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准确地预测溶液热力学数据,分别使用了36和38种溶剂对聚乳酸和乳酸-乙醇酸共聚物进行实验研究。采用正交优化计算方法确定了聚乳酸和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的三维溶度参数,分别为:δ_d=17. 969 (MPa)~(1/2),δ_p=6. 707 (MPa)~(1/2),δ_h=7. 324(MPa)~(1/2);δ_d=17. 083 (MPa)~(1/2),δ_p=6. 939 (MPa)~(1/2),δ_h=8. 650 (MPa)~(1/2)。单体中乳酸和乙醇酸浓度的升高会引起高分子聚合物溶度参数的增大。依据溶度参数,计算了聚乳酸和乳酸-乙醇酸共聚物与溶剂间的相互作用参数和相互作用半径。同时,计算了聚乳酸和乳酸-乙醇酸共聚物溶剂的体积修正系数,聚乳酸—溶剂体系和乳酸乙醇酸共聚物—溶剂体系的体积修正系数分别在0. 80~0. 90和0. 85~1. 10范围内。获得的相互作用参数、相互作用半径及体积校正系数完全符合Flory-Huggins高分子溶液理论。  相似文献   

2.
利用溶剂提取和正、反相色谱法、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技术对采自藏区的俄色茶(Malus torangoades(Rehd.)Hughes)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采用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俄色茶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根皮苷(1),根皮素(2),3-羟基根皮苷(3),3-羟基根皮素(4),三叶苷(5),槲皮素(6),槲皮苷(7),异槲皮苷(8),芦丁(9),金丝桃苷(10),香豆酸(11),咖啡酸(12).化合物1~5为二氢查耳酮类化合物,化合物6~10为黄酮类化合物,化合物11和12为酚酸成分.其中化合物3~5和7~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微波辐射条件下,以氢氧化钠或哌啶作催化剂,乙醇作溶剂,对苯二甲醛与苯乙酮和丙二酸二乙酯等活性甲基、活性亚甲基化合物反应,合成了1,4-双(3-芳基-3-氧代-1-丙烯基)苯和1,4-双(2,2-二乙氧羰基乙烯基)苯衍生物,反应时间短,产率高,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4.
乙醇结晶法提取硼铁矿酸浸液中的硫酸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通过乙醇结晶提取硼铁矿酸浸液中硫酸镁的新方法,并计算硫酸镁分别在水溶剂和水-乙醇混合溶剂中的溶剂化能以及溶解过程的焓变(△Hs)和吉布斯自由能变(△Gs),从理论上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考察溶液pH、乙醇加入量、结晶温度和初始硫酸镁浓度对硫酸镁在水-乙醇相中结晶析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硫酸镁在水-乙醇混合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最佳条件为:溶液pH在1.5~2.0之间,乙醇加入体积为溶液体积的1.5倍,结晶温度为常温(l0~30℃),硫酸镁的初始浓度在1.5 mol/L以上.在此条件下,硫酸镁的析出率达到97.73%,通过XRD和TG测试分析验证结晶析出产品为七水硫酸镁,测定其纯度为99.10%,达到七水硫酸镁的国家化工行业标准HG/T2680-2009中的Ⅰ类一等品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以醇类为助溶剂的乙醇柴油混合燃料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醇类在乙醇柴油混合燃料中的助溶效果,以及添加醇类助溶剂后,柴油机燃用乙醇柴油混合燃料的排放性能,分别做了助溶试验和排放性能试验。助溶试验时,选择碳原子数依次增大的正丁醇、正庚醇、正癸醇作为助溶剂,按柴油、乙醇、助溶剂的体积比为75∶20∶5的比例,分别在温度为0、10、20、30℃的恒温条件下配制混合燃料,摇匀静置,观察互溶情况和分层时间,结果发现,柴油乙醇直接混合会立即产生分层;加入助溶剂后会提高互溶效果,过一段时间才会分层;10℃以上环境均能保证柴油乙醇燃料稳定互溶15 d以上;随温度的升高和助溶剂碳原子数的增加稳定互溶时间有增大趋势。排放试验在一台YC6 J170-21车用柴油机上进行,在100%负荷率下,分别测试不同助溶剂的柴油乙醇燃料的CO、HC、NOx和碳烟的排放,结果表明,与纯柴油相比,柴油乙醇燃料的CO排放没有增加;中高转速下,HC和碳烟排放明显下降;NOx排放全程下降;以正丁醇为助溶剂的柴油乙醇燃料的CO、HC、NOx和碳烟的排放最低。  相似文献   

