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术(MIPPSO)对胸腰椎骨折患者功能障碍指数、伤椎高度以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我院进行微创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的4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观察记录所有手术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同时比较患者术前、术后的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程度(VAS)以及伤椎高度与Cobb角。结果 本次研究的45例患者胸腰椎手术均已完成。其中创面愈合时间为(7.34±1.23)d,手术时间为(83.98±6.22)min,术中出血量为(66.45±5.11)ml。术后6d与术后10个月,ODI、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后6d与术后10个月,患者伤椎前缘高度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但Cobb角度明显均低于术前(P<0.05)。结论 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能够改善患者腰椎功能障碍,同时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促进创面快速愈合,并有效减轻术后机体疼痛,值得临床应该与推广。  相似文献   

2.
对比分析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随机选取兰州市红古区人民医院2014年5月~2015年11月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84例,并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取跨伤椎固定治疗,研究组实施经伤椎固定治疗。治疗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VAS、JOA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即刻VAS、JOA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即刻Cobb角、即刻矫正度、6个月后Cobb角及矫正丢失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实施经伤椎固定治疗,疼痛及脊柱功能改善效果显著,且其远期脊椎矫正效果优于跨伤椎固定,适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经后路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 所有患者在伤后6h~10d行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本组全部病例术前、术后及随诊时均摄正侧位X片、CT或MRI扫描检查.结果 经X片、CT检查,病椎高度恢复90%以上,伤前的后突畸形Cobb角平均为25.5°(11°~32°),术后纠正至平均4.4°(1°~7°).结论 后路椎管减压椎弓根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AF系统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AF系统内经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病2.40例.结果:术后40例患者随访时间为3~24个月,平均10个月,脊柱序列恢复良好35例,占87.5%,好转4例,占10%;伴脊髓损伤21例,15例不全瘫完全恢复功能,4例不全瘫部分恢复功能.2例全瘫未恢复功能,好转率90.4%.结论:AF系统经椎弓根内固定可使伤椎复位满意,固定牢固,并能达到有效的脊髓减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Wiltse入路联合伤椎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73例胸腰段单一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A组为传统后正中入路跨伤椎固定组,共33例;B组为经Wiltse入路联合伤椎固定组,共40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下地时间;临床症状: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影像学指标:术后1周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角及末次随访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角。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为11~20个月,平均15.6个月,术后均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的发生。B组在手术时间、血红蛋白差值、下地时间以及VAS评分、腰椎ODI评分方面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周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角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时B组相比于A组,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角丢失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Wiltse入路联合伤椎固定,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痛苦小、术后康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且伤椎高度及Cobb角恢复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探讨椎间植骨融合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脱位的效果。取后侧正中切口行"腰5-骶1椎体骨折脱位切开复位植骨融合钉棒内固定术"。在L4、5及S1双侧椎弓根置钉,椎间植入1枚大小适宜的Cage,加压L5-骶1椎间隙。腰椎骨折脱位复位良好,固定牢靠,术后患者症状恢复明显。结论椎间植骨融合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一种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后路短节段伤椎单侧5钉固定治疗后纵韧带完整的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2018年5月,采用后路短节段经伤椎单侧5钉固定治疗后纵韧带完整的胸腰椎单一椎体骨折,共30例,所有伴有神经损伤的患者均行椎管潜行减压手术。