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临床使用情况,并提出合理用药举措。选择陇西县中医医院2019年11月-12月期间使用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患者570例作为调查对象,收集患者用药资料,统计不同科室、不同品种的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使用情况,以及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不同品种的不合理用药行为。1)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总使用频次为603频次,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使用较多的用药品种依次为注射用血栓通、丹红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使用较多的科室依次为心内科、脑病科、骨科。2)570例使用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的患者中存在不合理用药行为的共94例,占比16.49%,不合理用药频次总计328频次,占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总使用频次的54.39%,不合理用药行为以适应症不合理、剂量不合理为主。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临床使用范围较广,但是存在适应症不合理、剂量不合理等不合理用药行为,实际应用需坚持整体辨证原则,结合个体实际情况准确给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酒钢医院抗肿瘤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2月间随机抽取恶性肿瘤病例,每月40例,共480份病例进行专项点评,对不合理用药进行点评、统计和分析.结果:用药不合理病例226例,占总数的47.08%,主要表现为适应症不适宜、用法用量不适宜、用药顺序不适宜、溶媒选择不...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西安大兴医院2013年度住院病历医嘱进行合理性点评,统计并分析医院各科室医嘱规范性与用药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逐月随机抽取该医院2013年1-12月份每位主治医师出科病历5份,共计2 982份,根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对医嘱书写规范性及用药合理性进行统计分析与讨论。结果统计结果显示,在抽取的2 982份病历中,其中不合理病历数273份,占全部病历数的9.15%;主要存在的问题为溶媒使用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当、药物遴选不当、重复给药、不良相互作用、配伍不当、超剂量使用等。结论该院医嘱书写基本规范,但用药合理性尚存在一定问题,需进一步加强临床合理性用药的监管,提高医院整体科学合理用药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565例超说明书用药案例,提供合理的临床超说明书用药管理方法。利用合理用药监测软件抽取2016~2017年度住院部药房除长期静滴给药途径外的全部医嘱中,临床药师进行合理用药处方点评时,发现的超说明书用药医嘱。收集565例患者根据药品说明书分析临床药品超说明书用药情况,分析数据,探讨建立我院超说明书用药管理方法。在565例患者病案中,以药品说明书为依据发现医嘱1408条中存在221条超说明书用药医嘱。原因分析,主要为超给药途径,超适应症用药,超给药剂量。经统计超说明书用药比较前位的药品为:硫酸沙丁胺醇注射液,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注射用糜蛋白酶,利巴韦林注射液,亚叶酸钙注射液,盐酸喜炎平注射液。常用药的超说明书用药普遍发生,年龄跨度大,用药潜在危害性较大。我院超说明书用药管理办法可规范临床医师超说明书用药不规范的现象,提高了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参附注射剂临床应用分析、评价,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抽取某年8月某院参附注射液使用量排名前三位的科室病历各10份,9月相同的三个科室各再抽取10例病历,共60份病历,以参附注射液药品说明书等作为标准、分析、提出合理用药建议。结果 8月心内科、急诊科、老年科不合理处方比率分别为60%、60%、60%,9月心内科、急诊科、老年科不合理处方比率为20%、10%、10%,主要问题为:用法用量有误、无适应症用药、药物联合有误等。结论通过处方分析,参附注射液处方合理率有所上升,但仍需注意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保障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6.
王凤娟 《甘肃科技》2022,(15):109-111
分析阿托伐他汀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选取2019年5月—2020年9月医院收治的240例阿托伐他汀服用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用药处方,观察患者用药情况,不良反应及其发生特点,并分析其用药合理性。本研究中共240例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钙,以梗塞性(45.00%)及冠心病疾病(21.67%)为主,其次为缺血性疾病、糖尿病、肺部疾病及心绞痛等;临床科室以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较多,共占68.33%;合理用药分析结果显示,240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用药不合理;阿托伐他汀钙片的总金额、使用频度、费用及总消耗量较阿托伐他汀钙胶囊远远升高;有9例(3.75%)出现不良反应。通过对院内阿托伐他汀进行临床应用分析,使用阿托伐他汀基本合理,存在少数用药不合理情况,且有一定不良反应,应坚持合理用药并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及监测,以提高用药安全,最大限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心内科、骨科住院患者单日的用药情况,评判两科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应用“合理用药监测软件系统(PASS系统)”对住院患者的用药进行了分析,共监测54名患者329条医嘱。结果是54名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共使用药物316种,在329条医嘱中,不合理用药均为心内科用药。通过对网科用药的分析,表明临床应加强对合理用药的监测,尽量减少用药品种,避免不合理的联用.以有助于提高住院患者的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8.