6.
丁一  刘菲 《科技咨询导报》2013,(16):138-139
呋喃解草唑的化学结构式是3-二氯乙酰基-5-(2-呋喃)-2,2-二甲基嗯唑烷,是一种潜在的二氯乙酰基 烷类除草剂安全剂.本课题分析了以呋喃甲醛和三甲基硅腈为原料,经亲核化合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环化反应、酰胺化反应共计4步产生出目标化合物,总收率41.9%.分析出反应时间、试剂比例、外界温度、催化剂等因素对反应产生相应影响,对合成工艺进行再加工.实验结果,合成α-三甲基硅氧基-2-呋喃乙腈的最舒适实验室环境是:呋喃甲醛∶三甲基硅腈=1∶1.3(物质的量之比),催化剂用量0.23%,反应温度15~20℃,反应时间6h,收率81.9%;合成α-氨甲基-2-呋喃甲醇的较优工艺条件是:α-三甲基硅氧基-2-呋喃乙腈∶氢化铝锂=1∶1.1(物质的量之比),无水乙醚为溶剂,回流反应1.5 h,二氯甲烷为重结晶溶剂,收率75.8%;合成5-(2-呋喃)-2,2-二甲基唑烷的最舒适实验室环境是:α-氨甲基-2-呋喃甲醇∶丙酮=1∶5(物质的量之比),苯作溶剂,催化剂用量2.6%,反应时间4h,收率90.3%;合成呋喃解草唑的最舒适实验室环境是:5-(2-呋喃)-2,2-二甲基嗯唑烷∶二氯乙酰氯∶氢氧化钠=1∶1.2∶2.4(物质的量之比),0~5℃反应时间12h,乙醇为重结晶溶剂,收率74.8%.  相似文献   

7.
利用色谱法和重结晶的方法从野番豆茎的9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部分和正丁醇部分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结合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将化合物的结构依次确定为:β-谷甾醇(1),豆甾醇(2),亚油酸甘油单酯(3),牡荆素(4),4′-羟基-7-O-β-D-葡萄糖-2,3-二氢黄酮苷(5),柚皮苷(6),橙皮素(7),高北美圣草素(8),其中化合物4~8为黄酮类化合物,化合物1~8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对化合物4~8进行了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4、7及8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抑制作用,IC50值分别为(94.92±4.37)、(41.40±3.68)及(38.70±3.32)μmol/L.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餐具清洗剂去油污效果显著,但灭菌功力不足。现介绍一种集消毒、去油、除臭、增白为一体的多功能餐具清洗剂的配制方法。 本剂以表面活性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椰子油酸二乙醇酰胺(6501)与烷基酚聚氧乙烯(10)醚(OP—10)为活性成分,添加广谱灭菌剂TD—6052和助溶剂乙醇配制而成。本剂具有以下特点:(1)消毒面广,灭菌速度快,5分钟内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结核杆菌、乙型肝炎病毒的杀灭率为100%;(2)油垢清洗力强,用量少,  相似文献   

9.
分别以不同比例的四氢呋喃-乙醇、乙醇-水为溶剂,采用水浴回流和浸泡法提取银杏叶中总黄酮,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率.结果表明:采用水浴回流法时,以体积比为3∶1的四氢呋喃/乙醇为溶剂,银杏叶质量(g)与溶剂体积(mL)比为1∶13.3、水浴温度为50℃、时间为2 h,提取率可达14.7%;采用浸泡法时,以体积比为3∶1的乙醇/水为溶剂,银杏叶质量(g)与溶剂体积(mL)比为1∶10、浸泡时间为24 h,提取率最高达9.3%.  相似文献   

10.
邻氯扁桃酸的拆分Ⅰ.工艺过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制备手性邻氯扁桃酸,选择了具有光学活性的α-苯乙胺等3种胺类物质作为拆分剂,分别考察它们在水、乙醇、甲苯、乙酸乙酯、乙腈等多种溶剂中的拆分特性。结果发现,采用光学活性1-(p-硝基苯基)-2-氨基-1,3-丙二醇为拆分剂,可以顺利地在水中拆分邻氯扁桃酸,产品光学纯度达99%,拆分剂回收率大于90%,易于实现工业化。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提取生物活性成分的常用有机溶剂,乙醇是药物筛选中溶解水溶性较差样品的候选助溶剂。本文研究了不同浓度乙醇对斑马鱼胚胎存活、循环系统发育、血管生成等的影响,为其作为溶剂在斑马鱼模型抗血管生成药物筛选中的应用提供参考。结果显示,0.01%乙醇不会造成胚胎的死亡和仔鱼循环系统畸形,0.1%乙醇引起仔鱼心囊水肿,乙醇浓度达到1%时出现胚胎死亡。低于或等于1%乙醇对仔鱼体节间血管生成无抑制作用。以上结果表明,浓度低于或等于0.01%的乙醇不会影响对被筛样品抗血管生成活性和毒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选择丁醇、庚醇、生物柴油和聚山梨糖醇单油酸酯(Span80)作为助溶剂,对比研究其助溶效果.按照不同乙醇体积分数(10%,20%和30%)和温度范围(5~60℃),进行混合燃料的密度、表面张力和黏度等物性参数测量,研究其随乙醇体积分数和温度变化的规律.模拟研究混合燃料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乙醇体积分数的增加,燃油雾化效果得到改善,壁面油膜逐渐减少,氮氧化物(NOx)和碳烟(soot)排放逐渐减少;发动机动力性逐渐下降,但是当量比油耗和燃烧噪声逐渐下降.乙醇体积分数为10%时柴油机的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3.
为建立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法(GC-FID)定量测定胆酸钠原料中乙醇、乙醚溶剂残留的新方法,将胆酸钠用乙腈提取,采用HP-INNO Wax气相毛细管柱分离,以氮气为载气,流速为1.5 m L·min~(-1),使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进行检测,进样口温度为200℃,检测器温度为250℃.结果表明:胆酸钠原料中乙醇、乙醚的百分含量分别为0.7,0.9,0.6 mg·g~(-1)和30,40,30μg·g~(-1),按《中国药典》规定,均处于正常范围内.此方法简便易操作,重现性好,可适用于胆酸钠原料药中残留溶剂的研究和检测.  相似文献   

