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3 毫秒
1.
草地资源退化与生态系统管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我国西部地区草地资源退化十分严重,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的重大危机.分析了草地资源退化的原因,认为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引起的草地资源退化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相互耦合作用的过程,指出草地资源危机的最大问题是管理.同时根据生态系统管理理论的发展和草地生态系统动态研究的最新进展,指出适应性生态系统管理是解决草地资源保护同题的长远和根本之计.  相似文献   

2.
草地作为一个生态资源类型,其管理目标一是维持草地健康存在,为人类提供生态系统服务,满足人类生存需要;二是为生产家畜,满足人类物质财富需要。由于草地这一生态资源类型的脆弱性以及人们在利用过程中往往忽视了“满足人类生存而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的管理目标,致使目前很多地区日渐显现草地生态危机,并有日趋严重之势。认识现状,提高意识,着眼未来,制定和实施科学的草地生态保护措施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区位于内蒙古高原东南边缘和黄土高原北部,生态系统脆弱,对气候变化敏感,草地是该区域的主体生态系统类型,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易发生退化.如何区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草地生产力的影响还有待于深入研究.本文利用CASA模型和Thornthwaite纪念模型分别模拟2000—2015年草地实际净第一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和潜在NPP,草地潜在NPP与实际NPP的差值代表人类活动对NPP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2015年间42.29%的草地处于退化状态,57.71%的草地处于恢复状态.其中18.46%和7.39%的草地分别受到气候变化和放牧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发生退化;在气候变化、人类活动以及二者的共同作用下,分别有7.51%、30.26%和19.94%的草地处于恢复状态.因此,2000—2015年间,气候变化是退化草地区域NPP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生态建设等人类活动是恢复草地区域NPP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草地退化原因分析及其恢复治理的科技支撑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描述了内蒙古草原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生态环境退化现状。从系统物流平衡、环境气候变化 ,以及人类活动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等方面探讨了该地区生态环境劣变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 ,放牧畜牧业是该地区的主要土地利用形式 ,家畜是生态系统中植被的主要控制者 ,系统内物流的出入失调和季节性的草—畜供求失衡是引起草地生态系统迅速退化的主要因素。而其它因素(如气候变化、垦荒、挖药材等 )对系统的劣变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作者指出 ,健全科研和推广体系 ,加大科学技术普及力度 ,增加向系统内的物质投入 ,调整四季放牧的自然畜牧业生产方式 ,积极引种入牧 ,缓解草地春季敏感期放牧压力等 ,是治理和维护该地区草地生态系统健康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锡林郭勒草原生态环境劣化原因诊断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描述了锡林郭勒典型草原区的自然环境特征,社会经济情况和生态环境退化现状,从系统物流平衡,环境气候变迁,以及人类活动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等方面探讨了该地区生态环境劣变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放牧畜牧业是该地区的主要土地利用形式,家畜是生态系统中植被的主要控制者,系统内物流(以N为例)的出入失调和季节性的草-畜供求失衡是引起草地生态系统迅速退化的主要因素,而其它因素(如气候变化,垦荒,挖药材等)对系统的劣变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增加向系统内的物质投入,调整四季放牧的自然畜牧业生产方式,积极引种入牧,缓解草地春季敏感期放牧压力等,是治理和维护该地区草地生态系统健康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草地作为陆地最大的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防风固沙、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等生态功能,对维持生态平衡,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加强草地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对提高人类生存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若尔盖高原草地生态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就如何治理恶化的草地生态环境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7.
草地是具有生态,经济功能和价值的自然资源。草地的天然牧草通过家畜转化.可为人类提供乳、肉、皮、毛等廉价的畜产品。从而使草地畜牧业成为牧区经济和牧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支柱产业,草地作为陆地最大的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防风固沙、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等生态功能.对维护生态平衡、维系生物多样性、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与此同时.草地的自然景观和区域人文景观还具有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因此.加强草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对于提高人类的生存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果洛牧区草地破坏严重.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类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认识越来越深刻,生态系统价值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而由于人为和自然的影响,各个生态系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生态系统价值也将随之减少。以陈巴尔虎旗草地为例。应用层次分析法、专家咨询法等,对草地生产力、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吐氧、净化空气、生态旅游、生态损耗七项指标进行价值估算。结果表明,陈巴尔虎旗退化草地总价值810965.4万元,其中牧草价值为220460.4万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698121.9万元,由于草地退化导致的生态损耗价值为107616万元,数据显示生态损耗价值占到牧草价值的近一半。  相似文献   

9.
