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研究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自然梭梭林、生态恢复梭梭林和人工梭梭林3种不同生境梭梭林内象甲科昆虫分布及发生情况,本研究采用陷阱法对不同生境的梭梭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定时定点收集的象甲科昆虫进行研究。结果显示:3种梭梭林共收集到象甲科昆虫标本6属8种492头,其中数量最多的是粉红锥喙象(C.conirostris(Gebl.)),占总个体数的55.08%。人工梭梭林象甲科数量与自然梭梭林差异不显著,而生态恢复梭梭林象甲科数量与人工梭梭林、自然梭梭林差异显著。此外,不同方向象甲科数量差异不显著。自然梭梭林象甲数量最多的时期在7月下旬,生态恢复梭梭林象甲数量最多的时期在7月下旬,而人工梭梭林象甲数量有两个高峰期,分别在5月中旬和7月中旬。象甲作为梭梭重要的植食性昆虫,不利于梭梭的正常生长。本研究通过调查研究象甲科昆虫的分布与动态,可为保护梭梭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退耕还林工程区困难立地植被恢复与生态重建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我国新世纪实施的六大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总结退耕还林工程区困难立地植被恢复与生态重建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应开展耐旱树种筛选和引进树种适应性、困难立地人工造林及人工促进天然更新配套技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新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探讨了植被恢复所取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阐述了在退耕还林区不同试验点开展的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研究工作所取得的主要进展,强调了适宜树种筛选、整地方式选择、保水剂应用技术等方面的成果对困难立地植被恢复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植物生赖以生存的土壤成分对植物的生长、群落的演变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就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的立地类型原生天然林树种进行分析,针对不同立地类型对造林树种的选择进行阐述,以此促进保护区植被盖度的有效提高和人工抚育改造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喀斯特山地退化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分析了喀斯特山地生境特点和原生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特征,提出 了喀斯特山地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途径;阐述人工植被恢复的主要模式,包括陡坡地人工植被恢复、人工促进自然恢复及林农复合经营恢复等;探讨了人工植被恢复可采用的造林与营林关键技术及喀斯特山地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并对退耕还林工程中的科技支撑、管理与政策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自然保护区落叶松人工林物种多样性保护与经营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保护区内人工林的经营问题关系到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系统稳定性。针对我国东北林区保护区中占较大比重的落叶松人工林,研究了东折棱河自然保护区,不同经营方式和针阔混交比例的人工兴安落叶松林下生物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规律。采用Simpsonindex(DS和E)和Shannon-Weinerindex(H)参数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加大阔叶树的比例,有利于提高其林下生物多样性指数。在物种多样性研究的基础上,从恢复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提出了人工落叶松林的“栽针保阔”经营方式,给出了保阔的树种,可以选择水曲柳、黄檗、色木和春榆与兴安落叶松混交。混交造林时,可以通过调节树种种间关系,形成良好的林分结构,发挥其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6.
回顾近20年来中国对红树林的保护以及通过人工造林进行恢复的情况, 梳理我国红树林保护与修复的相关标准, 厘清现行标准存在的问题, 提出如下相应的建议与对策。1) 应结合国家碳中和战略及红树林保护与恢复规划目标, 制定完善的红树林保护与生态修复技术标准体系规划, 加快相关国家标准的出台; 2) 在编制红树林保护与修复相关标准的同时, 应注重红树林固碳能力和增汇效应的提高; 3) 建议制定退塘还林相关标准, 填补国内空白; 4) 应充分落实“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生态修复原则, 重视并加强红树林保护与修复标准的技术细节制定; 5) 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应由红树林研究专业机构及专家深度参与, 提高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7.
据有关专家考察,当前世界造林技术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一、生态林、能源林异军突起在全世界人工造林面积不断扩大的同时,温带的多数发达国家纷纷提出森林的多目的经营,以美国的趋势最为明显.美国把相当大面积的森林划为水源涵养林、国家森林公园及游憩林.象开发较早的美国东北部林区已不再是主要木材生产基地,其造林工作以发挥防护和游憩作用为目的,只是部分兼顾生产用材的要求.热带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发展用材林的势头也在下降主要是受环境、交通及市场状况等因素的限制.取代用材林的是与当地群众利益关系更为密切的薪炭林、防护林及混农林业,有时用社会林这个概念来概括.巴西营造能源林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以栽培桉树为主,为炼钢提供木炭.菲律宾也有一个较大的发展能源林计划,以栽培新银合欢为主,用木材能源发电以减少原油消费.  相似文献   

