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银西高铁宁夏段荒漠区路基边坡生态防护工程,基于气象资料和边坡土壤养分监测分析数据,对当地优选的3种绿植生长状态及其土壤肥力进行分析,提出适宜荒漠区高铁路基边坡的生态防护对策.结果表明,银西高铁宁夏段荒漠区近几年整体呈荒漠化加剧的趋势发展,路基边坡土壤表现出盐碱化和缺氮特征.柠条的成活率、植被密度、植物盖度等生长指标均优于其他2种,且栽植后土壤中N,K含量明显改善,具备更强的环境适应性.建议在银西高铁宁夏段荒漠区选择柠条作为路基边坡生态防护的绿植.  相似文献   

2.
以银西高铁早胜三号隧道为例,采用现场监测,对黄土塬区古土壤隧道围岩含水率及钢拱架应力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古土壤隧道围岩含水率具有明显的时空效应,在时间上呈"增大-波动-平稳"的三阶段变化趋势,含水率趋于稳定后仰拱和拱脚部位围岩含水率均大于拱顶和拱脚处,且仰拱处含水率增幅在整个断面呈最大;钢拱架主要承受压应力,拱顶和拱腰处的钢拱架压应力最大,钢拱架在施工期内承受围岩压力、确保大断面古土壤隧道围岩稳定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深埋古土壤隧道围岩变形以拱腰和边墙部位的水平收敛和沉降变形为主,拱顶沉降变形较小。  相似文献   

3.
京沪高铁对沿线地区可达性的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京沪高铁沿线19个节点城市,利用交通成本的加权平均旅行时间模型定量分析了京沪高铁的建设对沿线节点城市可达性的影响:可达性大幅提高,提高幅度都在50%以上,极大的压缩了时空距离,缩小了沿线地区的交通区位差异,促使经济区重新划分,推动经济腹地地区经济发展,改变城市传统的居住模式,增强区域一体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高铁的开通降低了时间成本,产生显著的"时空压缩"效应.以海南环岛高铁沿线12个市县为研究对象,基于加权平均旅行时间和经济潜力模型,从旅行成本、区位吸引力两方面分析海南环岛高铁开通前后沿线地区可达性的时空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高铁开通缩短区域的时空距离,提升了区域间可达性,由开通前沿线地区总的加权平均旅行时间1 599.53 min缩短至768.15 min,可达性水平最优地区为北-东部,可达性水平最差地区为南-西部,可达性水平提升程度最大的是临高县、文昌市和三亚市;环岛高铁的开通使得海口、三亚和儋州3个地级市经济潜力得到明显提升,不同程度上增强地级市对周边地区辐射带动作用,促使沿线地区经济潜力变化差异较大.环岛高铁在海南现代经济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结果对"一环、两极、多点"的城镇空间结构的构建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探讨高速铁路的开通对沿线城市可达性影响,为四川省综合交通建设及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参考。应用GIS空间分析反距离加权插值法,选取最短平均旅行时间、加权平均旅行时间及经济潜力3个指标,分析成绵乐高铁通车后,成都、德阳、绵阳、眉山、乐山5个沿线城市可达性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成绵乐高铁沿线城市最短平均旅行时间由开通前531.29min减少到285.82min,减少率为45.76%;加权平均旅行时间由开通前117.15min减少到60.11min,减少率为47.20%;经济潜力由开通前39 032 737.66增加到84 361 374.79,增加率为119.94%。成绵乐高铁开通,使沿线城市整体可达性得到明显改善,缩短了城市间的时间距离,有利于促进研究区经济南北均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不同植被指数对监测土地荒漠化的动态变化统计结果的差异,以2003年和2009年全年的250 m分辨率的MODIS植被指数产品MOD13Q1为数据源,利用NDVI值作为荒漠化分类的依据,对西藏自治区内荒漠化土地进行研究,得出了2003年和2009年的荒漠化土地面积及其分布图和不同荒漠化等级土地之间的动态变化图并统计其变化面积.研究结果表明:西藏自治区内部分地区荒漠化程度有所减缓,就整体而言其荒漠化趋势不容乐观.而不同植被指数统计结果可为西藏自治区的荒漠化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京沪高铁为例,分析城市规模、距离、发车频次对京沪沿线城市间客流强度的影响,辨析高铁的时间压缩效应及频次效应;同时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控制城市规模变量,分析时间压缩效应及频次效应对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的影响是否显著,得到如下结论:1)京沪高铁开通导致客流在不同规模城市间分流,使得城市规模对沿线城市间空间相互作用影响减弱;2)2014年高铁空间距离变量对客流影响显著,且比2010年的弹性系数绝对值小,客流对空间距离更加不敏感,引起长距离"城市对"的客流比重及客流强度上升,即高铁带来的时间压缩效应使得空间距离对沿线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减弱;3)2014年高铁频次变量对客流强度的影响显著,高铁带来城市间发车总频次的增加,提升了中、中高频次"城市对"客流强度,即高铁的频次效应使得频次对沿线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增强。  相似文献   

8.
荒漠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等级系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回顾了国内外荒漠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荒漠化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和荒漠化分类评价指标体系的等级系统,按照气候类型、荒漠化外营力、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基质、评价尺度和荒漠化程度的异同,将荒漠化指标体系构建成一个等级系统,从而使任何荒漠化类型在这个等级系统中均能找到合适的位置。  相似文献   