通过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的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角、Frankel分级及术后脊柱侧方成角的变化,从而评价经伤椎单侧固定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1~20个月,平均14.5个月。术后均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术后即刻伤椎高度及Cobb角较术前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末次随访时伤椎高度、脊柱侧方成角和Cobb角较术后即刻均有所丢失,但前后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Frankel分级为B级的恢复到C级,其余C级、D级的均恢复到E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伤椎单侧5钉固定治疗后纵韧带完整的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满意。对于伴有神经损伤的患者,可以行潜行减压手术,神经症状恢复满意;对于无神经损伤的患者,只要后纵韧带保持完整,无论椎管内骨折块占位多少,均无需行减压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系统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短期临床疗效. 方法:对11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行后路椎弓根钉系统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术中采用徒手技术器械矫形原理对侧凸进行矫形,术后胸腰支具保护3个月.结果:平均随访20个月.患者术前冠状位胸弯Cobb角平均为52.64°,术后Cobb角平均为13.09°,畸形矫正率为75.13%,术前冠状位腰弯Cobb角平均为32.27°,术后Cobb角平均为7.45°,畸形矫正率为76.91%,术前顶椎旋转度按Nash-Moe法测量:Ⅰ度1例,Ⅱ度3例,Ⅲ度4例,Ⅳ度2例,Ⅴ度1例.术后0度2例,Ⅰ度5例,Ⅱ度2例,Ⅲ度2例.术后身高平均增长3.45厘米. 结论:应用后路椎弓钉系统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可以取得理想的矫形效果,三维矫形,固定牢靠,术后并发症少,腰椎失代偿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板切除摘除胸腰段椎管内肿瘤,同时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后对提高脊柱的稳定性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正中入路显微切除椎管肿瘤后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技术进行椎管重建12例,其中,肿瘤位于胸段7例,腰段5例。结果随访9个月~5年观察效果,X线平片显示手术区植骨全部骨性融合,脊柱稳定。结论采用后正中入路显微切除胸腰段椎管肿瘤后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技术,能够维持手术后脊柱的稳定性,防止远期后凸畸形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利用有限元法评估一种微动椎弓根螺钉的生物力学性能.基于人体脊柱CT图像数据建立腰椎L3-L4节段有限元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坚强固定(M1)、微动固定(M2)、混合固定(M3)3种内固定有限元模型,对有限元模型施加模拟生理载荷,计算内固定节段各项生物力学参数.仿真结果表明,微动椎弓根螺钉在屈伸方向增大了内固定节段的椎间活动度,其中前屈工况增大95%,后伸工况增大83%;改善了载荷在椎间的传递,增大终板正常生理性刺激应力4.25%~5.7%;降低了植入体上的应力集中效应,在前屈、后伸和侧弯工况下降低椎弓根螺钉应力9.2%~16.2%.  相似文献   

11.
AF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AF椎弓根钉系统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对54例胸腰椎新鲜骨折行AF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术前、术中、术后情况.结果:全部病例获得了1~2年的随访,脊柱后凸角术前的平均29.3°变为3.8°,38例脊髓神经及椎体高度恢复,4例患者内固定断裂,6例完全截瘫的患者神经功能没恢复,但能够坐轮椅活动.结论:对胸腰椎椎体骨折及合并截瘫的患者具有复位满意、固定可靠、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应用AF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方法自1999年5月至2002年7月,将17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给予骨折复位及AF钉内固定,其中12例椎板减压,7例骨移植,5例未给予减压.结果全部患者术后随诊4~6个月,平均10个月.伤椎前缘高度从50%(30%~70%)恢复至正常的93%(90%~95%),水平移位全部恢复.Cobb's角由术前的15°恢复到6.3°.12例开放椎管减压病例,术前椎管受压面积由55%降至10%.脊髓神经的恢复依照Frankel分级标准都有Ⅰ~Ⅱ级改善.结论应用AF钉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创伤小,操作简单,有利于恢复神经功能、伤椎高度及生理曲度.优于其他内固定法.  相似文献   

13.
范志海  沈忆新 《科技信息》2011,(30):403-403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9月~2011年7月收治的27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病例临床资料,TLISS评分均大于4分,脊髓功能依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4例,C级15例,D级6例。其中6例行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注射型硫酸钙椎体成形,15例行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6例行后路经椎弓根半椎体切除减压、钛网和椎弓根内固定。观察术后症状改善及骨折复位稳定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术后禾出现严重并发症。经过4~24个月随访所有患者脊柱稳定性均得到满意的重建,未发生螺钉断裂或内固定松动。脊髓神经功能A级1例无改善,其余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安全有效,合理治疗方案的选择有赖于骨折的分型、骨折的稳定程度和脊髓神经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4.
