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在中国航天界,任新民的名字如雷贯耳.他与黄纬禄、屠守锷、梁守盘一起,被称为"中国航天四老".20世纪50年代至今,他从新中国第一枚导弹的成功研制到第一颗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被送入太空,直到83岁高龄时依然担任"风云一号"卫星D星的工程总设计师,乃至神舟飞船升空.中国航天事业的每一个里程碑上,几乎都能找到任新民的名字.  相似文献   

2.
正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也是"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50周年纪念日。中国航天经过半个世纪的旅途,已发展成为包含多元力量的蓬勃事业。50年前的昨天,东方红星,冉冉升起,启华夏空天序幕,链接天地;50年后的今天,中国航天,百花齐放,执炎黄凌云壮志,激流勇进;50年后的明天,琼宇航行,流星掣电,携人类恒之向往,逐梦星际。  相似文献   

3.
《科学之友》2020,(6):6-11
正回望50年前,1970年4月24日,我国自主研制并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自行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半个世纪以来,中国航天事业阔步前行。据统计,截至2019年,我国共发射各类航天器500多个,在轨运行的超过300个。诸多空间技术成果为推动国防现代化建设、国民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当前,中国的人造卫星队伍正在不断壮大,让我们跟随专家一起回望中国卫星50年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4.
《科学之友》2020,(8):12-13
正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由地球中圆轨道卫星、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三种不同轨道的卫星组成,包括24颗地球中圆轨道卫星,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3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相对于灵动活泼的地球中圆轨道卫星、飘逸优雅的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此次发射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被抓总研制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北斗人亲切地称为"吉星"。因为在"吉星"家族中排行老三,大家也亲切称呼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为"嚞(音zhé)星"。这些北斗"吉星"高高地驻守在距离地球36000  相似文献   

5.
前沿     
《科学之友》2015,(2):4-5
<正>"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关键部件完成由中国科学家自主研发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现已完成关键部件的研制与交付,卫星有望先于欧美在2016年左右发射,在轨设计寿命为两年。"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是中科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首批确定的五颗科学实验卫星之一,旨在建立卫星与地面间远距离量子科学实验平台,并在此平台上完成多项大尺度量子科学实验。  相似文献   

6.
前沿     
<正>"北京二号"卫星发射升空"北京二号"卫星是中英合作项目。由英国的萨里卫星技术公司研制,中国二十一世纪空间技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则负责卫星在轨任务测控、卫星数据接收等运行管理,并组织数据产品的生产和相关服务的提供。据二十一世纪空间技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二号"是国家核准的民用商业遥感卫星项目,已纳入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规划。  相似文献   

7.
土卫新传     
"恩克拉多斯"之泉 卡西尼号土星探测器发现土星卫星中最奇特的卫星之一是土卫二,这颗星又名"恩克拉多斯"(Enceladus),于1789年由英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frederick williamherschel)发现,运行于土星最外层环的E环中,E环呈蓝色,由稀疏的物质微粒组成,人们认为E环的粒子就来自土卫二.  相似文献   

8.
前沿     
<正>我国或在2020年建成全球导航定位系统2020年中国将推出自己的全球导航定位系统,这套系统被命名为"北斗"。"北斗"系统正在部署区域导航并组网测试,在轨运行的卫星,数量在20颗左右。按照计划,到2020年,"北斗"系统将建成由5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地球静止轨道  相似文献   

9.
前沿     
正我国成功发射陆地勘查卫星一号2017年12月3日12时11分,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顺利升空,成功将陆地勘查卫星一号送入预定轨道。本次发射的陆地勘查卫星一号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所属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总研制,主要用于开展陆地资源遥感勘查。本次发射是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的第34次发射,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57次飞行。"风云三号"D星成功传回地球"彩照"蓝色的海洋、白色的云朵、黄色的土地……2017年12月8日14时07分,"风云三号"D星首幅可见光图像成功传回地面。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主任杨  相似文献   

10.
"嫦娥一号"卫星顺利升空,当大家兴奋地奔走相告时,"嫦娥一号"卫星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叶培建却急速返回北京控制中心:"'嫦娥'奔月由五大系统组成,发射成功,这才是万里长征刚刚走完第一步.我们还需要25天的时间,把'嫦娥一号'送入月球轨道,并开始正常工作,这才算奔月成功."  相似文献   

