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人们普遍认为大陆架基底是其毗连的大陆岩石圈的一部分.但通过分析整个中国东部侏罗纪-白垩纪花岗岩类的时空分布,我们不难得出结论——中国东海、南海之下的大陆架基底是与中国东部大陆岩石圈无关的外来地体.此外来地体规模大、密度低、浮力大,所以难以俯冲到地幔.这个外来体最有可能是中生代的大洋高原,但更有可能是微陆块,伴随着NW向俯冲的古太平洋板块飘移而来.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可有效解释~190 Ma至~88Ma中国东部花岗岩类的成因.整个中国大陆东部最年轻的花岗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冰川     
冰川是分布在陆地上,能够不断地运动,并能长期存在的冰体。按其所处的位置不同,有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之分;按其形成的气候条件和物理性质,可分为大陆型冰川和海洋型冰川。大陆冰川是巨大的冰体呈盾形复盖在陆地表面,所以又称冰盖。大陆冰川是组成世界冰川的主体,  相似文献   

3.
澳洲,遗世独立的南半球大陆。尽管历史、文化不足以傲人,建设规模亦无法与欧美建筑、中国古迹之雄伟相比拟,却以环保科技、生态保育傲视寰宇,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4.
大陆科学钻探与中国科学深钻工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文采 《科学》2002,54(2):22-25
人类在赖以生存的地球上已经历了无数个春秋.长期以来,人们就试图通过各种方法对地球进行探测,但是,由于坚硬地壳岩石的阻隔,迄今为止,人类对地球内部仍然所知甚少.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人类开辟了通往宇宙星际的大门,一个与之相呼应的"入地"计划应运而生,这就是直接观测地球陆壳的"大陆科学钻探".作为"深入地球内部的望远镜",大陆科学深钻是当代地球科学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型科学工程,也是解决当前人类面临的资源、灾害、环境三大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金洁 《科学24小时》2014,(12):51-51
<正>1985年,我国确诊了第一例艾滋病病人。当时对艾滋病的无知、对死亡的恐惧,使得人们对艾滋病闻之色变,唯恐避之不及。1990年,医护人员在参与救治中国大陆首例输入性艾滋病病人时,都要穿五六层隔离衣裤,戴四五双手套,头上捂得只露出两只眼睛,还要带上护目镜。病人听到病房里住进艾滋病病人的消息,更是纷纷要求出院,生怕被传染……  相似文献   

6.
中国第一钻     
最近有报道称,俄罗斯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的SG—4号钻井经过16年不停工作,其钻头已经深入地下5470米。它所钻取的岩心为石油、矿藏、地质勘探提供了宝贵的信息。迄今为止,人类对地球内部的奥秘还知之不多,地球科学家通过分析地表岩石、仪器探测等方法获得对地球内部的认识,但尾这些均是间接方法和认识,有时甚至造成误解。直到20世纪70年代,地球科学家们研究认为,只有直接给地球开口子,向地球内部"开钻",才是获得地下深部物质和真实信息的唯一办法,这项研究的学名是"大陆科学钻探"。大陆科学钻探实施30年,已有13个国家打了近百口井。最受世界关注的工程便是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和墨西哥陨石坑钻探。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有5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比之欧洲诸邦,地大于英、德、法任何一国,人口之众,亦在她们任何一国之上;植物种类的丰富亦为欧洲大陆所不及,在我国境内仅次于云南;历史上有悠久的文化,虽地处边陲,开发之早与原为楚地的两湖、安徽、江西相先后,所谓得天独厚,四川真可当之无愧。现值党和国家大力号召科学现代化之期,植物  相似文献   

8.
哥伦布的发现引起西班牙人对“新大陆”的凯觎之心,而传说中遍地黄金的“黄金国”更是令成群结队的西班牙“征服者”迫不及待地扬起风帆,开始了征服和掠夺美洲的航程。他们的贪欲使玛雅王国和印加帝国的古老文明毁于一旦。  相似文献   

9.
沈承德  周明富 《科学通报》1981,26(3):162-162
一、前言对大陆架松散沉积物作C~(14)年代学研究,有助于认识大陆架演化、海陆变迁和气候波动。本文通过东海大陆架32个沉积物样品的C~(14)测定,对海洋碳酸盐沉积物C~(14)年代学进行了初步研究。结合我国东部平原海相地层的C~(14)年龄数据,大致勾划出东海大陆架数万年来历史的轮廓,同时对海面升降及古气候变迁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超高压变质与大陆碰撞研究进展: 以大别-苏鲁造山带为例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郑永飞 《科学通报》2008,53(18):2129-2152
大陆深俯冲研究已经成为21世纪发展板块构造理论的前沿和核心课题. 大别-苏鲁造山带出露有世界上最大的超高压变质构造单元, 地球科学家以此作为天然实验室, 在超高压变质和大陆碰撞的一些重要领域取得了国际上有影响力的系列成果. 本文概括了其中12个方面的突出进展, 主要包括超高压变质岩的空间分布范围、超高压变质作用的年龄、超高压变质作用的持续时间、深俯冲陆壳的原岩性质、大陆碰撞过程中的俯冲侵蚀和地壳拆离、大陆地壳俯冲的可能深度、大陆俯冲带深部流体活动、大陆碰撞过程中的部分熔融、大陆俯冲带深部元素活动性、俯冲大陆地壳物质再循环、碰撞后岩浆作用的地球动力学机制、碰撞造山带岩石圈结构等. 对今后研究的问题和方向也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哥伦布的发现引起西班牙人对“新大陆”的觊觎之心,而传说中值地黄金的“黄金国”更是令成群结队的西班牙“征服”迫不及待地扬起风帆.开始了征服和掠夺美洲的航程。他们的贪欲使玛雅王国和印加帝国的古老明毁于一旦。[编按]  相似文献   

