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玉米抗旱性的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玉米的抗旱机理十分复杂,其中适应干旱的形态结构特征是玉米长期进化的结果,通过生理代谢调节也是玉米适应抗旱的有效手段之一.玉米抗旱性是由多基因控制,呈现典型的数量遗传.对玉米抗旱机理及其基因工程改良的最新进展作了系统的介绍,并探讨了今后玉米抗旱性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冀东滨海区玉米品种抗旱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确定玉米在冀东滨海区的抗旱表现,按河北省地方标准“农作物品种抗旱性鉴定规程”(DB13/T398.5-1999),对12个玉米品种在冀东滨海区干旱胁迫和非干旱胁迫下的产量和抗旱指数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富友一号、丹玉86、东单66号、东单19号、沈玉18、邯丰79的产量和抗旱指数都高于对照品种农大108,具有较好的抗旱性,适宜在该地区干旱条件下栽培。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4个抗旱玉米新品种进行大田种植试验,探讨玉米新品种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适应性。研究表明,受干旱和高海拔热量不足气候影响,参试玉米品种生育期均有延长,参试品种中仅甘玉801不能完全成熟,千粒重明显低于其他品种;同时极端干旱气候影响玉米抽雄、抽丝及授粉率,导致玉米空杆率较高,果穗秃顶较长,穗粒数较少,且影响籽粒灌浆和千粒重,最终导致产量下降。但就相对产量来看,玉米新品种玉源7879和金穗501明显高于对照先玉335,分别较对照增产17.3%和10.5%,可以初步确定为旱地玉米新品种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干旱是危害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自然灾害,目前已成为影响工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面对自然灾害的危害,如何做好抗旱减灾工作,已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通过对临沧市2005年干旱灾害实况、成因和特点进行分析,对抗旱工作进行探讨,提出:抗旱减灾与防治干旱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不仅要动员全社会参与,而且要真正树立长期抗旱和科学抗旱的思想,并对建立建全抗旱减灾提出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全膜双垄沟播方式对旱地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学兰 《甘肃科技》2011,27(19):183-185
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3种栽培方式对旱地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秋季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显著缩短了旱区玉米生育前期,延长了生育中后期,整个生育期较对照缩短21d;全膜双垄沟播栽培促进了玉米的生长,显著提高了干物质积累,秋季全膜双垄沟播栽培较不覆膜平播显著提高玉米平均干物重53.23%;秋季全膜双垄沟播显著增大了玉米产量构成因素、生物性状各指标、土壤水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降低了耗水量,较不覆膜平播分别提高收后土壤水分88.83%、玉米产量29.24%和水分利用效率77.83%。表明秋季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是干旱和半干旱山区发展玉米抗旱节水高产的有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通过玉米施用抗旱保水刑的试验研究,分析了抗旱保水剂对提高降水和灌溉的有效性,促进玉米的生长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玉米制种发生秃顶、空棒、缺粒原凶的调查,结果是空棒、秃顶和缺粒在不同季节和播期上表现不同,原凶是玉米授粉期遭遇持续高温、干旱影响所致。防治对策应改进玉米栽培技术,加强水肥管理,凋整玉米播种期,增强耐高温和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8.
