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构建基于知识本身特性、知识共享环境以及知识共享意愿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影响因素概念模型,以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企业为研究对象,应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知识互补性、知识转移性、企业空间邻近性,企业竞争有序、互动学习、信任对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具有正向影响。研究结果有助于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企业经营者充分利用知识共享提升自身创新能力,进而提升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创新能力是衡量博士生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而博士生教育质量关乎国家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资本是诸多影响博士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因素之一,为探索社会资本以及社会资本是否通过团队的知识共享对理工科博士生创新能力产生影响,本研究通过面向理工科博士发放问卷收集数据并分析,检验社会资本和知识共享对创新能力的影响。在因子分析结果验证数据与理论框架相符的基础上,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证实内外部社会资本和团队知识共享均对理工科博士生的创新能力有正向影响,且知识共享在内外部社会资本与理工科博士生创新能力之间起到中介作用,并由此提出通过强化团队知识共享促进社会资本对理工科博士生创新能力发展积极影响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揭示企业技术创新与知识整合耦合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二者耦合模型,进而从知识整合视角重点设计基于供应链、基于产业联盟、基于创新平台的三条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路径。为培育和提升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供了有效决策借鉴,对推动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和高端装备制造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技术联盟协同创新合作伙伴选择中存在的问题及关键要素展开分析,揭示基于伙伴选择的技术联盟协同创新能力动态提升机理。研究表明,绩效提升和竞合关系是当前技术联盟协同创新合作伙伴选择面临的两大主要问题,知识共享、相互兼容性、主体的能力、承诺等是合作伙伴选择的关键要素,合作伙伴的合理选择能够持续提升技术联盟协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知识管理不同于信息管理,他是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对企业来说,知识管理的实施在于建立激励雇员参与知识共享的机制,设立知识总监,实现企业文化转型,培养企业创新和集体创造力.知识管理也就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美国联邦政府2013年建立首个产业技术联盟国家计划,即先进制造技术联盟(AM-Tech)计划,试图维持美国制造业的全球竞争优势。从网络组织角度探讨了美国AMTech计划的政策设计要点及其区域布局,阐述了以产业技术联盟为代表的网络组织在国家创新能力提升中的特殊作用,以其中2个联盟为例分析了这种联盟运行的研发网络及治理网络的基本特征,总结了美国产业技术联盟发展的政策经验,为中国加快产业技术联盟发展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知识管理不同于信息管理,他是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对企业来说,知识管理的实施在于建立激励雇员参与知识共享的机制,设立知识总监,实现企业文化转型,培养企业创新和集体创造力。知识管理也就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国际制造战略调查数据库,对中美两国制造业企业竞争力提升路径进行了比较研究。比较研究侧重于单独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情况和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领域两个方面,并通过分析找到了企业竞争力的应用差异所在,并得出了一些有益性结论。  相似文献   

9.
企业技术联盟治理机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企业技术联盟是技术创新组织,而技术联盟治理的适当选择能为企业提供降低管制成本的优势,是决定联盟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在对各种技术联盟治理在股权安排、组织结构、控制权分配、伙伴关系等的差异性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指出技术联盟的治理是建立在联盟成员共同享有联盟控制权,以成员能力为基础的知识性资本合作关系,技术联盟治理机制是协商机制、声誉机制和信任机制的有机构成,并对这些机制的运作机理进行了较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不同集群模式的产业培育需要省级政府优化知识扩散与知识共享的信任环境。政府信任度、企业信任资本、合作企业间的信任质量等要素是形成集群企业信任关系嵌入社会网络结构的关键。为此,省区政府以建立产业集群信任机制为前提,通过确立信任共识,畅通“信任资本”的使用规则,借助非正式契约对信任行为的约束力,建立多元协同的知识交互、技术扩散平台,构建创新驱动的产业集群信任关系,不断强化企业间的相互依赖,培育集群内部知识共享绩效,进而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大学-企业知识联盟的兴起及其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性资源。而面对剧烈变化的市场环境 ,企业仅靠自身的力量很难获得所需的知识资源 ,知识联盟成为最佳的选择。本文在界定大学—企业知识联盟的基础上 ,剖析了大学—企业知识联盟兴起的必然性及可行性 ,并从共同愿景、信任机制、关系资本、学习机制等方面探讨了成功建立大学—企业知识联盟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工业经济时代的管理重点是如何增加生产,加快流通和销售。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知识代替了劳动、资本和自然资源成为企业的最重要的资源,管理要对知识有效的识别、获取、开发、分解、使用、存储和共享,运用智慧提高竞争力,其重点是知识的有效开发、共享与培训。一言以蔽之,知识管理将成为推动知识经济时代前进的重要动力,提高知识的生产力和创新能力将成为管理的核心。  相似文献   

