的政府并获得其道德的形象和引导力量。这要求政府必须建立在普遍人道、平等、公正的政治原则和政府道德优先的道德原则基础上,严格遵循权力分散、制约、均衡的权力分配原则和小政府大服务的实践原则。  相似文献   

2.
道德是在一定的经济关系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因此,我们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党中央制定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道德建设是其中的一部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方针。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道德建设领域目前还存在诸多问题。进一步研究这些问题,对于建立和建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对于发展我国经济,将是十分必要的。一、现存道德关系的状况道德作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我国现阶段,阶级斗争虽已不是主…  相似文献   

3.
德育是关系全民族的大事,是学校的首要任务,加强道德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思想品德是社会思想意识的一种表现形态,是一定的社会生活方式在个体化过程中的具体反映,具有阶级性、继承性和实践性。要以人为本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要继承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道德文化遗产,要学会作人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要诚实守信,倡导社会道德实践。  相似文献   

4.
孔子的道德伦理对中国的文化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其家庭伦理道德观念是其道德思想的基础,而孔子的持家道德对现在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其中包括孔子的富贵观,孔子认为追求富贵是社会向善的标准,但是追求富贵也要信守道德。“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论语·里仁》),富贵要与义相匹配,要与国家兴衰相合,这才是符合道的,虽然追求富贵但是也要提倡节俭。孔子的持家道德在今天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提倡人们勤俭持家,创造财富,建设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5.
关于道德起源的人性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面看来,道德是对人的一种约束性规范,是为维护社会秩序而产生的外在于人的工具。作为目的性的主体存在,人为什么要去遵守那些外在的工具性规范呢?为此,有必要重新解读关于道德起源的学说。道德的起源有两大动力因素:社会的他律性需求与个体的自律性需求。前者是道德产生的外在吸引力,是道德产生的宏观整体要求,后者是道德产生的内在驱动力,是道德产生的微观人性基础;前者是外显的、表层的因素,后者是内隐的、深层的因素;前者使道德产生之后呈现出工具性的特点,即道德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社会利益的手段与工具;后者使道德产生后呈现出目的性的特点,即道德以协调人的内在需求和完善提升人的品质为目的。  相似文献   

6.
就法的历史发展而言,法律起源于道德。就现代社会而言,法律也应以道德为基础。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实践中,为了增强法律的实效,要充分认识道德与伦理的重要性以及法治所蕴涵的道德价值和伦理精神,重视对法律与道德之间内在联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道德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两大类。社会环境在道德环境中占主要地位,它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或精神)环境,国际环境和历史环境。环境可以改变人,改变人的思想道德面貌。实践是人与环境关系的纽带,人能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能动地改造环境。对自然环境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大力宣传和弘扬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各类典型,用他们的模范行为做好对环境破坏者的感化和教育工作。要下决心改变目前学术界重环境伦理、轻伦理环境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8.
法律和道德作为两种社会治理模式,在人类历史上都起过举足轻得的作用。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只有法律与道德双管兼施、紧密配合,才能使社会步入协调稳定的发展轨道。因此,我们要将法律与道德有效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两者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力求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治国之道,以期达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给社会生活带来了新的活力,为生产力的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此同时,也提出了道德建设的新课题。本文认为:道德建设要面向市场经济;道德建设要适应市场经济;道德建设要净化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0.
潘国廷 《科技资讯》2006,(18):179-180
针对部分大学生道德缺失的现状,本文把中小学的道德教育届界定在浅层次的“道德认可”,由“道德认可”引出新形式下的“道德教育”,提出道德教育的核心是责任感教育。本文分析了道德教育的本质,给出五种易被忽视的“道德教育”,提出转变过程中需要转变教育对象、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本文提出要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使学生知行合一、道德内化,就要强化道德责任教育,营造良好道德环境,注重拓展道德实践载体,形成社会、家庭与学校参与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