11.
前沿     
正实践十三号:开启中国通信卫星高通量时代2017年4月12日19时04分,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的托举下,实践十三号(中星16)卫星由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出发,挺进了浩瀚苍穹。国家国防科工局表示,这颗卫星将在真正意义上实现自主通信卫星的宽带应用,促进我国卫星通信产业的发展。该卫星一举突破我国高轨卫星领域电推进、Ka频段多波束宽带通信系统、激光通信等多项关键技术,实现了多个"首次"。这颗在众多领域率先"吃螃蟹"  相似文献   

12.
2007年10月24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由"长征三号甲"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并进入预定轨道,成为神州大地上又一举世瞩目的大事.  相似文献   

13.
数字     
正32颗2013年11月21日俄罗斯用一枚第聂伯运载火箭顺利发射了多颗卫星。根据计划,本次发射的一颗意大利"子母卫星"——Unisat-5卫星在进入轨道一个月后,会将其携带的7枚微型卫星释放出来。这样的话,本次俄罗斯第聂伯运载火箭将创造"一箭32星"的世界纪录。无独有偶的是,这项成就刚好刷新了此前两天(2013年11月19日)由美国创造的"一箭29星"的世界纪录。第聂伯运载火箭自1999年以来,已成功发射18次,共将15个国家的63个航天器送入太空。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宣布,用我国长城工业总公司的改进型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发射代号为"铱星"的低轨道卫星,从而建造由人造卫星"星群"和用户便携式电话机组成的全球个人通信系统。有关专家认为,摩  相似文献   

15.
何炳林 《科学通报》1957,2(7):207-207
甲基丙烯酸-苯二乙烯共聚体,主要用途为抗生素的提纯、金属的分离和白糖的精制等。制备上述的树脂,可有两个途径:(1)由甲基丙烯酸甲酯与苯二乙烯起共聚作用,制成球状体,再水解而得。(2)使甲基丙烯酸甲酯在氢氧化钠溶液内水解,将所制得的酸与苯二乙烯起共聚作用,再制成球  相似文献   

16.
一艘由美国航空航天局与欧洲空间局联合研制的以钚为核动力的"卡西尼号"土星探测飞船,于去年10月15日发射升空,开始了为期7年的漫长旅程。"卡西尼号"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土星及其卫星的探测,帮助科学家们全面系统地了解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的土星,从而加深人类对太阳系形成和地球生命起源条件的认识。"卡西尼号"上带有一个预定于2004年7月在土星的卫星"泰坦"上降落的登陆器"惠更斯  相似文献   

17.
<正>"嫦娥二号"卫星自2010年10月发射以来,经过长途奔月、近月制动、绕月飞行、降轨控制等多个关键环节,在距地38万千米外的月球轨道上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由于卫星燃料充足,科学家决定在2011年6月16日左右,让"嫦娥二号"卫星离开月球,飞向150万千米远的日地拉格朗日L2点继续进行探测。然后,它又从700万千米处以每秒10.73千米的相对速度,与图塔蒂斯小行星由远及近擦身而过,首次实现我国对小行星的飞越  相似文献   

18.
欧洲航天局网站近日展示了幅卫星拍摄的太空照片,据称从太空中可以看到长城,这引起了包括中国科学家在内的众多国内外专家的质疑.北京时间5月20日晚,欧航局正式发市更正公告,称"卫星照片中的长城实为河流".文中指出:在这幅由"普罗巴"卫星拍摄的照片中,原先被当作长城的部分应该是一条流入北京密云水库的河流,欧航局目前正在用其他设备对图像深入的分析研究.欧航局承认这是其网站首次在信息发布上出现的错误.  相似文献   

19.
国际媒体在2005年12月28日纷纷评论欧洲"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的首颗实验卫星"Giove-A"发射升空,认为"伽利略"卫星升空打破了美国的垄断,是对美GPS霸权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由俄罗斯航天兵在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的"联盟-FG"运载火箭,搭载着欧洲"伽利略"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第1颗实验卫星升空.这意味着庞大的"伽利略"计划终于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作为"伽利略"的参与者,中国亦将从中受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