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南北朝时期关于冬夏二至晷影数值的新测定,冲破了《周礼》晷影数据的“神圣”藩篱。在这一历史背景下,李淳风于麟德历中重新测定了二十四节气晷影长度,并采用了新的数学方法—二次插值算法—计算一年中每日晷长,从而开创了中国古代历法中晷影研究的新局面。该文从历史评注、算法阐释、算例及精度校验等方面研究了李淳风的晷影算法,以期揭示李淳风的工作在中国天文学史和教学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2002年山西襄汾陶寺城址出土一件残长171.8厘米,且有43个色段端点的漆木杆,疑似标注中天日影的圭尺。为此,文章构建了普适的仅由晷影数据(或刻度)求解圭表观测年代的模型。该模型功能较强,能将未知的表高、圭表间距及太阳位置、观测误差等参数同时解出,可广泛用于圭表测年问题。为求陶寺漆杆的观测年代,设定可允许的最大高度角误差为0.1°,设定表高80~250 cm、圭表间距0~200 cm,步长1 cm;所求年代范围为BC 2201-BC1901,步长0.001 d。将这些参数和色段端点的数据代入模型处理,并考虑大气折射的影响,结果表明,色段端点中最少有67%与日影无关,故目前判断其为观测日影的圭尺尚存困难。  相似文献   

3.
邢云路测算回归年长度问题之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文献记载,明末邢云路在兰州通过6丈圭表实测晷影,得到了中国传统历法史上最为精确的回归年长度值。通常认为这一精密回归年长度值的取得是由于他使用了中国传统历法史上最高的圭表,从而减小了观测的系统误差所致。该文通过分析发现:邢云路所留下的影长实测值的误差实际上是非常大的,他之所以能得出如此精确的回归年长度值,完全是因为有其他方面的原因。事实表明,早在他进行立表测影的十多年前,他已经掌握了与这个值精度相当的回归年长度值,据此揭露了官方历法系统的误差并立呼吁改历。在他的改历建议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增强自己见解的说服力,他着意安排了这次测影活动。但是,由于他所处年代特殊的天文条件,他所用的由测量表影来推求回归年长度的方法本身的可靠性有限,所以,他最后对测影结果进行了调整,使之能够导出他想要的最终结果。至于他最初是如何得到如此精确的回归年长度值并确信其可靠性的,这仍然是一个有待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汉语单词型术语的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术语是人类科学技术知识在语言中的结晶。术语必须通过语言才能表现出来,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科学技术术语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单词型术语,一类是词组型术语。词组型术语都是由单词组合而成的。要理解词组型术语的结构,首先必须了解单词型术语的结构。  相似文献   

5.
调研了通过掩星材料研究地球自转长期变化的方法。收集并核查了中国古代34条最长计时单位为"夜"的计时月掩行星资料的日期和天象。通过与现代天文计算结果的比较,得出:(1)32条资料的确发生了掩星,占94%;(2)43%记作某"夜"的掩星实发生于次日晨;(3)资料中计时的平均长度为6.9小时,32条发生掩星资料的测时误差范围在0.04—5.74小时间,平均为1.8小时,月球与行星的最小角距范围在0.°02—0.°92,平均为0.°21;(4)古历建寅但存少数失闰和推步误差;(5)利用该资料做地球自转长期变化研究时,应考察其计时精度,择优取材。  相似文献   

6.
唐籍所载星表研究的中心问题是星表的观测年代。该文考查了历代星官组织规模的发展过程,以及唐籍中二十八宿和石氏星官星度数据的演变及其相关的记载,发现《开元占经》所载二十八宿星度是当时的观测结果,认为应将“石氏”星表的观测视为唐代早期天文学上的一项重要成就。该文还对以往流行的用岁差原理结合数理统计等数学方法推算“石氏”星表观测年代的研究方法作了检验,并讨论了其所以不可靠的原因。文中对唐宋星表观测误差分组现象也作了解释。  相似文献   

7.
在考察朝鲜总督府观测所的建立、发展及其主要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该所主要创始人和田雄治以及《朝鲜古代观测记录调查报告》的另一位作者关口鲤吉的生平及其研究成果进行整理,探讨了《朝鲜古代观测记录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及其中三个重要研究方向的得失优劣。和田雄治与关口鲤吉分别在气象和天文领域,利用李氏朝鲜的古代记录研究了半岛气候变化和彗星运动规律。和田还编绘、分析了汉城140年间雨量和雨日变化图表,并通过对测雨器的实物研究解决了《风云记》等在数据来源可靠性方面的问题。关口力图复制和田的研究范式,利用朝鲜的"星变测候单子"验证近代彗星研究。由于这些记录以及气象和天文各自领域的一些特点,限制了二人研究方法的普适性。同时,关口的研究不及和田的可靠、深入。和田雄治与关口鲤吉之后,科技史研究在总督府观测所停滞不前。  相似文献   

8.
坩埚是古代冶金活动中的重要工具,国内对坩埚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文章梳理了与坩埚有关的文献史料,发现东汉炼丹家最早使用坩埚,宋以后多用于金银冶炼,也有称为"罐"和"筒"的坩埚用于熔铜、炼锌、炼铅、炼铁等。另外,通过对考古资料的总结,发现坩埚可以分为两大类:铸造用坩埚用于熔铜、化铁,可分为三小类;冶炼用坩埚用于炼铁、炼锌和炼铅。最后介绍坩埚研究的常用方法,阐述通过分析坩埚和坩埚渣所能解决的冶金技术、生产效率、生产组织方式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廉江地区地下水类型中的松散岩类孔隙水为研究对象,通过雷州半岛地下水资源调查项目的数据,查明了廉江市地区松散岩类孔隙水水文地质特征及赋存条件,并通过布置8个民井和1个机井对松散岩类孔隙水进行了周期为12个月的水位、水温及水质观测。根据观测资料分析得出结论,引起廉江市地下水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气象、水文和人类工程活动,填补了廉江市地区地下水动态观测和特征分析领域的空白。  相似文献   

