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万雪维 《甘肃科技》2022,(24):86-88+95
研究护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期间应用人文关怀理念下的手术室护理干预的效果。选取于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4例患者(2020年2月—2021年2月),随机均分患者,对照组(42例,应用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42例,应用人文关怀理念下的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比分析2组患者干预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护理质量评分、干预前后SAS、SDS评分以及干预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干预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组SAS、SDS评分均有所降低,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更低(P<0.05)。观察组、对照组干预满意度分别为97.62%,83.33%,观察组明显更高(P<0.05)。在护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期间,应用人文关怀理念下的手术室护理干预效果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提升护理质量,消除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和半髋关节置换术(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回顾分析庆阳市人民医院骨科2016年1月-2018年10月共收治股骨颈骨折152例,纳入72例,其中HA组36例,THA组36例。两组患者均术后1周和1月进行VAS评分、术后1、3和6月进行Harris评分。术后1周,两组总舒适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50.05),但两组的重度和极重度疼痛患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80.05);术后1月两组总舒适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0.05)。术后1、3和6月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与半髋关节置换术相比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早期疼痛明显恢复,但后期关节疼痛及功能改善明显好于半髋关节置换。  相似文献   

3.
老年人群常存在肌力降低的情况,常规髋关节置换术后存在脱位风险。以肌力降低、存在术后脱位风险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对象,通过前瞻性队列研究,旨在明确仿生髋关节置换结合改良Hardinge入路对肌力降低老年患者的安全性、功能康复及预后生活自理能力(ADL)的影响。指标包括:髋关节Lovett肌力分级、活动度(ROM)、髋关节功能的Harris评分、预后Barthel ADL评分。结果显示,患者出院当天、术后3个月、6个月的患侧髋关节在各方向的ROM均与健侧无差异,术后3个月、6个月的Harris评分、肌力、Barthel ADL评分均与骨折前/健侧无差异,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未出现术后脱位。说明双动仿生髋关节结合改良Hardinge入路具有促进早期康复的作用,在保证髋关节正常ROM的同时,避免肌力降低的老年患者发生术后脱位,患者术后3个月即可恢复至骨折前的髋关节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4.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髋关节人工假体置换术后并发症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调查1995年1月~2002年12月我院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246例(255髋)。股骨颈骨折109例,股骨头缺血坏死78例,骨关节病45例,强直性脊柱炎5例,股骨上段肿瘤9例。结果246例(255髋)患者其中7例已死亡,失访8例,其余231例(235髋)患者随访2.0~9.0年,平均5.5年:发现术后并发症46例,髋关节脱位6例,伤口感染4例,假体松动下沉6例,下肢静脉怆塞3例,股骨骨折1例,疼痛26例。结论合理选择人工假体,术中严格操作,术后加强护理,可降低人工假体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全髋(HTA)或半髋关节置换术(HA)后新发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危险因素,建立老年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后VTE风险的预测模型,并分析其预测效能.方法 选取老年股骨颈骨折后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01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术后新发VTE的25例患者为VTE组,76例术后无VTE的患者为对照组.首先通过单因素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VTE的相关因素,并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筛选出影响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VTE的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然后通过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其预测效能,最后应用Hosmer-Lemeshow评价其预测效能.结果 纳入分析的101例患者中,25例(24.8%)患者为新发VTE病例,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应用骨水泥、Caprini评分是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新发VT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行主、被动功能锻炼是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新发VTE的保护因素(P<0.05),基于以上4个指标构建的预测模型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970,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868,此时该模型灵敏度为96.0%,特异度为90.8%,截断值为-0.8635.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显示:模型的预测效能为91.09%,模型拟合良好.