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简要介绍了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左汊主桥中塔φ3.0m大直径钻孔桩钢护筒的施工方法。文中对超长钢护筒的制作、运输及插打作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2.
王凯 《工程与建设》2010,24(2):247-248,255
某桥中塔柱基础钻孔桩钢护筒采用Q345c钢材,作为永久结构的组成部分,与基桩共同参与受力.根据其应用环境,专门设计环氧树脂漆防腐涂层,文章具体介绍了该防腐涂层施工工艺、要求、检验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
林友康 《广东科技》2012,21(9):226-228
摘要:某大桥主墩基础采用62.5m钻孔桩,桩长35.7nt:钢护铜φ2.8m,长度28.65m。结合工程实例,重点介绍钢护铜的设计加工、振动锤选趔及护铜定位下沉技术。  相似文献   

4.
封底混凝土的施工是桥梁深水基础钢围堰(吊箱)施工的关键工序,文章从不同施工工况出发,考虑封底混凝土与桩基钢护筒间的非线性接触,通过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桩基间距及钢护筒直径对粘结力的影响,找出桩基影响封底混凝土厚度的主要因素,并以此指导封底混凝土厚度的确定.结果表明,封底混凝土与钢护筒间粘结应力随着桩基间距的增大而增大,随着钢护筒直径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5.
大型钢吊箱封底混凝土与钢护筒共同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监测钢护筒和混凝土的应变,换算封底混凝土与钢护筒接触面的黏结强度,同时观测封底混凝土与钢护筒的相对位移,用于反演封底混凝土和钢护筒接触面的计算参数,进而反馈于封底混凝土与钢护筒共同作用的三维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以获得封底混凝土与钢护筒接触面的平均极限摩擦强度.试验结果表明,在未浇注封底混凝土之前,观测期间承台混凝土发挥的最大握裹力为0.07MPa、数值模拟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线性阶段封底混凝土与钢护筒接触面的平均单位摩阻力可达到0.28MPa.当平均单位摩阻力达到0.37MPa时,局部区域接触面达到屈服强度.  相似文献   

6.
钻孔作业平台主要是为水中钻孔而必须进行的一项重要的辅助工程,钻孔平台主要根据工程特性及地质条件.施工技术设备,经济实用等原则确定。平台形式多样,但在不同的施工环境条件下,如何寻求一种更经济、合理,适用的方法呢?本文通过建德麻车大桥的水中钻孔钢护筒平台施工的成功实践,简要介绍该在裸岩上以钢护筒为支承体的水中钻孔平台施工经验,以期同类工程得以借鉴或启迪。  相似文献   

7.
坐标法检测苏通大桥钢护筒中心构形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三点坐标求解圆心的精度公式进行了推导,详细分析了三点构形对圆心精度的影响,证明了三点呈正三角形分布为最佳构形.并对四点及多点求解圆心的平差问题进行了简单的探讨.做了模拟钢护筒的检测试验,对试验数据进行了计算与分析.分析结果在苏通大桥钢护筒中心位置的检测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浙江沿海温岭地区桐溪河上低桩承台施工,为今后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9.
对于检测钢护筒的约束作用对钢筋混凝土单桩轴向力学性能影响方面的问题上,以往的轴向位移检测手段主要由应变片和千分表等仪器进行检测,而对新兴的变形检测技术—DIC数字散斑动态应变测量分析系统的运用较少,因此本文主要借助DIC技术进行桩体位移检测,通过控制变量法制作无钢护筒—钢筋混凝土桩,薄壁钢护筒—钢筋混凝土桩以及厚壁钢护筒—钢筋混凝土桩三种类型的混凝土桩,采取逐级轴向加压的方式,研究钢护筒的约束作用对钢筋混凝土单桩轴向力学性能影响的主要因素,包括有无钢护筒约束作用,钢护筒壁的厚度等。试验结果表明,钢护筒的存在极大的提高了钢筋混凝土桩的极限承载力,增大了核心混凝土的变形能力;在相同的轴向加压方式下,不同种类的钢筋混凝土桩的轴向承载力和变形能力有区别;随着钢护筒壁厚的逐渐增大,钢筋混凝土桩的轴向极限承载能力也逐渐增大;在钢筋混凝土桩未发生屈曲现象前,三种构件的轴向荷载—位移曲线基本重合,说明轴向荷载主要由钢筋混凝土桩承担。  相似文献   