了解某医院中药注射剂使用现状,为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随机抽取最近连续4年某医院的800份归档病案为研究资料,筛选其中使用了中药注射剂的病例469份,汇总其用法用量、给药途径、溶媒选用以及用药适应症等项目,分析其用药合理性;结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病例170例,不合理用药病例299例,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用使用率为63.7%,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在无适应症用药、单次剂量错误、给药频次错误、溶媒选用错误、疗程错误;某医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存在较多问题,应加强用药干预,规范其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9.
分析医院静脉药物集中配置情况,探讨临床药师通过医嘱审核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的作用,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针对医院PIVAS为内科病房开展工作,按照随机抽样原则,分别抽取2013年7~12月(A组)及2014年1~6月(B组)的住院用药医嘱中各抽取4000份,进行分析和统计。结果:A组不合格医嘱有377份(占医嘱9.43%),B组住院用药医嘱中,不合格医嘱有94份(占医嘱2.35%)。结论:通过医嘱审核,临床药师在PIVAS的工作中,将控制不合理用药关口前移,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提高了医院的现代化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解放军总医院三个科室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合理性,随机抽取普外科、肝胆外科、骨科三个临床科室2006年10月408例住院患者的药疗医嘱,统计抗菌药物的应用例数、联合用药及使用品种。三个科室抗菌药物应用各有特点,肝胆外科联合用药较多。抗菌药物应用基本合理,但应加强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管理,以防止少数药物的滥用现象。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统计并分析楚雄州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常见的不合理医嘱信息,规范临床合理用药,确保患者静脉用药安全、经济、有效。方法: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审核的711 428条医嘱中遇到的不合理医嘱进行统计归类分析。结果: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药师通过审核医嘱,及时发现并纠正临床用药中存在的问题,有效控制并减少了因不合理用药引起的各类不良事件。结论:通过药师审核医嘱,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研究药师干预促进医院合理用药的临床应用价值。选择在庆阳市西峰区后官寨卫生院治疗且未经药师干预的10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102例经药师干预的患者作为观察组。统计对比两组临床用药情况、不合理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临床用药合理性评分高于对照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短于对照组,临床用药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药物选择、抗菌药物的使用、联合用药、用药及用法不合理用药情况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药师干预可提高用药合理性,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用药费用,缩短抗菌药物使用时间,避免不合理用药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的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6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病历资料200份,分为合理用药组(128份)和不合理用药组(72份),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复发率.结果:72例不合理用药中选药不当10例,占13.9%;用药剂量不合理21例,占29.2%;不合理配伍24例,占33.3%;重复用药17例,占23.6%.治疗2周后,合理用药组的痊愈率明显高于不合理用药组(P<0.05),复发率明显低于不合理用药组(P<0.01).结论:消化性溃疡的用药是否合理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医务人员应全面掌握治疗消化性溃疡药物信息,保证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调查分析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临床不合理应用情况及对策。选取甘肃省静宁县甘沟中心卫生院收治的应用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患者490例,观察对比住院患者对各类中药剂的用药频度(DDDs)、应用人次排名前10位的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品种,并对患者用药适应证、疗程、用量、溶媒选择、联合用药以及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合理地实施对策。我院使用的各类中药剂中,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品种最多且用药频率最高;23种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品种中,以丹红注射液使用人数最高,占比达到31.84%,其次为注射用血塞通,占比29.18%,两者应用明显高于其他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品种(P0.05);研究对象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不合理使用情况共有93例,占比18.98。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在我院临床应用广泛,但存在不符合适应症、溶媒选择不规范、剂量超标、疗程超标、联合用药不合理以及不良反应等问题。因此,有必要针对当前的不合理应用情况采取有效地应对措施,以保证患者的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15.