14.
用正交试验法对沙田柚皮中的总生物碱提取工艺进行了优选研究.采用正交表L16(45),以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次数、提取剂中乙醇含量以及料液比为因素,以总生物碱显色液的吸光度为指标进行试验.得到了最佳提取参数:温度为75℃,时间1.0h,提取次数3次,提取溶剂为85%的乙醇,料液比为1∶10.该实验结果为改善柚皮生物碱的提取方法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柑橘皮(citrus peel)为原料,以氯化钙为助磨剂,通过微切助互作技术得到柑橘皮微切助粉末从而制备其水提物和醇提物,并考察两者的抗氧化活性研究。方法用相应浓度的抗坏血酸(vitamin C,VC)作为阳性对照,从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4个方面测定不同浓度柑橘皮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不同溶剂的柑橘皮提取物对这4种抗氧化活性指标均有一定的清除作用,两者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最大。结论本研究结果为提高柑橘皮的综合利用价值提供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H2O2胁迫下,研究刺老苞根皮(Aralia echinocauIis)黄酮增强MC3T3-E1成骨细胞抗自由基损伤的作用.为此用H2O2作用MC3T3-E1成骨细胞,建立自由基损伤细胞模型.培养的成骨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刺老苞根皮黄酮低剂量组(1×10-8mol/L)、刺老苞根皮黄酮中剂量组(1×10-7mol/L)和刺老苞根皮黄酮高剂量组(1×10-6mol/L).测定不同处理组细胞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活性自由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脂质过氧化物(lipid oxygen,LPO)含量,同时利用荧光偏振法测定细胞膜流动性.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刺老苞根皮黄酮组细胞活力、SOD活性、细胞膜流动性均显著升高(P<0.01),而ROS含量、LPO含量则显著降低(P<0.01),并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可以认为H2O2摄入会导致MC3T3-E1成骨细胞的氧化损伤,而刺老苞根皮黄酮可以预防或降低此类损伤对细胞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有机硅透明树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性能与用途有机硅透明树脂具有在低温下快速固化的特点,可以溶于乙醇、苯、丙酮等溶剂中.固化后的树脂具有硬度高,耐磨擦,耐热,低温(-50℃)不脆化,疏化,防潮,耐大气老化,耐辐射等优异特性,且透明度高(透光率90%以上),无毒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不同溶剂对石榴籽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以石榴籽为原料,利用微切助互作技术粉碎,以蒸馏水和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为溶剂,进行热水浸提,以抗坏血酸(vitamin C,VC)作阳性对照,比较各提取物的DPPH·,·OH和O~-_2·清除能力以及抗脂质过氧化能力。结果石榴籽醇提物的抗氧化活性均比石榴籽水提物的高,VC的DPPH·和·OH清除能力均比石榴籽醇提物以及水提物的高,石榴籽醇提物和水提物对抗脂质过氧化能力以及O~-_2·清除能力比VC的高。结论微切助石榴籽粉醇提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这为石榴籽的应用以及后续产品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测定聚乙醇酸的三维溶解度参数、聚乙醇酸与其他溶剂间的相互作用参数和溶度参数距离.方法:采用溶解度法考察聚乙醇酸在溶剂中的溶解性能,为获得准确的物性数据,使用36种溶剂进行实验研究.根据溶解结果,用优化法计算了聚乙醇酸的三维溶解度参数,获得了聚乙醇酸和36种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参数和溶度参数距离.结果:三维溶解度参数的色散力分量δ_d、极性力分量δ_p、氢键力分量δ_h和总溶解度参数δ值分别为:17.35、8.66、9.87、21.76(MPa)~(1/2),聚乙醇酸和36种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参数和溶度参数距离列在正文表中.结论:相互作用参数结果与Flory-Huggins高分子溶液理论的互溶标准完全一致,说明优化法获得的三维溶解度参数是准确可信的.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一系列高效的四苯基卟啉配合物(4d~4e首次报道),并以二甲氨基吡啶为助催化剂催化了二氧化碳在环氧环己烷的聚合.以四苯基卟啉氯化钴配合物为例,系统考察了反应温度、时间、压力、溶剂种类、助催化剂用量及轴向阴离子等因素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80℃,6 h,5 MPa,1当量的助催化剂为最佳条件,配合物的轴向阴离子和卟啉的取代基对催化活性有很大影响.通过IR和1H NMR表明所得到的聚合物是高选择性的交替聚碳酸酯,碳酸酯键含量超过99%.这种聚碳酸酯的平均分子量高达59600,是目前已知卟啉类催化体系中活性最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