10.
陶寺圭尺补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陶寺遗址当地前2100-前2000年二分二至晷影长度精算,按照25厘米=1陶寺尺基元折算,同陶寺圭尺IIM22∶43彩段刻度对比分析,辅证以同墓东南壁龛出土的测影仪器圭表附件玉景符IIM22∶23和玉垂悬IIM22∶128,结合陶寺早期墓葬M2200出土立表信息,不仅再次深入论证陶寺圭尺IIM22∶43的测影功能,而且更加清楚地认识到陶寺圭表使用的仪器组合为圭尺、游标、景符、立表、垂悬.  相似文献   

11.
科学文化的传播普及与国民素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文化是社会系统自组织发展中的"序参量".国民素质关系到国家综合实力.提高国民素质,传播普及科学文化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作者对古今文化的内涵外延,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劣和传承中的得失,以及如何吸取东西方文化的营养,正确理解和使用科技成果,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了有分析、有独到见解的论述.  相似文献   

12.
自然观与价值观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在一定意义上说,自然观是价值观的基础,价值观是自然观的前提.肯定自然界具有内在价值是生态伦理学和现代有机论自然观的特殊表达方式,它是人在特定价值观背景下对自然界的一种理解,是特定的解释模式与自然界可观察的经验现象的统一.这一分析对于正确理解事实与价值、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关系以及科学的客观性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科学技术与人的主体解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学、技术活动源于人类的求知本能,正是源于这一点,科学与技术联袂成为实现人的主体解放的最有力的现实力量。  相似文献   

14.
当代科技创新的特点与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当代,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科技实力的竞争,是科技创新的广度和深度的竞争,而科技创新的关键是具备良好素质和高度创新能力的人才。本文首先分析了科技创新的基本涵义,接着重点分析了当代科技创新的主要特点,如高度的探索性、创新性、复杂性或综舍性、交叉性或渗透性、智能性和密集性等,并指出了当代科技创新人才应具备的创造性的素质和修养,最后,论述了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日本理化学研究所是科技厅管辖的从事科学研究的特殊法人研究机构,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充满活力的基础科学研究机构,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本文主要介绍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的发展历程与研究水平、科研工作状况以及科研评价制度.  相似文献   

16.
针灸作用机理和经络研究的现状及其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千百年来在我国的医疗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疾病。与现代医学的药物和手术疗法相比 ,具有有效、安全、简便、无副作用等优点 ,为世界各国人民所接受 ,成为目前最受欢迎的一种替代和补充疗法 ,已引起国际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由此引发了各国研究机构和专家学者对针灸作用机理的研究热潮 ,并在某些方面已经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果。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针灸作用机理和经络研究的最新进展 ,从整体上看 ,我国在面向疗效的针灸机理和经络研究的某些方面尚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但侧重于基础的针灸机理研究已经开始显现落后。面临如此严峻的形式和挑战 ,我们应当在发挥我们传统优势的基础上 ,将针灸作用机理和经络研究紧密结合在一起 ,使我国的针灸之花开遍世界。  相似文献   

17.
“学院”与“大学”定名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和学院都是高等教育机构。现代“大学”的基本特征是:(1)学科、专业设置是综合性的;(2)基建(房屋)规模大;(3)基础设施(教学、科学研究设备)齐全;(4)教授和学生数量多。“学院”的基本特征是:(1)学科、专业设置是专科性质的,仅仅局限于某个学科,或某几个相近的专业领域;(2)基建规模较小;(3)基础设施较少。目前,我国某些高等院校的更名陷入误区,混淆了“大学”与“学院”的区别。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学技术哲学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科技哲学(自然辩证法)名为哲学的二级学科,实则无所不包,学科名实之间向来严重冲突,以致学科建设举步维艰。原因在于这个学科杂合了三重各不相干的历史来源和构成因素,以致无法做单纯的学科定位:第一,它来自德国古典自然科学,特别是黑格尔的《自然哲学》这样一个不合时宜的学术范式;第二,它的马克思主义背景注定了它在中国的政治角色和政治功能,它要指导中国共产党从而中国政府的科学政策与科学家政策;第三,特定历史时期大口袋式的整合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新兴学科、跨学科研究。大体来说,目前这个学科有两个群体即哲学群体与社会学群体,两大阵地即教学阵地(主要指理工农医研究生的政治必修课)和科研阵地。两个群体正在分化,应当分头搞学科建设;政治功能弱化,应注重向素质教育功能转化。  相似文献   

19.
由明代发端、历经清代而至民国的中国主流火药史学,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西方火药史学,形成了以火器史和火药史"捆绑"研究为共有特征的近代火药史学。从科学史学史角度看来,20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现的以丹药学为基础的火药史研究,成为一种新的现代火药史学。这一研究视角和方法的转型是由曹焕文最早开创的。  相似文献   

20.
大学和学院都是高等教育机构.现代"大学"的基本特征是(1)学科、专业设置是综合性的;(2)基建(房屋)规模大;(3)基础设施(教学、科学研究设备)齐全;(4)教授和学生数量多."学院"的基本特征是(1)学科、专业设置是专科性质的,仅仅局限于某个学科,或某几个相近的专业领域;(2)基建规模较小;(3)基础设施较少.目前,我国某些高等院校的更名陷入误区,混淆了"大学"与"学院"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