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沈钢 《今日科技》2006,(3):16-17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争创全省科技强区为目标,以加快构建区域创新体系为抓手,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进一步营造有利于推动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为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建设和谐社会提供科技支撑。”这是余杭区2006年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根据这一思路,确定的主要目标是: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5%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增长10%;新产品产值率达到10%;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增长35%和30%;技术成果成交额增长15%,力争全区科技综合实力在全省位次继续前移。2006年余杭区科…  相似文献   

2.
沈钢 《今日科技》2005,(12):6-7
余杭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近年来先后引进建立了浙江大学国家光学仪器工程研究中心余杭产业化基地、国家纺织CAD余杭科技发展中心、浙江香港科技大学先进制造研究所、浙江理工大学现代数码纺织技术与创新产业化基地等一批与大院名校共建的创新载体,为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广应用先进技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促进经济和科技事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发展循环经济.强化资源再生活动.减少经济发展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建设节约型社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要把握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把发展能源、水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放在优先位置,下决心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在重点行业和重点城市建立循环经济的技术发展模式.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科技支持。”  相似文献   

4.
何萍 《遵义科技》2006,34(1):4-8
“十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科技厅等有关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我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始终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深入贯彻“经济建设必须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科技工作方针,大力实施“科教兴遵”和“人才强市”战略,以构建区域创新体系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全力推动全市科技进步和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厦门科技》2006,(6):1-7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促进我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和区域竞争力提升.提高全社会自主创新能力,注重保护知识产权.发挥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的作用。推进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努力把厦门建设成为科学技术创新型城市,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6.
学习和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科学技术创新型城市的实施意见》,结合翔安实际,提高全社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翔安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实现区委提出未来五年本区从传统的农业区向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新兴工业区转变。力争2010年,工业总产值将突破1000亿元。使翔安发展成为厦门市一个重要经济增长极.成为海峡西岸最大的光电子产业基地。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作为科技从业人员,就要深刻领会其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促进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8.
李元元 《广东科技》2006,(10):F0002-F0002,I0001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在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进程中,高等教育对推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谐社会的构建都具有重要的基础支撑和高端引领的作用。面对日益发展的社会需求和各种现实问题,高校必须以自主创新为导向,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循环,更主动地在推动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体现、检验和增强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这次科技创新十大政策的出台,使我国在促进科技创新上登上了新的政策高地,形成了我国比较完备、比较系统的加快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框架。这些政策措施的贯彻实施,必将加速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使我国及早加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十一五”时期的主要任务之一。这是党中央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对未来五年乃至今后较长时期我国科技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11.
一、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紧迫性当前,我国小康社会建设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又面临一系列严峻的挑战:经济增长过度依赖能源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严重;经济结构不合理,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经济效益有待提高。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优势上的巨大压力,为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12.
抓紧实施重大科技项目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需要一大批科技创新和建设项目的带动与牵引。要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抓紧研究确定“十一五”期间乃至更长时期科技发展的重大项目,并积极创造条件加以组织实施抢占自主创新和未来竞争的制高点。近期,要把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现代农业、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重点领域的重大技术、关键技术的开发应用放在优先位置,启动一批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重大自主创新项目,集中力量加以攻克,力争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产品。要通过科技创新项目的实施,不断壮大本土型、内生型企业的创新实力,加快培植支柱产业、规模企业和知名品牌。  相似文献   

13.
构建区域创新体系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胡锦涛同志多次强调指出,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动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我们必须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认识这一论断的重大意义,正确认识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自主创新已经成为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和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准确把握自主创新的内涵,认真研究自主创新的方式和途径。研究国内外经济发展的规律,自主创新的必然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看,拉动经济发展的因素发生了重大变化,已经由依靠资源、资本和政策等要素拉动转变为依靠创新拉动,这是…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这是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第一次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在这一重大战略决策中,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目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和保证。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浙江省委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背景和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现实基础,提出"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意见"。在这个意见中指出了"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产业竞争的本质是科技竞争,科技竞争的核心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是形成和推动整个国家创新的强大原动力。  相似文献   

16.
阐释了酒泉区域科技创新评价体系构建的目的和意义及原则,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了酒泉区域科技创新评价体系,并计算了酒泉区域科技创新评价体系指标权重。通过构建这套评价体系,为酒泉区域科技创新决策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的一项重要指导原则,在此之前,胡锦涛、温家宝同志已多次在不同场合就此发表过重要讲话。可以说,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我国解决当前面临的资源、环境及经济自身发展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的现实选择。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党中央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8.
科技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强国富民的重要基础和国家安全的根本保证。高新区是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是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是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服务平台.是抢占世界高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是高新区的根本宗旨.加强科技创新是高新区建设发展的首要任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高新区履行职能的根本要求。高新区在科技创新中承担着责无旁贷的重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肩负着重大的时代和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现在和未来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当中,在提高竞争力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都必须突出科学技术的作用,努力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有人认为,科技是国家或省里的事,在市县层面上科技发挥不了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但我们应该看到,越是在基层,科技的注入越能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沈钢 《杭州科技》2005,(5):33-34
近年来,余杭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先后引进建立了浙江大学国家光学仪器工程研究中心余杭产业化基地、国家纺织CAD余杭科技发展中心、浙江香港科技大学先进制造研究所、浙江理工大学现代数码纺织技术与创新产业化基地等一批与大院名校共建的创新载体,为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广应用先进技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促进经济和科技事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政府搭台,市场运作近几年,余杭区委、区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目标,提出了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