9.
李春蕾 《科技信息》2010,(32):373-373
大力发展高铁时代下的物流业是桂林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旅游名城进程的重要保障。本文分析了贵广高铁对桂林市经济有利带动及对物流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位于草原区的霍林河露天煤矿为例,基于决策树和BP神经网络。在荒漠化信息提取的基础上。对研究区16年来的荒漠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受气候变化、超载放牧、掏挖药材以及垦荒等因素的影响,轻度荒漠化、中度荒漠化以及荒漠化总面积存在由强转弱、再由弱变强的演变过程:②受煤炭开发的影响,重度荒漠化草地多围绕矿业建设用地呈“→”状分布,并且受季风影响向矿业建设用地东侧发展迅速。矿业建设用地面积与重度荒漠化面积相关关系显著,可将其作为评价、预测该区煤炭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1.
基于"3S"技术的艾比湖地区荒漠化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荒漠化问题突出的艾比湖地区作为研究区,采用2004年遥感TM影像,通过ERDAS软件处理,再运用GIS分析手段,综合土地利用图、地形图和其他资料形成艾比湖地区的荒漠化现状图.结果显示,艾比湖地区荒漠化土地类型的比例为未荒漠化占12.39%,微度荒漠化占12.56%,轻度荒漠化占24.87%,中度荒漠化占27.95%,重度荒漠化占22.23%.由于治理有方及降水有所增加,最近荒漠化速度有所放缓,但任务还很繁重.总之,荒漠化发展的原因是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大理至丽江高速公路建设对沿线景观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对大理至丽江高速公路建设前沿线景观和建设后沿线模拟景观进行分类和制图,并进行高速公路修建前后景观指数计算,从类斑和景观2个层次上分析了高速公路修建前后景观格局的变化.结果表明:高速公路的建设将导致景观格局的改变,缀块数目、缀块密度增加和最大缀块指数的减小,表明景观异质性增加;通过公路两侧缓冲区取样分析,高速公路修建对沿线小范围的景观格局影响较大,随着离公路距离的增加,影响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3.
以沿海地区某现役轻钢工业厂房为研究对象,围绕强风作用下板状风致硬漂物典型参数影响展开研究.基于Matlab软件,阐明板状风致硬飘物在风速、厂房高度和板特征长度典型参数影响下的飞行特性,给出避让安全距离.分析表明:板状风致硬飘物在飞行过程中伴有升、降、翻转的运动特性;风速对硬飘物的影响最为显著,厂房高度影响次之,板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基于大数据的荒漠化治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彦 《甘肃科技》2016,(15):38-40
新常态下,我国荒漠化治理也步入到了一个新阶段,大数据的出现及其技术的进一步成熟,为我国荒漠化的治理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在对我国荒漠化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大数据的内涵,特征,梳理出了基于大数据的荒漠化治理思路,然后讨论了大数据助力我国荒漠化治理中的优势和挑战,最后提出了当前形势下基于大数据的荒漠化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5.
基于形态学的土地荒漠化遥感图象纹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貌环境不仅影响土地荒漠化的速率,而且制约土地荒漠化的方式和空间分布规律。地貌类型、特别是地形起伏程度对荒漠化的影响首先表现在荒漠化方式上,其次表现在荒漠化强度上。遥感影象本身通常都包含着灰度和空间信息。本文利用数学形态学进行纹理分析,从腐蚀运算结果抽取纹理特征、利用形态学运算抽取分形参数作为纹理特征等,从而提取地物的空间结构信息。利用纹理结构参与土地荒漠化遥感分类,大大提高了土地荒漠化分类的精度。  相似文献   

16.
《河南科学》2017,(2):299-307
随着高铁的迅速发展,为了探讨高铁对中原经济区城市间交通可达性的影响,基于成本加权栅格法,综合运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经济潜力和一日交流圈等指标体系,对中原经济区各城市在高铁和非高铁情况下的交通可达性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1)高铁具有明显的时空压缩效应,整体提高了中原经济区的交通可达性,缩短了城市间的时空距离,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同城效应",促进中原经济区的经济一体化;(2)高铁加剧了城市间交通可达性的不平衡,高铁沿线站点城市获益最大,其等时圈受高铁轴向延伸引导作用明显.研究结果可为中原经济区城际高铁和我国其他地区高铁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铁为工作电极,通过电解NaOH溶液(12.0mol·L-1)制备高铁酸钠,在体系温度为20~50℃,电流密度为500~2000A·m-2条件下,探讨了超声作用对高铁酸钠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超声能够提高高铁酸钠的生成速率;超声作用的效应随着操作电流密度的增加而增强,在实验条件下,40℃时超声作用对高铁酸钠生成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8.
湘桂高铁及柳州周边多条高铁线路的开通,为居民提供了快速、便捷、舒适、安全的出行方式,加速了人才、资金和信息等要素的流动,对柳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经过研究和总结高铁国内外一些国家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经验,从高铁对柳州开放合作、交通枢纽地位、新型城镇化建设、产业调整及转移、社会发展、交通运输业、旅游业及土地规划利用的影响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高速铁路噪声对沿线人群的干扰,了解主要影响时段分布特点及主要影响特征,为高铁噪声治理及沿线土地利用规划和声功能区划提供建议,以入户面对面调查的方式对高铁沿线200m范围内的居民进行了随机不重复抽样调查,建立了高铁噪声暴露声级—影响主观感受关系模型.研究表明,高铁沿线居民受高铁噪声影响最大时段为20:00~22:00,且影响时段与睡眠关系密切,沿线居民受此影响,睡眠质量明显下降,影响程度与所处暴露声级水平呈正向相关关系.在对不同高铁噪声暴露声级下的声环境宜居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高铁沿线土地利用规划和声功能区划控制建议.  相似文献   

20.
选取兰新高铁沿线9个中小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测度可达性,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比兰新高铁开通前后可达性与旅游吸引力空间演变.选取旅游总收入、旅游总人数、星级酒店数量、A级景点数量、旅行社数量等旅游指标建立场强模型,评价旅游吸引力.通过分析可达性与吸引力的相关性评价旅游竞争力,得出以下结论:高铁开通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