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等级公路建设中,桥涵台背、挡墙墙背沉降造成的跳车现象,是较难处理的技术问题之一,因此,"三背填土"施工质量控制是值得引起高度重视的工作.文章结合汾柳高速公路第六合同段"三背填土"的施工,详细阐述了"三背填土"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
《科学之友》2014,(3):9-21
<正>他们当中有海外归来的博士、有大型国企的老总、有科学家、有油田的老员工,还有胡润榜上的富豪。在不惑之年,他们依然有勇气改变自己的生活,重新创业。他们发明创造,他们成就事业,他们是创业英雄。1.田映良,要用土豆做涂料—"整个市场容量的价值超过千亿元"2.柳长庆,要用尾矿粉盖大楼—"你就得痛也不能说痛"  相似文献   

3.
湖笔溯源     
中国的毛笔起源甚早,而"湖笔"之闻名于世是在700年以前的元朝.元代以前,全国以宣笔最有名气.苏东坡、柳公权都喜欢用宣州笔;元代以后,宣笔逐渐为湖笔所取代.据<湖州府志>记载:"元时冯庆科、陆文宝制笔,其乡习而精之,故湖笔名于世.""湖州冯笔妙无伦,还有能工沈日新.倘遇玉堂挥翰手,不嫌索价如珍珠."人们愿以千金重价求得湖笔,足见其声誉卓著.  相似文献   

4.
正高技术能否破解"柳波夫·奥尔洛娃号"客轮失踪之谜?在大西洋茫茫无边的一片灰色中,一艘客轮正在孤独漂移。船上餐厅里唯一的声音是风声,唯一的气味是厨房里的铁锈味。曾经容纳上百乘客的船舱如今空空如也,没有一个人影。在船首,一排滴着水的字母拼写出这艘船的名字:柳波夫·奥尔洛娃(以下简称"奥尔洛娃")。  相似文献   

5.
这期主要说说浮雕,虽然看起来浮雕用不了几刀,但它更需要创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文化内涵.图1是块浑然天成的料,我只在章身上刻了一刀,起到了"点睛"的作用.这一刀把土坡的边界强调了出来,而将那天然形成的柳树推远了,春光明媚、柳色如烟的景色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面对这方印章,让我想起好多各朝代关于柳树的诗,什么"客舍青青柳色新","落日卢沟沟上柳",就定名为"柳色青青"吧.  相似文献   

6.
夕阳依旧灿烂 1058年,北宋都城东京(今开封市)郊外,一位中年人衣着朴素、气度轩昂,这就是一代名臣、改革家王安石.他打量着眼前气势壮丽的皇城,不禁慨然诗日:"……禁柳万条金细捻,宫花一段锦新翻."  相似文献   

7.
正6月,青海湖畔的马兰花盛放,犹如一片紫色海洋。一排排云杉抽枝长叶,似是这片海上的"灯塔",它们把根扎入沙土,迎风而立。这些"灯塔"是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原为青海省农林科学院)研究员张登山的"作品",他已记不清种了多少棵乌柳、沙棘和云杉。不远处,张登山穿着"老三样"——蓝色牛仔裤、遮阳帽、沙地鞋,蹲在一  相似文献   

8.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种生命的快乐与和谐,便是动物与动物、人类与动物相伴相安的美妙景观。然而这种祥和的氛围一旦被打破,人类社会流传百年的行为准则——"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就会传播到自然界,动物之间会反目为仇。动物与人类也会不共戴天。蜜蜂对人类的报复行为就是其中典型的一例.一天上午,驻闽海军某部几  相似文献   

9.
正在强风呼啸、温度变化剧烈的高原或高纬度的寒冷地区,很难想象植物的柔弱之躯是如何在极为不利的环境条件下生存:多数植物生长极其缓慢,许多植物匍匐贴近地面生长,如极柳、冰川毛茛显花植物以及高山葶苈等垫状植物。最近,科学家发现垫状植物"智慧"的自保之道,不必耗时形成新叶,就能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世代  相似文献   

10.
《科学之友》2007,(8):232-233
目的评价针刀配合中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和安全性,与柳氮磺胺嘧啶进行比较.方法将13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针刀配合中药)和对照组(口服柳氮磺胺嘧啶0.5g,3次/日),进入为期1年的研究,对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试验组未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有9名患者因不良反应退出试验.结论针刀配合中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效果良好,未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狄安石 《科学之友》2007,(10):85-86
通过汾柳高速公路土工格栅填石路堤实体工程的实践,论述了土工格栅填石路堤具体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办法.  相似文献   