10.
顾晓鸣 《科技信息》2011,(5):298-298
本文介绍了广洛公路石亭江大桥桥墩在水下成孔灌注砂浆护壁新工艺及河床基岩裸露情况下桩基所埋设之钢护筒的定位和成孔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的实际操作中,对正射影像图的质量检查验收并没有统一的量化标准.本文作者总结多年来数字正射影像图的生产经验,参考各类测绘行业标准确定审难标准,对数字正射影像图生产中主要环节的各种类型的错漏个数进行统计计算,得到每个审验单元的具体分数,并给出相应的质量等级评价.该措施应用于生产可以更加有效地加强成果质量及其评价.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使生产过程有科学化的管理和运行,文章开发了基于Micsoft SQL Serv-er2000数据库和Delphi 7.0程序语言的生产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系统功能管理、文档资料管理和基础知识管理3个模块。该系统既可以利用成熟的设计准则和已有的数据资源进行快速查询与设计,又可以不断补充新的知识和数据资源,方便对设计文档类资料的统一管理。系统运行界面简洁、操作方便,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功能。实践证明,该系统能够满足生产过程中的各项需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了通过改进转炉渣洗精炼工艺而减缓LF炉的作业压力,本文对转炉渣洗工艺进行了系统的理论阐述及工业实验.在工业实验中,采用铁水脱硫—转炉冶炼—出钢渣洗—氩站处理—连铸机浇注的生产工艺,在转炉出钢过程中投掷脱氧剂进行渣料造渣,通过吹氩搅拌为出钢过程创造良好的反应动力学条件以脱氧和脱硫,将氧的质量分数控制在2×10-5以内,过程脱硫率达到了45%~65%.而且因该工艺处理时间短,与普通LF工艺相比其回磷量更低.另外,由于熔渣的保温作用,使得中间包温降达到与LF温降相当的程度.  相似文献   

14.
提升钢丝绳安全检测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矿井提升钢丝绳安全评价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基于钢丝绳损伤检测确定钢丝绳损伤后剩余强度的方法以及钢丝绳张力实时在线检测技术,提出了钢丝绳动态安全系数与全程最小安全系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为科学评价钢丝绳的安全性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和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以钢绳疲劳实验研究成果为依据 ,分析现行ISO及国内外钢绳标准的核心及其存在的问题 .建议以钢绳疲劳指标替代现行标准核心内容———准静态力学指标 ,建立钢绳质量标准与其工程应用标准之间的内在联系 ,并寻求提高钢绳质量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的教育向质量保障提出了挑战,这在3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特别是在线学习,要求我们抛弃传统的质量测量指标,比如师生接触时间,图书馆的容量和出勤率等。新的质量保障和认证霎求在质量教育经历、关注学习者和向更广泛的利益相关者开放整个过程等方面达成一致。  相似文献   

17.
缓蚀剂对电偶腐蚀的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测量N80和13Cr钢电偶电流,比较了几种缓蚀剂对电偶腐蚀的抑制效果,研究了缓蚀剂与硫脲之间的协同作用,并采用动电位扫描法对缓蚀剂BHD-Z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添加少量的硫脲就能显著提高缓蚀剂BHD-Z的缓蚀效果。当硫脲添加量为4%时,对电偶腐蚀的抑制效果最佳。缓蚀剂BHD-Z主要抑制了腐蚀的阳极过程,属于一种阳极抑制型缓蚀剂。  相似文献   

18.
目前钢丝绳断丝定量检测中存在效率低、可靠性差的问题.基于BP神经网络的智能化钢丝绳断丝检测系统,利用虚拟仪器技术,可方便地实现对钢丝绳的数据采集、实时分析,实现了对钢丝绳断丝检测的综合判断.运用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进行模拟检测,结果表明:网络仿真与实际相符,准确判断率为81.82%.该系统用于钢丝绳断丝识别可行.  相似文献   

19.
利用高温高压腐蚀试验及电化学原位测量技术,并辅以SEM、EDS和XRD等微观分析手段研究了油套管用钢P110在CO2分压为2 MPa、温度为100℃的3.5%NaCl水溶液中的腐蚀失重、界面反应电化学特性、腐蚀产物膜的微观形貌、成分和结构特征,探讨了油套管用钢CO2腐蚀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油套管用钢P110的CO2腐蚀产物为FeCO3;随腐蚀时间的延长及腐蚀产物膜的形成,平均腐蚀速率逐渐降低、趋势变缓,产物膜生长满足抛物线生长规律;腐蚀产物晶粒逐渐长大并堆垛紧密,逐渐成膜覆盖于金属表面,膜厚先增加后逐渐趋于稳定,对基体保护能力增强;不同腐蚀时间交流阻抗图谱(EIS)的拟合结果表明,极化电阻随着腐蚀时间增加逐渐增大,电极反应由最初的活化控制变为扩散控制.  相似文献   

20.
高温下高钢级套管柱设计中的强度折减系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高温条件下高钢级套管进行室内试验,得到了Q125、V140和V150套管屈服和抗拉强度值,并引入强度折减系数,回归出高温条件下相应强度折减系数计算公式.为了满足油田实际设计需要,给出了高钢级套管在150℃和200℃下的统一强度折减系数推荐值,并被中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采纳,推广应用于高温下套管柱设计.根据试验结果及回归公式,对中国西部某深井套管柱进行了设计校核和安全评价.计算结果表明:本文试验结果和回归公式具有很好的通用性,可以满足现场工程需求;高钢级套管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随温度增加而显著降低,且屈服强度降低幅度要大于抗拉强度,建议在高温井套管柱设计过程中要考虑温度对管材性能降低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