13.
泉州民营企业在过去三十多年的"一次创业"中虽有所积累和收获,但在当前企业成本居高不下、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企业不足也逐渐显露,尤其是知识缺口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不少民营企业积极开展供应链协作以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在新的市场条件下,借助政府全力扶持企业"二次创业"的契机,泉州供应链联盟企业可以通过有效地开展知识共享活动,学习吸收企业的外部知识,提高知识应用和创新能力,实现双赢。文章正是通过对泉州供应链联盟企业的知识共享风险进行研究,给出风险防范建议,提高企业知识共享绩效,最终实现企业的共赢。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企业高技能劳动力群体中女性比重增加会显著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低技能劳动力群体中女性占比则与企业的创新倾向和创新产出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实证结果证明企业人力资本的性别结构会影响企业的创新动力和创新潜力。  相似文献   

15.
从资源、网络和结果视角,提出了一个关于产业知识基础、协同创新网络结构与企业技术能力的理论框架。发现产业知识基础不仅能直接提升企业技术能力,还通过协同创新网络这一中介对技术能力产生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6.
数字技术推动制造业企业的巨大变革,为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契机。当今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制造业作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主战场,行业竞争空前加剧,如何通过新的模式提升我国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结合质性和量化方法,通过对浙江省内6家制造业企业进行半结构化访谈,运用扎根理论并结合已有研究框架、文献提炼出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能力提升的关键影响因素,进一步选取中国数字经济产业中的59家制造业企业作为案例样本,通过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对关键影响因素进行组态分析。研究发现:(1)企业数字化能力存在5个影响因素,即技术基础设施、技术管理、企业数字化重视程度、企业创新战略及营商环境。(2)组态条件间的不同组合形成了5条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能力提升的等效路径,具有“殊途同归”的特点。根据核心条件的不同,可以进一步归纳为4类提升模式,即技术驱动型、技术—组织型、组织驱动型以及技术—环境复合型。研究发现对揭示不同技术、组织、环境条件下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能力提升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广东企业技术创新与相关科技政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小明 《广东科技》2005,(10):92-94
强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科技与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推动广东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和出口贸易区,是广东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化分工的重要战略。本文以考察广东企业创新基本情况入手,在分析制约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提升广东企业和产业创新能力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8.
创新型企业具有独特的企业性质,技术要素作为其主要资本,是创新型企业提升竞争优势、持续创造企业价值的重要因素,其资本所有者必然要求参与企业收益分配。技术要素参与企业收益分配方式有多种形式,企业必须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合理的分配制度,以激励技术要素所有者、增强企业持久发展所需的原动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创新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企业创新能力的大小受到多因素的影响。基于人力资本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组织学习理论等,本文主要研究人力资源系统、智力资本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理论模型,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多个企业实地调研,回收问卷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人力资源系统实践活动对组织的创新能力具有很好的预测作用,智力资本起到中介作用,因而,企业构建异质的适合的人力资源系统能够通过智力资本的增强来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竞争优势来源于知识创新的能力,而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又与知识共享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以知识共享为视角,构建企业内外创新循环体系,以创新内因、创新外脑及二者的开放互动为核心,在相应机制的保障下,不断推动企业创新,为企业在市场环境中获得有利的竞争地位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