结论 建立的风险预测模型对VTE风险预测效果良好,有助于骨科医师预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后新发VTE的高风险人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行气祛瘀颗粒冲剂"对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形成及血液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及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行气祛瘀颗粒冲剂口服,连用10 d后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术后肿胀、疼痛、腓肠肌压痛及下肢周径均明显下降(P<0.05),但治疗组消肿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血液PAF、PLT、D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PAF,PLT,DD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气祛瘀颗粒冲剂与低分子肝素联用,可明显降低髋关节置换术后肢体肿胀、疼痛及并发症,其作用与降低术后患者血液PAF,PLT,DD含量有关,且安全性高,考虑可能与中药双向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行气祛瘀颗粒冲剂"对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形成及血液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及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行气祛瘀颗粒冲剂口服,连用10 d后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术后肿胀、疼痛、腓肠肌压痛及下肢周径均明显下降(P<0.05),但治疗组消肿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血液PAF、PLT、D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PAF,PLT,DD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气祛瘀颗粒冲剂与低分子肝素联用,可明显降低髋关节置换术后肢体肿胀、疼痛及并发症,其作用与降低术后患者血液PAF,PLT,DD含量有关,且安全性高,考虑可能与中药双向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髋关节病变病例,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在该病种中的术中要点、术后功能恢复及对策。方法回顾分析78例行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79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用患者均在真臼处重建髋臼,髋臼覆盖不全(70%)进行结构植骨,股骨短缩(4cm),需截骨延长,并比较分析Harris评分,对手术前后髋关节的功能进行评价。结果通过Harsis评分与术前相比观察组(85.94±7.60)分,对照组与术前相比(89.32±7.11),术后髋关节功能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能够改善髋部疾患患者术后功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在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的应用价值。研究对象为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在白银市中西医结合康复医院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72例老年患者,依据接受护理干预方案的不同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6例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3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快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2组Harris评分、住院时间,比较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对满意度进行统计。干预后2组Harris评分明显增大(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研究组相比,对照组住院时间更长(P0.05),并发症发生率更高(P0.05),满意度更低(P0.05)。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施以快速康复护理后,Harris评分明显增大,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并发症得以确切控制,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一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患的可行性。方法共进行一期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8例,36个髋关节。结果本组术后近期无神经、血管损伤及关节脱位、感染等并发症,按Harris评分标准:优14例(28髋),良3例(6髋),一般1例(2髋),总有效率94.4%。结论一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针对腕踝针联合舒芬太尼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疼痛的临床效果观察及研究。将甘肃省中医院创伤骨二科自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需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每组30例(2组均在同一医师团队下以后外侧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通过舒芬太尼给予疼痛干预,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腕踝针治疗,观察2组患者术后疗效及不同时间段的疼痛状况。观察组术后麻醉清醒后6 h、12 h、24 h、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舒芬太尼与腕踝针联合应用能够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镇痛效果明显,不良事件概率小,有助于提高患者术后康复积极性,为早期功能锻炼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伴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2000年6月~2006年3月,对24例(30髋)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伴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了全髋关节置换。其中双侧6例,单侧18例。年龄45~67岁。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疗效评价根据Harris评分而分为优、良、可、差四级。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进行,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5月,患者均能下地行走,生活自理且恢复日常工作。平均Harris评分由术前的(46.2±8.7)分恢复到术后1年的(90.5±7.4)分,术后与术前Harris评分比较t=17.6714(P〈0.05),其中评定为优13髋、良14髋、可2髋、差1髋,术后优良率达90.00%。术后髋关节脱位1例。本组病例无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随访6~49月,X线检查示假体位置良好。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伴骨性关节炎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崔晓倩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2):2925-2928