新疆草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评价了新疆草地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重点对不同草地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和功能价值进行尝试性的估算。结果显示,新疆草地系统年平均价值为71.32×108美元;新疆草地的主体类型提供的服务价值仅占总价值的43.17%,对草地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贡献率不高;低平地草甸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最高;沼泽和温性草甸草原在草地生态系统中所占的地位很低;草地各类功能价值中,提供给畜牧业生产上的经济功能仅是草地经济服务价值的很小部分。这些结论体现了新疆草地生态系统的特殊性以及开发和保护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西藏自治区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损益核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受气候和地形的限制,畜牧业成为该地区的支柱产业.发展畜牧业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是草地,因此草地生态系统的建立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理清西藏地区草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变化量,明确草地生态系统在西藏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本文从涵养水源、固土保肥、固碳释氧和净化大气四个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角度,按照西藏自治区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指标要求,利用成本代替法等对2007和2014年西藏地区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损益进行核算分析.研究结果显示,2007和2014年西藏地区草地生态系统四项服务功能价值总量分别为19 790.326亿元和21 709.284亿元,同比增长9.7%.其中涵养水源价值量和固碳释氧价值量增加最大,分别占增加量的64.7%和22.0%.根据西藏自治区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损益核算研究结果可为西藏地区制定科学合理的草地保护政策提供依据,同时为其他地区草地生态系统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甘南藏族自治州是甘肃省重点牧区,也是黄河、长江两大水系源区。天然草地面积272.3万hm2,但是,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导致草地生态系统日趋恶化,生产能力下降,严重制约地区经济发展和农牧民脱贫致富。研究如何完善生产经营状况,维持草地生态系统是甘南牧区面临的主要问题。以草定畜,综合治理,科学合理利用是改善草地生态系统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2.
草地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极其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通过文献调研,发现检索到的122项研究平台上,90%的研究平台未考虑气候变暖幅度的季节差异性对动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且仅有15篇文献涉及围封之外的管理模式.根据最新的研究进展显示:(1)气候变暖幅度的季节差异对草地动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2)不同草地管理模式下动植物群落结构对气候变暖响应的差异;(3)环境变化时动植物群落间的相互调控.这3个问题在未来草地群落研究中应重点关注.通过文献综述阐述并分析草地动植物群落对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响应机制,为全球变化背景下草地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草地是我国最重要的两大草地生态系统.尽管二者在植被类型、物种组成、气候条件、土壤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但都同样面临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巨大威胁.针对草地生态系统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这一重要科学问题,国内多个研究单位分别在青藏高原和内蒙古草原开展了一系列的草地原位控制实验.本文主要从模拟增温、模拟降水变化和模拟氮沉降三个方面归纳和总结了在这两类草地生态系统中开展的全球变化控制实验的结果,以期为进一步系统研究全球变化对中国草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近10 年生态系统结构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2000, 2005和2010年3期生态系统类型数据为基础, 采用生态系统转移矩阵、动态度等统计分析方法, 研究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近10年的生态系统结构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1) 近10年屏障区内生态系统结构较为稳定, 以草地生态系统为主, 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9%; 2) 生态用地与非生态用地均有增加或减少, 其中湿地增加2660.9 km2, 草地减少1377.5 km2, 城镇面积增加224.6 km2, 农田面积减少163.4 km2, 荒漠减少1388.5 km2; 3) 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城镇、农田类型变化速率明显高于湿地等生态用地, 2000-2010年城镇面积以2.88% 的年平均增长率迅速增加, 农田面积以0.64%的年均速率持续减少, 而湿地年均增长率仅为0.44%; 4) 生态系统类型整体转移量较小, 仅为整个研究区的0.5%, 其中草地→湿地、荒漠→湿地的转移量最大, 两个转移方向的总转移比例达到69%; 5) 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是生态系统结构变化的共同驱动因素, 其中气候变化是引起湿地面积增加的主要自然因素, 人口与GDP的急速增长导致城镇不断扩张, 其深层次原因是工矿业的发展, 载畜量增加是引起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 但生态保护工程对草地生态系统恢复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合理进行草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估可以从宏观尺度上准确了解草地生态系统的时空配置分布,是实现草地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的基础。