8.
运用市场价值法,影子价格法对新疆梭梭林防护增产及固沙功能进行价值核算.结果表明:1)截至2011年,新疆共有梭梭林1 390 408.46hm2,其中94.45%分布在北疆各地区;2)新疆梭梭林防风固沙的总价值为3 475 546.33万元·a-1,其中固沙价值占总价值的90.51%,在防风固沙价值中起主要作用;3)不同地区梭梭林防风固沙价值大小顺序为塔城地区昌吉州阿勒泰地区博州克拉玛依哈密地区乌鲁木齐市巴州吐鲁番地区阿克苏地区伊犁州喀什地区;4)占全疆梭梭林总面积92.12%的低盖度梭梭林,产生了防风固沙总价值的88.39%,因此,应加强低盖度梭梭管理与保护;5)在新疆应尽快建立梭梭林荒漠生态系统服务市场,完善梭梭林生态补偿机制,使梭梭林荒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9.
徐州市人工侧柏林的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徐州周围山地人工侧柏林为研究对象,在全面勘察的基础上,建立了10块具有代表性的调查样地.通过对群落的生境条件、种类组成和结构等的调查,详细分析了徐州市现有侧柏林的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徐州周围山地现有人工侧柏林群落结构简单,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较低,生长更新缓慢.建议引种朴树、臭椿、黄连木、三角槭、梧桐、女贞等树种,以改造林相,促进地带性植被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菌根技术是一项以活性生物菌制剂为基础的生物新技术,是林业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发现,它能够有效地解决在极端困难立地条件下造林成活难、生长慢的技术难题,可促进植物的生长,增强植物的抗逆性,增进以有益微生物为主的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和土壤生物活力的提高,是生态植被建设中实现科学造林的一条重要技术途径。现将林木菌根生物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1.
依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理论构建了林业生态地球化学预警模型,并以成都经济区生态屏障体系建设中成功营建的主要人工桤木林为例,通过对林地土壤母岩、土壤、活植物体和枯落物中五种地球化学污染元素含量的测试分析,进行了生态地球化学预警模拟.模拟结果表明,人工桤木林对土壤污染元素As,Hg,Pb,A1,Cd的修复能力较强,尤其是对Cd元素的修复,仅需3年左右的时间可使受污土壤达到净化状态.  相似文献   

12.
为促进林草植被建设的健康发展,林草植被建设应该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布局,应用各种技术予以保证;采取封山育林技术、退耕还林技术、宜林荒山造林技术、人工促进更新技术、低质低效林分改造技术、幼林抚育技术、生态移民恢复技术,加快森林生态治理中林草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13.
干旱、荒漠地区的生态环境取决于植被生长状况的优劣,而干旱区内陆河流域荒漠河岸林群落的形成、分布及生长又取决于流域内水文过程。在学习、吸收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同时,结合我国西部干旱区荒漠河岸林的实际情况,全面系统研究开展水分、盐分作用下对荒漠河岸林植被的影响研究,对于荒漠生态地区植被的保护与恢复,维护荒漠河岸绿洲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通过野外样点调查、样方调查和室内测试分析,对云南省姚安县洋派河小流域退化生态系统实施生态修复后植被恢复效益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作为有恢复条件的退化生态系统,经过4 a人为参与的生态恢复,小流域复合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得到改善,人工补植林生态系统的立体垂直结构更加明显,物种多样性更丰富,生物量显著增加,生态系统更加成熟稳定,植被恢复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伏牛山低山丘陵区林-草复合生态修复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国内外生态修复研究趋势和热点,针对豫西伏牛山生态环境和植被分布现状,指出导致生态退化的主要问题,提出以豆科牧草紫花苜蓿和乡土树种立体配置的林-草复合生态修复模式,并对其生态效应进行了分析,为伏牛山低山丘陵区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黄土高原幼龄人工刺槐林地生态系统的有机碳动态变化规律,对刺槐林地在造林后4个阶段(造林2、4、6、9 a)生态系统各层次的有机碳储量进行了持续的监测与调查。结果表明:造林在2 a内对林地有机碳储量影响微小;造林2 a后,林地生态系统各层次有机碳密度均会随着林龄的增大而呈规律性变化,其中土壤层和乔木层为生态系统有机碳的主要来源,土壤层有机碳密度及其在林地有机碳密度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林龄的增大而减小,乔木层有机碳密度呈相反变化趋势。由此,黄土高原人工刺槐林生态系统有机碳密度随着林龄的增大而增加,与荒地相比,林地有机碳密度分别增加了6.2%、5.21%、21.81%和38.20%,表明黄土高原人工刺槐林在造林后会逐步发挥其显著的碳汇能力。  相似文献   

17.
我国西部地区生态恢复进程中的胁迫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恢复技术是通过现代技术和传统技术的手段 ,保持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正常状态 ,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但是 ,在生态恢复中存在胁迫作用 ,包括系统滞后、受损还原、衍生危害、生态异常和异地胁迫等 .为了控制或减少这些压力 ,本文提出若干对策 ,即应当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作用、适度进行生态置换、确定与生态保护相适应的发展速度和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等 .  相似文献   

18.
在退耕还林工程林业药间作模式中,对中药材的栽培技术作了简述,提出科学进行林药间作,在确保造林成活率的前提下,进行栽培。详细讲述中药材栽培的气候、土壤条件、选种情况。中药材栽培的市场前景和保证退耕还林工程成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官厅水库入库口复合湿地系统建设以恢复官厅水库饮用水源地功能、保障供水安全、促进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对水库水源水质进行全面调查、监测、分析基础上,借鉴国内外最新技术经验,采用并建设了前置库自然湿地和人工构造湿地的入库口复合湿地系统,突破了水库流域水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关键与难点技术,成功实施了官厅水库水质改善和生态修复,形成了适宜于北方低温干旱地区水库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技术体系,为恢复官厅水库饮用水源功能发挥了关键作用,为水库水质保护和生态恢复探索了一条可行道路.  相似文献   

20.
官厅水库入库口复合湿地系统建设以恢复官厅水库饮用水源地功能、保障供水安全、促进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对水库水源水质进行全面调杳、监测、分析基础上,借鉴国内外最新技术经验,采用并建设了前置库自然湿地和人工构造湿地的入库口复合湿地系统,突破了水库流域水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关键与难点技术,成功实施了官厅水库水质改善和生态修复,形成了适宜于北方低温干旱地区水库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技术体系,为恢复官厅水库饮用水源功能发挥了关键作用,为水库水质保护和生态恢复探索了一条可行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