丁延虹  侯纪寿 《甘肃科技》2012,28(16):160-161
探讨了手法复位后,AF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效果.自2003-2009年3月,共收治33例胸腰段骨折的病人,按Frankel分级,A级8例,B级14例,C级9例,D级2例.伤后至手术时间3~10d.笔者在全麻下采用脊柱可调式支架复位、椎弓根螺丝钉内固定、椎板减压、后突骨块复位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并截瘫病人,术后拍片及CT检查显示骨折完全复位,脊髓无压迫,均有不同程度的肌力恢复.本组33例,术后X线片示压缩椎体高度及生理前凸恢复,CT显示突入椎管内骨块复位,椎管体积恢复.无1例脊髓损伤加重者.本方法治疗胸腰段骨折方法简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5.
为观察将快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理念运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及效果,以2019年l月—2020年6月期间6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骨折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配合快速康复理念措施治疗及护理。收集手术治疗前后的目测类比疼痛评分(visual-analog-scale, 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评分、伤椎椎体高度及患者满意度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术后骨折椎体高度显著大于术前(P0.05),而术后VAS评分、ODI指数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患者满意度大幅提高。可见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快速康复治疗能有效缓解疼痛,稳定脊柱椎体力线,减少并发症,提高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治疗多节段腰椎滑脱的临床价值和相关问题。方法:11例多节段腰椎滑脱患者,男6例,女5例,年龄43~58岁,平均52.5岁,均为L4、5椎体滑脱,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固定,椎管减压,神经根松解,椎间植骨融合手术。术前、术后行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使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 I)问卷调查表评价临床功能恢复情况,并通过影像学检查观察滑脱恢复情况、椎间孔高度、植骨融合情况综合评价临床疗效。结果:1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年,平均3年2个月,VAS评分术后(1.0±1.0)分及末次随访(1.0±0.5)分,较术前(8.0±1.5)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5);OD I术后(22.13±13.40)及末次随访(20.31±13.27),较术前(64.80±15.68)均有显著差异(P<0.005)。术后椎间隙、椎间孔高度术后较术前明显增高,无内固定松动或断钉断棒;所有病例复位满意,所有患者植骨融合良好,无假关节形成。结论: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椎管减压,神经根松解,椎间植骨融合治疗多节段腰椎滑脱效果满意,该术式具有复位良好,固定牢靠,...  相似文献   

17.
通过比较RMAST微创通道下单边固定和双边固定椎间Cage植骨融合方法观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将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A组,n=20例)采用RMAST微创通道下减压单边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联合椎间Cage植骨融合术;对照组(B组,n=20例)采用RMAST通道下双边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联合椎间Cage植骨融合术。对比分析A、B两组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VAS评分、ODI评分及并发症,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估。评估结果表明: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术后下地活动时间长于B组,住院费用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引流量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3 d、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显著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MAST微创通道下单边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联合椎间Cage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也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5月~2010年3月间我科收治的15例创伤性寰枢椎不稳患者,应用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治疗,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及近期疗效。结果手术时间2~3h,术中失血量200~400ml,未出现螺钉置钉相关的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随访未出现内固定松动、脱落或断裂,术后平均6—8月寰枢椎获得骨性融合。结论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是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行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和观察组(25例,行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指标、胸腰椎功能恢复、术后并发症及疼痛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少,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椎体前缘高度及椎间隙平均高度恢复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 h及术后7 d内疼痛情况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治疗中,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微创椎弓根内固定术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疼痛方面表现良好,临床价值高,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优先采取该手术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五行针灸“瘢痕阻滞”理论下针刀松解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后慢性腰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34例胸腰椎术后慢性腰背痛患者,运用五行针灸中的“瘢痕阻滞”理论进行选穴,针刀松解治疗,一个疗程后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改良的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定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后患者VAS、ODI及疗效评分均有所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瘢痕阻滞”理论下实施针刀松解,能较好地缓解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的慢性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