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王健  彭勇  郑杰政 《科技信息》2009,(20):218-219
本文从阳光体育运动蓬勃发展过程的背景出发,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河池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分析,认清河池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势,以及找出现阶段河池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存在的这些不足,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和建议。以此对河池学院在培养体育教育专业人才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旨在为河池学院在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添砖加瓦,使河池学院在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出其优势以及特色。  相似文献   

2.
益阳市社区体育专业人才缺乏,社区应该改革管理模式,重视社区体育专业人才,大力发展社区体育;高校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定位和培养的模式有待改进,学校应该立足就业,结合实际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进行培养,力求社区的求和学校的供平衡,达到双方互利共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3.
根据社会体育发展对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与预测,提出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目标和规格,并对实现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进行探讨,为社会体育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云南省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及云南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做了分析和阐述,旨在为云南省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与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文献资料法从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2000年以来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就业状况等方面对长春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04-2011届学生的培养水平、就业状况、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教学质量评估材料等进行研究。得出两个基本结论: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要更加重视实践课,精选精讲理论课;以社会需求为依据,调整专业课程结构,促进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6.
根据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结合抚顺师专体育系省立项课题: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与建设。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通过对我国目前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现状及社会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分析,认为我国大多数高校的社会体育专业知识体系重理论轻实践,缺乏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的毕业生所需的实践职业技能不足,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针对此情况本文提出了加强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的培养,以促进其社会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以解决目前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相对过剩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新模式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就业形势日趋激烈等因素的影响,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日渐暴露出它的局限性.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等分析辽宁省7所高校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毕业生就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不足,并为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新方向和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民族地方高校转型旨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服务。其体育教育专业的转型发展,须结合民族地区发展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而进行综合性的改革,从而提高社会竞争力,构建和谐、新型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以适应地方社会发展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立足地方性、民族性、师范性的特点,坚持实践能力提升理念,为培养服务中小学校、特殊学校、职业技术学校的体育与健康教育专门人才服务,促进学校的整体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0.
研究选取5所有代表性的高校,对其现行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探究其优点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制订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合理化建议,为社会体育专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体育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这种魅力归根结底是人类追求美的精神。本文从体育文化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育入手,从美的角度剖析体育教育的奥秘,在体育教育的过程中探索美的意蕴。体育教育作为培养与塑造人的手段,只有贯穿着美的精神,才能最终实现从身体层面到精神层面对人的全面培养,从更深的层面上实现体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初高师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归纳和总结高师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点 ,分析和探索进入 2 1世纪高师教育体育教育专业所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进一步明确和预测 2 1世纪初高师体育教育专业的新任务及其走向 ,重新审视高师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树立新的人才培养观念 ,形成新的人才素质结构 ,主动适应基础教育的需要 ,促进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质量和人才质量的提高 .  相似文献   

13.
戚卓新 《科技信息》2007,(20):206-207
随着社会的发展,德育已成为当今学校教育的重点,面向21世纪,学校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开拓型人才,以适应新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本文根据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对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德育作重新思考,提出了新的任务与方法,为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体教结合"是中国竞技体育发展和教育改革进程中的阶段性产物,是新时期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为共同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而期望构建的和谐体系,是对中国竞技体育管理"举国体制"的有效补充与完善[8].考察中国"体教结合"的发展历程,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为指导,以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观"、体育与教育人才成长规律以及人才培养的宏观目标等为理论支撑,进一步探索了地(市)"体教结合"体制的基本理论问题以及渐进式完善其体制的理性诉求,走适宜的"体教结合"之路  相似文献   

15.
以文山学院学生体育协会为研究对象,阐述学生体育协会的现状,指出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为各个协会提供参考、借鉴,使各个学生体育协会蓬勃发展;通过学生体育协会的训练、学习,激发学生的运动才能,培养高水平的体育人才。  相似文献   

16.
培养创造型体育人才是高等体育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世界竞技体育强国争奇的制高点。文章运用《创造学》的基本原理,首先阐述了创造型体育人才应具备的6大素质结构,最后提出了创造型体育人才培养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教体结合模式下普通高中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制,为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通过个案研究方法分析高级中学体育生招生、学习、训练、管理经验;通过文献法把握了解教体结合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模式内涵。结果统一招生与优秀苗子重点选拔是实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基础,体育特长班的建立是落实普通高中体育后备人才教体结合培养机制的前提;依据训练基础,因材施训是体育训练普及与提高的关键;改革高校体育生培养机制,是提高体育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结论高中阶段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必须加强与高校体育人才培养之间的衔接,以向高校输送优秀体育生源为目的,建立从招生、训练、学习、管理到输送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8.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及其要求,分析了西昌学院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优化课程目标定位、优化课程结构、优化实践教学资源等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9.
高校的体育教学目标在某些程度上已不再适应当前和今后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因此应该对我国大学生体育教育的目标做适当的调整,以符合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民办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关系到民办教育对人才的培养。调查分析民办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提出改善对策,会对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为社会培养实用、高素质人才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