12.
2007年5月,一个猎人在俄罗斯北极地区发现了一具雌性猛犸幼崽的尸骸,科学家用这个猎人的妻子的名字将它命名为“柳芭”。由于最后的安息地很可能是一处水沼,柳芭的尸骸在缺氧环境中历经37000年而得以完整保存下来——除了露在外而的尾巴和部分皮毛。科学家估计,柳芭死时才3~4个月大。通过CT扫描,  相似文献   

13.
古有柳毅传书,今有柳毅治癌。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笔者在临汾市鼓楼北街孙宾庙巷89号"临汾柳毅中医肿瘤门诊部"的采访中,再次证实了这句话的真谛。每天前来就诊的患者,总是把门诊部挤得满满当当,热线电话2017587,也一个劲地响个不停。笔者随便与就诊者交谈,就发现来这儿的绝大多数是"回头客"。他们都说服了柳大夫的药"很见效",病情"大有好转","已基本好了"等等。癌症,是当今世界人类生存的大敌。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有关资料得知,它以每年新发病500余万例的数字,向人类袭击!而在这庞大的癌病患者中,中国人  相似文献   

14.
陈邦华 《科学通报》1990,35(2):142-142
新型可逆性胆硷酯酶抑制剂柳珊瑚酸是一结构新颖的三环倍半萜类羧酸,深入研究其结构特点,对萜类化学的发展及构效关系研究均很重要,本文采用二维核磁共振技术,全面解释了柳珊瑚酸的~1H及~(13)C谱,并研究了它的立体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15.
杜甫著名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传诵千古的诗篇.历来有不少读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于这首诗给予多种多样的鉴赏和感受.笔者从诗歌描写的4幅画图中看出了这首诗的4句话实际是写了一年四季的蜀地风景,从而表达了作者杜甫对大自然和现实生活由衷的热爱和喜悦之情.  相似文献   

16.
MNDO法研究柳珊瑚酸及其甲酯的构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邦华 《科学通报》1990,35(17):1335-1335
新型可逆性胆碱酯酶抑制剂柳珊瑚酸具有抑酶作用较强、毒性较低的特点,有可能成为冶疗老年性痴呆及老年性健忘症等疾病的新药。经构效关系研究发现,柳珊瑚酸的羧基、羰基及双键为产生生物活性的主要基团。为了深入研究构象与生物活性的关系,本文采用量子化学的MNDO(Modified neglect of diatomic overlap)方法对柳珊瑚酸及其甲酯(S,S-E)的构象特点进行了探讨。由于它们的环状骨架为刚性结构,不能自由旋转,涉及构象变化的主要为羧基及酯基,故本文重点研究了羧基及酯基部分的构象。  相似文献   

17.
柳蚕的研究     
黄傅甲 《科学通报》1963,8(6):65-65
柳蚕属于昆虫綱、鳞翅目、蚕蛾科。柳蚕的卵、颗粒大而长圓,外复有雌蛾尾端脫落的棕色短毛。卵在排出后,漸变为灰白色,表面还有較显著的深褐色的細小斑点,但稍混浊,不够鮮明。卵的大小較家蚕的卵約大两倍,形状与家蚕的卵頗相类似。  相似文献   

18.
胡克源  胡亚东  徐晓白 《科学》2004,56(6):46-49
柳大纲,字纪如,1904年2月8日生于江苏仪征,1991年9月14日卒于北京。他是我国杰出的物理化学家、无机化学家。  相似文献   

19.
它们的生存环境极其严酷,是高山山顶冻土环境或北极极寒世界的常驻“居民”;它们均生得矮小、常青、茎匍匐或斜生贴着地面,可它们却是树,还是柳树,你相信吗?这种微型柳树就是世界上最小的树--矮柳。它们和柳树是近亲,植株个体非常小,只有几厘米。只有在繁殖期才会长出类似柳树的花序。毫无疑问,遗传和环境因素是造成矮柳发育迟缓的原因之一。如果避开风雪雨时常光顾的地区,它们其实还可以长得更高、更大。  相似文献   

20.
绿尾大蚕蛾(Actias selene ningpoana Fel-der)幼虫食性杂,为害柳、枫杨、栗、木槿和樱桃等,分布较广.1981年8月,我们从室内群体饲养的绿尾大蚕蛾幼虫中发现自然患病幼虫,经分离鉴定病原物为颗粒体病毒.室内感染2~3龄寄主幼虫,其感染致死力达95%.此种病毒寄主专一性强,对柞蚕(Antheraeapernyi Gu(?)rin-M(?)neville)、蓖麻蚕(Philosamiacynthia ricina Donovan)、家蚕(Bombyx moriLinnaeus)、豆天蛾(Clanis bilineata tsingtauic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