12.
乔治伍德对姆大陆是这样描述的:远古时期在太平洋中曾经存在一个高度文明的古大陆,名叫姆大陆。古大陆没有险峻的高山,只有一望无际的绿色平原和低缓的丘陵,土壤肥沃,丰收连年,植物终年繁茂,四季花果飘香。  相似文献   

13.
<正>海大多是大洋的边缘部分,都与大陆或其他陆地毗连。然而,北大西洋中部的马尾藻海(也叫萨加索,葡萄牙语"葡萄果"的意思)却是一个"洋中之海",它的西边与北美大陆隔着宽阔的海域,其他三面都是广阔的洋面。所以它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海岸的海,因此也没有明确的海区划分界线。马尾藻海的位置大致  相似文献   

14.
虽然地槽学说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它的概念则不断有所发展。近二十年来对它的认识,更有分歧。现总结地槽概念的演变,结合板块构造理论,提出有关地槽的一些基本特征,以供商榷。1.地槽一般位于大陆边缘,不是一个向斜状槽谷,而是由大陆向海洋的斜坡。2.大陆隆起部分,长期受到剥蚀,叫作地盾,大陆架上浅海或陆相盆地,有不太厚的稳定性沉积,称为地台。靠近大陆的海域,基底是大陆壳为冒地槽。离大陆较远部分,基底是大洋壳、有火山活动,为优地槽。3.虽然地壳的升降运动对地层沉积起一定的作用,但沉积基本上是由大陆向海洋方向逐渐推进的。4.大陆边缘海域常有岛屿和微型陆块。在其上或其边缘也可以生成地台或地槽型沉积。5.地槽沉积带常是靠近大陆部位先褶皱,以至俯冲或逆冲。新的地槽又在褶皱带的边缘海域生成,此即所谓地槽的向洋迁移。6.大陆内部拗陷或断陷带,可以形成大陆内部地槽,一般规模较小,只生成冒地槽,而不是优地糟。  相似文献   

15.
颜其德 《科学》2006,58(4):21-21
距今2亿多年前的侏罗纪时期,南极大陆是与现今的南美洲、非洲大陆、马达加斯加、新西兰、澳大利亚和印度大陆连为一体的冈瓦纳古大陆。古大陆以南极大陆为中心,大约在1.8亿年前开始分裂.经过数次分离并逐渐漂移,南极洲大陆形成并移到现今位置。  相似文献   

16.
《科学之友》2005,(8):91-91
台湾文坛上,在大陆最广为人知、并为各界欣赏的作家非余光中莫属了。当年他仅凭一首小小的《乡愁》就赚得无数人的眼泪,至今仍令许多飘泊海外的游子为之唏嘘、感慨、泪湿襟衫。  相似文献   

17.
台湾文坛上,在大陆最广为人知、并为各界欣赏的作家大约只有余光中了。当年他仅凭一首小小的《乡愁》就赚得无数人的眼泪,至今仍令许多飘泊海外的游子为之唏嘘感慨泪湿襟衫。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速度场的最新观测结果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是国家“九五”期间投资建设的一项重大科学工程,其中GPS观测由27个连续观测的基准站、55个年复测的基本站和近1000个不定期复测的区域站组成[1,2].自1998年该网络开始观测以来,基准站一直连续观测,基本站已观测7期,区域站于1999,2001和2004年观测了3期.中国大陆地域广阔,地质构造复杂,地震活动强烈,故GPS观测点密度越高越能准确地反映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的总貌和细部特征,因此,目前区域站的观测数据是刻画现今地壳运动速度场之关键所在.据1999和2001年两期GPS观测,前人已给出过中国大陆速度场的初步结果[3~5…  相似文献   

19.
美洲是地球上第二大陆,包括北美、中美和南美,面积超过4000万平方公里,地跨4个气候带。许多珍禽异兽在这里生息、繁衍。美洲最大的猫科动物在猫科动物中,论个头之大,当推狮、虎、豹了。美洲虽然不产狮子和老虎,但有美洲豹著名于世。这  相似文献   

20.
红薯又叫甘薯、白薯、香薯、红苕、山芋、地瓜等,亦有番薯之称,名目颇多。我国许多地方都盛产红薯,有的地方几乎成了人们的主食。原产于中南美洲、墨西哥、哥伦比亚热带地区。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红薯被带到欧洲。16世纪西班牙人又把薯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