本研究基于内蒙古草原194个样方数据,采用CVOR综合指数方法,选定22个指标因子建立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熵值法确定各指标和准则层权重值,分别从植被型、植被亚型、群系三个等级对草地生态系统健康状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三个等级下,准则层中基况和活力两个指标权重均较大,恢复力权重普遍较低。三个等级下,基况准则层中全碳、全磷指标权重普遍较高;组织力准则层中,物种丰富度、功能丰富度、系统发育丰富度三个指标权重最重要。在植被型等级下,草地生态系统状况以警戒和不健康为主,健康所占比例极小;在植被亚型等级下,草地生态系统状况以不健康为主,只有荒漠草原出现警戒状态;在群系等级下,各草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均以健康为主。植被亚型是最适合开展草原生态系统健康评估的等级。本研究可为合理开展内蒙古草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并为进一步进行草地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成果,结合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草地生态系统实际情况,参照Constanza等的思路与方法,估算了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草地生态系统的各项服务功能价值,得出全县草地每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564.8×106元,其中土壤侵蚀控制价值占82.0%,其他价值占18.0%,说明和林格尔县草地生态系统对减少土壤侵蚀、保持土壤养分有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青海河南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青海省河南县高寒草地为研究区域,从"植被状况-土壤状况-干扰状况-生态系统价值"4个方面的17个指标构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目标层A、准则层B、因子层C).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体系中各指标权重,最后利用综合指数法进行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结果表明:准则层中植被和土壤状况所占权重较大,分别为0.453 4和0.298 4,在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中占有主要地位,其中,因子层土壤有机质、地上生物量和植被盖度权重较大,分别为0.168 2,0.164 9,0.164 9,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健康影响显著,虫口密度、土壤碳储能力和牧草生产对草地生态系统健康影响较小,其权重分别为0.007 5,0.010 5,0.010 5.青海河南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评价较好,除样地7外皆属于健康之列.但样地3和样地5评分较低,偏向恶化.应在草地处于初级退化阶段时,积极采取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8.
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之服务功能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体现在3个方面,即生态功能、生产功能和生活功能。生态功能为系统所固有,是系统维持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功能是影响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发生改变的触发点;生活功能主要取决于生态功能和生产功能的平衡关系和管理状况,体现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充分理解和把握“三生功能”之间的互作关系,对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的维系与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研究达赉湖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采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机会成本法、司法价格法等方法评价了达赉湖自然保护区1999年和2007年的主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1999年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达353.28亿元。1999—2007年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下降了28.66%,其中调蓄水量价值、物质生产价值、生物多样性价值下降较大。达赉湖地区气候变化的暖干化趋势和人类活动影响造成的湖面萎缩、草地退化是造成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我国草地植物根际研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永晖  马斌  周志宇  张莉丽 《甘肃科技》2007,23(11):234-239
根际(Rhizosphere)是土壤—植物生态系统物质交换的活跃界面。在农业和林业领域,对植物根际已经开展了大量研究,但是对草地植物的研究仍然少有报道。草地植物物种丰富,生态系统复杂,要对草地生态系统的物流有正确的认识,根际这一土壤-植物界面是重要的方面,需要对草地植物根际开展研究。文章从植物根际矿质营养、根际微生物、根际分泌物等几个方面研究作一介绍,并总结农业和林业方面的根际研究热点,对草地植物根际的研究作一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