[摘要] 目的 观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不同时期的康复介入对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评价术后康复的最佳时间。方法 75例单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实验1组(T1组)和实验2组(T2组),每组各25例。C组:仅施行手术,自行康复;T1组:术后第1天即进行系统康复训练;T2组:术后2周开始进行系统康复训练。三组髋关节置换术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T1组和T2组按统一制定的康复训练计划实施。分别于术前1周,术后2周,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Harris评分。结果 和C组相比较,T1组和T2组Harris评分在术后1个月、3个月以及6个月,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在术后第2周、1个月和3个月,T1组和T2组Harris评分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6个月,统计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系统的康复训练能够有效促进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康复介入时间控制在术后2周以内可有效地加快康复进程和提高康复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受累髋关节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9例(38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并进行术前术后的临床症状、髋关节活动度及Harris评分的比较.结果 所有患者进行了平均3年的随访,术后的临床症状及髋关节活动度均得到明显改善,Harris评分术前平均32分,术后改善为87分,髋关节术前总活动度为52°,术后改善为135°,患者感觉满意.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受累髋关节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分析腰麻与全身麻醉对老年股骨颈骨折围术期的效果及对血管内皮糖萼的影响。选取医院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66例(2018年7月—2021年12月),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的对照组(33例)与腰麻的观察组(33例),观察患者麻醉前后及手术过程中血压、心率的变化,考察患者手术前后疼痛程度及血管内皮糖萼(Endothelial Glycocalyx,EG)水平变化,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麻醉后及手术中的血压、心率较低,差异显著(P<0.05);考察两组术后疼痛指标与EG水平,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27%(P<0.05)。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腰麻效果较好,可减少糖萼成分破坏,安全性高,术后疼痛程度较低,总体效果优于全身麻醉,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使用氨甲环酸联合改良鸡尾酒疗法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纳入69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改良组、传统组、对照组,每组23例,改良组术中给予氨甲环酸和改良鸡尾酒关节周围浸润注射;传统组给予罗哌卡因、肾上腺素以及生理盐水混合液的关节周围浸润注射;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的关节周围浸润注射.观察3组术后静息和活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Harris评分、术后48 h出血量和镇痛药物补救使用情况、术后不良反应等.结果 术后24、48、72 h的静息和活动时VAS评分改良组显著小于传统组、对照组(P<0.05);术后7、14、28 d的Harris评分改良组优于传统组、对照组(P<0.05);术后48 h出血量及镇痛药物使用量改良组显著少于传统组、对照组(P<0.05);术后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使用氨甲环酸和改良鸡尾酒混合剂在术后早期镇痛和减少出血...  相似文献   

17.
探讨多功能下肢体位约束垫的制作及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为寻找优化的护理策略提供依据。用棉布、记忆棉、量角器、魔术贴、弹力绷带等材料改良设计制作多功能下肢体位约束垫,选取定西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体位护理及护理干预,即用棉被、枕头、普通体位垫等材质衬垫患肢,并行常规功能锻炼;观察组采用自制的多功能下肢体位约束垫约束支托患肢,并利用体位垫装置协助患肢功能锻炼;观察2组患者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体位舒适度、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护士操作的便捷性。观察组中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38.64±5.72、体位舒适度评分89.36±12.58、并发症发生率3.44%、护士操作的便捷率96.55%,分别优于对照组的32.96±4.20、62.15±12.24、44.83%、55.17%,P<0.05。自制多功能下肢体位约束垫取材方便,制作简单,符合髋关节置换术后体位护理的同时,能够为下肢功能锻炼提供帮助,有效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舒适度和护理操作的便捷性。  相似文献   

18.
田永新 《甘肃科技》2022,(4):112-114
探究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随机选取2019年1月—12月甘肃省定西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3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采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PFLP)手术的患者为PFLP组,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手术的患者为PFNA组,对比2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髋关节功能。PFNA组手术用时(62.73±14.82) min、开始负重时间(7.54±1.63)周及骨折愈合时间(13.32±2.51)周均短于PFLP组(78.59±16.37) min、(10.17±1.85)周、(16.05±3.46)周(P<0.05),手术出血量(115.45±17.86) mL少于PFLP组(128.31±16.54) mL(P<0.05);PFNA组总并发症发生率7.14%低于PFLP组24.39%(P<0.05);2组术后3个月及6个月Harris评分均较术前升高,PFNA组术后3个月及6个月Harris评分(77.38±8.21)分、(89.18±4.73)分均高于PFLP组(70.65±7...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讨论老年病人人工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护理及康复指导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05~2010-05住院48例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作为观察组,病人自住院开始,术前护理、术后护理、术前术后的康复训练指导、出院指导.结果:观察组通过围手术期的护理及康复指导训练,未出现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克服了康复训练意识淡漠,依赖性强、主动性差的缺欠,通过帮助观察组病人及家属建立正确的康复训练意识,并采取正确康复指导方法,使病人积极的按计划进行了康复锻炼.结论:对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围手术期护理及康复训练指导有利于髋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术前术后护理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对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52例髋关节置换术病人予以术前术后护理.结果:52例患者术后1周即扶拐行走,6~12周治愈,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结论:旱期进行综合护理,有助于患侧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