调查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TCMI)临床应用现状,并分析其安全性。通过天水市中医医院管理系统调取2017-2019年活血化瘀类TCMI的应用信息,统计各种活血化瘀类TCMI的总用药金额、日用药金额(DDC)、用药频率(DDDs)、用药总天数,计算药物利用指数(DUI),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2017-2019年销售金额位于前2位的活血化瘀类TCMI品种是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血塞通,并呈逐年增高趋势;DDDS位于前3位的活血化瘀类TCMI品种是血塞通、冠心宁注射液、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各年度DUI0.9、0.9~1.1、1.1分别有2种、6种、2种;活血化瘀类TCMI所致不良反应累及器官主要是皮肤及其附件(39.34%),其次是消化系统(21.31%)。活血化瘀类TCM在临床应用量较大,部分品种在用药剂量上存在不合理现象,而用药不良反应多有出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消化系统受累为主。故临床应加大对此类TCMI使用的监管,规范临床用药,以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医院临床抗菌药使用情况,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以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抽取吉林省前卫医院有住院部的18个临床科室2012年3~5月每月1,5,9,13,17,21,25,29日共8 d的出院病历共1846份,对所有病历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统计分析,医院有63.4%的住院患者使用过抗菌药,使用的抗菌药物种类共42种,在使用抗菌药的患者中有84.7%的患者使用过2种及以上抗菌药物,其中联合用药达6种以上的患者74名,在使用抗菌药的患者中有56.2%的患者进行了药敏实验,但无一例患者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在所有18个临床科室中,手术科室抗菌药的使用率和联合用药率明显高于非手术科室.结论虽然经过努力,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已接近国家要求,但在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中缺少必要的药敏实验,存在凭经验开方的现象,在高危抗菌药物联合应用中缺乏血药浓度监测.针对以上问题,应从医院和患者两方面入手方能得到较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我院围手术期患者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警示.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围手术期患者住院病历107份,对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3例应用抗菌药物,21例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占22.6%.结论应重视围手术期患者用药的合理性,提高临床用药的经济、安全、有效,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对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临床不合理应用情况及对策进行调查分析。选取医院应用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的住院患者236例,对9种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进行观察比较,并统计分析患者溶媒选择、用药疗程、用量及联合用药等情况,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在236例应用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的住院患者中,用药频度排在前几位的品种为丹红注射剂、注射用血塞通与参芪扶正注射剂,且除参芪扶正注射剂、灯盏花素注射液外,其他药品同步性均欠佳;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中存在不符合适应症、溶剂选择不合理、超剂量用药、疗程不当及联合用药不合理等现象,发生率为22.45%。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临床不合理应用情况较为常见,故应实施针对性的临床干预,以确保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9.
探讨两种制备工艺的缩宫素注射液预防孕足月自然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并从药物经济学进行评价,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收集医院2022年5月—2022年8月的100例自然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A组给予化学合成技术的缩宫素注射液和B组给予生物提取技术的缩宫素注射液各50例。对比2组患者治疗疗效,产后0.5 h、2h、24 h出血量,治疗前后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Hb)变化及不良反应。A组和B组在治疗效果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0.5 h、2 h、24 h出血量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前、产后48 h血红蛋白水平及红细胞计数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制备工艺的缩宫素注射液预防产后出血在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上无明显差异。而两者价格差异明显,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和控制医药费用的过速增长,推荐选择治疗效果相似而成本较低的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20.
孟涛 《甘肃科技》2013,29(16):138-141
通过抽查门诊处方,分析不合格处方,规范医师处方行为,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随机抽查2012年上半年门诊处方2400张,依据《处方管理办法》及卫生部发的《北京市医疗机构处方专项点评指南(试行)分别对处方的书写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处方书写药品通用名书写不规范现象比较严重,还有处方前记填写不全,药品名称、单位书写错误,剂型、剂量和用法用量没写或写错,药品配伍不合理现象也比较严重。处方书写不规范、药品配伍不合理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从而使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