 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目前已被国内外广泛应用于干旱的定量识别与监测,它是利用遥感方法获得的一个衡量地表植被生长状态以及植被覆盖度的指标。因此在气象干旱背景下,对干旱时段的NDVI进行计算,建立玉米干旱风险诊断模型,通过作物对干旱的响应表征农业干旱的风险。本文在气象干旱条件下,从玉米对干旱的响应出发,利用NDVI建立玉米干旱风险诊断模型,评估了研究区典型干旱年内典型干旱时段玉米的干旱风险。利用K-Means法将玉米干旱风险分为低风险、中等风险以及高风险3类,运用GIS与RS手段绘制了玉米干旱风险等级图,并对玉米干旱风险的时空格局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在玉米干旱风险时间变化规律上,由于土壤水的影响,玉米干旱风险不能完全与典型干旱年内典型干旱时段的降水距平百分率成反比;从玉米干旱风险空间分布特征来说,受纬度、海拔高度以及防旱抗旱能力的影响,干旱风险表现为南北差异明显。研究玉米干旱风险的时空动态格局,能够为政府部门和田间管理者掌握干旱的发生、发展变化,以及因地制宜地制定防御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分别以1d干旱和7d干旱处理的开花期玉米顶叶cDNA为tester,正常生长的玉米顸叶cDNA为driver,利用抑制性差减杂交技术构建了两个干旱胁迫下开花期玉米消减文库.两个文库的重组率均高于95%,插入片段集中在300—600bp之间.对两个文库部分克隆进行测序发现,文库中含有脱水素、蔗糖合成酶、甜菜碱醛脱氢酶。DRE结合因子等大量的抗旱相关基因,说明两个干旱胁迫下开花期玉米抑制性消减文库已经构建成功。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唐启益 《科技信息》2007,(20):296-296,222
为适应藤县抗旱工作需要,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分析干旱灾害特点从而制定应对干旱灾害应急对策,落实防旱抗旱措施,增强干旱风险意识,提高抗旱应变能力和抗旱主动性,减轻旱灾带来的影响和损失。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三个干旱年度的自然条件,鉴定了抗旱品种在生态和生理方面的特征、特性,并测算了根的伤流量、叶片结构和水分生理等几个主要农艺性状与抗旱性的相关系数,以及干旱胁迫对单株分蘖、成穗、籽粒产量和抗旱指数的影响,为进一步挖掘旱作农业技术潜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纳米硅喷施对玉米抗旱性和抗虫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田中干旱胁迫下的玉米进行叶面喷施纳米硅后,检测其株高、产量、抗虫性.结果表明,纳米硅的喷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玉米的抗旱性和抗虫性.对喷施过纳米硅的玉米叶片表皮的显微观察发现,纳米硅喷施后的玉米叶片表面覆盖了大量的细密的硅颗粒,这些硅颗粒增强了表皮角质层的保水性,降低了玉米叶的咀嚼口感,从而达到提高抗旱性和抑制虫害的效果.生理检测表明,喷施纳米硅后玉米叶片细胞的MDA含量较低,脯氨酸含量和清水喷施对照没有显著差异,说明纳米硅喷施对植株的保护使其受损较轻,但并未引起胞内抗旱信号通路的明显改变.通过对玉米平均穗粒数和平均穗产量的统计结果表明,喷施纳米硅使玉米的平均穗粒数提高30.36%,平均单穗产量提高44.18%.干旱胁迫下的玉米在喷施纳米硅后产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干旱胁迫对油茶花苞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干旱胁迫对油茶花苞生长以及油茶籽和茶油产量的影响,了解覆盖、松土对缓解油茶干旱的影响。【方法】以6年生‘长林4号’油茶林为试验材料,设置自然状况、干旱胁迫、干旱覆盖及干旱松土4个处理,对其花径生长量、花苞长生长量、单位面积产量、单位面积出油率进行研究。【结果】4种处理之间空气温湿度、光照以及土壤温度的差异不显著,而土壤含水率差异显著。就花苞生长而言,干旱胁迫状况下花径生长量相对于自然状况下降了21.01%,而覆盖、松土使花径生长量较干旱胁迫条件分别上升5.05%、9.81%,但两种措施缓解干旱效果不显著;在干旱胁迫状况下花苞长生长量相对于自然状况下降了23.70%,而覆盖、松土相对于干旱胁迫使花苞长生长量分别增加了13.65%、15.16%,2种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干旱影响。就油茶籽产量而言,与自然状况相比,3种干旱处理单位面积油茶鲜籽产量明显下降,其中没有任何缓解措施的干旱胁迫产量最低,覆盖及松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干旱对油茶鲜籽产量的影响。在油脂转化期干旱胁迫对茶油产量影响较大,干旱胁迫相对于自然状况使茶油单位面积产量下降了45.73%,覆盖及松土相对于自然状况分别下降了24.14%、27.40%,说明缓解干旱的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干旱胁迫对茶油产量带来的影响。【结论】干旱胁迫对油茶籽和茶油产量的影响比较显著,对花径、花苞长生长的影响相对不显著,覆盖和松土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干旱对油茶生长、油茶籽和茶油产量的影响,但对花径生长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不同玉米自交系抗旱性生理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大田干旱和遮雨塑料棚控制灌水量的盆栽试验条件下,测定了10个抗旱性不同的玉米自交系的产量,以及苗期和生育中期(大喇叭口期)的相对电导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光合速率、叶片相对含水量等生理指标.通过与抗旱系数的相关分析得出中期蒸腾速率是综合鉴定玉米抗旱性的最重要的指标,生育中期的相对电导率、相对含水量、叶片光合速率、气孔阻力是综合鉴定玉米抗旱性的有效指标.提出大喇叭口期是有效鉴定玉米抗旱性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5.
