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已经位居世界前列,连续多年成为我国的第一大产业,但是产业发展的总体水平是大而不强,在关键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还较弱,基本上还处于世界加工厂的位置。为了加快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自主创新步伐,需要吸引不同投资主体的社会资金源源不断地投入,加快培育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加快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链。但自主创新的成果能否及时实现产业化,不仅对自主创新的投入产出有重大影响,还影响电子信息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以及影响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进程。分析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自主创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提高产业化的效率和速度,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运用近期的投入产出经验数据,测算了我国工业领域22个产业的产业关联度经验值,并基于产业关联度进行了产业分类和创新转型优选产业的选择。研究显示,化学工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的产业关联度明显较高,适合于作为创新转型的优选产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的产业关联度相对亦较高,亦可以作为创新转型的备选产业。当前应当着重促进优势产业的自主创新进程,通过优势产业的创新转型来辐射带动其他产业的创新转型。  相似文献   

3.
《科学管理研究》2016,(2):42-45
我国传统产能过剩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主要障碍。我国船舶制造业作为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一直以来以较低的成本和劳动力资源为主要优势,在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和不同产业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传统的船舶制造业必须通过全球产融结合、转型升级,开创自主创新和协同创新的新模式。基于船舶制造业的创新现状,从构建自主创新和协同创新两个新模式的角度,分别分析研究产业创新模式,并提出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我国汽车产业及零部件产业的发展与创新现状,分析了汽车零部件产业自主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加速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自主创新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业生物产业创新道路选择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该产业发展的快慢和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在对产业技术创新途径进行界定的基础上,采用博弈分析方法基于寡头模型下技术扩散与不扩散、产业实力等方面对产业创新途径的选择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我国农业生物产业的创新实力、创新环境、农业生物产品生命周期等对我国农业生物产业技术创新途径的选择进行了实证博弈分析,结论表明:自主创新道路是当前我国的最优选择,最后,探讨了自主创新道路中模仿创新、国际合作及知识产权保护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6.
《创新科技》2020,(1):62-69
随着技术进步,产业空间组织方式由产业集聚、产业集群到产业共同体不断演化发展。本文在给出了产业共同体的基本内涵及五大特征基础上,提出了产业共同体建构的概念模型及发展路径。产业共同体是以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和产业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纽带,以产业创新为动力,以产业安全为基础,以产业金融为血脉,以科技地产、能源等为保障,实现业务共生、生态共建、利益共享的新型产业组织形态,具有纵横融通、跨界创新、共生共荣、多主体联动与共治等特征。  相似文献   

7.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动漫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在宏观环境层面,不管是国家法律法规或是地方政府层面的政策、制度及其执行对动漫产业发展的保驾护航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企业层面则原创不足、维权困难重重。激励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动漫产业的繁荣与可持续发展,需要国家、企业、政府和行业协会等相关主体从完善以著作权为主体的法律制度,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执法、政策引导和服务,发挥自律和桥梁作用等方面密切配合。  相似文献   

8.
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3年来,安徽以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引领,以加强创新主体、创新载体和产学研一体建设为突破,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fL一目标.,取得了与日俱增的产业、科技、人才和改革成果,自主创新已成为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全社会的自觉行动。本刊现遴选在试验区建设中涌现的几家有代表性的单位。  相似文献   

9.
董瑜  邢颖  张薇 《科学观察》2011,(2):16-24
该研究以统计数据为依据,在建立技术创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发展态势和特征进行了分析,主要分析了我国高技术产业中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5个行业,以及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三资企业及其他经济类型企业的技术创新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10.
张晶晶 《科技信息》2010,(24):111-112
河南省产业集群的建设和发展是对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贯彻实施。在我省产业集群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不足:产业集群内布局分散、规模小、企业数量少、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产业集群作为一种制度创新,政府在制度创新过程中担当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非常重要,而政府由于其特殊的角色,对产业集群的发展起着调控及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系统分析了产品创新、工艺创新与市场创新之间的协同作用机制以及三者协同促进产业成长的路径;构建了创新协同促进产业成长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演化模型,运用中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据此提出促进中国产业快速成长的建议,以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生物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时代的到来,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步入创新驱动发展时期。探讨了天津市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现实条件。通过分析天津市生物医药产业在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背景下创新发展的必要性及发展目标,从完善生物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推广及复制成功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发展经验、鼓励技术创新等方面提出了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安徽科技》2011,(12):19-20
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3年来,安徽以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引领,以加强创新主体、创新载体和产学研一体建设为突破,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fL一目标.,取得了与日俱增的产业、科技、人才和改革成果,自主创新已成为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全社会的自觉行动。本刊现遴选在试验区建设中涌现的几家有代表性的单位。  相似文献   

14.
张丽 《天津科技》2011,38(3):127-128
分析了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历史,指出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是世界的潮流,我国要想在21世纪实现强国之梦,必须依靠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动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实现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5.
创新型产业是以创新型企业和人才为主体,以知识或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要内容,以创新组织网络和商业模式等为依托,以打造创新发展环境为基础的产业集群.通过对温州激光与光电产业集群创新环境要素分析,提出政府改善产业集群创新环境的对策和方向.  相似文献   

16.
制造业的发展程度关系到我国是否能否在当今世界占有一席之地。介绍了制造业的内涵及地位.分析了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的现状,指出了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中国制造业自主创新政策的内涵,提出了加大制造业自主创新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国家创新体系、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以及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自主创新等促进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的政策。  相似文献   

17.
史文崇  耿香利 《甘肃科技》2024,(2):50-55+61
利用投入产出法,基于2005年以来的多个投入产出表对我国仪器仪表产业进行动态关联分析。通过测算相关指标及其变化情况,认为:仪器仪表产业是重要产业,其产业影响力很高,而受其他产业影响较小;其最主要的后向关联产业是通信设备与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工业产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交通运输及仓储邮政业;其最主要的前向关联产业是通信设备与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工业/产品等。而产业链中最重要的关联产业是通信设备与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以此为依据,构建产业联盟,加强上下游产业互动,对发展仪器仪表产业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各产业中,实现自主创新突破的多集中在一些技术简单、规模化生产领域,在技术比较复杂的领域(如半导体、汽车)有较大差距。通信设备制造产业却是一个例外。本文把华为作为通信产业的代表性企业,回顾华为的发展路径,从企业内部和外部两个角度,分析华为自主创新体系国际化的影响因素,进行自主创新国际化的影响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9.
吴磊  王洋 《科技咨询导报》2010,(34):221-222
以发展军民融合式经济作为牵引,以自主创新产业园区建设为突破口,通过对依托自主创新产业园区建设,发展军民融合式经济的有利因素的分析,探讨我国发展军民融合式经济的新途径,并初步分析了依托自主创新产业园区建设发展军民融合式经济的思路及关键所在,同时指出了依托自主创新产业园区建设发展军民融合式经济面临的主要困难与不足。  相似文献   

20.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我国经济的常态化,使得江门LED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面临着新难题。品牌建设和国际化能够实现全球创新资源的集聚,有效促进集群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附加值的提升,是江门LED产业集群实现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对国内外情况的分析,为江门LED产业集群参与全球创新资源配置,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树立区域产业集群品牌,提高产业附加值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