利用河南、河北省1992—2007年市级尺度的玉米、小麦总产量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及气象站点降雨量数据,通过建立粮食减产量与农业干旱之间的定量关系,对各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生产的农业干旱脆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探讨了脆弱性的时空变化特征;同时,在脆弱性评价的基础上,分别提取了代表农业干旱"敏感"(轻度干旱发生时,产量损失重大的年份)和对农业干旱"适应"(发生严重的干旱,但产量损失较小的年份)的案例,识别了影响农业干旱脆弱性的关键因素.本文得出的一些结果可以为制定降低农业干旱脆弱性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六倍体小黑麦与普通小麦对干旱胁迫反应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对六倍体小黑麦和普通春小麦在干旱胁迫下的形态、生理生化及产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时,小黑麦的生育期、株高、穗下茎长、穗数、乳熟期绿叶数有较好的稳定性;叶片持水力及束缚水含量高于普通小麦,产量结构稳定,表现出较强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17.
干旱是导致我国玉米产量波动的主要原因。受温室效应的影响,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国内外对玉米抗旱性研究越来越重视。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水分胁迫对作物生长发育及主要生理过程的影响和干旱对作物造成的直接及间接危害,为抗旱育种和抗旱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登海605(DH)和伟科702(WK)2个抗旱性不同的玉米品种为材料,分别在萌芽期采用精确称重控水,在苗期采用20%PEG-600溶液模拟田间土壤干旱胁迫的方法,对2个玉米品种萌芽期的生长量特征参数,苗期叶片光合作用特征参数、叶绿素荧光及多项生理指标进行测定,比较研究干旱胁迫对这2个玉米品种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条件下,2个玉米品种在萌芽期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种子萌发抗旱指数、株高、胚根长、贮藏物质转运率、地上和地下部分干重(与对照相比)均下降,且DH各指标降低的幅度均低于WK下降的幅度;干旱胁迫使2个玉米品种苗期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均降低,且DH的Pn,Tr和Gs下降幅度均低于WK,但对2个品种玉米叶片的荧光参数几乎没影响;干旱处理使2个玉米品种叶片的过氧化氢(H_2O_2)、丙二醛(MDA)和质膜透性均升高,且DH叶片中H_2O_2,MDA含量和质膜透性升高幅度均小于WK,同时,干旱处理使2个玉米品种叶片的抗氧化酶CAT和POD活性、脯氨酸、还原型抗坏血酸(As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升高,DH叶片中这些指标升高幅度均较大。综上分析得出,干旱胁迫主要抑制2个玉米品种叶片的光合作用和碳水代谢速率,进而抑制其生长,二者均通过提高保护酶SOD,POD, CAT和APX活性,增加渗透调节物质等策略来缓解干旱胁迫造成的伤害。DH多项参数比WK受干旱影响小,较耐旱,研究结果为农业生产选育抗旱玉米品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北方地区常受干旱危害,特别在春季,致使果树产量不稳,品质下降,夏季易发生日灼,越冬易抽条受冻,甚至造成幼树死亡。提高果树抗旱力可采取以下措施:(1)选用财早贿本和品种抗旱力强的苹果砧木有西府海棠、批子、变叶海棠、花叶海棠等,矮化砧木M7比M26抗旱。较抗旱的苹果品种如赤阳、秦冠、金冠、国光等。梨的抗旱砧木如杜梨、木梨,较抗旱的品种有雪花梨、苹果梨、黄县长把梨、金)11雪梨等。但应用时要注意砧木与接穗的适宜组合。(2)提高种子和苗木的抗旱力苹果树冠上部果实中的种子抗旱性较强,用这类种子播种育苗,以培育抗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